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45例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将245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形分为心肌梗塞组(101例)、心绞痛组(76例)、不典型心绞痛组(45例)和非冠心病组(23例)进行分析观察,其中224例有满意的左室造影可供分析。结果发现164树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阳性改变,其利心肌梗塞组阳性率96.1%,心绞痛组71.1%,不典型心绞痛组28.9%,非冠心病组无一例阳性.共查出病变冠状动脉血管290支,依次分布于前降支130支、左回旋支80支、右冠状动脉67支、左冠状动脉主干13支.224例在室造影阳性表现为节段运动异常或室壁瘤,心肌梗塞组阳性率86.5%、心绞痛组55.2%、不典型心绞痛组34.1%、非冠心病组5%.结果提示冠状动脉造影仍是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PA)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74处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直径<50%),以前降支病变最常见。UPA患者绝大多数(45/48、93.7%)有明显冠状动脉病变,随年龄增长冠状动脉病变有增多趋势,3支病变的冠心病病程明显长于单支病变(P<0.05)。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多数为单支病变,自发性心绞痛与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以单支、双支病变为多,混合型心绞痛以双支或3支病变为多。UA可发生冠状动脉闭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人群中冠状动脉心肌桥的造影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7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762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人群中,发现心肌桥211例(12.0%),其中202例(95.7%)发生于左前降支(LAD),仅2例(0.9%)见于左回旋支(LCX),7例(3.3%)见于右冠状动脉(RCA);收缩期狭窄〈50%有79例(37.4%),50%~75%的有106例(50.2%),〉75%有26例(12.3%);53例(25.1%)有典型心绞痛症状,29例(13.7%)为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B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治疗,其中孤立性心肌桥患者140例(66.4%)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合并单支病变的35例(16.6%),双支病变的13例(6.2%)患者,在行PCI术后给予口受体阻滞剂及钙通道阻滞剂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心肌桥常见于于左前降支,部分有典型的心绞痛,无论是否对冠脉狭窄进行了PCI手术,钙离子拮抗剂及B受体阻滞剂均可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4.
1 稳定性心绞痛的定义 稳定性心绞痛是一种以心前区、下颌、肩部、背部或上肢不适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典型的心绞痛因劳累或情绪激动而加重 ,而硝酸甘油可使之缓解。心绞痛常由 1支以上大的冠状动脉病变引起 (≥ 70 %狭窄 ,或左主干≥ 5 0 %狭窄 )。部分患者冠状动脉正常 ,可由冠状动脉痉挛和内皮功能异常而发生心绞痛。瓣膜病、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压以及气管、胸壁或肺等非心脏的疾病也可以引起心绞痛症状。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指静息心绞痛、严重的初发心绞痛和恶化型心绞痛。它是由于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所致 ,与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理生理不…  相似文献   

5.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随着心血管介入性治疗的广泛开展,尤其是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将近年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分布的研究 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70.6%为单支病变(其中61.8%为右冠状动脉病变,8.8%为左旋支病变,无单独左前降支病变),右冠状动脉合并左前降支病变占8.8%;合并左旋支病变占14.7%;三支病变占2.9%;冠状动脉造影正常2.9%,右冠状动脉痉挛2.9%。结果表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91.2%为右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或合并左旋支、左前降支病变,少数为单独左旋支病变,个别梗死病例是右冠状动脉痉挛所致。 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严重心脏传导阻滞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有27.7%—39.5%合并二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当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在ST段抬高、T波直立、无或只有小Q波及高大R波者,大多数在12—28h内恢复正常传导,少数1周内恢复;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在出现病理性Q波之后、T波倒置、ST段抬高已回到等电位线者,持续时间长,仅部分能在48h内恢复正常传导,无论早发或晚发者,均可以在9—10天内恢复正常传导,目前认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属可逆性,与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较详细地评价反复胸痛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的意义。72例诊断为心绞痛的患者全部作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了左前降支、左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受累情况。结果49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可见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受累的血管6例为1支,19例为2支,24例为3支。23例冠状动脉造影未见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疼痛与活动的关系:49例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中,46例(94%)在劳力时疼痛,37例(76%)情绪激动时疼痛,夜间,受寒、休息时和无明显诱因而发生疼痛者占37~63%。休息时发生疼痛有2支血管病变者为25%,有3支血管病变者为67%,而1支血管病变者则无此现象。夜间和餐后疼痛更常见于3支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7.
