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 (AMI)系在冠脉粥样硬化基础上 ,形成急性血栓或冠脉痉挛导致某支冠脉中远端阻塞 ,可引起局部心肌梗死。当某支冠脉近段阻塞 ,引起较大范围的AMI,若左侧冠脉主干阻塞或多支冠脉闭塞 ,可以形成广泛性AMI。当心室激动顺序因左束支阻滞 ,心室起搏或心室预激而发生改变时 ,正常情况下 ,最早激动的部位 ,激动的时间将发生改变。然而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情况则不同 ,后者导致左室激动经右束支终端呈放射状传播。正常早期激动的左室各部位其QRS复合波被激动更晚 ,在这些部位要确定缺血或梗塞是困难的。AMI可以并发左束支阻…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 (AMI)超急期病理性Q波尚未出现时 ,心电图诊断有一定难度 ,此时心肌酶谱也可无变化 ,容易被忽视。现对 2 6例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文病例系 1992年 6月~ 2 0 0 1年 8月急诊和住院病人 ,男 2 2例、女 4例 ,年龄 42~ 73 (平均 5 6 8)岁。发病初均有不同程度胸痛伴出汗 ,首次描记心电图时间距发病 3 0min~ 6h。演变成典型AMI图型时间 :3 0min~ 1h 2例、1~ 2h 6例、2~ 3h 6例、3~ 4h 8例、4~ 6h 4例。梗死部位 :广泛前壁 12例 ,前间壁 6例 ,下壁6例 ,广泛前壁 +下壁 2例。合并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 …  相似文献   

3.
心律失常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众所周知,急性心肌梗死(AMI)病理性Q波是初始向量改变的结果,故凡改变初始向量的心律失常均可产生掩盖或酷似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另外,有些心律失常虽未影响初始向量改变,也可产生酷似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当出现酷似AMI时,易误诊,给患者造成精神上及经济上的负担;而掩盖时易漏诊,贻误抢救时机,造成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4.
以等位性Q波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69岁 ,因反复阵发性短暂性胸骨后疼痛 10余天 ,胸痛加重并持续性气促 3 0min ,于 2 0 0 0年 6月 8日入院。心肌酶 :CK 10 80U L ,LDH 5 3 5U L ,AST 90U L。入院即按急性心肌梗死 (AMI)常规处理 ,曾一度缓解。后又出现胸痛、心衰、心源性休克经抢救无效 ,于 6月 10日 16时死亡 ,诊断为广泛前壁AMI并心衰、心源性休克。1 资料与方法图A :6月 6日 17时 3 0分发作时所描 ,呈窦性心律 (SR) ,心电轴不偏。QRS宽 0 10s ,V4~ 6 呈Rs型 ,STV4~ 6 呈下斜型下降 0 1~ 0 15mV。图B :6月 8日 9时…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例1,王某,女,68岁。因劳累而出现胸骨后压榨样剧痛,向左肩背放射,急诊入院作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检查,发现胸前导联R波逆向递增,V2、V3、V4的R波均小于V1R波。3h后再作ECG,仍示相同结果,发病后12h描记ECG,出现了右束支传导阻滞,V2、V3导联出现明显Q波,ST段呈弓背抬高,查肌钙蛋白阳性,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诊断为前壁心肌梗死。ECG V1~V6导联如图1。例2,陈某,男,62岁。做运动时突感心前区绞痛难忍,向左肩放射,急入院查ECG,示V2胚胎r波,查肌钙蛋白和心肌酶均阳性,诊断为局限性前间壁心肌梗死,经对…  相似文献   

6.
王瑛  苏建新 《山东医药》2001,41(19):69-69
典型急性心肌梗死 (AMI)诊断不困难。据统计 ,不典型AMI占 2 0 % ,由于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征 ,容易误诊、漏诊。 1989年 10月至 1999年 5月 ,我院收治非典型 AMI患者 78例 ,其中漏诊及误诊 2 8例 ,现将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2 8例患者中 ,男 17例、女 11例 ,年龄 30~ 82岁、平均 5 9岁。均按 WHO制定的 AMI诊断标准确信。梗死位于前间壁 2例 ,前壁 8例 ,广泛前壁 3例 ,下壁 9例 ,正后壁及高侧壁 2例 ,心内膜下 3例 ,右室 1例。本组误诊为急腹症 5例 ,急性胃肠炎 9例 ,心律失常 2例 ,糖尿病 2例 ,多发性脑梗死 3例 ,…  相似文献   

7.
8.
预激综合征 (WPW)是由于房室之间存在着异常的房室传导组织 ,使心房激动提早到达心室的某一部分并使提早激动所致。 80 %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2 0 %合并有先心病、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心肌病、冠心病等。对于典型的单纯WPW的诊断容易 ,当合并束支传导阻滞(BBB)时 ,诊断较为困难 ,对此讨论如下。1 典型WPW的诊断1 1 P -R <0 12s1 2 QRS波初始部分粗钝、模糊 ,形成所谓的预激波 ,即“δ”波1 3 QRS间期 >0 10s1 4 P -J间期正常。1 5 可继发ST -T改变。2 WPW分型根据附加传导束部位不同 ,分为①A型…  相似文献   

