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唐炜  张尤历 《医学综述》2008,14(24):3688-3693
幽门螺杆菌(HP)是造成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因素。HP能分泌许多致病因子,这些致病因子分为定植因子和毒力因子。HP的各种毒力因子均具有遗传多样性和地区分布的差异,与不同HP相关性疾病之间存在相关性。毒力因子在病变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决定感染后炎症、溃疡及胃癌等临床转归。本文就其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创伤弧菌是一种革兰阴性、嗜盐性海洋弧菌,是弧菌科弧菌属的一类重要机会致病菌,多于夏季经消化道、创口等途径造成宿主感染。免疫受损或低下人群感染创伤弧菌后,病情进展迅速,易诱发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进而导致死亡,病死率高达50%。经由毒力因子协同作用促进多途径致病引发宿主严重感染是创伤弧菌独特的致病机制,其机制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本文就创伤弧菌各毒力因子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创伤弧菌感染及其防治策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鲜墨  吴忠道 《热带医学杂志》2006,6(6):740-742,693
肺炎链球菌感染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受各种因素影响,其流行以及菌株血清型的分布也都有明显的差异性。造成肺炎链球菌致病的各种毒力因子在致病过程中尽管作用不同,但都参与了该过程。深入了解近年来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流行情况及肺炎链球菌相关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对预防和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研制新一代疫苗有着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弓形虫两种毒力株GRA1基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6.
曾维诚 《黑龙江医学》2010,34(6):427-431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引起的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一种全球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我国是受钩体病危害十分严重的国家,目前已发现有18个血清群75个血清型,遍布31个省份,自1955年以来病例数超过250万人,平均病死率约为1%。  相似文献   

7.
弓形虫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机会性致病寄生虫;对于人类的危害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对部分特殊人群:孕妇、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等,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易受到感染,产生明显而严重的临床表现,甚至有致死性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也是单一致病菌感染导致病死率最高的疾病。近年来由于艾滋病的流行、人口流动、耐药结核病的增多,全球结核病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结核病对人类的生命威胁仍旧十分严峻。据WHO报道,目前全世界约1/3的人口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每年约有800万新病例发  相似文献   

9.
鲍曼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一种严格需氧、非乳糖发酵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在医院环境中广泛存在,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可以引起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源性、皮肤和伤口等全身多系统的感染[1]. 鲍曼不动杆菌生存能力强,易引起院内爆发流行和持续流行,多重耐药菌株、甚至全耐药菌株的日益增多,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使得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居高不下. 目前,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子流行病学和耐药机制方面,对其毒力机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近些年,高通量测序技术迅速发展,全基因组数据日益增多,结合基因敲除技术和动物模型实验,鲍曼不动杆菌毒力机制的研究逐渐有了一些成果. 目前发现的与鲍曼不动杆菌毒力有关的因子主要包括:外膜孔蛋白( Outer mem-brane porin),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磷脂酶( phospholipase) ,铁载体( siderophore)和生物被膜相关蛋白( Biofilm-associated protein,Bap)等. 本文将结合各个感染阶段毒力因子的作用,对鲍曼不动杆菌毒力机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11.
弓形虫RH、B36、Fukaya株毒力及致病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毒力的弓形虫株与其致病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体外培养和动物模型观察RH,B36,Fukaya三虫株对组织细胞的损害及其致病,致畸,致死的差异。结果 Vero细胞在8h内的侵袭率及分解产物脂肪酸含量以B36株为高,胞内24h敏感数以RH株为最多,B36次之,Fukaya最低。此结果与虫体对细胞的损害程度,对仔鼠智力发育的影响密切相关,细胞因子激活巨噬细胞后,对弓形虫抑虫或杀虫虫程度与NO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市家养猫、犬宠物的弓形虫感染状况,并探讨饲养相关因素对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家养宠物猫犬876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血清弓形虫的循环抗原CAg及其IgG抗体;对宠物主人进行饲养相关行为的问卷调查,并分析影响猫、犬宠物弓形虫感染率的饲养相关因素。结果共调查宠物猫278只和宠物犬598只,弓形虫感染率分别为4.68%和3.34%,特区内外不同行政区域宠物的弓形虫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在各饲养相关因素中,不同来源、年龄和饮食习惯的宠物的弓形虫感染率显著不同。本地购买或繁殖宠物的感染率低,收养的流浪宠物感染率高;随着年龄增大,宠物的弓形虫感染率逐渐增高;仅吃专用食品和熟食的宠物感染率低,有生食、半生食和外出觅食习惯的猫犬感染率高。结论深圳市家养猫犬宠物的弓形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无明显城乡差异;不同来源、年龄和饮食习惯宠物的感染率存在着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3.
弓形虫疫苗包括全虫疫苗、虫体特异组分疫苗、DNA 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现阶段研究较多的是后两种,由原来的单一疫苗向复合疫苗发展,复合疫苗有多种联合方式:表面抗原联合、表面抗原与分泌抗原联合、其他类型抗原联合,疫苗免疫效力低下的缺点可采用有效免疫方式或使用佐剂提高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辛集市不孕症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在辛集市第一医院妇产科进行不孕问诊咨询的不孕症患者进行弓形虫抗体检测,同时对不孕患者中的阳性病例进行感染史追溯。结果 811对不孕症患者弓形虫抗体阳性123例,阳性率为7.58%(123/1 622);对照组阳性20例,阳性率为2.61%(20/7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4,P<0.01)。不孕症患者中男性阳性77例,阳性率为9.49%(77/811);女性阳性46例,阳性率为5.67%(46/81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P<0.01)。在不孕组的123例阳性病例中,有45人经常在外就餐,占36.59%(45/123);有36人喜吃火锅或烧烤,占29.27%(36/123);有30人其家庭中有养猫养狗的情况,占24.39%(30/123)。结论辛集市不孕症患者弓形虫感染率较高,弓形虫感染可能是造成不孕的原因之一。建议对育龄夫妇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卫生生活习惯,避免感染弓形虫,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report two recent cases of pituitary adenoma associated with Toxoplasma gondii (T. Gondii) infection. Methods: Hist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H & E and PAS staining sections microscopically.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performed to classify the pituitary tumors and to confirm the diagnosis of T. gondii. Results; The cases were 43- and 19-year-old females, in which the latter one was a recurring case, and radiology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umors existed in sellar region. Microscopically, the tumors consisted of small homogenous polygonal or round cells with abundant eosinophilic granular cytoplasm. Immunohistochemistry revealed they were prolactin-producing adenomas. Interestingly, we found toxoplasma infection in the tumor tissues, being confirmed by T. gondii sepicific antibody immunohistochemistry. Conclusion: The association of pituitary adenoma with toxoplasma raises the possibility that T. gondii may b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ertain cases of pituitary adenoma.  相似文献   

