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近年来,我们对62例脑梗死的住院病人进行了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同时用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正常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18~60岁,平均37.5岁。既往无神经系统病史,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病人组:62例,男42例,女20例,年龄35~75岁,平均57.2岁。有不同程度的偏瘫48例,不同程度的失语18例,偏身感觉障碍51例,头疼8例,头晕16例,有轻度意识障碍5例。62例均作头颅CT扫描,有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47例,局灶性脑梗死11例,正… 相似文献
3.
中风是一常见病、多发病。为引起重视,现将对中风病人处理中易忽视的错误及正确的处理方法简述如下:一、病人体位不当:1.急性期昏迷或呕吐的病人仰卧位;2.昏迷或呕吐的病人侧头仰卧位,无论是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风,都需要保持呼吸道通畅。但是,让昏迷或呕吐的中风病人取仰卧位是错误的.①(?)腔分泌物集聚咽、喉部,阻碍呼吸道,甚至吸入气管阻堵呼吸道,同时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矫形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的监测意义。方法用体感诱发电位仪对2002-07/2005-03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脊柱侧凸患者51例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观察手术、麻醉事件对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及波幅的影响。结果51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51例中,43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出现波形改变,其中33例潜伏期延长小于10%,波幅下降小于60%;9 例潜伏期延长大于10%,波幅下降大于60%。主要是因麻醉、手术操作等引起。术后均无运动障碍。结论体感诱发电位术中监测具有简便、灵敏度高和及时监测等特点,有助于防止发生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侧凸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矫形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的监测意义.方法用体感诱发电位仪对2002-07/2005-03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脊柱侧凸患者51例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观察手术、麻醉事件对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及波幅的影响.结果51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51例中,43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出现波形改变,其中33例潜伏期延长小于10%,波幅下降小于60%;9例潜伏期延长大于10%,波幅下降大于60%.主要是因麻醉、手术操作等引起.术后均无运动障碍.结论体感诱发电位术中监测具有简便、灵敏度高和及时监测等特点,有助于防止发生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7.
体感诱发电位的基本原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体感诱发电位是由各种感觉刺激引起的神经系统反应, 主要应用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脊髓外科手术的监测,为了解躯体感觉通路、感觉系统的认知和功能提供生理解剖上独特的手段。现就其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异常标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髓护波形,了解其变化规律,制定合理报警标准,降低髓护过程中脊髓损伤预报的假阳性事件,提高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不同类型的脊柱侧凸矫形术中脊髓监护,将监护期分为预测试期、调整期、重点监护期和报警期,对应分别为Ⅰ、Ⅱ、Ⅲ和Ⅳ期基准,分析各期基准的特点,由此制定报警标准。58例患者按有无神经功能缺陷分为A、B2组,对比脊髓监护时2组的假阳性率。结果:4期基准报警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Ⅳ期基准的报警符合率最高。2组间假阳性率比较,A组高于B组。结论:有神经缺陷的脊柱侧凸患者术中CSEP假阳性率高,应尽量采用联合监护;报警基准要因时而异、综合分析。不可教条化。 相似文献
9.
刘俊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22):3231-3231
目的:探讨患者在轻度昏迷,中度昏迷和深度昏迷状态下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临床症状,体征分别符合轻度昏迷、中度昏迷和深度昏迷的患者共20例进行上肢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结果:10例轻度昏迷忠者的N20-P25潜伏期均见延长,波幅正常,N9潜伏期和波幅均正常;6例中度昏迷者N20-P25未能引出,N9潜伏期和波幅均正常;4例深度昏迷者N20-P25和N9均未能引出。结论:上肢体感诱发电位是了解大脑功能的一种科学的手段,对昏迷患者的预后具有前瞻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立枝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7):2518-2519
近年来中风病人日趋增多,且急性期后,多遗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为使中风偏瘫的病人摆脱残疾痛苦,恢复自信,达到生活自理。我们对本辖区内43位中风偏瘫的病人进行康复护理,结果显示14例痊愈,29例好转。 相似文献
11.
