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浆B型脑钠利尿肽前体N端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与超声心动图检测LVEF值在心房纤颤以及心房纤颤合并心衰时的不同,以判断NT-proBNP在心房纤颤合并心衰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0例心房纤颤的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将其分为左室功能正常者(A组)33例,左室功能不正常者(B组)共57例,B组再分亚组,其中(B1组)为NYHAⅠ级28例,(B2组)为NYHAⅡ~Ⅳ级29例,进行血浆NT-proBNP测定及超声心动图LVEF的检测。结果 A组血浆NT-proBNP(75.1±8.9)pg/mL。B1组(323.3±11.2)pg/mL,B2组(835.3±9.2)pg/mL,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心动图检测,A组LVEF值(56.4±6.9)%,B1组LVEF值(44.2±8.4)%,B2组LVEF值(35.3±6.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血浆NT-proBNP作为诊断心房纤颤合并心衰的指标,特异性更高,简单快速,效果与其准确性与心脏超声心动图有同等重要的价值,但较其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之比(E/E′)对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心脏功能进行早期准确评估的可行性及其与血浆脑钠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478例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按有无心力衰竭症状分为NYHAⅠ级组94例、NYHAⅡ级组144例、NYHAⅢ级组128例及NYHAⅣ级组112例,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并分析各参数与血浆脑钠肽水平相关性。结果与NYHAⅠ级组和NYHAⅡ级组比较,NYHAⅢ级组和NYHAⅣ级组E/E′、左房收缩末期内径、左房收缩末期面积及血浆脑钠肽水平均增加(均P0.05),左室射血分数下降(P0.05)。随着心房纤颤患者心力衰竭症状的加重,E/E′逐渐增加,与NYHA分级相一致。左房收缩末期内径、左房收缩末期面积及E/E′均与血浆脑钠肽水平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与左房收缩末期内径、左房收缩末期面积及左室射血分数比较,E/E′与血浆脑钠肽水平相关性最强(r=0.701,P0.01)。结论 E/E′值是心房纤颤患者心力衰竭进程中评估心脏功能状态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患者B型利尿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拟行冠脉介入术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曲美他嗪组PCI术前7 d开始口服曲美他嗪20 mg,每天3次,术后继续服用3个月;所有入选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及常规药物治疗。每例在PCI术前及术后1、3个月分别测定血清B型利尿钠肽(BNP)、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NYHA分级。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清B型利尿钠肽(BNP)、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NYHA分级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I术后1、3个月曲美他嗪组BNP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术后1、3个月曲美他嗪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YHA分级水平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改善PCI术后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CHF患者63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检测血浆BNP水平及心脏射血分数(LVEF)。结果 CHF患者的BNP水平高于正常人,并且心功能越差,BNP水平越高。BNP≥400pg/ml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及住院天数均高于BNP<400pg/ml的患者。结论 BNP水平能有效评估CHF患者的危险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活素-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对临床心血管外科手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作用及NT-pro BNP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方法将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置换术后仍出现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术后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45例术后给予新活素治疗。比较时间点NT-pro BNP水平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了解心脏恢复状态,判断手术预后。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即刻NT-pro BNP显著低于术前(P0.05),心率及肺动脉压更趋于稳定,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降低,射血分数(EF)增加(P0.05)。结论新活素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血浆NT-pro BNP的水平,稳定心率,降低肺动脉压。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9):1624-1626
探讨B型利钠肽(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并采用NYHA心功能标准进行分级和分组。将同期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血清BNP水平、心脏彩超相关指标的差异,并分析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情况。试验组患者BNP、LVE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功能分级越高,BNP、LVEDD水平越高,LVEF水平越低,BNP、LVEF、LVEDD水平在不同心功能分级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NYHA II级、III级、IV级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1.8%、26.7%、52.4%,不同NYHA分级患者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较高,心功能越差,BNP水平也越高,可作为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重要敏感指标,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对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23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20)和对照组(n=117),对照组给予异舒吉治疗,观察组给予rh BNP治疗,比较两组气促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尿量、液体入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量、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住院时间、NT-pro BNP水平、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 BNP能有效改善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缩短气促缓解时间、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血清脑钠肽水平与充血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将313例呼吸困难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144例和其他患者169例。