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冼珍勇  郑青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197-1198,1219
目的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分析作为肝细胞损伤程度分级的辅助指标。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分光光度法与自动生化仪化学法测定60例正常对照组、35例慢性轻度乙肝、38例慢性中度乙肝、26例慢性重度乙肝、30例肝炎肝硬化和3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NO、iNOS的含量及肝功能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慢性重度乙肝组血清NO、iNOS水平〉慢性中度乙肝组〉肝炎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慢性轻度乙肝组〉正常对照组。慢性轻度乙肝组NO、iNOS水平与ALT、ALP正相关(P〈0.05)、慢性中度乙肝组与STB、SDB、ALP正相关(P〈0.05),与ALT呈显著正相关(P〈0.01)、慢性重度乙肝组与STB、SDB、ALP、ALT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ALB呈负相关(P〈0.05);肝炎肝硬化组及原发性肝癌组与STB、SDB、ALP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TBA、ALT正相关(P〈0.05),与ALB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NO、iNOS水平在慢性肝炎由轻度发展到中度、重度乃至肝硬化、肝癌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存在显著差异,与肝功能指标存在相关性,可作为辅助性指标,结合其他肝功能指标作为肝细胞损伤程度的血清学分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血清HBV-DNA水平与a—L-岩藻糖苷酶(AFU)活性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77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组233例,肝炎肝硬化组105例,原发性肝癌组39例。其中慢乙肝组分为轻度组159例、中度组29例、重度组45例,检测血清HBV-DNA水平与AFU活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在所有病例中,慢性乙型肝炎组HBV-DNA水平最高,其次肝炎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最低,三组间两两比较,慢乙肝组与肝炎肝硬化组及原发性肝癌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而三组间AFU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②在慢乙肝中,轻度组HBV-DNA水平最高,其次中度组,重度组为最低,三组间两两比较,轻度组与重度组HBV-DNA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组血清AFU活性水平最高,其次中度组,轻度组最低,三组间两两比较,轻度组与中度、重度组血清AFU活性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损害程度与HBV-DNA水平、AFU的活性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HBV-DNA水平、AFU活性可以作为HBV感染者肝脏炎症程度的指标,受肝脏炎症活动影响,AFU作为肝癌血清标志物特异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CA-199水平与肝损伤进展的关系。方法病毒性肝炎乙型(以下简称乙肝)慢性轻度患者30例,乙肝慢性中度患者30例,乙肝慢性重度患者25例,肝硬化患者25例,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血清CA-199水平。结果1)乙肝慢性轻度、中度、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CA-199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肝损害程度加重而进行性增加。2)乙肝慢性重度及肝硬化患者的血清CA-199水平显著高于中度患者血清中CA-199水平。3)乙肝慢性中度患者血清中CA-199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患者血清中CA-199水平。4)乙肝慢性重度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CA-199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CA-199水平随着肝损害由轻型一中型一重型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可作为反映肝损害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金宏慧  李仲平 《中外医疗》2012,31(9):16-17,20
目的探讨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血清HBVDNA水平与a-L-岩藻糖苷酶(AFU)活性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77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233例,肝炎肝硬化组105例,原发性肝癌组39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组分为轻度组159例、中度组29例、重度组45例,检测血清HBVDNA水平与a-L-岩藻糖苷酶活性并统计分析。结果 (1)在所有病例中,慢性乙型肝炎组HBV-DNA水平最高,其次肝炎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最低,3组间两两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其他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3组间AFU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2)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中,轻度组HBVDNA水平最高,其次中度组,重度组为最低,3组间两两比较,轻度组与重度组HBV-DNA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重度组血清AFU活性水平最高,其次中度组,轻度组最低,3组间两两比较,轻度组与中度、重度组血清AFU活性水平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脏损害程度与HBV-DNA水平、AFU的活性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HBV-DNA水平、AFU活性可以作为乙肝病毒感染者肝脏炎症程度的指标,受肝脏炎症活动影响,AFU作为肝癌血清标志物特异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铁调素与机体铁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465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为研究对象(重度肝炎组76例,中度肝炎组136例,轻度肝炎组253例),169例正常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铁调素、铁蛋白(SF)、血清铁(SI)、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情况。结果:SI:重度肝炎组出现升高,与其他3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轻度肝炎组及中度肝炎组3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F:任意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肝炎病情加重依次升高。铁调素:对照组、轻度肝炎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肝炎组、中度肝炎组依次降低,与其他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RP:4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肝炎病情加重依次升高。相关性分析:铁调素与铁蛋白、CRP均呈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以CRP较高,铁调素与血清铁无相关性(P〉0.05)。