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Ⅲ型变态反应此型变态反应称免疫复合物型,又称血管炎型变态反应。在正常状态下,免疫复合物在体内的形成是一种生理性的防御性机能,形成的复合物易被吞噬消除。但在某种按特定条件下,如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不易被清除,则可在局部沉积,激活补体,,吸引中性粒细胞集聚,从而引起一系列组织损伤,即为免疫复合物病。 (一)免疫复合物致病的条件:免疫复合物能否致病取决于免疫复合物颗粒的大小及其是否能沉着于机体一定部位。 1、免疫复合物的性能:免疫复合物是抗原与抗体结合的集团,其颗粒的大小与抗原、抗体两者  相似文献   

2.
免疫复合物(IC)是抗原和相应抗体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IC对人体是有益的,如病原体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形成的IC更易被单核细胞吞噬并清除.但如果IC因某些原因在体内不能被迅速清除,则会在局部沉积,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参与下,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3.
抗原和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简称IC),在一般情况下这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机能,机体可以通过一系列机制清除或破坏IC。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使循环中的可溶性IC未能被迅速清除或破坏,则可在局部沉积,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及其它途径,造成组织损伤,从而形成免疫复合物病(Immune Complex disease简称ICD)。近年来发现很多疾  相似文献   

4.
采用酵母菌花环试验对31例牙周炎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循环免疫复合物、补体C3含量进行了检测并与正常组进行了比较。作者认为免疫复合物在牙周炎发病机理中有一定的意义,牙周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对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血清免疫复合物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血清免疫复合物关系赵长钧陈化禹侯林浦(检验科)红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作用之一是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ulatingimmunecomplex,CIC),单独检测患者血清CIC或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文献不少,但同时检测二者并观察...  相似文献   

6.
张绮  史颖 《求医问药》2011,9(6):122
目的:为临床医生监控妊娠受TORCH感染的风险,提供了有效的、可靠的检测手段。方法:酶联免疫法。在微孔板上包被有抗人IGM抗体,在加入样本后,进行孵育,样本中含有的IGM抗体就会被微孔上包被的抗人IGM单克隆抗体所捕获。经洗涤将样品中所有其它成分去除后,加入抗原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孵育后,清洗微孔以除去未结合的复合物,然后加入色原/底物。在有结合复合物存在下,无色底物被水解为可检测其光密度值、并与样品中存在的抗体数量成比例的有色终产物。结果:临界值(C ut-off,co)=NC+0.250 S/Co<1.0阴性S/Co 1.0-1.2灰区S/Co>1.2阳性。结论:用ELISA法检测TORCH特异性IgM抗体用于诊断急性/原发病毒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抗原和抗体相互作用产生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是正常免疫反应的一部分,在特殊情况下,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简称IC)可产生有害的结果并导致疾病。现已知道人类的大多数肾炎是免疫复合物病理损伤的结果。IC肾炎诊断的最终确立有赖于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简称CIC)的检测,复合物中特异抗原的解离及复合物在肾小球  相似文献   

8.
中图法分类号R446.61免疫复合物(IC)的形成一般认为是清除抗原和终止免疫反应的生理过程。在某些病理情况下,IC激活补体并沉积于毛细血管壁、肾小球基膜以及其它血管外组织中,引起炎症反应和免疫病理损伤。抗原抗体结合形成IC并激活补体时,C1、C4、...  相似文献   

9.
免疫复合物对单核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免疫复合物对单核巨噬细胞的增殖、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吞噬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免疫复合物组:细胞坏死上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对照组有5组:坏死上清+正常人血清组、坏死上清组、SLE血清组、正常人血清组和培养基组,以上分别作用于U937细胞和U937细胞诱导产生的巨噬细胞。24h后,用CCK 8法检测U937细胞的增殖,RT-PCR法检测U937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B细胞活化因子(BAFF)的变化,中性红比色法检测诱导产生的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免疫复合物能明显促进U937细胞的增殖 (P<0.05),TNF-α 和BAFF 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并明显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P<0.05)。结论  在免疫复合物作用下,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PS)处于异常活化状态,使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增多而清除减少,从而参与了SLE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免疫复合物是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产物,它们在清除和破坏多种抗原中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但在某种情况下可引起整个机体组织与器官的重要疾病。目前检测免疫复合物通常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用组织学方法,另一种是血清学方法。七十年代以来血清学方法进展很快。但  相似文献   

11.
王建渝  黄宗干 《四川医学》1990,11(4):227-228
对于免疫复合物的深入研究,70年代中期已认识到补体及补体受体的缺陷与免疫复合物(IC)疾病之间的关系。补体自身通过与抗原(Ag)-抗体(Ab)复合物结合而改变了复合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对IC清除有重要作用的C_3受体(CR_1)的特征和结构也已得到明确的描述。现就近年来有关IC的清除和IC清除障碍的病理因素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最近发现RBC不仅司呼吸功能,而且还具有一系列免疫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清除异物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鉴于流行性出血热(EHF)中晚期发病免疫复合物起重要作用,故本文检测了EHF各期病人RBC免疫功能,血清中C_3及CIC。结果表明,各期病人RBC免疫功能及C_3均明显降低,CIC明显升高,提示EHF病人RBC排除异物和CIC的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3.
<正> 免疫复合物(Immuno Complex IC)的形成是机体正常免疫应答的一部分,当病原体被相应抗体复盖后,有利于吞噬细胞的吞噬。小分子的可溶性抗原,不易被吞噬细胞捕捉,当组成免疫复合物后即可增大,且在补体的作用下将其粘附于其他细胞,有利于捕获与吞噬。较大的靶细胞(肿瘤细胞、寄生虫等)被抗体作用后,也易于受到K细胞的杀伤。因此IC在体内是经常形成的,但免疫复合物所引起的病理性损伤却很少发生。因此免疫复合物病(IC disease,ICD)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只有当IC形成后不能及  相似文献   

