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疗行业工作场所暴力现象及其特点,提出对策建议.方法:以医院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728份.结果:医疗行业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34.8%,暴力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或家属对医院工作不理解;面对暴力行为,医院工作人员大多"耐心解释"和"忍让回避".结论:相关部门要引导媒体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患双方对于医院暴力先兆的认知现状,为预防工作场所暴力提供先兆评估依据.方法:在两家综合性医院抽取患方人群和医方人群,进行关于医院暴力先兆的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沟通技巧差、态度冷漠、未向患方解释病情或预后估计、工作环节出错、用药不合理、医疗费用过高、医务人员推卸责任,病人得不到尊重和重视,这些医院暴力的先兆得到双方认可.结论:医患双方对于医院暴力先兆的认知存在差异,医方对主观过错因素的重视需加强.  相似文献   

3.
医疗场所暴力事件影响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严重妨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有研究表明,医院急诊科护士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原因是急诊科接诊的都是急、危、重症及突发事件的患者,患者就诊时间没有规律,亲属、陪护人员及患者求医迫切,而急诊护理工作量大,常处于被动状态,这种情况给护理纠纷和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隐患。本文旨在探讨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应对措施,为防范工作场所暴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医患关系紧张、冲突频发,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2013年新型医疗改革开始,中国的基本医保总体实现全覆盖,基本药物制度覆盖80%以上的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深度开展,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1].这些成就让公众在看到问题的同时,也看到了中国医疗未来的希望.但是,改革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医患矛盾日益尖锐,急诊尤为严重,是医院暴力事件的集中点,结合近几年来我国急诊医疗暴力的特点,为预防急诊暴力,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浅析急诊场所医疗暴力的预防[2].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士遭遇医疗暴力情况,分析遭受医疗暴力与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感的相关性。方法于2019年6—12月随机抽取宜宾市4家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124人,采用医务场所暴力测定量表调查遭受医疗暴力情况,攻击及暴力管理态度量表(MAVAS)评估护士对医疗暴力行为原因及其管理的认识和态度,职业紧张量表(OSI-R)评估护士职业紧张情况,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BS)评估护士职业倦怠感,分析遭遇医疗暴力与职业紧张及职业倦怠感的相关性。结果医务场所暴力测定量表评分为6.7±3.8,其中遭受医疗暴力零频度3人(2.4%),低频度49人(39.5%),中频度51人(41.2%),高频度21人(16.9%);MAVAS评分为91.0±11.7。不同性别、年龄和医院级别急诊科护士医疗场所暴力测定量表评分和MA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士职业紧张量表中,职业任务问卷(ORQ)、个体紧张反应问卷(PSQ)和个体应变能力问卷(PRQ)得分分别为182.8±31.2、140.6±26.8和125.0±23.4,NBS总分为169.4±19.2,除NBS的压力源维度得分在不同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QSI-R和NBS的总分和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疗场所暴力评分与PRQ呈负相关,与ORQ、PSQ、NBS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宜宾市4家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遭遇医疗场所暴力发生率高,其遭遇医疗暴力情况与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感有相关性,应加强专项培训防范医疗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6.
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安全医院已成为新时期医院建设高度关注的领域.安全医院的研究包括医院设计的全过程,既包括传统的安全概念范围内的安全防范,如医疗设施内消防安全、患者安全等,也包括非传统安全的防范,如自然灾害、工业交通事故、恶意暴力攻击等.文章主要论述了医疗建筑中结构安全和非结构安全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暴力伤医犯罪严重威胁着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以及医院的医疗秩序,为应对暴力伤医事件所带来的现实威胁,需要在医院能力可及的范围内提出见效快、可操作性强的策略建议。为此引入4R危机管理理论,从理论所提出的缩减、预备、反应、恢复四个方面分析医院在处置暴力伤医事件中所存在的问题,包括医患沟通机制欠缺,患者对医务人员缺乏信任等。对此依据4R理论指导提出可操作性强、见效快的策略建议,包括完善医患间沟通机制、拉近医患心理距离等,以有效提升医院自身的危机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陈春霞 《现代保健》2014,(13):79-82
目的:调查洛阳市股份制医院护士经历医院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和医院暴力事件发生时的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工具为医院场所暴力调查问卷的修订版,调查洛阳市10所股份制医院的669名护士1年内所经历的医院场所暴力事件。结果:l年内护士经历的医院场所暴力事件发生率为70.40%。暴力事件的特点为:二级医院发生率最高,一级医院发生率最低;急诊科发生率最高;暴力多发生在日间,地点是住院病区;施暴者特点是中年人、男性、患者家属;施暴原因主要为要求未被满足;护士的应对方式主要是“解释”和“忍让”。结论:股份制医院护士普遍经历过工作场所的暴力事件,最常见的为辱骂,建议社会舆论要正确引导公众尊重医务工作者,管理部门要增加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防范措施,护士自身更要有防范暴力的意识,多方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医疗环境。  相似文献   