结论:铁调素与慢性乙型肝炎的铁过载关系密切,铁调素降低的程度可反映疾病的严重性,重型乙型肝炎中普遍存在铁调素过低及铁过载现象,消除铁过载对延缓肝硬化进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铁蛋白(SF)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6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64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55例健康对照组血清AFP、GGT、SF的含量。结果AFP和SF检测的阳性率在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肝癌组的阳性率高于肝炎/肝硬化组,GGT检测的阳性率在两组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AFP、GGT和SF三项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可提高到96.7%,与单项检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清AFP、GGT、SF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性肝炎和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游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分析探讨IGF-1与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受检对象包括慢性轻度、中度、重度肝炎各30例,肝硬化30例,慢性重型肝炎30例以及正常对照20例,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游离IGF-1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患者的血清游离IGF-1水平分别为222.77±49.61ng/ml、206.27±56.33ng/ml和176.37±76.07ng/ml,乙肝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别为106.58±72.77ng/ml和114.99±70.21ng/ml,对照组为251.05±41.53ng/ml,各实验组血清游离IGF-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乙肝肝硬化组及重型肝炎组血清游离IGF-1水平均明显低于慢乙肝轻、中、重度组.结论血清IGF-1检测可用于评估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和预后;IGF-1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性肝炎和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游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分析探讨ICF-1与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受检对象包括慢性轻度、中度、重度肝炎各30例,肝硬化30例,慢性重型肝炎30例以及正常对照20例,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游离IGF-1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患者的血清游离IGF-1水平分别为222.77±49.61ng/ml、206.27±56.33ng/ml和176.37±76.07ng/ml,乙肝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别为106.58±72.77ng/nd和114.99±70.21ng/ml,对照组为251.05±41.53ng/ml,各实验组血清游离IGF-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乙肝肝硬化组及重型肝炎组血清游离IGF-1水平均明显低于慢乙肝轻、中、重度组。结论血清IGF-1检测可用于评估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和预后;IGF-1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9.
王秀丽  董解菊  蒲晓允 《重庆医学》2007,36(10):917-918
目的通过对心、肝疾病患者血清线粒体天门冬氨酸转氨酶(mitochondrial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m-AST)的测定,探讨其在心、肝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抑制法测定56例心脏疾病和118例肝脏疾病患者血清m-AST活性。结果心肌病组m-AS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梗死组差别最显著;肝脏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肝炎、慢性中度、重度肝炎m-AST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仅有轻度增高。结论血清m-AST的测定是心、肝疾病良好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CA-199水平与肝损害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分别测定慢性轻度乙型肝炎、慢性中度乙型肝炎、慢性重度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清CA-199水平.结果:乙肝慢性轻度、中度、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CA-19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乙肝慢性中度患者血清中CA-199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患者血清中CA-199水平,乙肝慢性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CA-199水平显著高于中度患者血清中CA-199水平,乙肝慢性重度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CA-199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中CA-199水平随着肝损害程度加重而升高,其可作为评估肝损害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hFgl2在不同型别肝病患者中的表达,分析hFgl2的表达水平与肝病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的不同型别肝病的患者,把健康受试者45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50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45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47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50例及肝癌患者45例分别分为A、B、C、D、E和F组,采用Northern blot分析不同组织中hFgl2的表达强度,表达最强的组织利用Western Blot法测定hFgl2在不同型别肝病患者中的表达,两组间进行比较,观察hFgl2在各组间的表达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选取的8个组织中,hFgl2在外周血中表达水平最强;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组、重度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及肝癌组中hFgl2的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及肝癌组的hFgl2表达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hFgl2的表达略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hFgl2表达略高于肝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gl2在不同型别的肝病患者中表达水平不同,并随肝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在不同肝胆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13例不同肝胆疾病病人的血清GGT含量,并观察各组GGT的变化。结果A组(肝外胆道梗阻、肝癌、酒精性肝炎)升高最明显,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血清GGT〉正常参考值10倍以上的以肝外胆道梗阻,肝癌占的比例最高,且这二种疾病血清GGT的阳性率为100%,与ALP的敏感度相当。血清GGT含量在B组(肝硬化活动期、非酒精性脂肪肝、重度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慢性乙型肝炎)与C组(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急性肝炎)之间比较差异亦显著(P〈0.05)。