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罗芬芳  钟花  袁皓瑜 《海南医学》2009,20(6):144-147
目的分析伤害的分布规律和有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株洲市一医院2008年接诊的伤害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6399例伤害病例中男性4155人(64.93%),女性2244人(35.07%);在各年龄段中,以25—44岁人群最多,达2670人(41.73%);夏季后人数增加,达1867人(29.18%),其中以7月罹难人数最多,24h中以8—16时发生的伤害较多(45.46%);伤害发生原因的前四位为跌倒/坠落(35.02%)、机动车车祸(25.46%)、刀/锐器伤(12.53%)、钝器伤(9.33%);发生伤害事故的地点前四位分别是公路/街道(39.79%)、家中(21.68%)、公共居住场所(9.47%),工业和建筑场所(8.31%);伤害发生的意图(87.97%)为“意外事故”。结论伤害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并且是可以加于干预的。目前我市伤害事故仍然处于高发阶段,应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同时将社区关怀纳入伤害干预体系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6-2013年乌鲁木齐市3家哨点医院伤害监测情况,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降低伤害的发生和保护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乌鲁木齐市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2006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的伤害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68613例伤害病例,男女比例为1.74∶1,跌倒/坠落(44.81%)、机动车车祸(16.14%)、钝器伤(13.33%)、刀/锐器伤(10.50%)、其他(4.84%)为伤害原因的前5位,不同年龄段病例伤害发生原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年龄构成以25~44岁年龄段病例数最多(38.5%),0~14岁组和65岁年龄最多的伤害发生原因为跌倒/坠落;不同性别病例伤害意图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45,P =0.00),在休息活动中发生意外事故最多(72.23%)。结论要根据伤害发生的基本情况、基本特征、临床特征等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效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西城乡居民伤害的发生率、顺位及其城乡地区分布差异,为广西伤害防制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问卷调查表,经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对广西7个市县3360户家庭的人群进行入户询问调查。结果广西城乡居民经医疗机构诊治的伤害年发生率为27.98‰,城市(32.76‰)高于农村(24.95‰)(P〈0.05):伤害发生前五位原因依次是动物伤、跌落,坠落、机动车车祸、刀,锐器伤、非机动车车祸,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第一位伤害原因均为动物伤;伤害发生地点以家中(40.15%)、公路,街道(23.11%)、公共居住场所(9.85%)为主,家中发生的伤害事件前四位的依次是动物伤、跌落,坠落、刀胤器伤和烧烫伤;伤害治疗转归中,有21.46%伤害病例要经住院治疗,有1.53%伤害病例发生残疾事件。结论动物伤已成为广西经医疗机构诊治伤害的首位原因,应引起广西伤害卫生工作者的极大重视,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外来务工人员伤害发生情况,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我国外来劳务工较集中的深圳宝安区,收集2007年1月初~2007年12月底,因伤害而首次就诊于某综合医院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信息与伤害相关数据。了解外来人口伤害发生特点,为保护外来工安全,减少伤害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研究期间,共计有19826名外来务工人员发生伤害,伤害发生率为0.58%。前三位伤害发生原因是钝器伤(占37.8%)、跌倒/坠落(占17.1%)、动物伤(占15.9%),男性钝器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前三位的伤害性质是挫伤,擦伤(占46.6%)、锐器伤/咬伤,开放伤(占33.2%)、骨折(占9.5%);前三位的伤害发生地点是工业和建筑场所(占46.4%)、公路/街道(占21.4%)、家中(占13.0%)。男性外来务工人员在工业和建筑场所的伤害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女性发生在家中的伤害明显高于男性(P〈0.05)。伤害严重程度中以轻度伤为主(7913%),其次是中度伤(20.0%),而重度伤害仅占0.8%。结论外来务工人员伤害的发生特点与其他人群伤害的发生情况基本一致,但是以职业伤害为主,因此应制定干预措施,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和管理,提高外来工的安全意识,确保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儿童烧伤的发病规律、特点,预防儿童烧伤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2岁及以下儿童烧伤病例,对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烧伤部位、烧伤发生的季节、烧伤地点、烧伤时监护人是否在场、烧伤患儿的父母职业和文化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1036例烧伤儿童占同期烧伤住院患者(2537例)的比例为40.84%,男女性别比例为1.7:1;年龄段以1岁~3岁阶段儿童烧伤最多,达到77.32%;致伤原因主要为热液烫伤(91.31%);以多部位同时受伤,四肢烧伤常见(60.33%);烧伤面积以30%以下的轻、中度烧伤为主(95.66%);烧伤季节以6月8月夏季烧伤最为常见(31.27%);烧伤地点大多发生在家中(97.10%),有监护人在场的达81.27%;患儿父母以农民及外来打工者家庭为主(72.98%),患儿父母文化程度以初、中等教育者多见(71.81%)。