在入院或就诊24h内检测脑钠肽水平,同日行心脏超声检测患者左室射血分值和左室舒张末内径,分析脑钠肽水平对住院时间和预后的影响。结果血清脑钠肽水平越高,患者心功能越差,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63,P<0.001),与左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r=0.81,P<0.01)。住院时间越长,住院时间和随访期间病死率越高(P<0.01)。结果说明血清脑钠肽水平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其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心房纤颤是心脏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致死性并发症 ,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有 1 1 %~4 0 %的病人会产生心房纤颤 ,而在房室瓣膜术后这样的病人会超过 50 %。这种病症通常发生在术后 4 d内 ,当然也可能在恢复期内任何时间发生。临床表现为抽搐、心脏衰竭以及晕厥。1 998年 ,美国约有 55.3万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和 8.9万例房室瓣膜手术。由于使用心电监护仪能及早发现房颤并得以控制发作 ,病人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变短。因而使对心脏的监测从医院扩展到家里。作者介绍了如何使用移动式心电描记设备即 ECG,去检测引起术后心房纤颤的危险症状 ,且介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10例,分为窦性心律组110例和心房纤颤组100例,采用COX回归分析心房纤颤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心房纤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窦性心律组比较未见明显增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心房纤颤组与窦性心律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住院期间总主要心脑血管事件风险RR值为0.648(95%CI 0.569~1.313,P=0.330).结论:心房纤颤未增加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为炎症标志物,对比传统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评价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全身炎症反应。方法入选3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组15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组21例,采用胶乳比浊法测定人选者围术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评价两组术式的对全身的炎症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术中肝素化后1h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2h后开始升高(P〈0.05),24h达到峰值(P〈0.01)。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体外循环后1h后与术前比较即开始升高(P〈0.05),体外循环12h后明显升高(P〈0.05),24h达到峰值(P〈0.01)。两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总体变化趋势相似,但OPCAB组相对处于低水平(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有效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全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BH—TECAB)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后早期(术后1周内)患者疼痛的发生率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80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2组:BH-TECAB组(40例)和OPCAB组(40例)。记录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术前疼痛情况、麻醉情况、手术及术后情况,并根据简明疼痛问卷对患者手术后早期疼痛情况进行记录。结果80例患者一般情况无差异(P〉0.05),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均痊愈出院。BH—TECAB组中患者术后早期的1级、2级、3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32.5%(13/40)、7.5%(3/40)和2.5%(1/40),而OPCAB组的发生率分别为45.0%(18/40)、15.0%(6/40)和10.0%(4/4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方式的不同是BH—TECAB和OPCAB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发生率不同的直接影响因素。与OPCAB相比,BH—TECAB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切121美观及愈合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田晓红 《现代护理》2005,11(21):1774-177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左主干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的影响,并与常规护理比较.方法随机对82例冠状动脉左主干患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2组不同护理在围术期的影响.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围术期发生意外、术后拔管时间、住ICU时间、术后恢复出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或减轻手术对冠状动脉左主干患者围术 期的影响,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术式选择和围术期处理特点。方法:101例高龄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45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组)56例,搭桥数目1-5支,平均3.1支。结果:所有病例无死亡,在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正性肌力药物应用、辅助呼吸时间等指标上OPCAB组高龄患者均优于CCABG组。术后并发症14例,其中CCABG组8例(17.8%),包括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低氧血症5例,心律失常3例,脑梗塞2例。OPCAB组6例(10.7%),包括低氧血症5例,心律失常3例。结论;根据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选择合适的术式以及恰当的围术期处理,可以有效地降低高龄冠心病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纤维蛋白单体(FM)、C反应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CRP/HDL-C)与冠脉搭桥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关系及预测桥内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68例冠脉搭桥术患者,根据术后1个月内是否有桥内血栓形成分为观察组(n=31,有桥内血栓)、对照组(n=437,无桥内血栓),比较两组一般资料、TPP、FM、CRP/HDL-C、LVEF,分析TPP、FM、CRP/HDL-C与LVEF的相关性及各指标预测桥内血栓形成的效能。