心律失常、心电图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评估心律失常、心电图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患者根据典型、不典型的心绞痛与无症状的心电图心肌缺血分为A、B和C三组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A组33例有冠状动脉病变,占91.67%;B组仅5例有冠状动脉病变,占14.29%;C组20例有冠状动脉病变,占62.50%;右冠状动脉(RCA)病变在心电图上易出现下壁部位心梗,22/30占73.33%;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病变时主要在心电图上表现下壁与正后壁部位,分别为11/19占57.89%与7/19占36.84%;左前降支(LAD)病变在心电图导联以前壁多见29/36占80.56%。结论心律失常虽然是一个判断因素之一,但无典型心绞痛或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其冠心病发生率低;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易忽视,识别与及早治疗是减少心脏事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我所讲的题目是冠状动脉疾病的外科,而不是心绞痛的治疗,对冠状动脉阻塞性疾病手术治疗的争论,很大一部份是由于把心绞痛作为一种疾病。心绞痛不是一种疾病,仅是疾病的一种症状,实际上约20%心绞痛病人无显著冠状动脉阻塞性疾病。在心绞痛而无冠状动脉阻塞的病人,其预期寿命正常。Cleveland医院的材料显示,单支血管病变的五年生存率为83.4%,二支血管病变为62.6%,三支血管病变为46.2%,但也有人  相似文献   

9.
稳定性劳力心绞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劳力心绞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绞痛,患者常有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超过管腔70%以上,且多支病变多见。临床表现最主要的特点是胸痛的发作和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有固定的关系,亦即在多数患者其心绞痛阈值是相对不变的,如稳定  相似文献   

10.
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继福  张卫华 《山东医药》2002,42(20):64-65
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为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狭窄程度≥5 0 %的冠状动脉病变 ,约占冠状动脉造影病例的 5 %。左主干病变可分为开口处病变、干段病变和远段病变 ,后者常累及左前降支 (L AD)和 (或 )回旋支 (L CX)开口。左主干病变还可分为有保护与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两种亚型 ,前者指以前经冠脉移植搭至左冠脉一支或多支的通畅血管桥或自身存在右向左的良好侧支循环。由于左主干血管供应整个左心系统 ,一旦血流被阻断 ,易发生室颤、心脏骤停、心源性休克。1 单纯球囊成形术 (PTCA)一般认为 ,左主干病变管腔大、病变短、少扭曲 ,是 PTCA的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锝-氮-氮欧乙替(^99mTc-N—NOET)心肌灌注显像检测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行^99mTc-N-NOET运动负荷和再分布心肌灌注显像,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在42例患者中,26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其中单支病变10例,二支病变7例,三支病变9例.^99mTc-N-NOET心肌显像检出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21例,未检出异常5例;1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99mTc-N-NOET心肌显像正常14例,异常2例.^99mTc-N-NOET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1%、特异性为88%、阳性预测值91%,阴性预测值74%,预测准确性为83%。诊断单支、二支和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60%(6/10)、86%(6/7)、100%(9/9)。42例均无干扰心肌分辨的肺、肝重度摄取增高者。15min运动负荷显像肺脏摄取高,尤以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增高明显。结论 ^99mTc-N-NOET心肌灌注显像检测冠心病敏感性、特异性较高,早期显像肺摄取增加与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冠脉血管病变的特征,来指导正确的治疗。5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行冠脉造影结果提示:血管病变最轻的类型为变异型和自发型心绞痛,多为较轻的A型病变(85.7%),其心肌缺血主要原因为冠状动脉痉挛或张力性改变,首选钙括抗剂治疗。冠脉病变最重的是梗塞后心绞痛,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且均为B、C型病变,应争取冠脉搭桥。初发心绞痛为严重单支血管病变,且侧支循环不丰富,可能存在心肌梗塞的危险,应积极药物或PTCA治疗。非Q波型心梗血管完全性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33.3%)(P<0.001),侧支循环在该类型中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如药物治疗下仍有心绞痛发作,应行冠脉搭桥术保护存活心肌,维持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
