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转移瘤与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影像学表现,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5例确诊恶性肿瘤患者全脊柱MRI及CT表现,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7例椎体MRI及CT表现,重点观察压缩椎体部位、范围,附件,形态,信号,椎旁软组织,椎间隙。结果转移瘤较特异征象:多发椎体及附件受累;椎体后缘膨隆;膨胀性骨质破坏,椎体及椎旁不规则软组织;椎间盘受累罕见;DWI呈高信号。结论 MRI联合CT检查对压缩性骨折病因诊断有较高准确率,且MRI与CT对比发现MRI更敏感,更能提高病灶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转移瘤的MRI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0例脊柱结核、28例脊柱转移瘤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柱结核患者共累及64节椎体,有41节椎体(64%)变形,以椎体前中部为主,有14例(70%)为多个椎体连续受累,附件受累有3例(15%),16例(80%)椎间盘破坏、消失,18例(90%)可见椎旁脓肿影。转移瘤患者共累及79节椎体,有55节椎体(70%)变形,病灶发生于椎体中后部,18例(66%)为多个椎体跳跃式受累,25例(91%)病变侵及附件,椎间盘无1例破坏,9例(34%)侵犯椎旁形成软组织肿块,肿块多较小而局限呈分叶状。结论根据结核、转移瘤累及椎体及附件的情况,椎间盘形态及软组织肿块特征,MRI可对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重点分析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转移瘤性骨折的MRI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总结56例脊柱压缩性骨折MRI表现,常规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1WI,FSE—T2WI及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均有失状位和横断位成像,14例患者做了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8例患者做了T1WI—SPIR增强检查;结果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较多,尤以胸段及胸腹段脊柱多见,腰段次之、颈段少见,常为多椎体变扁,呈鱼椎状,轻重程度不一,椎体附件无受累,骨折灶旁无软组织肿块,老年人多见;脊柱转移瘤性骨折较少,多为腰段,颈、胸及骶尾椎段受侵无明显差异,椎体形态明显不规则改变并常累及附件,但不侵犯椎间盘,中年多见。脊柱骨折的诊断从影像学检查为首选,传统的X线平片,CT扫描通常可以明确诊断,但对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和转移瘤性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及其骨折性质的鉴别诊断、早期椎体形态轻轻微改变性骨析的诊断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成像(MRI)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MRI像技术以其没有电离辐射,主要依靠不同组织的T1、T2和质子数目的差异,选择不同的脉冲序列特点,能够提供关于脊术骨质疏松性骨折和转移瘤性骨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椎体形态无明显改变的早期轻微骨折信号进行分析。笔者总结56例无明显外伤诱因脊柱骨折患者的MRI成像不同序列信号改变,旨在提高对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转移瘤性骨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MRI及CT检查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54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分别对其进行MRI及CT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脊柱转移瘤诊断的准确率、累及椎体的数量、椎旁软组织肿块影像以及引起压缩性骨折的节数等。结果:脊柱转移瘤的患者进行MRI检查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T检查,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累及椎体的数量、椎旁软组织肿块影像以及引起压缩性骨折的节数敏感性均高于CT检查,两种检查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种检查方法患者压缩性骨折节数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于病变诊断阳性率相对CT而言,阳性率较高,敏感性较强,因此,MRI可作为临床首选诊断脊柱转移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X线、CT及MRI征象,以提高脊柱转移瘤的早期诊断率。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回顾分析68例脊柱转移瘤的X线、CT及MRI影像特征。结果68例脊柱转移瘤共发现157个椎体异常,累及椎弓根23例59根,棘突及横突18处,椎体病理骨折38个,椎旁软组织肿块21例77处。X线和CT表现为椎体及其部分附件骨质破坏或片状高密度硬化影。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脂肪抑制T2表现为高信号。结论脊柱转移瘤的X线、CT及MRI影像均有特征性表现,MRI在发现病灶、鉴别诊断方面优于X线、CT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个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肿瘤的MRI鉴别诊断。方法:分析、总结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40例单个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肿瘤的临床及影像特点。