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术后复发进行早期评估预测。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40例临床诊断的高危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第3,6,9,12,18个月行尿细胞学检查、膀胱镜检查,并行尿液 FISH 检查,记录膀胱肿瘤复发的时间。观察 FISH 对于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60%(12/20)的 FISH 阳性者膀胱肿瘤复发,FISH 阴性者无1例出现膀胱肿瘤复发。 FISH 阳性者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率高于 FISH 阴性者(60% vs 0%,P〈0.05)。6例(50%)肿瘤复发患者 FISH 阳性先于膀胱镜检查及尿细胞学检查。结论 FISH 对膀胱肿瘤检测的阳性率高于细胞学检测,FISH 对膀胱肿瘤的诊断早于膀胱镜和细胞学。 FISH 技术可作为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术后复发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患者45例,分别于术后3、6、9及12个月行尿液FISH检测、膀胱镜检查及活检,比较FISH检测与膀胱镜检的检测结果。结果 FISH检测的灵敏度为83.3%(5/6),特异度为97.2%(103/106),假阳性率为2.8%(3/106),假阴性率为17.7%(1/6),准确率为94.6%(106/112)。同膀胱镜检比较值=0.60,一致性一般。结论 FISH敏感性高、特异度强、无创伤,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随访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与尿脱落细胞学技术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检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及9p21区带探针对7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30例正常对照尿液中的脱落细胞核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研究,并同时对所有标本做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 细胞学检查对于Ta 期、T1期及T2~T4期肿瘤的敏感度分别为35.5%(11/31)、54.1%(13/24)及69.6%(16/23),总敏感性为51.3%.FISH对于TTa期、T1期及T2~T4期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64.5%(20/31)、87.5%(21/24)及95.7%(22/23),总敏感性为80.8%.对于T1期肿瘤(P=0.047)、T2~T4期肿瘤(P=0.023)、GⅡ(P=0.004)、GⅢ(P=0.002)以及所有肿瘤总体(P=0.001),FISH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和FISH的特异性分别为96.6%和93.3%(P=0.612).结论 FISH用于检测膀胱癌的敏感性高于细胞学检查,而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异.FISH技术能明显改进膀胱癌的诊断,对于膀胱癌的筛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诊断和监测早期上尿路上皮癌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收取20例健康志愿者的新鲜晨尿,应用FISH检测尿液脱落细胞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及9号染色体p16位点探针,建立健康人群的阈值.其后顺序留取20例初步诊断为上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新鲜晨尿,进行FISH检测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并进行泌尿系超声、多层螺旋CT检查(MMCT),将FISH结果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留取20例术前诊断为肾癌患者的新鲜晨尿作为对照组,进行FISH检查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统计分析两者的特异性.结果 20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上尿路上皮癌18例,肾癌浸润肾盂1例,肾结石合并肾盂肾炎引起的肾盂上皮炎性增生1例.泌尿系超声、MMCT、尿脱落细胞学和FISH检查的敏感性分别为44.4%(8/18)、94.4%(17/18)、38.9%(7/18)、83.3%(15/18).FISH诊断上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和MMCT相似(P>0.05),高于泌尿系超声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P<0.05).20例对照组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肾透明细胞癌,FISH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特异性分别为95.0%和90.0%.结论 FISH诊断上尿路上皮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可以发现早期的上尿路上皮癌,可用于上尿路上皮癌的诊断和早期监测.  相似文献   

6.
