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患者极速CT冠状动脉造影中对其负性情绪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160例行极速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老年患者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情绪的变化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干预前SA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图像总体合格率为96.25%(77/80),显著高于对照组(78.75%,63/80),且观察组检查过程中心率波动≥10次者占11.25%(9/80),显著低于对照组(73.75%,59/80)。结论对行极速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消除或缓解其紧张焦虑的负性情绪,有利于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老年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我院进行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在检查前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结果 ①观察组健康教育前后SAS、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健康教育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检查相关知识知晓率、主动配合率、患者满意度、图像质量总体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心率波动次数≥10次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老年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显著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图像质量的提高,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杨桂华 《海南医学》2012,23(23):147-14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将102位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1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前针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强化护理,包括心理指导、心率控制(心率>70次/min,给予倍他洛克25mg口服)、屏气训练及对比剂指导,术中再次屏气训练、体位维持及术后不良反应观察;对照组仅进行检查前屏气训练、术中体位维持及术后不良反应观察。观察两组检查者心率波动>15次/min的发生率、屏气成功率及恐惧、焦虑情绪。结果干预组患者心率及屏气的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患者感恐惧及焦虑的情绪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中实施适当心理护理、心率控制及屏气训练能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缩短检查时间,稳定心率,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心理干预及护理的重要性及获得最佳图像的影响因素。方法将368例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n=186)和对照组(n=180)。干预组给予系统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无任何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心理状况,心率变化,检查成功率及病人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的受检者满意度高,检查前的心率,心理状态,较对照组的稳定,检查过程心率波动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检查成功率高。结论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具有独特优越性而系统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能减轻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稳定心率,从而有效地提高冠状动脉成像的质量,保证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徐栋寅 《大家健康》2016,(11):228-228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 CT 冠脉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 CT 冠脉造影患者3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图像合格率、心率波动、SDS 和SAS 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图像合格率96.87%,心率波动情况和 SDS、SAS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综合合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CT 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合格率,患者的心率波动较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适当的心理干预对提高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重建图像的影响。方法:对80例行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之间冠状动脉重建图像质量有无差别。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优良图像比例明显提高,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的心理干预可以提高冠状动脉重建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心理干预重要性及获得最佳图像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82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n=92)和对照组(n=90)。对照组检查前给予一般的指导和口服倍他乐克,由扫描技术员按CT机器扫描同步录音模式训练受检者呼吸和屏气;干预组检查前、中、后给予受检者系统心理护理干预,检查前训练呼吸(指导屏气训练)和口服倍他乐克。比较两组病人心理状况、检查过程心率波动>15 min-1的发生率、检查成功率。结果干预组检查前心率、心理状态较对照组稳定;检查过程心率波动>15 min-1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检查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显著性(χ2=8.802、6.734,P<0.05)。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中实施适当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病人焦虑、恐惧心理,缩短检查时间,稳定心率,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术前护理干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情绪干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社会支持干预,比较两组入院时(干预前)及手术前(干预后)焦虑值、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人院时焦虑值、血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组经进行术前护理干预后焦虑值、血压及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存在焦虑心理,术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呼吸配合模式,以期望保证较好的图像质量,提高检查成功率。方法:将3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训练模式,干预组给予改良后的呼吸训练模式,比较两者之间检查时间与图像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组比对照组的患者检查时间明显缩短,发生呼吸伪影的冠状动脉节段数显著减少。结论:改良后的呼吸配合模式能显著提高老年人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梁改琴  周晟  张倩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1):143-144
目的观察心理疏导及行为干预对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400例CT增强扫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不进行心理疏导及行为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应激的认知-现象学—相互作用(CPT)理论模型为指导,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及行为干预。比较2组患者扫描前血压和心率变化、造影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扫描前收缩压、心率波动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疏导及行为干预能缓解患者紧张情绪。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3):157-160,164
目的探讨睡眠心理行为护理在老年冠心病住院失眠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合并失眠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睡眠心理行为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医院应激量表、焦虑抑郁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结果、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入睡潜伏期短于对照组,实际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住院应激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面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回避及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社会支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心理行为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住院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舒缓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健康信念护理模式对生活质量与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进行冠心病内科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健康信念模式。结果:通过建立健康信念模式,护理组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不良生活行为改变都有了明显改善,90%以上的患者达到了健康生活水平。而对照组3项指标虽然也有所改善,但是改善幅度不大。两组护理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显示护理组患者焦虑情绪显著改善。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有着低于正常人群的健康行为水平与焦虑情况.而应用健康信念护理模式能够改善生活质量,缓解焦虑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元化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进行PCI手术的老年患者124例,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多元化护理干预(包括加强健康知识宣导、讲授、心理护理、电话咨询、个别讲解等);护理干预前后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和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术后6个月随访,再次采用QL测评患者生活质量,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多元化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S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出血、尿潴留、疼痛、失眠、心绞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随访,Q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元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PCI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对病人术后的康复及生活质量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6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于介入手术围术期着重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SAS评分及QOL评分。结果术后3d,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均较术前1d及术后1d明显降低,且干预组术后3d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和生活质量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是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缓解患的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提高手术成功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陈盛亮  林卓茂  黄文清  丁小明 《右江医学》2012,40(3):317-319,455
目的探讨心率及其变化对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搜集我院自2010年3月~2012年3月接受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疑似冠心病患者192例,按心率不同分成小于60次/min组、61~70次/min组及大于70次/min组三个组,并将右冠状动脉(RCA)图像质量作为参考,根据冠状动脉伪影多少及血管连续性分为3个等级,评价不同心率对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心率在小于60次/min、61~70次/min所得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较好,但在扫描过程中心率变化幅度大者成像质量有所下降,以右冠状动脉明显,特别是中段最为显著,其次是回旋支,前降支影响最小。结论 128层螺旋CT能够很好显示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心率及其变化可影响冠状动脉图像质量,选择合适的心率及维持心率的稳定是保证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状态及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心理焦虑、抑郁状态、血压、心率异常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行冠脉搭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学调查,心理护理,客观评价,观察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 选择行冠脉搭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定患者入科后第2天及完成术前访视时的焦虑水平。以匿名问卷调查方式于术后调查患者对心理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水平,出院前患者对心理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结论 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心率?心率波动及重建时相的选择对西门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方法:51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将扫描数据从心动周期的R-R相位0~95%每间隔5%进行重建?使用西门子Syngo MMWP VE23A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等处理?按扫描时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分组,获得最佳重建时相,进而评价不同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中的图像质量?结果:心率 < 65次/min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60%~75%R-R间期;心率65~70次/min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65%~70%R-R间期;心率 > 70次/min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30%~40%R-R间期?图像质量随心率的增加及心率波动幅度的变大而下降?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与图像质量呈负相关(P < 0.05)?结论:西门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受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影响?控制心率?减小心率波动以及选择最佳重建时相可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