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比较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采取胸腔镜术治疗的77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胸腔镜组,同时选取早期采取开胸手术治疗的5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开胸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置管时间和住院天数等显著优于开胸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胸手术比较,胸腔镜手术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治疗具有微创、术中出血量少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该手术术式可作为临床治疗气胸手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胸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疗效。方法:本研究中患者均为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根据术式分为胸腔镜组17例和常规开胸组2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肿瘤根治性进行比较。结果:胸腔镜组术后引流量、术后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开胸组( P <0.05),淋巴结清扫数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腔镜组术后胸壁疼痛好于传统开胸组,胸腔镜组术后两周肺功能恢复程度优于传统开胸组( P <0.0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根治术达到传统开胸相似的根治程度,且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生存质量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陈民彪 《重庆医学》2015,(5):662-664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与小切口开胸手术在肺癌微创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诊断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136例,分为胸腔镜组与开胸组,每组68例。胸腔镜组患者给予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开胸组患者给予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胸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胸腔引流量、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胸组(P<0.05)。两组间淋巴结清扫数与淋巴结转移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胸组患者相比,胸腔镜组出现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后2 h疼痛评分低于开胸组(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与小切口开胸手术均可有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但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创伤更小、出血更少、手术时间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15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各79例。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年,观察两组复发率及转移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 P <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P <0.01),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1);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复发率及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具有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徐秋生 《海南医学》2014,(13):1980-1982
目的观察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胸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胸腔镜组)30例和对照组(开胸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引流时间、术后病理分期、住院天数、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80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死亡病例;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引流时间、术后病理分期、住院天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的局部复发率与开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lan 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间1、2、3年生存率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别对比两组Ⅰ期和Ⅱ期患者的生存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Ⅰ期和Ⅱ期病灶直径小于5cm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配合对胸腔镜联合腹腔镜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食管癌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 =21例)和观察组(n =21例),对照组行传统食管癌根治术,观察组行腹、胸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其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腹腔引流量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配合临床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李明军 《河北医学》2013,19(9):1318-1321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46例(观察组)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对照组),比较二者的手术一般情况、肺功能指标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引流置管时间和住院天数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VC、MVV和FEVl等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FVC、MVV和FEVl较治疗前均好转(P〈0.05),但是观察组变化幅度更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是一种治疗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联合麻醉下行胸腹腔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间收治的86例拟行根治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归为观察组,取同期接受麻醉联合开胸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恢复状况。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为(202±34.21)min,术中出血量为(64±3042)ml,相比于对照组(211±31.26)min 以及(63±31.62)ml 术中出血量并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共计6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病率为6.98%,明显低于对照组19.77%(17/86)的并发症发病率,两组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在术后恢复方面,观察组患者术后饮水时间、下床时间、住院以及疼痛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麻醉下行胸腹腔镜微创手术用于治疗食管癌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术后恢复情况,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能否选到常规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的要求,观察1年存活率和1年复发率厦手术创伤程度。方法同期进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食管癌切除31例设为观察组,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34倒设为对照组,比较二组围手术期情况、淋巴结清扫个数厦1年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二组在淋巴结清扫个数、阳性率、1年生存率和1年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食管癌根治术中能选到常规开胸的治疗效果,且有胸部创伤小、术中失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并与传统开胸手术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因非小细胞肺癌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开胸手术组与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共纳入患者392例,开胸手术组214例,占54.59%,胸腔镜组1,78例,占45.41%。两组患者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胸手术组患者[(231.4±41.9)mlvs(165.3±31.2)ml,P〈0.05],术后引流液量亦显著少于开胸手术组[(640.0±69.0)mlvs(846.0±71.0)ml,P〈0.05];胸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胸手术组[(8.1±2.1)vs(12.5±2.8)d,P〈0.05],术后拔管时间显著早于开胸手术组[(3.1±0.3)vs(4.4±0.5)d,P〈0.05]。结论: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治疗中,胸腔镜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手术时间与传统开胸手术并无显著性差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肺癌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胸腔镜手术对纵膈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纵膈肿瘤患者54例,随机均分为2组(n=27)。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方式,治疗组采用胸腔镜手术方式,比较2种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纵膈肿瘤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引流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出现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期间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胸腔镜手术方式对患有纵膈肿瘤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行广泛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效果及对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经术前胃镜活检组织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93例,其中48例行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作为观察组;45例行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清扫淋巴结数目及其他有关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同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于术后第7天进行肺功能检测,包括肺活量( VC)、1s用力呼气容积( FEV10.)