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谭潇  肖建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451-2453,2585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对1型糖尿病小鼠的保护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日本血吸虫感染+糖尿病模型组(A组)、单纯糖尿病模型组(B组)、阴性对照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A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8周后,与B组小鼠同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C组小鼠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观察小鼠体重与血糖变化。4周后剖杀各组小鼠,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并观察小鼠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A组在造模后4周左右,体重明显高于B组(P〈0.01),血糖明显低于B组(P〈0.01),血清中IL-4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1),血清中IFN-γ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1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使IL-4升高和IFN-γ下降,调节Th1/Th2免疫偏移,导致Th1反应下调,Th2反应增强。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急、慢性期肝肉芽肿病变与Th1/Th2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探讨Th1/Th2在肉芽肿形成及调节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后观察感染小鼠肉芽肿病变,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小鼠感染后0、4、6、8和12周血清及脾淋巴细胞IL-2、IFNr和IL-4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小鼠感染后6周出现明显肉芽肿病变,8周肉芽肿反应达高峰;12周则明显缩小;感染小鼠血清及脾淋巴细胞的Th1细胞因子IL-2和IFNr在感染后4~6周开始上升,8周达高峰,随后下降;而Th2细胞因子IL-4在感染后8周时迅速上升且随感染时间延长而明显升高。结论 Th1细胞因子IL-2和IFNr与血吸虫卵肉芽肿的诱导和形成密切相关。而Th2细胞因子ILL-4可抑制Th1细胞因子在血吸虫病慢性期虫卵肉芽肿自发性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钙离子激活的中性蛋白激酶(Calpain)的保护性免疫力和免疫保护性机制。方法用重组纯化的Calpain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Calpain血清,抗Calpain血清与机械转化的日本血吸虫童虫和来自于同种鼠激活的嗜酸性粒细胞共同培养,观察细胞对血吸虫童虫的粘附及对童虫的杀伤效果;RT-PCR分析Calpain抗原免疫BALB/c小鼠一氧化氮激酶(iNos.eNos.nNos)mRNA的表达;ELISA分析免疫小鼠体外培养脾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IFN-γ和IL-4。结果重组Calpain抗原免疫小鼠后,产生了一个极高的抗Calpain特异性抗体,此抗体介导了同种鼠的嗜酸性粒细胞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粘附,37℃、5%CO2培养48h后,33.8%的日本血吸虫童虫被杀死,与控制组14.5%的自然死亡率相比有一个显著性的增高(P<0.01);RT-PCR测定重组Calpain抗原免疫1周小鼠iNosmRNA的表达显著性的增强,培养24h脾细胞上清中IFN-γ浓度高于对照组。结论Calpain特异性抗体介导了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细胞毒作用,Calpain抗原能够诱导IFN-γ的产生,提示Calpain诱导Th1的免疫应答反应来抗日本血吸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姜玲 《安徽医学》2012,33(5):629-631
正1 Th细胞概述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可分为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两大群。长期以来,人们将CD4+T细胞按照细胞分化和功能特征分为辅助性T细胞(T help cells,Th)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1],CD4+辅助性T细胞(Th)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人们根据其产生细胞因子的不同,把活化的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主要分为两个亚群:  相似文献   

6.
Th1、Th2、Thl7和调节性T细胞(Treg)亚群是CD4+T细胞亚群中的重要成员,其参与了人类及动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最近研究报道,机体内可能存在着一群新型的具有分泌IL-22能力的Th细胞亚群,称之为“Th22”细胞.该细胞亚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7.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在连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它们通过多种信号转导识别外来微生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LRs会促成多种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的发生,而且在疾病的发病机理中起作用,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揭开自身免疫病发病机理,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 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共同特点是单个核细胞对受累器官、组织的持续浸润,这些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抗原递呈细胞等免疫细胞。在这些细胞中,T细胞特别是CD4~+T细胞被认为起关键作用。特异的细胞粘附机理允许T细胞进入炎症部位。粘附分子参与发病的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9.
凋亡是以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的一系列改变为特征的,这些变化包括细胞内蛋白水解酶对细胞核以及细胞浆中底物的分解等。凋亡可能是由于生存信号的缺乏所引起的,也可能由于各种损伤刺激而被激活,如缺氧、反应性氧自由基拉动、补体激活、一氧化氮以及肿瘤坏死因子、CD95细胞表面终末的Fas受体配体等细胞因子。凋亡诱发细胞表面的特殊变化,例如正常情况下在细胞内膜上的磷酸酰丝氨酸的暴露,导致凋亡细胞的快速降解,并被周围细胞及趋化的吞  相似文献   

