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癌为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90%病理类型为膀胱尿路上皮癌,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约30多万人,约1/3的患者初次诊断时即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随着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技术不断提高,总体预后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5年生存率仍不到50%.新辅助化疗已成为国际上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热点,能有效减少膀胱癌术后复发与进展风险.目前,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Gemcitabine+ Cisplatin,GC)已逐渐成为临床新辅助化疗标准.现主要综述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所有非转移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etastatic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患者需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前接受顺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患者病理分期、死亡率和复发风险。但MIBC的部分分子亚型预后差,MIBC的不同分子亚型对NAC具有差异反应,因此,部分患者对NAC反应差或无反应,造成错失手术时机,导致肿瘤进展或转移,无生存获益。通过对MIBC分子分型的差异性研究,使膀胱癌的诊断从传统的组织病理学分型上升到分子病理学层次,进一步加强对同一病理类型膀胱癌的异质性、预后判断,从而为精准个体化的新辅助化疗提供了新的依据。本文将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分子分型对新辅助化疗敏感性及预后差异进行文献综述,推广MIBC分子分型在临床上的常规化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膀胱部分切除术+化疗对盆腔淋巴结阴性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报告这一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08年2月至今到我院肿瘤科实行了膀胱部分切除术并联合辅助化疗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病人的临床有关资料,共纳入50例作为治疗组。同时选取了同一时期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病人50例作为对照组,并认真收集其临床资料。将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为分析影响盆腔淋巴结阴性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危险因素,笔者通过logistic回归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 研究所得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3.33%,两组比较得知,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有效率方面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通过分期比较,我们所得高选择性患者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测得病理分级(P=0.001,P<0.05)和病理分期(P=0.002,P<0.05)为盆腔淋巴结阴性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对膀胱部分切除术配合辅助化疗的治疗方法加以对比显示,膀胱部分切除术配合辅助化疗相比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在所有病理分级中并没有优势,但在高选择性患者中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配合辅助化疗的治疗方法更有疗效。病理分级和病理分期为影响盆腔淋巴结阴性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得到充分关注,进而提高盆腔淋巴结阴性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 cancer,MIBC)的主要治疗方式,国内外指南推荐为T2~4aN0M0期及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提供RC[1]。但MIBC患者接受RC后,仍有50%的患者出现术后复发[1],从新辅助和辅助治疗的层面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就显得尤其重要。新辅助和辅助化疗的研究已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展,推荐c T2~4aN0M0期MIBC患者采用以顺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未行新辅助化疗的p T3~p T4或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建议术后辅助化疗[1]。  相似文献   

5.
膀胱癌在泌尿系恶性肿瘤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其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恶性程度高,容易发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预后差,其治疗以根治性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为主。术前辅以化疗,能够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增加患者的受益,目前处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围手术期治疗研究的热点,本文结合中外多中心的研究结果,分析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价值、方案选择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占25%~30%。膀胱根治性切除术(RC)仍然是MIBC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以铂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NAC)已被确定为MIBC的标准治疗方法。最常用的NAC方案是吉西他滨和顺铂(GC)及甲氨蝶呤、长春花碱、阿霉素和顺铂(MVAC)。除此之外, 还有改良的剂量密集型MVAC(ddMVAC)及剂量密集型GC(ddGC)。与辅助化疗、单纯RC相比, NAC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影响。本文将对MIBC患者的NAC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初诊时约1/3为肌层浸润性,其治疗以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为主,但术后存在较高的肿瘤复发与转移风险。