、最大通气量( MVV),观察两组术后肺功能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上无明显差异( P>0.05);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胸部出血量、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均明显减少( P 均<0.01);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升高( P<0.05),其中,喉返神经损伤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升高( P 均<0.01),而吻合口瘘和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肺功能各值VC,FEV1.0, MVV均显著性降低( P 均<0.01)。结论: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可以提供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术后容易恢复、减轻术后肺功能障碍的手术方案,但同时行广泛纵隔淋巴结清扫又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临床应在保证正常组织和功能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组织以及确定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4 h引流量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有利于缩短手术过程,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赖秀芳 《河北医学》2014,(6):969-97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应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术辅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治疗前后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二者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血清FSH 水平较术前升高,E2水平较术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 P<0.05);术后6个月血清FSH及E2水平与术前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血清FSH及E2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血清E2水平低于对照组,FSH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性功能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术辅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是暂时性的,具有可逆性,显著改善性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小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评价其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食管癌患者的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行食管癌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肺功能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肺功能各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小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淋巴结清扫彻底等优点,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外开胸手术和胸腔镜手术在肺叶切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2月胸外科收治行肺叶切除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再采用随机抽签分组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胸外开胸手术行肺叶切除,观察组采用胸腔镜行肺叶切除,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量、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此比较胸外开胸手术和胸腔镜手术在肺叶切除中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03.5±13.9)min、(3.5±1.0)d、(5.5±1.3)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75.6±35.8)min、(8.5±2.1)d、(10.6±2.1)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量、VAS疼痛评分分别为(121.1±25.2)mL、(802.7±151.8)mL、(4.1±1.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66.7±53.1)mL、(1622.7±356.8)mL、(8.9±3.5)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5/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44%(13/9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9506,P=0.0469)。结论:胸腔镜手术在肺叶切除中具有创伤小、治疗效果好、住院时间短、疼痛轻等特点,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两种开胸手术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临床影响。方法入选我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16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肺并发症的临床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56.9%、心性并发症24.1%、肺性并发症50.0%、心肺两系统并发症17.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3.1%、50.0%、75.9%和39.7%,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间单系统内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降低了老年患者术后的呼吸循环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促进了临床治疗效果,但在临床实用时还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最合适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与开胸手术治疗高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类型及发生率。方法选取行VATS(VATS 组)、行开胸手术(开胸组)手术治疗的高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各80例,观察术后心律失常类型及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整体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4.38%,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 VATS 组为17.50%低于开胸组的31.25%( P <0.05);两组术后心律失常类型均以房颤为主,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单发发生率 VATS 组分别为10.00%、2.50%、1.25%、0.00%,开胸组分别为11.25%、3.75%、2.50、2.50%,单发各心律失常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VATS 组合并2种及以上类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50%,低于开胸组的10.00%( P <0.05)。结论VATS 与开胸手术治疗高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类型以房颤多见,开胸手术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同时发生2种及以上类型心律失常发生率相对高于 VATS 术式,其他类型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无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淋巴结干扰对肺叶微创切除手术患者中转开胸的影响。方法共纳入70例入住该院行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微创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肺叶微创切除治疗,根据是否由于淋巴结干扰而中转开胸分为中转组与未中转组,详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分析淋巴结对中转开胸的影响。70例胸腔镜下肺叶微创切除患者中有20例因淋巴结干扰而中转开胸,占28.6%。结果未中转组患者的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胸腔引流量、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中转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转组患者相比,未中转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中转组患者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92.0%、80.0%,中转组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85.0%、55.0%,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腔镜下肺叶微创切除术中淋巴结干扰是引起中转开胸的主要原因,其可以引起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的延长,且可增加术中出血风险并降低术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双侧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行双侧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65例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传统开放手术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6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0.3±10.4mL)少于对照组(100.7±20.6mL),住院时间6.8±1.4d短于对照组(10.3±2.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IL-6水平(21.45±1.42)和TNF-α(26.58±1.62)明显低于对照组(36.36±1.45,35.51±1.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3%)明显小于对照组(6.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对美容效果满意度(8.9±0.8)高于对照组(4.2±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术中出血量较少,对患者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尤其是美容效果明显优于开放手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