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ICPP女童用GnRH—A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末观察第二性征、生长速率(GV),B超检查子宫、卵巢大小,X线片推断骨龄(BA),检测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素释放素(LHRH)激发试验以及预测成人终身高(PAH)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乳房退缩,子宫、卵巢容积缩小,LHRH激发试验显示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基值和峰值均显著降低,E2恢复到青春期前水平,骨龄进展缓慢,BA/CA(实际年龄)比值下降,预测成人终身高提高。结论GnRH—A能有效地抑制性征发育和骨龄增长,并改善预测成人终身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联合生长激素(GH)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疗效。 【方法】 对生长速率(GV)减慢至可能损害预测成年身高(PAH)的60例ICPP女童采用GnRHa和GH联合治疗6个月。行LH释放激素(LHRH)激发试验和GH激发试验,所有患者均不缺乏GH。观察治疗前后第二性征和GV的变化,观测子宫大小、卵巢容积、骨龄与年龄比值(BA/CA)的变化,并评估预测成人身高。 【结果】 经治疗后第二性征的发育明显受到抑制,表现为乳房回缩、子宫、卵巢容积减小。LHRH激发试验显示LH、FSH峰值显著降低,骨龄成熟延缓。按BA的身高标准差分值(HtSDSBA)从治疗前1.91±0.33升至1.44±0.27(P<0.001)。按CA的身高标准差分值(HtSDSCA)从0.31±0.12 下降至0.38±0.15。PAH由(153.4±1.1)cm升高到(156.0±1.0)cm(P<0.001)。GV由(3.81±1.3)cm增加至(8.63±3.5)cm。 【结论】 联合应用GnRHa和GH治疗ICPP,尤其是PAH明显落后的ICPP患者,能够有效抑制性腺轴及性腺发育,延缓骨龄成熟,改善预测成人终身高。  相似文献   

3.
梁向荣  王树芳  王茹  周朋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6):2540-2541
目的:观察曲普瑞林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临床疗效,为ICPP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曲普瑞林对29例ICPP女童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第二性征、卵巢发育情况、血清雌二醇(E2)、垂体促性腺素浓度、骨龄(BA)、生长速率(GV)及身高(PAH)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儿乳房、卵巢体积均有缩小;E2、促黄体生成激素(LH)及卵泡刺激素(FSH)峰值均显著降低;骨龄成熟延迟,骨龄/实际生活年龄(BA/CA)值下降;治疗前预测成人终身高为(155.5±0.61)cm,治疗12个月后为(159.1±0.81)cm,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曲普瑞林治疗ICPP效果显著,能有效抑制性腺轴及性腺的发育和骨龄的增长,改善成年身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rhGH联合GnRH-a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临床疗效,以期发现联合GnRH-a治疗女童ICPP时rhGH的经济的有效的治疗量。方法选取2017年2月1日-2019年1月31日于该院首次就诊、并通过GnRH激发试验确诊为ICPP的女童,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组间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联合GnRH-a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高、低剂量的生长激素治疗,治疗周期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6及12个月,测量儿童身高及骨龄,计算骨龄指数、预测成年身高(PAH)及身高标准差分值(HtSDSBA),同时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雌二醇(E_2)、促黄体生长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LH/FSH、子宫卵巢容积及卵泡数量(4 mm)等临床验证与ICPP密切相关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比较两组不同剂量生长激素联合GnRH-a治疗的ICPP患儿的骨龄指数、PAH、HtSDSBA、IGF-1、E_2、LH、FSH、LH/FSH、骨龄指数、子宫容积、左/右侧卵巢容积及左/右侧卵巢卵泡数量时发现,高、低剂量的生长激素联合GnRH-a治疗均可显著降低ICPP患儿的上述指标(P0.05),而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生长激素联合GnRH-a治疗ICPP患儿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ICPP患儿的病情进展,高剂量生长激素联合GnRH-a对ICPP的治疗效果相较于低剂量生长激素无明显提高。本研究结果明确低剂量rhGH联合GnRH-a治疗女童ICPP时的经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知柏地黄汤加减对女童中枢性性早熟阴虚火旺证生殖器、骨龄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女童中枢性性早熟阴虚火旺证患者,根据家属意愿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为拒绝使用Gn RHa而未予特殊治疗者,观察组50例家属拒绝使用Gn RHa同意给予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连续给药1年,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水平和子宫、卵巢、卵泡容积变化及骨龄差值/年龄差值(ΔBA/ΔCA)变化。结果 治疗前2组血清LH、FSH、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血清LH、FSH、E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前子宫、卵巢、卵泡及骨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卵泡直径及骨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知柏地黄汤能显著抑制中枢性性早熟性发育,通过降低血清LH、FSH、E2水平,从而减少子宫、卵巢、卵泡容积,延缓骨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醋酸亮丙瑞林对性早熟患儿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78例性早熟女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口服醋酸甲地孕酮片加以皮下注射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对照组仅给予口服醋酸甲地孕酮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雌激素(FS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两组E2、LH和FSH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观察组女童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和卵泡直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女童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除骨龄(BA)外,两组患儿生长速度和骨龄/时间年龄(BA/CA)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身高、体重明显增加,而生长速度、BA和BA/CA值则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在保证正常生长发育的同时,醋酸甲地孕酮联合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可明显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分泌,有效延缓骨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联合不同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预测成年身高(PA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90例ICPP女童,平均年龄(8. 