9.
忍“苦”负重艰难前行以前,《中国卫生产业》专注于中国医院的产权制度改革、经营、医疗产业投融资、医保、医疗市场发展等话题,而鲜于关注医院“本身”,即医院的生存环境和状况。中国医院的生存环境究竟如何?本版的几个插图可窥一斑:欠费、医院暴力、政出多门无所适从……看完本期《特别关注》,一幅《中国医院生存状况全景图》就会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在您的面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频发,导致了许多不良后果,不仅严重干扰了医疗秩序的正常运行,破坏了医务人员的从业环境,同时也严重威胁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查阅和梳理文献,探寻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发生规律及作用特征,并探讨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回顾相关研究中所提出的干预措施,从中找出不足之处,为更有效防范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周炜 《药物与人》2014,(1S):143-143
工作场所暴力是影响医疗环境、损害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原因的基础上,从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建立护患信任基础;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建设,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优化急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完善医院急诊设施及工作程序等方面探讨了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患者死亡纠纷处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因疾病自然转归而死亡在医疗活动中常见,但目前社会舆论和家属普遍对医疗期望值过高,使部分人认识偏颇,常以暴力方式与医院发生纠纷,要求赔偿,对医院和医务人员造成极大压力,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就此我们分析24起涉及患者死亡医疗纠纷的成因及处理。以寻求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  相似文献   

13.
医疗暴力已经成为影响医患关系和谐的重要行为,而且发展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毒瘤.医疗暴力有效防范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大众的卫生保健.分析了医疗暴力存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医疗暴力防范对策,包括树立社会对医学及医疗损害的正确认识,建立和完善打击医疗暴力的法律制度,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加强医务人员风险评估能力的培训.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江西省医务人员遭遇医院暴力的现状,为应对医院暴力提供参考。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式,运用医务场所暴力调查表、医院暴力事件特征调查表对江西省1548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8.67%的医务人员曾遭遇过医院暴力,以情感虐待比例最高。暴力发生主要以白班为主,发生位置以医生办公室和住院部为主;施暴者主要特征为中年、男性、家属。工作人员应对方式主要为耐心解释、向他人求助;医院对当事人的处理不闻不问占38.75%,心理疏导占34.95%,无端批评与指责占16.26%。结论医院应关注医院暴力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医务人员应对能力,增强其执业信心。  相似文献   

15.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湖北省恩施士家族苗族自治州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了恩施州21所医院的医院工作人员.结果被调查的1 369名医院工作人员在12个月内有1011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总发生率为73.85%,其中心理暴力为61.87%,身体暴力为21.11%.30~39岁年龄组的医生和护士是医院暴力的高危人群;暴力的多发地点在病房,其次为医生办公室和护士站;高发时间为白班.主要的危险因素是肇事者不够理智、认为费用太贵、医院没有满足其要求;主要的肇事者是患者亲属,以男性居多.结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医院工作场所暴力问题十分严重,医院应加强内部管理,有关部门应立法保护医患双方权益,预防和控制医院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在医疗保健大环境中的暴力行为越来越多。医院暴力事件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介绍了部分国家医院暴力发生现状,提出医院暴力对于医护人员个人和医院整体发展的影响,探讨了建立有效应对医院暴力的策略,对有效预防和降低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找到切入点。1医院暴力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法使用《医疗部门工作场所暴力国家案例研究工具一调查问卷》对新疆地区4个行政区域共16所医疗卫生机构的16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结果新疆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68.69%,其中8.94%曾遭受身体暴力,59.75%曾遭受心理暴力。遭受身体暴力、心理暴力时,处置方式占比最高的分别是告知管理者(17.52%)、向同事诉说(22.07%),占比最低的分别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2.31%)、向工会或协会求助(2.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汉族(OR=1.696)、门诊和急诊(0R=5.936)、护士长及以上职务(OR=5.980)、三级医院(OR=9.391)、大专及以下学历(0R=8.830)、每月晚班天数较多(OR=3.915)的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风险较高。结论新疆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大部分经历者处置方式仍局限于个人层面且对处置结果并不满意,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与医院级别、科室、夜班、行政职务、学历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抽样调查医院工作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情况,根据2002年5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在题为《新的研究表明工作场所暴力威胁卫生服务》的公报中关于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采用频数分析和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处理。结果 调查的4062名医院工作人员中1年内有2619人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暴力的发生率为64.48%,其中心理暴力为49.12%,身体暴力为15.36%。男性更容易遭受多次暴力,且更容易遭受身体暴力;30~39岁年龄组医院工作人员是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受害者,医生、护士。(含助理护士)是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职业人群;白班是发生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高峰时问,病房是多发地点。患者(或探视者)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患者自认病情无好转和诊疗费用太高是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亲属和患者本人是主要的肇事者。结论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问题严重,实施以医院为主导和改善医患关系的综合干预措施,尽量减少和避免工作场所暴力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门诊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分析原因,为预防、干预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对本医院50名门诊护士遭受暴力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50名护士中有46人遭受过暴力,暴力的总发生率为92.0%;语言暴力发生率为90.0%,口腔科及服务台是门诊发生暴力的常见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就诊等候时间长、沟通不良、患者要求未得到满足、服务态度问题;社会地位低下、不安全感是门诊护士遭受暴力后的主要负面心理反应。结论 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象普遍存在,必须引起重视。应从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确保护理人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王燕 《工企医刊》2014,27(5):1073-1074
近年来,暴力伤医害医辱医事件频频发生,医患关系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2014年4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法发[2014]5号印发了《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这说明了国家对暴力伤医事件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六·二暴力伤医、辱医、害医事件进行分析,结合我院在处理医疗上访及医疗纠纷等方面的经验,总结了医疗机构如何避免伤医、辱医事件的发生,如何更好的建立安全的医疗环境.中国医院协会和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共同完成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每所医院平均每年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高达27次.2014年6月2日发生在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患纠纷案,患者家属情绪激动中有推打医护人员及逼医生下跪行为.其中一名患方家属涉嫌寻衅滋事罪被刑事拘留.2014年3月6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在会上表示,暴力伤医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严惩.她认为,维护医疗秩序,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法治、德治、机制等多方面综合治理.医生要讲医德,社会要讲公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