早期诊断膀胱肿瘤,提高患者的预后一直是泌尿外科医师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分子细胞遗传学快速发展,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Technique,FISH)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检验。其在膀胱肿瘤诊断中以快速、无创、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而引起广大研究者极大的兴趣。现在的研究证明,膀胱癌复发与染色体畸变及相应的基因变化有关,是由确定的分子事件促发的。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肾移植受者原发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6年4月至2013年3月临床诊断为肾移植后局限性UTUC并且排除既往或同期合并膀胱肿瘤的病例共38例,均接受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临床病理特征、危险因素和术后膀胱无复发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膀胱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随访时间12~10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其间膀胱复发率42.1% (16/38),其中75.0%复发于术后2年内,手术与复发间隔时间6~48个月,中位复发时间15.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原肾为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肿瘤为多中心和累及输尿管下段可增加膀胱复发风险.术后2年膀胱复发率,原肾AAN组为62.5%(5/8),肿瘤多中心发病组为46.2%(12/26).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多中心发病(HR=2.603,95% CI=1.529~8.906,P=0.019)和原肾马兜铃酸肾病(HR=2.179,95% CI=1.085~8.093,P=0.038)是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结论:肾移植受者UTUC经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后膀胱复发率高,大多数病例于术后2年内复发,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多中心发病和原肾AAN是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并与常规的尿脱落细胞学对比.方法 收集100例疑似尿路移行上皮细胞肿瘤的血尿患者在行膀胱镜检查之前的尿液标本,分别做尿细胞学检测和荧光原位杂交分析.20例正常人尿液标本,用于建立FISH阈值,作为阳性判断的标准.结果 细胞学和FISH的总体灵敏度分别为43.2%、82.4%,特异度分别为:92.3%、88.5%,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6.0%、84.0%,细胞学和FISH在灵敏度、诊断符合率、非浸润性肿瘤和初发肿瘤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膀胱癌诊断中FISH较常规细胞学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诊断符合率,更易检出早期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在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 U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14-08/2021-09月134例病理确诊为UC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FISH检查,包括4个位点[染色体着丝粒特异性探针(chromosome-specific centromeric probe, CSP)3、7、17以及基因座特异性探针(gene locus-specific probe, GLP)-p16位点]。比较不同染色体畸变与肿瘤复发,进展及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CSP3、CSP7阳性的UC患者更容易出现肿瘤复发、进展(P均<0.05),p16基因座缺失的UC患者更容易出现肿瘤进展(P<0.05)。CSP17阳性与肿瘤复发、进展、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P3、CSP7、CSP17阳性与肿瘤分期及病理级别相关(P均<0.05)。p16基因座缺失与肿瘤分期及病理级别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FISH是UC的有力临床工具,在与染色体畸变相关的肿瘤诊断、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手术治疗后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445例UTUC患者病例资料。分析患者的基线数据、手术方法、术后病理结果、随访数据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与UTUC术后膀胱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UTUC患者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3.5个月,UTUC术后膀胱复发率为18.0%(80/445),其中66.2%(53/80)的患者膀胱初次复发发生于术后1年内。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65岁(OR=1.99,95% CI:1.22~3.22,P<0.01)、有膀胱癌病史(OR=2.69,95% CI:1.71~4.24,P<0.01)、行保留肾单位肿瘤局部切除术(OR=2.15,95% CI:1.30~3.57,P<0.01)、输尿管下段肿瘤(OR=1.40,95% CI:1.11~1.78,P<0.01)与UTUC术后膀胱复发密切相关。将上述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发现其均为UTUC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5岁、有膀胱癌病史、行保留肾单位肿瘤局部切除术、输尿管下段肿瘤是UTUC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UTUC患者术后需加强随访监测,定期复查膀胱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染色体的核型异常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经随访3年以上病理证实的42例复发和24例未复发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7号和17号染色体的拷贝数.绿色和红色荧光素探针分别标记7号和17号染色体.