结果:骨质疏松性骨折好发在老年女性的胸椎,硬膜囊较少受压;肿瘤性病变硬膜囊受压明显,附件往往受累,椎旁多有软组织肿块,部分病人MRI能发现原发肿瘤或其它转移灶。结论:MRI能对单发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肿瘤作出较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低场MRI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结果:38例转移瘤共涉及166个椎体,单发转移5例,多发转移33例,其中呈跳跃式分布22例。134个受累椎体呈长T1长T2信号,27个呈长T1短T2信号,5个椎体T1WI为低信号,T2WI上为混杂信号,STIR上139个受累椎体见高信号。合并压缩性骨折椎体数21个,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15例,合并附件转移14例,无一例出现椎间盘受累征像。18例行增强扫描时,受累椎体、附件及相邻的软组织肿块均见轻—中度强化。结论:在低场强磁共振上脊柱转移瘤具有特征性表现,能有助于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吴伟  张辉  李志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3):1105-1106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转移瘤的MRI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0例脊柱结核、28例脊柱转移瘤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柱结核患者共累及64节椎体,有41节椎体(64%)变形,以椎体前中部为主,有14例(70%)为多个椎体连续受累,附件受累有3例(15%),16例(80%)椎间盘破坏、消失,18例(90%)可见椎旁脓肿影。转移瘤患者共累及79节椎体,有55节椎体(70%)变形,病灶发生于椎体中后部,18例(66%)为多个椎体跳跃式受累,25例(91%)病变侵及附件,椎间盘无1例破坏,9例(34%)侵犯椎旁形成软组织肿块,肿块多较小而局限呈分叶状。结论根据结核、转移瘤累及椎体及附件的情况,椎间盘形态及软组织肿块特征,MRI可对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刘培举  杜开广  肖章 《广东医学》2022,43(2):221-225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表现、腰椎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磁共振成像(MRI)同反相位信号比值与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关系及联合鉴别骨质疏松、恶性骨折的效能。方法 选取8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OVCF组)及86例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恶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PET/CT表现、腰椎骨矿物质密度(BMD)、脂/水像、反相位/同相位信号比值,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鉴别骨质疏松、恶性骨折的效能。结果 两组软组织肿块影、病变椎体附件受累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VCF组BMD、反相位/同相位信号比值低于恶性组,脂/水像信号比值高于恶性组(P<0.05);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软组织肿块影、病变椎体附件受累、BMD、脂/水像、反相位/同相位信号比值均与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有关(P<0.05);单独诊断中病变椎体附件受累鉴别OVCF和恶性骨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其次是腰椎QCT BMD、反相位/同相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CT影像特点,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研究52例有完整临床资料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 52例脊柱转移瘤中,溶骨型26例(50%),成骨型20例(38.4%),混合型6例(11.5%),病变椎体147个,累及附件64个,椎管受累10处,椎旁软组织肿块21处,合并病理性骨折27处。结论不同类型的脊柱转移瘤其CT影像表现各有特点,肺癌是脊柱转移瘤最常见的原发肿瘤,脊柱转移瘤需与骨髓瘤、骨结核及淋巴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1.
对54例脊柱转移瘤的CT扫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柱转移瘤的CT诊断要点为(1)跳跃性多个脊椎破坏;(2)骨破坏位于椎体中部和附件;并在同一脊椎内出现2个以上病灶;(3)椎旁软组织正常或椎旁与骨破坏灶相连续的软组织肿块;(4)邻近椎间盘或椎间隙正常;(5)常伴有附件破坏。其中跳跃性多个脊椎破坏伴邻近椎间盘正常及椎旁软组织正常或椎旁局部软组织肿块是CT诊断本病的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12.
脊柱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常见部位。脊柱转移瘤通过CT检查一般不难做出诊断,但在无明确原发肿瘤病史时,有时可与脊柱结核、化脓性感染、嗜酸性肉芽肿及其他原发肿瘤混淆,老年患者可与椎体骨质疏松压缩相混淆。作者收集2000年12月至2004年10月行脊柱CT检查的758例患者(椎间盘检查除外),发现病理确诊的脊柱转移瘤52例,现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椎转移瘤的低场强MRI鉴别诊断并分析其MRI征象,以提高脊椎转移瘤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我院2005年至2011年90例脊椎转移瘤患者进行MRI检查,观察脊椎转移瘤在MRI表现。归纳其影像表现的差异。结果90例中,共累及260节椎体。单个椎体30例,多个椎体60例。190节椎体前后缘隆突。20节椎体压缩性骨折,有软组织肿块43例,软组织肿块常以破坏区为中心生长。