新辅助化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并增加保留膀胱功能的可能性,但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从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价值与依据、化疗方案的选择以及在保留膀胱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阐述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新辅助化疗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以顺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目前针对高危基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线治疗方案,但是只有大约30%~40%的患者对新辅助化疗敏感。而目前尚无可靠的临床或者病理指标能够预测化疗敏感性。近日,GROENENDIJK等在European Urology杂志发表了他们在对比新辅助化疗敏感组和不敏感组浸润性膀胱癌组织DNA改变时  相似文献   

9.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恶性程度高,易多发、复发和转移,手术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但术后大部分患者将出现远处转移。新辅助化疗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微转移灶的控制和生存率的改善等作用,推动其逐步成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式,其临床利用率也逐步提高,但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保留膀胱手术+动脉灌注化疗+膀胱内灌注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确诊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N0M0)的168例患者均采用保留膀胱治疗方法,分为三个治疗组:综合治疗组68例,术后采用动脉灌注化疗+膀胱灌注化疗;动脉灌注化疗组48例,术后仅采用动脉灌注化疗;膀胱灌注化疗组52例,术后仅采用膀胱灌注化疗。结果:观察期内,综合治疗组患者中92.6%(63/68)无复发及转移,2.9%(2/68)在术后6、13个月出现全身多处转移死亡。动脉灌注化疗组患者中79.2%(38/48)无复发及转移,4.2%(2/48)在术后9、18个月出现全身多处转移死亡。膀胱灌注化疗组患者中44.2%(23/52)无复发及转移,15.4%(8/52)在术后10~96个月转移而死亡。三组疗效按复发率任何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癌性死亡率比较,综合治疗组、动脉灌注化疗组分别与膀胱灌注化疗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N0M0)患者,采用保留膀胱手术+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膀胱内灌注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能有效减少肿瘤复发、预防转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治术后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04年178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资料,选择12个对预后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及尿流改道方式、新辅助化疗等特征性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计算患者的预后指数(PI),将患者分组计算不同个体的期望生存曲线。结果影响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分别为分期(RR=1,982,P=0.000)、分级(RR=1,978,P=0.042)、淋巴结转移(RR=2.142,P=0.048)、原位癌(RR=6.177,P=0.000)、肿瘤形状(RR=0.416,P=0.003)、病理类型(RR=2.228,P=0.032)、肿瘤数目(RR=1.820,P=0.035)、患者年龄(RR=0,672,P=0.025)及新辅助化疗(RR=0.257,P=0.016)。根据预后指数的百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3个预后组,3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2.5、22.5、7.0个月,3组患者预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辅助化疗、分期、分级、淋巴结转移、原位癌、肿瘤形状、病理类型、肿瘤数目、患者年龄是影响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生存期的预后因素,PI值可用于预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膀胱癌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治性膀胱切除加盆腔区域淋巴结清扫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术式,但对于非器官局限性膀胱癌,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的风险较高。对这部分患者进行以顺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可以降低复发率,改善手术疗效,提高生存率。对新辅助化疗敏感的患者,可以考虑保留膀胱的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保留膀胱手术+动脉灌注化疗+膀胱内灌注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确诊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N0M0)的168例患者,充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情和治疗建议,对拒绝或不适合膀胱全切的患者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均采用保留膀胱治疗方法,分为3个治疗组:(1)综合治疗组:68例,术后采用动脉灌注化疗+膀胱灌注化疗;(2)动脉灌注化疗组:48例,术后仅采用动脉灌注化疗;(3)膀胱灌注化疗组:52例,术后仅采用膀胱灌注化疗。结果168例膀胱癌(T2N0M0)患者,观察期内,综合治疗组患者中92.65%(63/68)无复发及转移,7.45%(5/68)分别在术后6、8、12、18、20个月复发,2.94%(2/68)在术后6、13个月出现全身多处转移死亡,11.76%(8/88)非膀胱癌导致死亡。动脉灌注化疗组患者中79.17%(38/48)无复发及转移,20.83%(10/48)在术后1~28个月复发,4.17%(2/48)在术后9、18个月出现全身多处转移死亡,12.50%(6/48)非膀胱癌导致死亡。膀胱灌注化疗组患者中44.23%(23/52)无复发及转移,55.77%(29/52)在术后1~24个月复发,15.38%(8/52)在术后10~96个月转移而死亡,13.46%(7/52)非膀胱癌导致死亡。3组疗效按复发率任何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别(P均〈0.05)。3组疗效按癌性死亡率任何两组间比较,综合治疗组与动脉灌注化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O.05);综合治疗组、动脉灌注化疗组均低于膀胱灌注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O.05)。