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9月10日,由北京中医药学会主办的第二届金世元学术思想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探讨分享金世元教授学术思想研究、中药道地性研究、中药调剂学传承发展及中药鉴定学术思想。时逢教师节,弟子为金世元献上鲜花和礼物,以谢师恩。金世元表示,"继承是基础,创新是目的",自己仍将不断努力学习,做好中医药传承工作,将中医药精髓、本源  相似文献   

2.
刘长利  罗容  王秀娟 《北京中医》2013,(10):728-730
中药资源研究是人类在长期与自然及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的经验总结,既有中药本身的物质基础,又有如何使用的经验总结。北京有适宜中药生长的生态环境,三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千余种中药资源,常用中药百余种,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金世元教授,长期从事北京中药资源的发现、整理和总结工作。传承金世元学术思想,开展北京中药资源研究,对中药产业持续发展、中药专业人才培养、中医药文化教育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明确传承学术思想概念的基础上,理清中药传承研究思路,分析金世元学术思想传承特色。传承是中药大家传授和弟子继承的有机组合;学术是中药学科学问、知识和实践中应用的技术、手段;思想是中药大家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对专业学问、知识、技术、方法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金世元传承的是经过自身70余年从业经验打磨并反复思考形成的"学"与"术"。在此基础上,明确传承其学术思想研究的基本目标是全面记录、整理金世元学术内容,提出解决其认可标本收集这一难点的方法;最高目标是凝练、实践中药专家学术思想。与中医学术传承比较,总结金世元中药学术传承模式特点,一是补经典学习,传大家衣钵;二是传承实践内容多元化、形式多样化。通过概念梳理、目标确定、模式特色凝练,总结对国医大师金世元学术传承研究体会、浅析特色,以期为研究中药专家学术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楠  金艳  万芳 《北京中医》2012,(7):498-500
金世元教授曲折而丰富的学习工作经历为今天的学术成就铸就了理论与实践基础。金教授有着"精药通医"的知识结构,在工作中始终将中医、中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以深厚的中药鉴别功底,精湛的中药炮制技术,扎实的中药理论知识,融医药于一炉,逐步形成了"医药圆融"的学术特色。笔者特将金教授学术思想进行梳理,以求更好地促进中医药学术传承。  相似文献   

5.
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从事中医药工作76年的过程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体系。并以师带徒为主要途径进行传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在系统分析金世元教授技术经验应用特点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职业教育领域的理念和方法将金老在中药传统技能领域的宝贵经验转化到可用于人才培养的学习领域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技术专长的再传承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金世元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药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金世元教授在从事中药专业的70余年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本文主要从"德""行""识" 3个方面研究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的"医药圆融"思想传承特色,阐述"德""行""识"的内涵及三者关系,为传承金世元教授的学术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笔者作为金世元教授的再传弟子,在侍诊过程中,充分认识到金世元教授对于医药圆融的重视。笔者从医药圆融理论形成(中药学的全面传承、注重中医学的学习、恪守医德、药德),金世元教授的医药圆融理论体系的组成(中药品种的鉴别、中药炮制的规范、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无药养生)两大方面论证了"医药圆融"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和传播。通过深刻思考"医药圆融"的学术思想对帮助青年中医成长的启示,指出该学术思想是青年中医成长的必经之路。因笔者身份即是中医医师,故从临床角度出发,阐明临床常用草药的性味、炮制等对于临床功效的影响。强调应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方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金世元教授多年来重视中医药经典理论的学习。通过学习金老从事中医药事业的历程,总结出:"中医药经典是‘医药圆融’理论的基石"的论点。通篇文章,体现了金世元教授医药圆融学术思想对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的重要性。尤其对于青年中医师的成长,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北京中医》2010,(12):F0002-F0002
2010年12月5日,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药协会主办的首都国医名师金世元教授从事中医药工作70周年庆典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在会上致辞:“名老中医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宝贵智力资源,充分发挥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作用,总结传承他们的宝贵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是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重要内容。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从2006年起开始组织各方面力量,对金世元的学术思想与技术专长进行整理,这将为启迪后学、繁荣学术、推进继承创新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岭南医学流派学术思想传承得到迅猛的发展,而作为岭南医学流派传承重要载体和创新重要源泉的岭南本土特色习用或民族中药并没有同步蓬勃的传承,导致为了突出医学流派特色,医生临床上常用错中药品种,同时岭南本土特色习用或民族中药临方应用有萎缩的现象。文章在国医大师金世元所倡导“医靠药治、药为医用、医药结合、形成合力”的学术思想指导下,对岭南本土特色习用或民族中药传承必要性和模式进行探讨,以期全面传播岭南本土特色或民族中药,促进岭南中药的发展与壮大,实现岭南中药与岭南医学传承“医药融圆”的完美结局。  相似文献   