9.
例1 患者男,46岁,因胸闷、心悸1W就诊。心电图示:P-P及RR间期规则,P-R间期为0.07s。QRS波明显宽大畸形,除起始部可见明显δ波外,Ⅰ、Ⅱ、aVL、V4~V6导联,其顶端可见明显的钝挫,时限达0.12s,V1~V3S波时限0.12s。V1~V3QRS主波向下,V4~V6QRS主波向上,δ波Ⅰ、aVL直立,Ⅱ、Ⅲ、aVR倒置。心电图符合B型预激综合征(WPW)并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相似文献   

10.
容易掩盖急性心肌梗死的几种心电图诊断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梗死对心室除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产生背离梗死区的初始向量,即坏死性Q波,凡能影响QRS初始向量的心室除极异常如左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预激综合征、室性心律(室性心动过速、逸搏心律和心室起搏)等均会改变心室除极的初始向量,掩盖心肌梗死的典型图形,给诊断带来困难。1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单纯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单纯性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并不困难 ,但两者并存即少见且诊断较困难。患者男性 ,6 7岁。因心前区疼痛伴恶心、呕吐来院就诊 ,即往有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病史 ,体检血压 110 80mmHg(1mmHg =0 .133kPa) ,心率 6 0次 min ,入院时查心电图QRS波宽 0 .16s,电轴- 7° ,Ⅰ、aVL呈qR型伴R波粗钝 ,Ⅱ呈RS型 ,Ⅲ、aVF呈rS型伴S波粗钝 ,V1 似呈QS型 ,V2 、V3呈rS型伴S波挫折 ,V6呈qR型伴R波挫折 ,ST段Ⅰ、aVL、V6 下降≤ 0 .1mV ,V1 ~V3呈弓背抬高 0 .4~ 0 .6mV ,T波Ⅰ、aVL、V6 倒置 ,Ⅱ、Ⅲ、…  相似文献   

12.
例1患者男性 ,43岁。吸烟后喉部灼痛伴胸闷、乏力、出汗20min就诊。体检 :BP14/10kPa(105/75mmHg) ,两肺无殊 ,心率82次/min ,心律齐 ,各瓣膜无杂音。心电图 (图1A)示窦性心律 ,心率71次/min ,TⅡ、Ⅲ、aVF 及TV2~V6 增高或高耸 ;对应导联Ⅰ、aVL倒置 ,QRS波群V1、V2 呈Rs型,有巨大J波,V7~V9 呈Qr型 ,疑为下后侧壁极早期心肌梗死 ,留院观察。6h后 (图1B)示 :T波幅度降低 ,aVF出现Q波 ,Ⅱ及V7~V9Q波逐渐加深。心肌酶谱2084nmols-1/L …  相似文献   

13.
室性早搏有助于心肌梗死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特点,心肌标记物异常升高和心电图特征性改变等可诊断心肌梗死。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尤其是心肌梗死的病理性Q波被束支阻滞或预激综合征掩盖时,室早的形态有助于心肌梗死的诊断。1943年Dressler首先根据室早伴异常Q波及ST-T改变,对1例心电图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患者做出心肌梗死的诊断,并经尸检证实。20世纪50~60年代,Schamaroth等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经室性异位搏动诊断心肌梗死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于涛  钱焕德 《山东医药》2004,44(25):73-74
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典型者易被误诊漏诊。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我院共收治不典型AM162例,误诊漏诊21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24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束支传导阻滞(BBB)27例(A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率为10.98%,多发生于前壁AMI,与下壁相比P<0.01.与无BBB组(B组)相比,合并泵衰竭、室速、室壁破裂者均明显增加(P值均<0.01),死亡率增高(P<0.01).提示AMI病人一旦出现BBB,无论何种类型均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 (AMI)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通常是大面积心肌梗死的表现 ,常常伴有泵衰竭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心律失常和高死亡率 ,是影响AMI近期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1] 。为此 ,笔者自 1997年开始前瞻性观察AMI并发RBBB住院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CK MB)水平 ,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观察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8月本院住院的AMI患者 16 0例 ,AMI诊断按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2 ] 。 16 0例AMI患者 ,其中经心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对113例AMI患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壁AMI组并发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显高于下壁AMI组(P<0.05),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组并发心源性休克(22.2%),死亡(50%),显多于不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组(P<0.001,P<0.01)。结论:前壁AMI并发右束或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意味着左前降支近端甚至左主干冠脉闭塞,心肌损伤范围广,并发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AMI)自症状出现至心电图(ECG)呈典型AMI改变,有时需数小时至1~2d。然而AMI后第1个小时即超急期,ECG就有改变,易被忽略,尽早识别至关重要。现将所见24例AMI超急期ECG变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65岁。因意识不清半天,反复发热18d入院。体检:BP 158/90mmHg,P 100次/min,既往有高血压病、脑血栓形成史。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 ,5 0岁。因阵发性胸痛 4h于 2 0 0 0年 12月 15日2 3∶2 0就诊 ,入院时心电图 (图 1A)示V2 ~V4导联ST段抬高、T波高尖 ,V2 呈QS ,V3呈QrS。心电图诊断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MI)。次日 1∶2 0心电图 (图B略 )示STV2 ~V4降至等电位线 ,V2 、V3导联Q波消失呈rS ,V2 ~V4导联转为正常图形 ,第3d 11∶3 0心电图 (图 1C)STV2 ~V3呈弓背抬高 ,TV2 ~V5倒置深宽 ,V6 正负双向 ,V2 ~V3呈rS。第 6d 10∶0 0心电图 (图D略 )V2~V6 导联完全转为正常图形。图 1 前壁AMI短期内演变正常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