3组患者分组治疗后非膀胱癌导致死亡率任何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o.05)。结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N0M0)患者,采用保留膀胱手术+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膀胱内灌注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能有效减少肿瘤复发、预防转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是指临床分期为T2~T4的膀胱癌。具有进展快,易复发,易远处转移,恶性程度高,病死率高等特点。MIBC的标准治疗方法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Pelvic Lymph Node Dissection,PLND),但是术后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27%~67%。我国指南已经推荐将以顺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作为MIBC的一线治疗方案。新辅助化疗则可以提高MIBC患者的5年生存率。现对新辅助化疗的化疗方案、现状以及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标准治疗方式是膀胱根治性切除术(RC)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但因其存在手术风险大、部分患者需尿流改道等因素, 导致部分患者不能或不愿实施该手术。经尿道手术联合化疗、放疗等治疗方式可以使部分MIBC患者保留膀胱, 其中化疗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辅助治疗方式。化疗包括术前新辅助化疗(NAC)、术后辅助化疗、髂内动脉化疗及膀胱灌注化疗, 每种化疗方式实施时间及特点有所不同。本文就目前经尿道手术联合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标准治疗方式是膀胱根治性切除术(RC)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但因其存在手术风险大、部分患者需尿流改道等因素,导致部分患者不能或不愿实施该手术。经尿道手术联合化疗、放疗等治疗方式可以使部分MIBC患者保留膀胱,其中化疗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辅助治疗方式。化疗包括术前新辅助化疗(NAC)、术后辅助化疗、髂内动脉化疗及膀胱灌注化疗,每种化疗方式实施时间及特点有所不同。本文就目前经尿道手术联合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保留膀胱手术联合动脉插管化疗对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行保留膀胱手术的58例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58例患者术后随机纳入动脉插管化疗组和膀胱灌注组,定期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进展率、无复发生存率、无肿瘤进展生存率和毒副作用等.结果经过10~46(中位时间25)个月的随访,动脉化疗组(27例,平均随访23.7个月)1例复发,复发率为3.7%,平均无肿瘤复发生存时间为(38.2±0.8)个月;无肿瘤进展,肿瘤进展率为0.膀胱灌注组(31例,平均随访25.7个月)10例复发,复发率为32.3%,平均无肿瘤复发时间为(29.7±2.3)个月;5例肿瘤进展(侵犯肌层或远处转移),进展率为16.1%.两组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5.7%、37.0%,无肿瘤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66.7%,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6,P=0.030).结论保留膀胱手术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联合动脉插管化疗相比单纯行膀胱灌注化疗能有效降低膀胱癌复发及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膀胱癌是我国男性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其中20%~30%的患者初诊时即诊断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既往,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是MIBC的一线治疗方案。现有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对于MIBC患者选择新辅助化疗联合RC,相比于仅行RC,可提高肿瘤完全反应率并延长患者总生存期,已成为治疗MIBC的1类推荐标准方案,而且有保留膀胱的可能性。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以顺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在MIBC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仍存在化疗无效或肿瘤进展的可能,因此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敏感性一直是泌尿肿瘤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膀胱尿路上皮癌新辅助化疗的敏感性问题作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欧洲泌尿协会指南指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电切术后行膀胱灌注辅助治疗可降低肿瘤复发和进展成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风险。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和卡介苗(BCG)都能降低TaT1期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复发率。然而,膀胱灌注BCG相对于化疗药物的长期疗效,特别是对于中危患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保留膀胱的局部切除联合髂内动脉插管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3例不能或不愿接受膀胱全切手术的T2-T4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8例术前给予新辅助介入化疗1-3个疗程后给予局部切除,15例在经尿道切除术后,给予辅助介入化疗3次。化疗方案为顺铂80mg、表柔吡星50mg以及5氟尿嘧啶1g(或羟基喜树碱40mg)。结果:术前新辅助化疗组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完全恢复1例,部分恢复16例,无效1例,平均随访31.6月,1例术后因肿瘤转移死亡,局部复发7例,远处转移2例;术后辅助化疗组,平均随访27个月,术后复发5例,远处转移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联合应用髂内动脉插管化疗结合保留膀胱的局部切除,足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的可选择有效手段,术前确诊的浸润性肿瘤,应选择新辅助介入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