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GF-Ⅱ和IGF-Ⅱ-mRNA异常表达对肝癌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及IGF-Ⅱ-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游离IGF-Ⅱ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免疫组化法分析肝癌癌灶、癌周和远癌组织中IGF-Ⅱ的表达与胞内定位。从肝组织中制备总RNA,经随机引物和逆转录酶合成IGF-Ⅱ-cDNA,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及DNA测序证实,分析IGF-Ⅱ-mR-NA的表达,并分析血清游离IGF-II水平。结果:肝癌组织IGF-Ⅱ表达呈强阳性,明显高于癌旁和远癌肝组织,分布呈胞浆包涵体样、全胞浆和核内三种形态。癌灶总RNA水平显著低于癌周与远癌组织;其IGF-Ⅱ灵敏度为2ng/L,扩增基因片段为170bp,癌灶和癌周组织中IGF-Ⅱ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00%和53.2%,远癌组织未见扩增片段。肝癌患者血游离IGF-II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结论:IGF-Ⅱ及IGF-Ⅱ-mRNA的过度表达与肝癌形成有关,并有助于肝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片段,观察它在肝癌诊断和判断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从肝病患者外周血中制备有核细胞总RNA,经随机引物和逆转录酶合成IG F-Ⅱ-cDNA,分别以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IGF-Ⅱ基因片段,分析肝病患者外周血中IGF-Ⅱ基因标志物检测的临床价值.结果(1)肝癌患者外周血中IGF-Ⅱ的检出率为34.2%,明显高于其它肝病、肝外肿瘤和正常对照组(P<0.05).在Ⅰ、Ⅱ和Ⅲ期肝癌中,IGF-Ⅱ基因片段阳性率分别为14.3%、19.4%和45.5%;(2)IGF-Ⅱ基因片段的检出率在肝内有无转移的肝癌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伴有肝外远处转移肝癌中,IGF-Ⅱ基因片段阳性率为100%.结论外周血中IGF-Ⅱ基因标志物有助于肝癌的诊断、肝癌远处转移的判断以及肝癌术后复发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肝癌组织及外周血IGF—IImRNA片段扩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mRNA在肝癌诊断和判断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从肝癌组织和外周血有核细胞中帛备总RNA,经随机引物和逆转录酶作用合成cRNA,再分别以RT-PCR扩增IGF-Ⅱ基因片段,分析其在肝病诊断与鉴别中的临床价值。结果:在肝癌组织和外周血中扩增出的IGF-Ⅱ基因片段大小为170bp,并与原设计相一致;30份肝癌、癌灶周围和远癌组织中,IGF-Ⅱ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00.0%、53.3%和0.0%;外周血IGF-Ⅱ基因片段阳性率:肝癌患者为34.2%,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和肝外肿瘤组中未见 阳性;在Ⅰ、Ⅱ和Ⅲ期肝癌中分别为14.3%、19.4%和45.5%;有伴有肝外转移的13例肝癌中全数阳性;在17例AFP<50ng/ml的肝癌中,IGF-Ⅱ基因分析有助于肝癌的诊断、转移判别及术后复发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蛋白(Alb)基因在肝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外周血中Alb的基因片段分析在原发性肝癌(HCC)、慢性肝病和非肝病患者外周血中血白蛋白基因表达。结果:67例肝癌患者外周血中Alb基因的检出率为59.7%,明显高于肝硬化、慢性肝炎和肝外肿瘤组患者(P<0.01),但与急性肝炎组无明显差别(P>0.05);在Ⅰ、Ⅱ和Ⅲ期肝癌中,Alb基因片段阳性率分别为33.3%、36.8%和76.9%;肝内有无转移的肝癌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尤其在伴有肝外远处转移的肝癌中,Alb基因全数阳性(100.0%)。结论:分析外周血中Alb基因有助于肝癌的诊断、肝癌远处转移判别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组织中G1ypican-3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IGF-Ⅱ)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Glypican-3和IGF-Ⅱ的表达情况.结果:Glypican-3、IGF-Ⅱ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3.75%和76.25%,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3.75%和48.75%,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ypican-3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肝外转移及肿瘤大小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肿瘤个数、血清AFP水平及术后复发无明显关系(P>0.05).IGF-Ⅱ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肝外转移及肿瘤大小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肿瘤个数、血清AFP水平及术后复发无明显关系(P>0.05).