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口腔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人工气道建立以后,吸入的气体绕开了具有温暖、湿润功能的额窦和上呼吸道,只能从呼吸道本身吸收水分而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发生率为30%~60%,再加上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减低,极易形成痰痂,堵塞气道,导致严重的通气功能障碍。有效的湿化可使呼吸道分泌物有效引流,是确保气道通畅及肺部有效通气的关键。本科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使用微量注射泵进行气道持续湿化同时,在吸痰时应用下面2种滴药方法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烧伤患者应用微量泵持续湿化气道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后持续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气管切开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7例,采用微量泵持续气管湿化处理,对照组27例,采用传统定时处理定量间断气道湿化法处理,并进行连续观察.结果:实验组湿化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形成痰痂、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持续气道湿化符合人体的生理需要,可使痰液稀薄,便于排出,能有效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出血原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分析25例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出血原因,主要有吸痰管选择不当、气道湿化不够、吸痰技术不熟练、病人躁动、术中止血不完善、切口感染、气管内壁糜烂或溃疡等,针对不同出血原因进行处理取得明显效果.结果:治愈15例,好转7例,非气道出血死亡3例.结论:气道出血的病人其出原因有其共性和个性,只有认真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老年危重病人气道分泌物梗阻抢救中,可由麻醉医生先行气管插管,吸出气道分泌物后,再行规范气管切开术,既为病人赢得了抢救时机,又保证了呼吸道的通畅.现将我院2003年1月- 2007年1月对24例老年危重病人气管插管后再行气管切开术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定舒适完善的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其尽早康复.方法:本组20例气管插管患者,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并连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对20例气管插管患者实施个性化的舒适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法,选择适时的吸痰时机,加强基础护理,控制并发症等措施.结果:通过本组的护理,我们体会到,为气管插管患者提供舒适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除了要给病人做治疗和躯体护理,还要注重心理护理和家属的理解等全范围的护理.结论:采取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加强基础护理,积极抗感染治疗,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人的不适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气管套管防尘加湿罩的制作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气管切开在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有时起到决定性作用。术后护理时,一般常在气管套管上盖双层湿纱布,一是为防止灰尘吸人造成呼吸道感染;二是增加吸入空气的湿度。但是,棉线吸水后膨胀变粗,致湿纱布的网眼面积明显缩小,使气道阻力增加,导致呼吸费力。针对新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气管套管防尘加湿罩,临床使用后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胡望林  胡陈  杨丽 《西南军医》2016,(6):504-506
目的:比较输液泵持续恒温湿化与间断滴注式气道湿化对行气管切开颅脑疾病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方法77例行气管切开的颅脑疾病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输液泵持续恒温湿化组(A组,n=40)和间断滴注式气道湿化组(B组,n=37)。比较两组气道湿化后血氧饱和度(SpO2)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比较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湿化程度。结果 A组气道湿化后SpO2、PaO2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气道湿化后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气道湿化程度I度比例明显低于B组(P<0.05),而Ⅱ度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输液泵持续恒温湿化效果明显优于间断滴注式气道湿化,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患者非常重要的措施。当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气管原来的加温和湿化功能丧失,导致呼吸道粘膜干燥,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形成痰痂,引起气道痉挛,甚至堵塞气道,从而导致严重并发症,因此,人工气道的湿化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I临床护理人员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湿化液的选择对于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影响很大,特别是对于气道痉挛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解放军第3医院研制成功一种上呼吸道监护仪,经临床试用,效果良好。 长期以来,施行气管切开插管术的病人,由于吸入的空气未通过上呼吸道加温、加湿、过滤,使空气直接进入气管和肺部,容易导致  相似文献   

10.
造成喉气管狭窄的原因很多,但其病理基础皆为阻塞喉气管通道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重者若抢救不及时可致生命危险.治疗目的在于重建一个通畅的呼吸道[1].气管外科手术的目的就是切除病变,重建气道,但因麻醉过程中又可能由于气道完全梗阻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而体外循环技术可迅速有效地解决气体交换问题,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但同时也增加了术后护理的难度.我科于2010年1月收治一例气管良性狭窄患者,因该病例是继发于外伤后,体外循环下行袖状气管狭窄段切除、气管—气管吻合术后,患者恢复健康,护理效果满意,现将该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大出血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重病人实施气管切开术,是迅速解除患者喉部梗阻、建立有效通气、方便清除气道分泌物及行机械通气的最可靠、最安全的人工气道手段之一。它的应用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但是,如果在应用过程中,护理不当,反而会引起继发性气管内大出血,其预后极其凶险,死亡率极高,其直接死亡原因是气道梗阻和急性失血。我院ICU自2000年12月~2005年12月对185例危重病人行气管切开术,术后长期带管病人发生气管内大出血7例,占3.78%。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气管支气管最重要的损伤是胸内气道的断裂。其它损伤包括吸入有毒气体或灼热蒸气;异物吸入;由气管插管或气管造口术引起的医源性损伤;气管穿透伤;以及颈段气管闭合性损伤。吸入性损伤:吸入灼热气体或其它有毒气体可引起喉头和颈段气管损伤,可出现水肿、坏死和疤痕,导致局部狭窄变形。因为迅速发生喉头水肿,  相似文献   