结果术后1 d TPP、FM、CRP/HDLC与术后1 d LVEF呈负相关,术后7 d TPP、FM、CRP/HDL-C与术后7 d LVEF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糖尿病、HDL-C降低、术后1、7 d TPP、FM、CRP/HDL-C均与桥内血栓形成相关(P<0.05);术后7 d TPP、FM、CRP/HDL-C预测桥内血栓形成的AUC均大于0.8,呈现出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 TPP、FM、CRP/HDL-C异常是冠脉搭桥术后桥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术后不同时间其水平变化与心功能关系密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对指导临床完善术后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使用快速血栓弹力图对冠脉搭桥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8年1—12月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冠脉搭桥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停抗血小板药物后5~7 d安排手术。观察组患者术前行快速血栓弹力图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安排手术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前等待时间、ICU停留时间、插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焦虑评分均随时间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搭桥患者术前使用快速血栓弹力图能有效缩短术前等待时间,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术前及术后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变化,探讨两种术式心肌保护差别。方法:选择48例冠脉搭桥患者,其中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24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24例,分析两组肌钙蛋白Ⅰ的血浆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无差别;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术后观察期内血浆肌钙蛋白Ⅰ较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心肌损伤低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和大内皮素(bigET)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后的变化及其对术后近期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析47例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43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 Nt-proBNP、bigET水平变化,及其对术后近期并发症的预测因子.结果 ①术后24 h CCABG和OPCAB两组Nt-pro BNP和bigET均明显升高,CCABG组Nt-proBNP由术前(1 083.5±717.9)pmol/L升到术后24 h(1 579.2±719.7)pmol/L(t=-4.30,P<0.01),bigET由术前(1.10±1.82)pmol/L升到术后24 h(1.68±1.73)pmol/L(t=-5.35,P<0.01);OPCAB组Nt-proBNP由术前(999.6±843.6)pmol/L升到术后24 h(1 460.8±830.0)pmol/L(t=-4.20,P<0.01),bigET由术前(1.35±1.65)pmol/L升到术后24 h(1.73±1.50)pmol/L(t=-2.46,P=0.018).②术前Nt-pro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43,P<0.001).③经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LVEF[相对比值比(OR)=1.045,95%可信区间(CI)为0.999~1.092,P=0.050]、术后24 h Nt-proBNP(OR=0.990,95%CI为0.999~1.000,P=0.014)水平是术后心力衰竭、低心排、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死亡、脑梗死的独立预测因子.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后24 hNt-proBNP>1 174.41 pmol/L时,曲线下面积为0.698,95%CI为0.585~0.811,P<0.003,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57.1%,可预测近期并发症.结论 CABG术后Nt-proBNP、bigET明显升高;LVEF、术后24 h Nt-proBNP水平可预测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60~75岁)糖尿病患者接受双侧乳内动脉(BIMA)搭桥手术的早期(3月)疗效及影像学随访结果,总结针对该类患者的诊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8月于我科接受BIMA搭桥术的64例老年患者,将其按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36例,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龄62.83±2.60岁;非糖尿病组28例,男性23例,女性5例,年龄62.29±1.76岁。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术中资料(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等)、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像学随访结果等资料,探讨该类患者的早期手术疗效,总结诊疗经验。 结果 糖尿病组“左主干+三只血管病变”的患病率及术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25、0.001)。两组患者在骨骼化获取乳内动脉例数、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乳内动脉桥的即刻血流量及搏动指数(PI值)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胸部切口愈合不良、乳糜胸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4例患者合并术后胸部切口并发症,其术前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其他患者(P < 0.001)。冠脉CT血管造影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早期桥血管的闭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相较于非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而言,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较重,但BIMA搭桥术的手术难度无增加,在适当治疗的基础上可获得满意的早期疗效,冠脉CTA作为该类患者早期的随访方法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在重症冠脉搭桥术后容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58例行冠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中心静脉压(CVP)组(30例)和PICCO组(28例),比较两组术后1,2,3 d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治疗期间的各项住院相关指标。结果PICCO组患者术后3 d的液体入量、尿量及动脉血Lac均低于CVP组,MAP高于CVP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ABP置管时间及ICU监护时间均低于CVP组(P<0.05),两组术后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对指导重症冠脉搭桥术后容量管理有积极作用,有效地护理干预可提高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