血清GGT含量在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至重度依次上升,且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GGT可以作为肝外胆道梗阻、肝癌诊断的一项敏感性指标。GGT含量能较好地反映慢性乙型肝炎的炎症活动。临床上GGT含量检测对于不同肝胆疾病的鉴别及结合其它肝功能指标对肝炎临床类型的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燕梅 《中外医疗》2014,33(4):197-198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在肝功能检测中的意义。选取11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均应用免疫法测定PA水平。测定结果显示: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PA浓度低于对照组。从最高到最低的减少幅度如下:肝硬化→慢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中度)→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轻度)。分析得知:血清PA是肝功能检测的关键指标,值得在临床工作加以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慢性肝病与HBVBCP变异及IL-10、IL-12、TNF-α和IFN-γ关系。方法:以176例HBV感染慢性感染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中、重度,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HBV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技术,检测IL-10、IL-12、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BCP变异与不同临床类型肝病呈正相关(r=0.259,P=0.001)。IL-12、TNF-α和IFN-γ的水平除了慢性肝炎中度组外,其余各组与慢性肝炎轻度组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IL-10水平比较在慢性肝炎轻度组与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P变异与慢性感染的不同临床类型呈正相关,随着病情的加重BCP变异的阳性率有随之增高趋势。IL-12、TNF-α和IFN-γ在HBV感染不同临床类型肝病中可能起到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小平 《九江医学》2004,19(1):16-17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比色法检测 347例肝病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浓度。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乙肝中度、慢性乙肝重度、肝硬化、肝癌的TBA、AL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慢性乙肝轻度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各肝病间比较 ,肝硬化与肝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慢性乙肝重度与肝硬化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其余各肝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结论 :胆汁酸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性损伤的一项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317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分成三组,即慢性乙型肝炎组111例、肝硬化组108例、肝癌组98例,将排除慢性肝肾病史的健康体检者11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均作CHE、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和胆固醇(Chol)水平测定.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CHE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肝硬化和肝癌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Child-Pugh C级的肝硬化患者CHE水平最低,与Chid-Pugh A级和B级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碱酯酶反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损害程度较敏感,动态观察胆碱酯酶的变化对判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清生存素水平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进展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乙型肝炎患者213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A组)64例、中度组(B组)62例、重度组(C组)46例及肝硬化组(D组)41例,分别检测指标生存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B组较A组生存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生存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较A、B组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生存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较A、B、C组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PCIII、CIV、HA、LN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CIV、HA较A、B组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CIV、HA、LN较A、B、C组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素与CIV、HA、LN呈正相关(P〈0.05),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CIV、HA呈正相关(P〈0.05).结论生存素水平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肝纤维化进展方面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是反映肝纤维化病变进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 HBV)新基因型I与肝脏疾病的关系,为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采集97例慢性乙型肝炎、72例肝硬化、10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117例HBV无症状携带者血清标本,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进行HBV DNA扩增和序列分析。用STAR软件和NCBI基因分型工具进行基因分型,分析HBV新基因型I及其他基因型在各类肝脏疾病中的比例。结果共采集标本390份,HBV基因型I占5.90%,基因型A占0.77%,基因型B占32.05%,基因型C占61.03%,基因型G占0.26%;HBV基因型I在HBV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组中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I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检出率与其他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I、C高病毒量率均高于基因型B (P<0.01)。基因型B在HBV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呈减少趋势(P<0.01);基因型C的检出率则呈增加趋势(P<0.01)。基因型I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度均高于基因型B,基因型C在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度均高于基因型B。结论 HBV 新基因型I 与肝脏疾病有关;基因型C 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