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颜波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10,(23):3057-3059,3067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抑郁症患者常有兴趣丧失、自罪感、注意困难、食欲丧失和有死亡或自杀观念,其他症状包括认知功能、语言、行为、睡眠等异常方面的表现。所有这些变化的结果均导致患者人际关系、社会和职业功能的损害。近年来,  相似文献   

2.
世界正面临人口老化问题,老龄化会伴随各种疾病,因而健康的老年生活会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例如抑郁症和情绪障碍、中风、帕金森病和老年痴呆等是与老龄化密切相关的一类疾病.这类疾病往往可引发严重后果,从轻度运动障碍,丧失运动和记忆功能,直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3.
朱海明 《海南医学》2000,11(2):75-75
抑郁症是一种妨碍社会和躯体功能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表现为抑郁心境、精力丧失、精神运动迟滞、自杀观念和行为等,据国外统计,本病终生患病率为45‰,约占精神病人门诊病例5%~10%,在精神性疾病中为第三位.  相似文献   

4.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工作记忆及功能性神经影像学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征,有助于临床医师重视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及其治疗,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疾病负担.文章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工作记忆及其功能性神经影像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间歇期的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方法应用ADL、SDSS、MMSE量表对抑郁症间歇期的患者与健康人进行对照调查.结果抑郁症患者间歇期的日常生活质量有轻度和明显障碍者、社会功能缺陷者、认知功能缺损者显著高于健康人.结论抑郁症间歇期的患者存在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浙江医学》2004,26(7):516-516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质量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相应延长,我们国家已进入老龄社会。老龄化社会带来脑功能障碍疾病增多。据预测,到2005年发达国家中的老年性痴呆人数将增加50%。另外由于人们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工作节奏的加快,心理压力严重,以及慢性躯体疾病、酗酒或滥用药物等诸多因素诱发抑郁症。因为抑郁症与许多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所以经常被误诊或忽视。抑郁症常与其他慢性病并存,使患者丧失劳动力,慢性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会增加。痴呆与抑郁是许多医疗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为了提高广大内科临床医师对痴呆与抑…  相似文献   

7.
《浙江医学》2004,26(4):311-311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质量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相应延长,我们国家已进入老龄社会。老龄化社会带来脑功能障碍疾病增多。据预测,到2005年发达国家中的老年性痴呆人数将增加50%。另外由于人们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工作节奏的加快,心理压力严重,以及慢性躯体疾病、酗酒或滥用药物等诸多因素诱发抑郁症。因为抑郁症与许多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所以经常被误诊或忽视。抑郁症常与其他慢性病并存,使患者丧失劳动力,慢性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会增加。痴呆与抑郁是许多医疗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为了提高广大内科临床医师对痴呆与抑…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患者常有情绪低落、体力精力下降、活动减少、自罪感和无价值感、社交退缩、丧失兴趣及愉悦感、自杀观念等症状,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显著降低,是社会的最大疾病负担之一.至今,抑郁症的病因尚未能完全明确.目前,其致病因素可被人为分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其中的社会心理因素根据理论观点,可分为心理动力学派、行为学派、认知学派等.Aaron Beck的认知理论是继心理动力学派和行为学派之后的影响最为广泛的抑郁理论.根据Beck的观点,负性认知是抑郁症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 除核心症状外还可伴有认知症状。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提高, 抑郁症的认知症状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不仅在疾病发作期表现出来, 在疾病缓解期也可持续存在, 对患者的社会功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认知功能评估工具如认知测验、事件相关电位、眼动检查等被运用于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评估中, 显示抑郁症患者存在多维度的损害。部分治疗方法如运动疗法、经颅磁刺激技术及药物治疗等显示出改善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潜力。现对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 为研究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及干预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发病率高、疾病负担重、认知功能受损重,有严重的自杀倾向.影响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因素很多,以往侧重遗传、神经生化递质变化等生物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研究,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有认知功能障碍,部分还有人格问题[1-2],致使他们在认识自己、他人、社会或人际关系上都有很大的异常[3].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人类的医疗水平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临床医学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临床治疗对患者的主观心理状态、完成社会角色和功能状态的的影响已越来越得到重视.抑郁症被称为"心理上的感冒",相关资料显示,抑郁症患者的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心脑血管病患者合并抑郁症者则病死率上升;两者互为恶化因素,抑郁症明显影响该类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因此,对心脑血管疾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认识、诊断、干预是必要的,抑郁症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进展和预后等方面也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抑郁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可能机制、病因病机及当前的中西医临床研究等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抑郁症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20-60%。可与躯体疾病互为因果,而且不同程度地抑郁会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状态的延迟恢复,进一步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甚至增加脑血管的死亡率。因此,对脑卒中抑郁症患者而言,解除或者减轻患者抑郁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我科从2008年1月-2010年12月,对我院神经内科收治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抑郁症患者进行啦综合治疗,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精神疾病,是世界范围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抑郁症的发病率、致劳动力丧失率均逐年迅速上升,抑郁症严重困扰着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奖赏环路内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机制,D-丝氨酸作为NMDA受体的内源性协同激动剂近些年正成为抑郁症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工作记忆及功能性神经影像学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征,有助于临床医师重视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及其治疗,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疾病负担。文章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工作记忆及其功能性神经影像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rhematoid arthritis,RA)是以侵蚀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性、致残性疾病. 主要特征为滑膜炎及关节的骨破坏,最终发展为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导致患者的社会和心理功能产生很大波动. 抑郁症 ( de-pression)是一种心境障碍,是遗传、心理、环境、生物等多因素导致的疾...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是以意志消沉、思维迟钝、语言减少等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性疾病.近年来,抑郁症是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社会人口平均有5%的人患有抑郁症,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WHO的统计也发现,世界上前10种致人残疾或丧失劳动能力的疾病中,抑郁症居第5位,并且预测到2020年,除心血管疾病以外,抑郁症将成为影响寿命、增加经济负担的第三大疾病,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1].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4):164-168
抑郁症的认知功能损害表现在执行功能、记忆力、注意力和心理加工速度等方面。本文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积极和消极因素两个角度综述了年龄及首次发病年龄、认知偏差、情绪认知、孤独感、社会支持、病程与发作次数、病情严重程度、疾病伴随症状、药物、运动以及物理因素等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通过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为抑郁症的识别、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抑郁症是当今社会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是自杀和丧失工作能力的首要原因。中枢神经系统递质功能的失调是抑郁症发病的主要机制。近期大量研究表明,谷氨酸及其受体在抑郁症的发病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文中就谷氨酸受体在抑郁症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作为精神类疾病最多见的3种疾病,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评估脑功能改变方面日渐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进行综述,用以寻找主要的精神疾病的共同和特异的生物学标志,为这3种疾病的诊断和早期预防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的情绪低落、负罪感、自我价值感丧失、睡眠障碍、食欲不佳、疲倦及注意力不集中等,抑郁程度严重时患者可出现自杀倾向。抑郁症可通过缩短端粒长度、加速大脑老化和表观遗传老化来促进生物体衰老,增加罹患其他疾病的风险[1]。抑郁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主要包括单胺类神经递质数量减少及其受体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