56±0. 47)岁,骨龄≥10岁;随机分为低、中和高剂量rhGH组各30例,分别为0. 15 U/(kg·d)、0. 18 U/(kg·d)和0. 20 U/(kg·d),同时联合GnRHa治疗;总疗程1年。比较两组治疗后骨龄(BA)、实际身高(Ht)、以BA计算身高标准差分值(Ht SDSBA)和PAH,生长速度(GV)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水平,体质指数(BMI)、第二性征、子宫卵巢和性激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中、高等剂量组BA低于低剂量组,中等剂量组Ht、PAH和GV值均高于其他两组,Ht SDSB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3组IGF-1水平、BMI值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 GnRHa联合rhGH治疗ICPP女童PAH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0. 18 U/(kg·d)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血浆kisspeptin,神经激肽B(NKB)及强啡肽浓度的变化,探索其在ICP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确诊为ICPP并未经治疗的女童50例,观察并比较ICPP女童与正常健康女童以及ICPP女童治疗前后性发育状况和血浆kisspeptin、神经激肽B、强啡肽浓度的变化。结果 未行治疗的ICPP女童的骨龄、骨龄/年龄、身高标准差单位(SDS)、黄体生成素基础值(B-LH)、卵泡刺激素基础值(B-FSH)、雌二醇(E2)、kisspeptin、NKB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个月后,其B-LH、黄体生成素峰值(P-LH)、B-FSH、卵泡刺激素峰值(P-FSH)、P-LH/P-FSH、E2、kisspeptin、NKB较治疗之前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12个月后上述指标与治疗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啡肽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P女童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后,其性发育在3个月之内均得到明显控制,持续观察至12月,性发育均未再明显进展。Kisspeptin和NKB、P-LH、P-LH/P-FSH、E2均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NKB和kisspeptin、P-LH、P-LH/P-FSH、E2也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Kisspeptin和NKB在ICPP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有可能成为监测儿童性发育及评价ICPP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生长速率、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0月余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ICPP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两组首剂均静脉滴注100μg/kg曲普瑞林2次,每4周1次。A组第3次给药剂量为40~60μg/kg,给药间隔不变;B组第3次给药剂量为80~100μg/kg,给药间隔不变。两组均治疗1年,比较身高、身高增速及骨龄/年龄、血清性激素水平、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完全抑制率及卵巢、子宫体积。结果 治疗1年后,两组实际身高、预测成年身高与治疗前相比均增加,身高增速、骨龄/年龄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峰值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卵巢、子宫体积与治疗前相比均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B组血清FSH峰值水平较A组低,子宫体积较A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学龄女童接触双酚A(BPA)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女童特发性性早熟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9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且被诊断为ICPP的110例6~9岁女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女童的年龄和体重指数(BMI)相匹配,选取110名健康女童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女童尿BPA浓度,并测试其与ICPP风险的关系。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雌二醇(E2)水平,基础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的促黄体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水平,骨龄(BA),子宫和卵巢大小。结果 ICPP组和对照组的尿BPA中位数浓度分别为6.25 μg/g Cr和1.07 μg/g Cr(Z=-3.845,P<0.001)。调整混杂因素后,与BPA浓度最低的女童相比,最高浓度女童ICPP风险是其9.07倍(OR=9.07,95%CI:2.82~29.14) 。在ICPP组中,尿BPA浓度与FSH基础水平(r=-0.235,P=0.005)或FSH峰值水平(r=-0.171,P=0.044)呈负相关。结论 BPA暴露与学龄女童ICPP风险升高有关,潜在的机制可能归因于相对较低的FSH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特发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血清神经激肽B(NKB)、神经肽吻素(kisspeptin)水平变化及其与骨龄指数(BAI)的相关性,以期寻找评估此类儿童发育情况及治疗效果的标志物.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5月在洛阳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ICPP女童89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女童9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血清P1NP、β-CTX、N-MID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102例ICPP女童作为研究对象,予以GnRHa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生长发育情况、激素水平、骨代谢水平。