结论 MRI检查在诊断脊椎转移瘤及与其他脊椎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更敏感、更具特异性,结合临床资料可以和其他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和结核MRI不同表现。方法: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和结核各30例的MRI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1)转移瘤多为跳跃性骨质破坏,发生于椎体的中后部,易累及椎弓根,椎体压缩呈盘状后突征,椎间盘呈嵌入征。椎旁软组织肿块局限,呈均匀强化;(2)结核累及相邻两个椎体,好发于椎体的前部,亦可累及椎弓根,椎体压缩后缘表现为成角畸形,破坏椎间盘。椎旁软组织肿块常呈梭形或长条状,多为环形强化。结论:(1)骨质破坏的分布、椎体累及的部位、椎间盘以及椎旁软组织肿块的形态是鉴别转移瘤和结核的重要方面;(2)盘状后突征、成角畸形、椎间盘嵌入征、环状强化则是两者鉴别诊断的主要影像学征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我院CTMRI室检查42例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探讨MRI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MRI信号改变、病变分布、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椎间隙及软组织改变等方面回顾性分析42例经临床确诊的脊柱转移瘤的MRI检查资料。结果 MRI表现以椎体信号改变、受累椎体呈跳跃性分布,有椎间盘回避现象,以及软组织肿块和深部肌群水肿为特征。结论 MRI在评价脊柱转移性肿瘤方面具有高灵敏性和特异性,该该方法优于常规X线平片及CT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探讨双能量CT虚拟单能量成像在脊柱溶骨型转移瘤所致恶性压缩性骨折与良性压缩性骨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期间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或临床随访证实的51例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行双能量CT脊柱扫描。根据发病原因将压缩性骨折椎体分为溶骨型转移瘤所致恶性压缩性骨折组(共计21例、50个椎体)、良性压缩性骨折组(共计30例、37个椎体)。采用t检验分析脊柱良恶性压缩性骨折在虚拟单能量不同能级下CT值及单能量曲线斜率之间差异性。作ROC曲线分析,评价双能量CT虚拟单能量成像对脊柱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脊柱良、恶性压缩性骨折单能量曲线斜率均随着Kev值的增加而降低且脊柱恶性压缩性骨折斜率低于良性压缩性骨折,两者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ROC曲线显示,当虚拟单能量曲线斜率K=2.20时,AUC值最高为0.792,相应敏感性为89%。脊柱恶性压缩性骨折在虚拟单能量不同能级下(40 Kev~120Kev)CT值低于良性压缩性骨折,两者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ROC曲线显示,在120Kev能级下AUC值最高为0.882,相应敏感性为95%。结论双能量CT虚拟单能量成像能作为评估脊柱良恶性压缩性骨折新的辅助手段,帮助放射科医生更好地进行鉴别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确诊脊柱转移瘤患者行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的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敏感性。结果:65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确诊脊柱转移瘤43例(66.2%),X线平片确诊24例(3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诊断发现受累骨节数86个、椎体骨质破坏44例、骨性椎管受累25例,椎旁软组织和腰大肌受侵44例。结论:螺旋CT扫描机三维重建有助于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脊柱转移瘤在低场MRI的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53例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53例中,共累及152节椎体.50例多椎体受累.112节椎体和附件同时受累.124节椎体前后缘隆突.35节椎体压缩性骨折.115节附件破坏中,80节附件外形粗大.53例中,40例可见跳跃征.结论 脊柱转移瘤有特征性的MRI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以和其它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方法回顺性分析28例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结果(1)信号异常:87.5%表现为T1w低信号,12.5%表现为TIW混合或等信号;(2)病灶多发80.5%,跳跃52.3%,附什破坏64.1%,其中并椎弓根膨大破坏57%;(3)椎旁软组织肿块31.3%。不破坏椎间盘;(4)合并压缩骨折52.3%,表现为“楔形”、“盘状”、“倒楔形”。结论脊柱转移瘤具有高灵敏性利较特异性的MRI表现。该法优于常规X线及CT检查。  相似文献   

20.
于连水  理欣然 《中原医刊》2003,30(22):48-49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33例明确诊断为脊柱转移瘤病例中,均有同期的MRI及X线平片,其中10例有CT片,对其进行对照分析,着重观察分析其MRI诊断学特点及优势。结果:33例脊柱转移瘤发病部位:颈椎2例,胸椎22例,腰椎11例,骶尾椎4例。MRI表现:病变可呈斑片状或侵犯整个椎体及部分附件,或侵犯椎管,或伴有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可伴有病理性骨折及曲度改变,多个椎骨受累多呈跳跃式表现。信号强度:T1WI呈不均匀或较有均匀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或混杂信号,准T2WI则多呈高亮信号,诊断符合率97%(32/33),X线平片阳性者仅12例,误诊2例,10例CT检查发现异常者7例,误诊1例。结论:对脊柱转移瘤的综合影像诊断,MRI具有独特优势,X线平片或核素骨扫描 MRI则为诊断该病的较好影像学检查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