结果 7号、17号染色体异倍体率分别为48.5%(32/66)和50.0%(33/66),两者同时异常表达25.8%(17/66).在G2/3膀胱癌中,复发肿瘤17号染色体异倍体率(64.3%)明显高于未复发肿瘤(22.2%,P<0.05),而G1膀胱癌中,复发与未复发肿瘤7号、17号染色体异倍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pTa和Pt1膀胱癌中,未发现肿瘤复发与7号和17号染色体异常有关,但Pt1膀胱癌中,复发肿瘤7号和17号染色体同时异常表达(47.8%)明显高于未复发肿瘤(12.5%,P<0.05).在14例复发后进展的膀胱癌中,7号和17号染色体异倍体率(78.6%、92.9%)显著高于未进展膀胱癌(42.9%.46.4%,P<0.05).结论 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染色体的异常有助于判断其术后复发和临床进展.基于FISH技术检测尿脱落细胞有可能成为简便、有效的膀胱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临床疑诊膀胱肿瘤患者的尿脱落细胞进行FISH检测、细胞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设20例正常对照,计算FISH及细胞学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93例膀胱...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查阳性的临床病理特点,评估FISH诊断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 U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4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271例FISH检查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通过与尿脱落细胞学、膀胱镜和输尿管镜检查相比较,总结分析FISH阳性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采用卡方检验对肿瘤的分期和分级进行比较。结果:在FISH检查阳性的病例中,FISH诊断尿路上皮癌的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 value, PPV)为76.4%,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为71.3%~81.5%,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PPV 86.8%,95% CI: 78.5%~95.0%)相近,而低于膀胱镜及输尿管镜检查结果(PPV 96.1%,95% CI: 91.7%~100.0%)。FISH的PPV显著高于国外报道(53.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048, P<0.001)。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组和阴性组在尿路上皮癌的肿瘤大小、病理分期和分级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ISH检测阳性的输尿管癌中,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占92.3%,与国内的相关报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ISH的PPV相对较高,有助于尿路上皮癌的诊断,FISH检查阳性的输尿管癌临床病理分级更高,可考虑行根治性手术并加强术后的随访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与尿脱落细胞学在上尿路的尿路上皮癌检测中的灵敏性与特异性,评估FISH在诊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作用。方法:2007年12月至2008年6月,收取20例健康志愿者的新鲜尿液,应用荧光标记的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及p16位点探针,在尿液标本中的脱落细胞上进行FISH检测,建立正常人群的阈值。其后顺序留取63例上尿路的尿路上皮癌患者和对照组69例良性疾病患者的尿液,同期行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及FISH检测。与病理结果比照后,比较脱落细胞学检查、FISH检测结果,采用McNemar配对卡方检验分析。结果:3、7和17号染色体非整倍性改变及p16位点异常的正常阈值分别为1.7%、2.4%、1.0%和1.3%。FISH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总的敏感性分别为84.1%(53/63)和41.3%(26/63)。FISH对于PTa与PT1期、PT 2-4期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71.4%(20/28)和94.3%(33/35),尿脱落细胞学对于PTa与PT1期、PT 2-4期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35.7%(10/28)和45.7%(16/35);对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FISH和脱落细胞学的敏感性分别为80.0%(20/25)和44.0%(11/25),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分别为86.8%(33/38)和39.5%(15/38)。FISH和脱落细胞学检测的特异性分别为91.3%(63/69)和94.2%(65/69)。结论:FISH检测上尿路的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明显优于脱落细胞学检查,而两者的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技术能明显改进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诊断,尤其是早期和低级别病变,可以成为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一种新的无创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3、7和17号染色体及p16位点异常在预测尿路上皮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尿路上皮肿瘤患者和健康成人作正常对照组尿液,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及FISH检测3、7、17号染色体及p16位点异常。采用正常对照组各染色体异常数据设定阈值用于肿瘤患者的实验室诊断。分别计算FISH和尿脱落细胞对尿路上皮肿瘤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各染色体畸变与尿路上皮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1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肿瘤阳性检出率为11.5%,FISH为9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各染色体及区带均呈现较高的畸变发生率,其中多体畸变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82.6%(7号)、71.7%(17号)、66.6%(3号)和49.2%(p16位点),单体畸变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53.6%(p16位点)、36.9%(7号)、34.7%(3号)和28.9%(17号),单体缺失畸变p16位点17.3%。