中风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脑中风发生后致残率相当高,因此加强院中早期康复护理尤为重要。我们在对中风患者入院后常规中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早期采用刺激感觉法、主动和被动运动、穴位按摩、针灸等综合性治疗,瘫肢功能明显改善。有效地减少了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非梗死侧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改变。方法对25例经头部MRI确诊的单侧颈内动脉脑梗死患者进行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非梗死侧SEP的P15潜伏期延长(P<0.05)、N60潜伏期显著延长(P<0.001);25例脑梗死患者中8例患者非梗死侧SEP异常,异常率32%。结论SEP检测对发现脑梗死患者的微小病灶或亚临床病灶具有重要价值,其敏感性高于MRI。它是一种客观的、敏感的脑功能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患者非梗死侧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非梗死侧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改变。方法 对25例经头部MRI确诊的单侧颈内动脉脑梗死患进行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非梗死侧SEP的P15潜伏期延长(P<0.05),N60潜伏期显延长(P<0.001);25例脑梗死患中8例患非梗死侧SEP异常,异常率32%。结论 SEP检测对发现脑梗死患的微小病灶或亚临床病灶具有重要价值,其敏感性高于MRI。它是一种客观的,敏感的脑功能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占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89,4(2):31-32
中风恢复期的综合调养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根据多年经验把恢复期的调养归纳为:重视精神调摄、合理安排起居、科学调配饮食和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四个方面。一、重视精神调摄情志刺激既是中风的诱因之一,又是复中发生的原因。因此,病人恢复期的精神调摄直接影响着康复的效果。中风引起的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常使有些患者思想负担加重,悲观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郁郁寡欢,忧思 相似文献
15.
38例恢复期中风病人的家庭康复护理,与同时期内未经家庭康复护理的38例病人比较,差异有量著性(P<0.01),经过家庭康复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缩短康复时间,提高康复率。 相似文献
16.
尤春景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1993,(3)
<正> 颈椎病常见于中年人,许多病例因脊柱退行性改变导致颈髓病变。诊断常根据临床症状和X 线检查发现椎管狭窄和骨质增生。当没有脊髓压迫的直接征象,没有节段体征及放射学发现,体感诱发电位(SEP)是一种非创性检查感觉通路功能的方法。作者对17例临床和放射学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进行了刺激腓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和 相似文献
17.
18.
赵伟英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1998,(3)
<正> 中风后的功能恢复受多种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且有个体差异,难于用客观或可信的指标进行预测。而发生上肢瘫痪是大脑中动脉梗塞后的一种严重的运动功能损害,对瘫痪上肢至今尚无临床检测法以正确预测功能恢复。目前主要依赖于主观临床评估,即开始发病时上肢功能丧失的严重程度作为重要依据。然而,感觉运动系统功能可通过诱发电位的测量提供感觉运动的整合和运动通路的情况,有可能作为较为客观和可信的指标。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中风后亚急性期的体感诱发电位(SEPs)及运动诱发电位(MEPs)对瘫痪上肢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树刚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1991,(3)
<正> 上下肢功能改善是中风康复的主要目的之一,作者对中风后上下肢功能及达到最大功能的时间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上下肢瘫进行简单的床边检查以预测康复结果.作者将75例中风病人作前瞻性研究(超过60天无瘫痪者、两例受累者除外)按上下肢分为重叠的两组.第一组:66例单侧上肢瘫不能自行进食及穿衣者,剔除7例下肢瘫无上肢瘫及2例评分不可靠的患者.第二组:72例单侧下肢瘫不能单独行走者,剔除3例上肢瘫无下肢瘫的患者.全部病人在安排康复之前做了 CT 或 MRI 检查.入院后进行了神经系统检查,瘫肢远近端肌力按医学研究学会推荐的评分标准评分.(1.有收缩迹象;2.不能抗重力运动;3.能抗重力运动,4.能抗重力和阻力运动,5.正常肌力).肢体功能判定:上肢分两种功能按 Barthel 指数评分,①准备餐具与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