14.
肝素不仅具有抗凝作用,而且还有广泛的生化和药理作用。业已证实,肝素具有强大的抗补体作用,其作用点在补体系统的多个环节上,影响补体传统途径、旁路途径的激活及其调控机制。补体一方面参与体内的免疫防疫机制,其中包括补体对免疫复合物的溶解能力(Complement-mediatedimmune complex solubilizing capacity,CMSC)和抑制免疫复合物沉淀的能力(Im-mune complex precipitation inhibitioncapacity,ICPIC),在机体清除免疫复合物的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补体被激活后的产物又能引起一系列组织损伤。肝  相似文献   

15.
纳米金层析免疫法快速检测黄热病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快速、简便、高效、灵敏、低廉地检测黄热病病毒感染的方法。方法:用纳米金免疫层析试验原理研制了一种快速诊断试纸。将制备的纳米金颗粒用SPA标记形成金-SPA复合物,其复合物结合在聚酯膜上制成金标结合释放垫;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中克隆和表达黄热病E蛋白,经纯化的抗原蛋白被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然后滴加待测血清,样品中的病毒抗体通过免疫反应与膜上的抗原蛋白结合,待其渗过膜片后,与金-SPA复合物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线条。结果:用已确证的21份黄热病阳性血清和30份阴性血清进行了试验,该快速检测方法与ELISA方法无显著差异。结论:该检测方法不需任何仪器,仅凭肉眼即可判定结果,整个检测过程不超过5min。与传统的ELISA法相比,具有方便快速、成本低廉、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袁媛  赵毅  刘毅 《西部医学》2017,29(7):1018-1022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临床表现复杂、发病率较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基本特征是自身抗原耐受性降低及自身抗体的产生。由于中性粒细胞死亡途径的改变,包括凋亡、继发坏死(SNECs)、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NETs)形成,凋亡细胞清除受损、含核DNA的NETs降解不全,继发坏死细胞(SNECs)释放出自身抗原。而修饰后的自身抗原经由滤泡树突状细胞(FDC)提呈给自身反应性B细胞,导致自身免疫耐受突破和自身抗体产生。自身抗体和未被清除的细胞碎片形成的免疫复合物(IC)沉积在循环组织,合并机体清除IC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促炎因子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持续不断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本文就中性粒细胞凋亡形成、凋亡清除及清除受损在SLE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在成人中,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肾病综合症的主要病因。大约75%的MN为特发性,其他病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药物和恶性肿瘤等。MN的发病机制涉及在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弥漫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但其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关于免疫复合物形成的三个假设,包括预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和抗足细胞膜抗原的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启动补体激活,随后导致肾小球损害。最近,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被发现与特发性MN相关。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MN的诊断和预后。对疾病的正确理解是治疗疾病的基础,因此基于对MN发病机制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检测肝炎门诊患者血清727例,发现乙肝抗原抗体及复合物是以六种检测状态存在,反映了乙肝免疫过程的特殊性。作者通过实验室不同浓度HBsAg与定量抗HBs作用,形成人工免疫复合物,发现在抗原抗体复合物三者存在五种检出状态,反映了免疫的动态进程,探讨了其与临床检测状态和临床抗HBsIC检测状态与肝功异常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 自从Siegel氏提出了“红细胞免疫系统”的新概念,认为红细胞膜在清除血循环中抗原抗体复合物方面起重要作用以来,红细胞的免疫机能逐渐受到重视。国内郭氏根据Siegel“标准红细胞免疫粘附试验”的原理,建立了简易的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试验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分别测定红细胞C_3b受体活性和红细胞膜上吸附的免疫复合物,以测定红细胞的免疫机能。我们用郭氏方法检测了正常产妇血和新生儿脐带血,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酶联免疫原理和胶体金层析技术,研制狂犬病抗体免疫金标检测试纸。方法采用特殊的生产工艺,在玻璃纤维膜包被胶体金标记狂犬病抗原,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检测线和对照线处分别包被狂犬病抗原和兔抗狂犬病抗体,制成狂犬病抗体免疫金标检测试纸(人用)。结果当待检样品阳性时,在检测线处形成抗原抗体的免疫复合物而凝聚显色;当待检样品阴性时,检测线处不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不显色。整个试验过程只需15 m in。试纸与ELISA试剂比较,两者都具有微量、特异、准确的优点,且金标试纸独具操作方便、快速和结果直观、容易判定的优点。结论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建立的"狂犬病抗体免疫金标检测试纸",可以准确地检测出被检样品是否带有狂犬病抗体,同时还可以通过检测线颜色的深浅判定抗体的含量高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