37号染色体的多体畸变与肿瘤的病理分级间呈正相关(r=18.632,P<0.001),其余三种染色体畸变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无相关性。结论对尿路上皮肿瘤患者进行FISH检侧是一种无创、有效的检测方法。尿路上皮肿瘤在3、7和17号染色体及p16位点同时存在多种畸变类型,7号染色体多体畸变可预测尿路上皮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预测膀胱癌复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膀胱癌术后患者行FISH检测尿液脱落细胞染色体,观察FISH检测结果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FISH检测后平均随访1年,肿瘤复发18例,其中FISH阳性16例(88.9%),阴性2例(11.1%);无肿瘤复发22例,其中FISH阳性12例(54.5%),阴性10例(45.5%)。总体而言,57.1%(16/28)的FISH阳性患者出现肿瘤复发,而FISH阴性患者出现肿瘤复发仅为16.7%(2/12)。 FISH阳性患者肿瘤复发率较阴性者高(P<0.05)。结论FISH在预测膀胱癌术后复发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是一种有效且简便的预测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22例新发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复发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肿瘤分级、数目及直径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有相关性,其中肿瘤分级与术后复发显著相关.结论 高龄、高级别、多发肿瘤以及直径>3.0 cm肿瘤更容易复发,其中级别的高低是影响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监测中的临床意义,并与尿细胞学检查相比较。方法留取117例有膀胱尿路上皮癌病史患者的晨尿,应用免疫酶标记法(EUSA法)检测尿中NMP22的数值.同时行尿细胞学检查。所有患者均行膀胱镜检查,并对肿瘤或可疑病变处取膀胱组织送病检.以病理学为最后诊断标准。分析NMP22、尿细胞学检查结果与复发膀胱尿路上皮癌分期、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膀胱镜证实39例患者复发。NMP22以6.4U/ml为临界值,阳性33例,NMP22的敏感性为84.6%;尿细胞学检查阳性16例,敏感性为41.2%,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NMP22对于低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敏感性是细胞学的8倍。NMP22与细胞学特异性分别为74.2%和92.1%。两者联合检测敏感性增加至91%。结论所有分期、分级的复发膀胱尿路上皮癌NMP22的敏感性均高于尿细胞学检查.两者联合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但在随访过程中尚不能完全取代膀胱镜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比较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与尿液脱落细胞学在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检测中灵敏性与特异性的差异.方法 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取20例健康人群的新鲜尿液,应用荧光标记的3号、7号、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及p16位点探针,对尿液脱落细胞进行FISH检测,建立正常人群的阈值;留取临床确诊的93例膀胱上皮肿瘤患者的尿液标本,同时进行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及FISH检测,对比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及FISH检测结果,对FISH、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ISH、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总的敏感性分别为90.78%% (69/76)和48.10%%(38/79),P<0.01,特异性分别为82.35%(13/17)、92.85%(13/14),P>0.05.FISH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优于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而两者在特异性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ISH技术可以提高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的诊断率,优于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筛查中新的无创性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目前在国外已用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但在国内尚未应用于临床,同时缺乏膀胱癌早期诊断价值的相关资料。文中评估UroVysion荧光原位杂交在膀胱癌复发检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58例,分别采用膀胱镜、UroVysion荧光原位杂交和尿脱落细胞学方法检测膀胱癌复发,并进行独立对比分析。结果对患者的检测结果发现,41例患者确诊为膀胱癌术后复发。荧光原位杂交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诊断膀胱癌复发特异性均为100%。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敏感性为62.1%,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测敏感性的31.0%,P<0.05。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阳性的病例中,17例为G3级肿瘤,12例为G2级肿瘤,7例为G1级肿瘤;相比之下,尿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发现,15例为G3级肿瘤,3例为G2级肿瘤,无G1级肿瘤阳性病例。结论 UroVysion荧光原位杂交法较细胞学检测对检测膀胱癌复发更为有效,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