结论应加强对儿童的监护和看管,开展烧伤危急救预防的健康教育,降低儿童烧伤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伤害流行特征,为开展意外伤害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采集2000~2006年海南省边防医院0~14岁因意外伤害而住院的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住院儿童伤害类型。原因及年龄,性别特征。结果2415例意外伤害住院患儿中,损伤类型前四位依次是血管损伤,肌肉和肌腱损伤。骨折和脱位扭伤/劳损。损伤外部原因前四位依次是锐器伤,跌落,钝器伤和交通事故。伤害发生的主要场所为家中(51.6%),公路/街道(23.5%),学校及其他外出场所(27.5%)。伤害儿童性别比男:女为2.08:1,平均年龄为(6.22±3.88)岁,随着年龄的增加,男童患者的人数逐渐增加,女童人数逐渐减少。结论伤害逐渐成为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应针对本地区0~14岁儿童伤害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有目的地开展预防伤害的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家长教师和社会对儿童伤害的预防意识,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儿童意外伤害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近5年郑州市区第三人民医院接诊的271例儿童意外伤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随年龄增长,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意外伤害发生地点由家中过度到社区、网吧.由食物、药物中毒过渡到乙醇、车祸、运动、自残等伤害.结论 我院接诊的儿童意外伤害涉及各年龄段,婴幼儿家中误服中毒是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青春期儿童以车祸、运动伤、自残等为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儿童意外伤害可以干预、预防,使其发生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深圳市市伤害发生的分布特点及流行规律,为制定伤害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分别抽取了深圳市级医院、区级医院、镇级医院各一家,以2006年1月~2009年12月到上述3所医院急诊科就诊的伤害首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2006~2009年深圳市伤害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217786例,漏报率5.68%,卡片错填率6.06%;性别比2.03;以15~45岁组居多(占72.12%),平均年龄(27.74±14.92)岁;以工人(28.87%1、商业朋艮务业(24.68%)和办事人员(10.53%)为主。伤害发生原因主要为跌落(27.88%)、钝器伤(24.27%)及动物伤(16.88%);伤害程度以轻度为主(占86.56%),多发于上肢(36.50%);伤害多发生于家中(26.69%)、工业建筑场所(20.68%)、公路/街道(20.51%);伤害部位以上肢(36.50%)、下肢(23.01%)和头部(22.12%)为主。结论医院急诊伤害监测真实反映伤害发生情况,是获得深圳市非致死性伤害信息的重要来源。应针对职业伤害开展有效的预防与控制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收集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事情发生的病例,总结其发生原因并制定防护对策以减少对病人的伤害。方法:收集我们科自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实施气管插管的病例286例和意外拔管的病例22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因素:疼痛不适3例(13.6%);意识状态改变7例(31.8%);年龄因素4例(18.1%)。医护因素:导管固定不佳2例(9.1%);肢体约束或镇静不佳3例(13.6%);医护人员疏忽或经验不足1例(4.5%);沟通不足2例(9.1%)。结论:意外拔管的发生有医患双方的因素,家属加强监护,医护人员正确规范操作,双方有效沟通十分重要,应该从细节做起及早发现积极防护确保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哨点医院0~14岁儿童伤害监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甘肃省儿童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评价伤害预防效果和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随机抽取2006年兰州市和敦煌市6个伤害监测哨点医院0~14岁儿童伤害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儿童伤害患者的年龄、性别、伤害发生原因及地点、伤害性质及程度等。结果657例0~14岁儿童伤害病例中,0~岁组218例(33.18%),性别比为1.63∶1;5~14岁组439例(66.82%),性别比为2.60∶1,5~14岁组男童发生伤害的比例增大。0~岁组儿童发生伤害的前三位原因依次为烧烫伤、跌倒/坠落伤和钝器伤,主要发生地点为家中(74.31%);5~14岁组儿童发生伤害的前三位原因依次为跌倒/坠落伤、钝器伤和机动车车祸,主要发生地点为学校与公共场所(35.08%)。大部分伤害为意外伤害,伤害程度多为轻度。结论预防儿童伤害的发生,应加强各人群健康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同时,应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减少环境隐患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儿童步行者交通伤害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儿童交通伤害提供政策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抽取广州市12所小学全体在校生13 645名,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儿童步行者发生道路交通伤害年发生(人)率为8.4%,男生高于女生(x2=56.32,P=0.000),民办学校明显高于重点和普通学校(x2=34.07,P=0.000)。下午16:00~17:00为伤害高峰,占45.4%,住宅区道路(27.1%)和人行道(26.1%)是伤害的主要场所。伤害最常见的部位是下肢(45.6%),20.8%的步行者出现功能损失。致伤的主要车辆是自行车(占37.3%);驾驶员(49.5%)和步行者(39.5%)的过失是造成伤害的主要原因。结论应针对不同性别、不同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减少儿童发生道路交通伤害。  相似文献   

12.