结果 治疗后的BMI、PA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子宫容积、卵巢容积显著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P-LH、P-FSH、E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β-CTX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P1NP、N-MI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a在治疗ICPP女童方面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机体激素水平,抑制成骨细胞功能,改善患儿骨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对促生长素轴功能与生长速度关系的影响,为GnRHa治疗后出现的生长减速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接受GnRHa治疗的27例ICPP女童,观察在治疗开始以及治疗1年后其身高、骨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I)以及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等数据。依据她们的年龄分别计算身高、骨龄、IGF-I以及IGFBP3的标准差积分(SDS)。结果 ICPP患儿GnRHa治疗1年后,按实际年龄的身高SDS从1.03±0.74下降至0.83±0.73(P<0.001),按骨龄的身高SDS从-0.56±0.78增至-0.26±0.65(P<0.001)。治疗前后IGF-I SDS,IGFBP-3 SDS以及IGF-I/IGFBP-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身高生长速度相关性最强的是提前的骨龄(R=0.291,P<0.05)。结论 ICPP患儿GnRHa治疗前后IGF-I、IGFBP-3均无明显改变,GnRHa可能是通过抑制IGF-I分泌轴之外的机制来影响身高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学龄女童接触双酚A(BPA)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女童特发性性早熟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9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且被诊断为ICPP的110例6~9岁女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女童的年龄和体重指数(BMI)相匹配,选取110名健康女童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女童尿BPA浓度,并测试其与ICPP风险的关系。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雌二醇(E2)水平,基础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的促黄体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水平,骨龄(BA),子宫和卵巢大小。结果 ICPP组和对照组的尿BPA中位数浓度分别为6.25 μg/g Cr和1.07 μg/g Cr(Z=-3.845,P<0.001)。调整混杂因素后,与BPA浓度最低的女童相比,最高浓度女童ICPP风险是其9.07倍(OR=9.07,95%CI:2.82~29.14) 。在ICPP组中,尿BPA浓度与FSH基础水平(r=-0.235,P=0.005)或FSH峰值水平(r=-0.171,P=0.044)呈负相关。结论 BPA暴露与学龄女童ICPP风险升高有关,潜在的机制可能归因于相对较低的FSH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血清中人胰岛素生长因子BP3(IGF-BP3)、makorin环指蛋白3(MKRN3)水平,并探讨IGF-BP3、MKRN3在ICPP女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95例ICPP女童(ICPP组)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83例健康体检女童(CG组)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激素水平;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中IGF-BP3水平、qRT-PCR法检测血清中MKRN3水平;分析IGF-BP3、MKRN3水平与一般资料、激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IGF-BP3、MKRN3对ICPP女童的诊断价值。结果 ICPP组IGF-BP3水平、骨龄、泌乳素(PRL)、雌二醇(E2)显著高于CG组(P <0.05),MKRN3、乳房发育年龄水平显著低于CG组(P <0.05);骨龄、PRL、E2与IGF-BP3水平均呈正相关,与MKRN3水平均呈负相关(P <0.05);乳房发育年龄与IGF-BP3水平呈负相关,与MKRN3水平呈正相关(P <0.05);IGF-BP3、E2是ICPP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MKRN3是ICPP疾病发生的保护因素;IGF-BP3、MKRN3联合诊断ICPP疾病的AUC为0.918(95%CI:0.875~0.961),特异度为87.4%,敏感度为86.7%。结论 IGF-BP3、MKRN3在ICPP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参与ICPP发病机制,IGF-BP3联合MKRN3可作为诊断ICPP女童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求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儿童血浆骨骼生长标志物NTproCNP水平变化,以及其与IGF-I 和雌二醇之间的关系。 【方法】 16名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及16例年龄相当的正常女童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计算骨龄。骨龄评价采用TW2法。ELISA测定血清IGF-I和C型钠尿肽前体氨基末端肽(NTproCNP);化学发光法测定雌二醇。 【结果】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与正常对照组女童血浆NTproCNP水平分别为(18.92±8.62) pmol/mL和21.74(13.12) pmol/mL(Z=2.34,P<0.05);血清IGF-I水平分别为(867.50±318.15) ng/mL和(522.41±228.33) ng/mL(t=3.59,P<0.05);血清雌二醇水平分别为(37.19± 16.08) pg/mL和19.00(4.5)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8,P<0.05)。血浆NTproCNP水平与血清IGF-I无相关性,二者与雌二醇也无相关性。 【结论】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循环骨骼生长标志物NTproCNP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改善成年身高(FAH)的疗效,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1年7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6例单独应用GnRHa治疗,并已达或接近FAH的ICPP女童生长发育资料。结果 经GnRHa治疗(22.50±5.48)月,并随访(58.00±7.44)月,26例ICPP女童FAH为(161.50±4.41)cm,较治疗开始时预测成年身高(157.23±5.51)cm显著增高(P<0.01),身高净获(4.27±4.05)cm。治疗前、治疗终止时患儿体重指数(BMI)为(16.32±1.67)kg/m2、(17.39±2.41)kg/m2,达到FAH时BMI为(19.95±2.21)kg/m2,均在与年龄相应的±1s范围。26例ICPP女童月经来潮年龄(12.5±0.7)岁。FAH的最终获得与停药时身高、初潮年龄呈正相关(P<0.01或<0.05),与停药时骨龄呈负相关(P<0.01)。结论 GnRHa对改善ICPP女童FAH有显著疗效,FAH的最终获得与停药时身高、停药时骨龄及初潮年龄相关,停药后患儿青春发育与正常儿童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