10.
"国医名师"金世元教授从事中药工作70余年,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在中药鉴别、中药炮制、中药调剂及中成药合理使用等领域形成了其较为完整的学术思想体系。本文就金教授学术思想的形成、内涵及对当下中药工作的指导意义进行了探讨,以求更好地继承金教授传统中药理论的科学内涵,并使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国医名师"金世元教授从事中药工作70余年,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在中药鉴别、中药炮制、中药调剂及中成药合理使用等领域形成了其较为完整的学术思想体系。本文就金教授学术思想的形成、内涵及对当下中药工作的指导意义进行了探讨,以求更好地继承金教授传统中药理论的科学内涵,并使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正>11月28日,中国中药公司中药研究院宣告成立。陈可冀院士、肖培根院士与国医大师金世元以及相关管理部门、中国中药协会等有关负责人出席揭牌仪式。同日还进行了中国中药公司华邈药业金世元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的授牌仪式。中国中药公司作为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在中药产业布局的担纲者,随着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和产业规模的不断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传承李时珍药学学术思想和医药文化,继承国医大师金世元调剂技术经验,发展完善大黄调剂技术。方法系统整理《本草纲目》中有关大黄调剂的记载,结合《中国药典》(2015版),梳理李时珍关于大黄药物释名、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记载,对比金世元教授在大黄药物释名、处方审核、处方应付、发药交代等调剂技术方面经验。结果 1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关于大黄释名、临床应用等的记载充分体现了其辨证用药学术思想。2金世元教授提出的大黄处方审核、处方应付、发药交代等调剂技术与临床证候密切相关。结论金世元教授传承李时珍辨证用药学术思想,发展完善了大黄调剂技术,为大黄临床调剂提供了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4.
秦胜娟 《光明中医》2022,(20):3691-3693
金世元教授一生积累了丰富的中药质量鉴别经验,有独特的药学鉴别理论与实践经验,重视道地药材,注重传统中药材鉴别经验的总结,懂医识药,谙读经典,熟知炮制技术,联系临床,在中药鉴别方面利用来源与品种及道地药材,在中药炮制方面注重根据药材部位质地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在中成药使用方面,注重以临床需要为主,选择合适的剂型,在这3个方面领域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医药圆融学术思想。此文从中药材的鉴别、中药的炮制以及中成药的合理使用3个方面,总结金世元国医大师“医药圆融”的学术思想,注重经典学习的同时,掌握中药鉴别及中药炮制的规范,提高临床疗效,努力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5.
整理李时珍对附子性状鉴别、临床炮制应用经验,对比分析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相关实践操作及理论认识,以利于传承和完善附子临床调剂技术。在分析过程中,以"附子"、"李时珍"、"法像药理"、"金世元"、"调剂技术"为主题词,在CNKI,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并查阅《伤寒论》、《本草纲目》、《医宗说约》、《中国药典(2015年版)》等书籍,归纳附子历代炮制方法和古今煎煮用量,同时结合技术调查以及实践操作,分析梳理出李时珍对附子描述和金世元教授对附子调剂的研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用法象药理学的方法记载附子性状鉴别、临床炮制应用;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发扬李时珍的用药精髓,以其自身"精药通医"的知识结构传承李时珍药学学术思想,为附子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药学服务,首次提出附子调剂技术,包括性状鉴别、临床炮制、临床煎煮、处方应付发药交代技术和附子等级规格。该文以附子为例分析中药调剂的关键技术,日后将中药的关键调剂技术运用到各个常用中药中。  相似文献   

16.
罗容  张贵君 《天津中医药》2014,31(2):121-124
中药药效组分理论是中药发展中产生的新理论,对于科学地解析中药、深刻地认识中药、合理地使用中药、持续地传承中药和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传承创新、建立与临床疗效对应质量标准的学术思想指导下,张贵君教授于2000~2005年创立了中药生物鉴定法和中药药效组分理论,并进行了10余年的再实践。综述了中药药效组分理论形成和实践成果,为传承发展中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罗容  张贵君 《天津中医药》2013,30(12):759-760
中药药效组分理论是中药发展中产生的新理论,对于科学地解析中药、深刻地认识中药、合理地使用中药、持续地传承中药和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传承创新、建立与临床疗效对应质量标准的学术思想指导下,张贵君教授于2000~2005年创立了中药生物鉴定法和中药药效组分理论,并进行了10余年的再实践。综述了中药药效组分理论形成和实践成果,为传承发展中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中药药效组分理论与中药组分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贵君  罗容  王奕洁 《中药材》2007,30(2):125-126
中药药效组分理论是中药的新理论。中药药效是以其药效组分为基础的,这个理论可以揭示中医药的本质特征,科学地阐释中药药效与物质、物质与品质、品质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并与中医药整体观的学术思想相吻合。在中药药效组分理论指导下产生了中药组分学,它是中药进化的新学科。  相似文献   

19.
杨国营 《中医研究》2005,18(12):48-49
中药理论是几千年来中医药实践的总结,是中药学术的主要特征.研习中药理论是学习掌握中医药学理论的必要条件,也是研究中药理论的基础.侯士良教授潜心研究中药和中药理论40余年,成就颇丰,对中药理论有独到的认识和建树.笔者有幸跟师侯士良教授,对他对中药理论研究的内容和观点,有不少了解.现将其学术思想和学习心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金世元老师从事中药工作60余年,将传统医药书籍中的中药鉴别方法与现代中药鉴别方法相结合,对一些中药的历史、产地、采收加工方法等鉴别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本文着重介绍他从中药的品种、质量、经验方面鉴别中药的一些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