10.
以树突状细胞(DCs)为靶点的免疫调节一直是自身免疫疾病治疗研究的热点。外泌体具有DCs类似生物学效应,可通过旁分泌方式将携带的众多信息传递给靶细胞,介导比DCs本身更具有持久的生物学效应,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正成为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热点。本文就DCs源性外泌体生物学特性研究进行综述,并评价其DCs源性外泌体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HBV感染后的Th1/Th2细胞应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山 《医学文选》2000,19(5):752-754
乙型肝炎病毒 (HBV)不仅可以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 ,而且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极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 ,HBV不直接损伤肝细胞 ,而是通过在肝细胞内表达HBV抗原诱导免疫应答 ,在识别抗原清除病毒的过程中造成肝细胞的损伤。同时 HBV在复制表达时对机体细胞因子的分泌和产生以及调节免疫系统的应答也有明显的影响 ,HBV感染的慢性化和持续感染与免疫系统对 HBV抗原的识别、应答和耐受明显相关 ,因此对 HBV特异性免疫应答对决定机体的病程 ,病理和转归有极重要的意义 ,对其治疗方法的探讨也极有帮助。1 乙型肝炎的细胞免…  相似文献   

12.
树突状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沛寰  陈辉树 《医学综述》2007,13(6):411-413
树突状细胞(DC)在维持机体自身免疫耐受中扮演重要角色,DC的改变可能使免疫调节机制受损,打破天然的免疫耐受平衡,导致自身免疫病。此外,DC激活T细胞、B细胞也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认为DC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通路的枢纽。DC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从另一角度说明了DC与自身免疫病的密切关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液系统常见的自身免疫病,DC在ITP中的病理作用对其在自身免疫病发病中的作用有重要的说明意义。  相似文献   

13.
IL-22是2000年由Renauld小组鉴定发现的细胞因子,与IL-10存在22%的同源性,起初命名为IL-TIF,由于结构的相似性将其归为IL-10家族成员,这一家族还包括IL-10、IL-19、IL-20、IL-24、IL-26、IL-28以及IL-29[1]。不同于IL-10,IL-22仅作用于少数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Sjcb2)真核表达载体,检测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2单独和联合吡喹酮(PZQ)在小鼠抗血吸虫再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将6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均分为六组,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模型:感染组、感染攻击组、空质粒处理组、Sjcb2免疫组、吡喹酮处理组、Sjcb2联合吡喹酮处理组.Sjcb2免疫组和Sjcb2联合吡喹酮组分别在初次尾蚴感染前第21天、14天及7天接种pcDNA3.1(+)/Sjcb2重组质粒,空质粒处理组接种pcDNA3.1(+)空质粒.初次尾蚴感染后第六周,对吡喹酮处理组和Sjcb2联合吡喹酮处理组小鼠给予PZQ治疗.除感染组外其它各组在第八周再次进行尾蚴攻击感染.分别于第8周和第14周取各组小鼠肝脏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虫卵肉芽肿大小;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E和IgG亚型(IgG1,IgG2和IgG3);检测各组小鼠荷成虫数,计算抗血吸虫再感染率.结果 Sjcb2免疫组、联合组与其它组分别比较,小鼠荷虫数显著性减少,抗血吸虫再感染率显著升高,虫卵肉芽肿直径显著减小,IgG1水平显著下降和IgE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Sjcb2在小鼠模型中具有抗日本血吸虫再感染作用,抗血吸虫再感染率为70.3%,抗再感染作用机制可能与特异性IgE水平升高和IgG1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IL-2,IFN-γ,IL-4、IL-10、IL-13等Th细胞因子在体外对人体细胞趋化作用的调节。方法 采用48微孔趋化板法观察不同预处理的T细胞趋化作用及Th细胞因子对T细胞趋化作用及Th细胞因子对T细胞趋化作用的调节效应。结果 IL-1能诱导过液培养T儿抗CD3单克隆抗体活化的T细胞的趋化作用,并且其趋化作用可被typhosin23所抑制,IL-8则选择性吸引新鲜分离T细胞并可被s  相似文献   

16.
毒热平注射液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毒热平注射液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流感病毒亚甲型鼠肺适应株A/FM/1/47(H1N1)感染小鼠,建立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生物模型,采用ELISA方法测定肺组织悬液中的IL-4和IFN-γ的活性水平,观察毒热平注射液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毒热平注射液各剂量组小鼠肺匀浆的IFN-γ活性水平明显升高而IL-4的活性显著下降;毒热平注射液的0.33 g/(kg.d)和0.17 g/(kg.d)剂量组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具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毒热平注射液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活性,纠正Th1/Th2细胞失衡而发挥抗流感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7.
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郎涛  吴广胜 《医学综述》2008,14(19):2887-2890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一群具有免疫调节或免疫抑制功能的细胞。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维持外周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这种T细胞的数量减少或功能缺失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本文就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是IRFs家族一员,经一系列信号转导作用发挥转录激活或阻遏,调节干扰素的表达、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及活性,参与免疫调控。IRF4与白细胞介素、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活化T细胞核因子等细胞因子相互作用调节T细胞分化,形成复杂的平衡网络调控系统,平衡网络遭到破坏则免疫功能紊乱,并诱发免疫性疾病,如哮喘、炎症性肠病、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正在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19.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是最常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共患,既有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也有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如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与这些疾病之间有共同的遗传背景及诱发因素、相似的免疫机制及组织学特征。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与其他自身免疫病共患时,疾病严重程度、活动度及预后均发生变化,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20.
白介素21(IL-21)属于γ链亚基细胞因子家族的新成员,介导多种生物学效应,参与多个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过程.目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普遍认为IL-21在T、B细胞的增殖,活化,凋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免疫系统及免疫细胞的失衡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本研究以IL-21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