16.
唐菲  韩思琪  吴焜  陈晓光 《中国热带医学》2013,13(7):786-788,792
目的 克隆表达弓形虫RH株MIC3基因,并对重组蛋白进行免疫反应性分析.方法 应用PCR技术扩增弓形虫RH株MIC3基因,将目的基因片段分别克隆至pET28a(+)和pET32a(+)两种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体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后,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和Western-blot鉴定.结果 成功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克隆出大小约1080bp MIC3基因片段;重组质粒pET28a-MIC3和pET32a-MIC3经过酶切和PCR鉴定,及测序分析,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正确.两种重组质粒分别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诱导表达产物分别在50 KD及70KD左右出现目的条带,Westem-blot分析显示重组蛋白对弓形虫慢性感染小鼠血清具有特异免疫反应性.结论 原核表达了弓形虫MIC3重组蛋白,所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为下一步利用重组蛋白进行弓形虫病的诊断和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体外制备刚地弓形虫醛缩酶(aldolase)蛋白并纯化。方法以刚地弓形虫cDNA链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扩增aldolase基因,克隆至质粒pGEX-4T-1上,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表达产物。结果获得了aldolase基因序列,构建了aldolase/pGEX-4T-1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了谷胱苷肽巯基转移酶-醛缩酶(GST-aldolase)融合蛋白。结论体外获得了纯化的GST-aldolase蛋白,为后续的aldolase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锦州市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重点人群,采用ELISA进行弓形虫抗体IgM、IgG检测。结果共调查608人,人群弓形虫抗体阳性率10.03%,其中IgM阳性率5.42%,IgG阳性率4.59%。男性阳性率10.09%,女性阳性率10.06%,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屠宰员和动物饲养员阳性率14.16%;婚前妇女、孕妇、妇科病人阳性率10.74%;招工体检人员阳性率7.21%;医护人员阳性率4.17%。养狗、猫等宠物的人群阳性率13.88%,不养宠物者阳性率6.61%,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锦州市重点人群弓形虫感染的阳性率高于全国平均阳性率水平。以屠宰员和动物饲养员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养狗、猫等宠物的人群,第三为婚前妇女、孕妇和妇科病人。养狗、猫等宠物的人群阳性率明显高于不养者。应加强弓形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不食未煮熟的猪、牛、羊、兔、鸡肉,并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深圳市野生动物驯养人员的弓形虫感染状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深圳动物园的野生动物驯养人员进行血清CAg、IgM和IgG的ELISA检测,并统计学分析其感染特征。结果共调查动物园野生动物驯养人员204人,CAg循环抗原、IgM抗体和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45%、4.90%和9.31%,三项合并后的总阳性率为13.73%,高于我国各地的人群平均阳性率。在同一动物园不同工作区域工作的驯养人员的弓形虫感染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女性的IgG阳性率和总阳性率比男性高,工龄较短者的IgM阳性率比工龄较长者高,而工龄较长者的IgG阳性率比工龄较短者高。结论动物园野生动物驯养人员是弓形虫病防治的重点人群,野生动物在弓形虫的传播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弓形虫主要表膜P30抗原的免疫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弓形虫主要表膜P30抗原免疫小鼠所诱导的免疫性保护作用及免疫保护机制。方法 将单克隆抗体免疫亲和层析分离纯化的P30抗原免疫C57BL/6纯系小鼠,然后用弓形虫RH株速殖子和Fukaya株包衰攻击感染,观察P30抗原免疫对急性弓形虫感染鼠死亡时间及慢性感染鼠脑内包囊形成的影响,同时对感染后不同时间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IL-2及IFN-r细胞因子水平和脾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 显示P30抗原免疫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感染小鼠的存活时间,减少脑内包囊的形成数量,增强小鼠抵抗急慢性弓形虫感染的能力。在感染后不同时期免疫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休还清瘃IFN-r、IL-2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鼠,而且免疫鼠脾CD4^ t CD8^ T淋纠细胞尤其是CD8^ 细胞的数量在感染早期升高较快,至感染后4周达高峰,两者的比值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结论 P30抗原免疫对感染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细胞免疫可能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