心肌再灌注损伤在体表心电图上可表现为 ST 段抬高或压低,有时还伴有心律失常。本文报道一例心肌再灌注损伤后的心电图改变及其临床诊疗过程。患者初步诊断为劳力型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示多支血管病变,择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出现心肌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猝死占冠心病(CAD)死亡者首发症状的1/4。其死因是室颤,常由于心肌缺血而非心肌梗塞(MI)引起。而心肌缺血往往是无痛性,其症状的严重性与危险程度关系不大,但心脏猝死者常发现有严重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搭桥术能改善高危险患者的有活率,特别有左冠状动脉主干严重狭窄或三支血管病变者。梗塞后的患者高达10%有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3O%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可由相应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所致。有关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时心电图的表现却鲜有报道。左主干病变包括狭窄或闭塞,是一种临床危重病症,其发生率低,但预后较差,死亡率高。因此,早期发现并进行血管再通治疗,特别是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本文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胸痛发作时相应导联的ST段偏移情况对左主干病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1993年Pijls等提出了通过压力测定推算冠状动脉血流的新指标——血流储备分数(FFR)。FFR被定义为狭窄冠状动脉支配区域心肌最大血流量与理论上同一支冠状动脉无狭窄时心肌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的比值。目前,FFR适应证主要包括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弥漫串联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及分叉病变等。在实际测量过程中,FFR需要一根压力导丝来测量狭窄病变远端的冠状动脉压力,通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意义及诊疗策略。方法回顾16例心肌桥病人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的关系。结果心肌桥在冠脉造影中的检出率为2.85%;其中位于左前降支(LAD)15例,左回旋支(LCX)1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3例。16例病人中,心电图ST-T改变11例,有4例心肌核素显像提示有前壁心肌缺血,有1例患者为陈旧前壁心肌梗塞,心肌桥于收缩期致100%血流阻断。结论冠脉造影是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特异性诊断方式。心肌桥绝大部分位于左前降支,心肌桥所致的冠状动脉狭窄,可致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美国9个医疗中心对1972~1976年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积极内科治疗和急症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效果。方法:288例70岁以下在静息时出现短暂性ST-T波改变的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患者,均有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70%或以上,左冠状动脉主  相似文献   

19.
100例~(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100例~(99m)Tc-甲氧异丁异腈(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的结果。~(99m)Tc-MIBI心肌SPECT对冠心病诊断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83%,如排除心肌梗塞病例,对单纯心绞痛患者诊断的阳性率为88%,对左前降支的诊断阳性串为86%,左回旋支为69%,右冠状动脉86%,总的阳性预测值96%。阴性预测值84%。此外,对6例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分析了核素显像特点。总之,~(99m)Tc-MIBI心肌SPECT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0.
静息心电图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常规12导联心电图指标对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06年1月拟诊不稳定型心绞痛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04例)的造影资料及冠脉造影前心电图。以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中任一支狭窄≥50%者为阳性,将患者分为阴性组(8例)、单支病变组(41例)、双支病变组(25例)、三支病变组(16例)、左主干病变组(14例,可合并单支、双支或三支病变)。各组病例的年龄、性别、化验检查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各组病例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病例数、异常导联数、ST段移位绝对值之和、异常导联数+ST段移位绝对值之和、ST段时间,在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和左主干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年龄:单支病变组与左主干病变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参avR导联ST段抬高、异常导联数、ST移位、异常导联+ST段移位:单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左主干病变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T段改变时间:单支病变组与左主干病变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三支病变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aVR导联抬高、ST段移位、异常导联+ST段移位: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左主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常导联,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左主干病变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T段时间:双支病变组与左主干病变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三支病变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VR导联抬高、ST段移位、异常导联+ST段移位是识别单支病变或双支病变与三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的敏感指标;ST段时间是识别单支病变或双支病变与左主干病变的敏感指标,但对识别三支病变不敏感;异常导联数对识别单支病变与三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敏感,但对识别双支病变与三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