广西农村急诊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农村急诊伤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伤害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广西临桂县2所乡镇卫生院,并将于2007年1—6月在急诊科就诊的所有伤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361名伤害患者,其中男性875名(64.29%),女性486名(35.71%)。性别比1.8:1;平均年龄为(28.7±11.6)岁;伤害多发生于在家中和工作场所,占57.24%,时间呈现出两个高峰,分别为11:00-13:00和17:00~18:00;前5位伤害类型的构成比依次为:碰伤(28.36%)、跌伤(27.55%)、刀割伤(12.78%)、交通伤(7.49%)和中毒(6.69%);对受伤原因、部位、性质等问题也进行了分析。结论农村居民面临伤害的严峻挑战,应积极采取综合防范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耳鼻喉颌面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群体的性别差异、年龄分布、主要致伤原因,探讨二者伤情之间的关系,统计颅脑损伤情况与伤情判断、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珐总结1265例耳鼻喉颌面损伤合并有颅脑损伤患者500例(39.60%)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加以统计学研究。结果1265例中耳鼻喉颌面损伤部位在鼻听线平面及以上者388例(30.67%),损伤部位在鼻听线平面以下者112例(8.85%),鼻听线上下两部位损伤合并颅脑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耳鼻喉颌面伤合并颅脑损伤500例中,男女比例4.1:1;高峰年龄为20—49岁间计392例(78.40%);交通事故居致伤原因首位239例(47.80%);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分别占59.40%、11.80%、6.20%;按GCS伤情评分,轻型88.40%;按GOS预后评分,良好95.4%。结论耳鼻喉颌面损伤合并颅脑损伤是现代创伤中常见复合伤,男性多于女性,发病患者群以青壮年为主,交通事故为致病主要原因,鼻听线对诊断有参考价值,患者损伤程度比较轻,只要及时诊断,正确救治,治疗效果好,致残率、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颌面创伤发生的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08年12月因颌面部创伤的580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创伤发生的年龄、性别、职业、致伤原因、伤情特点等.结果颌面部创伤中,患者高峰年龄为17~39岁,男女发病比为2.51:1;患者的职业特征是以工人、农民居多,学生次之.致伤方式是工伤意外居多(43.44%);交通事故次之(24.13%);再其次是运动损伤(15.17%).伤情特点是颌面软组织损伤占68.28%;颌骨骨折占19.14%;牙和牙槽突损伤占12.41%;颞下颌关节脱位占0.17%.结论颌面创伤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受伤部位等方面具有明显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5.
王坤  谭光林  敖小君 《西部医学》2013,(12):1819-1820,1825
目的 总结重度交通事故伤病例特点及发生规律,并探讨减少其发生的措施.方法 从重度交通事故伤发生的地点、时间、原因、交通工具等方面,对南充市2012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的378例重度交通事故伤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发生在高速公路者128例(33.86%);城郊宽阔路段197例(52.12%);市区公路42例(11.11%);其它11例(2.91%);发生于白天者132例(34.92%);夜晚者246例(65.08%).与双轮或三轮机动车相关的危重交通事故伤229例(60.58%),其它149例(39.42%).结论 加强城郊宽阔路段的防护建设、安全知识宣传以及机动车辆管理,对减少重度交通事故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天巉公路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特征,为减少天境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提供对策。方法 收集天境公路2004年发生的交通事故数据,分析交通事故伤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天境公路2004年共发生交通事故140起,导致55人死亡,108人受伤。伤亡人员年龄以36~40岁为多,男性为主。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机动车驾驶员的过失;事故形态以侧面相撞为主,次之是尾随相撞。结论 天境公路一些特殊路段的设计及建设存在一定安全缺陷,建议公路部门对这些路段进行重新设计修建,从根本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另外,应建立健全各级急救医疗体系,确保事故发生后伤员能及时得到救治,以降低伤员病死率和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桐乡市伤害监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怡  许皓  潘亚兴 《实用全科医学》2011,(10):1594-1595,F0003
目的掌握桐乡市伤害发生情况,为针对性地开展伤害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桐乡市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2009年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共上报伤害14 843例;男性伤害数是女性的1.67倍;25~64岁者最多(64.94%);发生地点主要在街道/城区(30.29%)、家(包括院子等)(29.91%)和工作场所(22.03%);前5位的受伤原因分别为交通伤(38.38%)、跌伤/坠落(19.84%)、钝器伤(12.07%)、动物伤(11.01%)和刺割伤(7.60%)。结论青壮年及男性是伤害防治的重点,对伤害尤其是道路交通伤害应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河北省2008~2011年狂犬病病例个案情况,探讨狂犬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为狂犬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1年河北省狂犬病例个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1年共收集432例狂犬病病例个案,全年每月均有病例发生,以3~9月份较多,占68.80%;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57:1;病例以农民为主,占82.78%;41~60岁年龄组发病最多,占45.61%;其次分别是61~70岁和31~40岁年龄组。91.90%的病人通过犬感染,潜伏期中位数为59d。受伤部位以手部为主,占42.53%,其次是下肢膝以下和手臂。暴露部位越靠近头颈部,潜伏期越短。49.54%的病例暴露伤口未处理及33.56%的病人自行处理;88.89%的病人未接种狂犬疫苗;三级暴露者仅6.47%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结论河北省狂犬病防制的重点仍在农村,加强狂犬病危害性及预防知识的宣传、及时就地规范处理暴露伤口和接种疫苗是防制狂犬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