13.
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虽然及时解决了患者的通气问题,但也增加了一条细菌入侵的途径,因空气是直接通过气管套管而进入下呼吸道的,因而也就失去了上呼吸道阻止细菌进入的第一道屏障的加温和湿化作用,而人工气道自身的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易使分泌物干燥黏结,阻塞支气管造成肺不张、肺炎以及低氧血症,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湿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手术全麻患者采用气管插管是常用的气道开放方式,但受插管是否顺利及插管时间长短的影响,患者术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咽喉部异物感、声嘶、疼痛甚至不能正常发音等不适〔1,2〕,随着采用全麻方式进行麻醉的数量日益增多。我科采用超声雾化吸入为主的综合措施对拔管后的患者进行气道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分组将2004年8月至2005年5月住院施行手术,并接受全身静脉麻醉、气管插管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A组为观察组,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40岁,气管插管时间6~7 h,全麻清醒24 h后即接受超声雾化吸…  相似文献   

15.
梅丽 《西南军医》2010,12(5):1024-1024
目的总结重度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8例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31例抢救成功,顺利拔管,7例死亡,成功率81.6%。结论对重度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后行有效的气道湿化、及时地吸痰、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原发病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危重病人常用手段之一,对解除上呼吸道梗阻和维护呼吸功能有重要意义。由于切开后失去了鼻至喉这一段气道的保护功能,易受干燥空气刺激造成气管粘膜纤毛层损伤。护理时,常通过气管导管口部持续滴入生理盐水、抗生素等药液,以湿化气道并  相似文献   

17.
应用气管套管防尘加湿罩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脑出血常发生昏迷,排痰困难。气管切开是改善患者呼吸、减轻脑水肿、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我科自2004—12开始应用黎柏源等设计制作的气管套管防尘加湿罩(简称“加湿罩”)取代传统的双层湿纱布覆盖法(简称“覆盖法”)进行术后护理,能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吸入性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我科1996年—2001年6年中收治1058例烧伤患者,分析吸入性损伤病例,总结临床治疗的经验。方法: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将病例按烧伤面积分成五个组别,对吸入性损伤的发生率、病死率与烧伤面积的关系分别进行分析。结果:吸入性损伤的发生率随烧伤面积的增大而上升,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改变与烧伤面积的变化不明显,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单纯皮肤烧伤患者的病死率,各烧伤面积组病死率随烧伤面积的增加而上升。结论:近年来我科吸入性损伤的救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伤后吸入高浓度的氧甚至纯氧;预防性气管切死伤后早期进行小量反复的气道灌洗;早期应用带湿化的PEEP机械性通气;调整休克期补液量和防治感染等治疗,使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晚期肿瘤造成气管狭窄患者突发重度呼吸困难时,紧急采取简便的雾化吸入麻醉联合喉镜直视下行气管内支架置入术的疗效及评价。方法 55例因晚期肿瘤导致气管狭窄突发呼吸困难加重患者,急症气管内支架置入术,其中食管癌32例,肺癌10例,纵隔肿瘤5例,甲状腺癌3例,气管癌3例,软腭癌1例,胃癌1例。抢救后通过症状、体征、影像学改变等观察评价疗效。结果 55例患者抢救均成功,重度呼吸困难即刻改善,并获得继续治疗机会。结论急症采用雾化吸入麻醉联合喉镜直视下气管内支架植入方法简便、迅速、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机械通气通过气管插管或切开建立人工气道,改善通气、纠正缺氧,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道正常的湿化、过滤功能削弱,防御功能减弱,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几率增加。气道管理是机械通气后重要的护理内容,气道的湿化效果、痰液黏稠度、VAP的发生率等是反映气道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费雪派克MR850湿化装置系带有加热导丝的一次性呼吸管路系统,能够为机械通气患者提供最佳温、湿度的气体。我院干部病房在高龄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这种恒温湿化器,气道护理的质量显著提高,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