在癌组织中Glypican-3与IGF-Ⅱ的表达呈正相关(γ=0.6253,P<0.01).结论:肝癌组织中Glypican-3及IGF-Ⅱ高表达,可能可促使肝癌细胞增殖,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5例原发性肝癌组织的pay(A~+)RNA构建一个1×10~6的混合肝癌cDNA文库,并以正常人肝IGF-Ⅱ基因片段为探针筛选此文库,得到多个阳性克隆,从中再以一个较长片段的克隆作为探针对其它组织作Northern杂交分析,发现胎脯、胎肝及其它肝癌组织中的IGF-Ⅱ基因都有过量表达,而正常成年肝组织无明显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肝癌及癌旁肝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消减cDNA文库。方法 采用新近建立的抑制消减杂交方法,以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作为对比材料,分离肝癌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片段,将其与T载体进行T/A连接构建文库,将连接产物用电穿孔法转化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半后,随机挑取100个白色克隆及菌落PCR进行鉴定。结果 扩增消减cDNA文库获得3000余个白色阳性克隆,随机挑取100个白色克隆用PCR进行扩增,95%的克隆中均有100-600bp的插入片段,这些片段可能是肝癌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片段。结论 用SSH法及T/A克隆技术成功构建了肝癌与癌旁肝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消减cDNA文库,该消减cDNA文库的建立为进一步筛选,克隆肝癌差异表达的新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Western印迹法和Northern印迹法从细胞、蛋白及转录水平观察17例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IGF-Ⅱ、IGF-Ⅱ受体和CSF-1受体/c-fms癌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表明,肝癌组织中3种基因产物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中IGF-Ⅱ和IGF-Ⅱ受体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肝癌组织;肝癌及癌旁肝组织IGF-Ⅱ基因呈胚胎型表达特点。但是,肝癌组织中CSF-1受体基因表达则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由此提示3种基因产物异常的过量表达与肝癌细胞自分泌生长刺激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u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结合cDNA芯片筛选人肝细胞癌中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探讨所筛选出的钙磷脂结合蛋白(annexinⅡ)在肝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以肝癌组织和非肿瘤肝组织进行SSH,构建正、反向差减杂交文库,差减片断的PCR产物制备cDNA芯片,筛选出肝癌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应用荧光实时定量技术验证芯片结果,免疫组化方法分析annexinⅡ在肝细胞癌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肝细胞癌差减杂交文库.芯片结果显示annexinⅡ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并经荧光实时定量技术证实.免疫组化结果表明annexinⅡ在肝细胞癌和癌旁肝硬化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肝组织中不表达(P<0.05).在低分化肝细胞癌中annexinⅡ的表达有增高趋势.结论:SSH方法构建的肝细胞癌差减杂交文库富含肝细胞癌差异表达基因.肝细胞癌中高表达基因annexin Ⅱ可能与肝细胞的恶性转化,肝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汤绍辉  杨冬华  黄卫  舒建昌 《广东医学》2005,26(12):1635-1637
目的克隆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P2,P4启动子并进行序列分析,以明确肝癌组织中IGF-Ⅱ启动子碱基序列有无改变及其与转录调控的关系,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提供的IGF-Ⅱ基因全序列及有关文献,应用巢式PCR扩增L-02人胎肝细胞系(正常对照)及8例肝癌组织的IGF-ⅡP2,P4启动子,并采用TOPO TA Cloning kit将PCR产物克隆入pCR2.1-TOPO T载体。目的DNA片段和阳性重组子分别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直接测序鉴定。结果①L-02细胞及8例肝癌组织P2,P4启动子均扩增成功,长度分别为684 bp及1 246 bp;②8例肝癌组织P2,P4启动子碱基序列与L-02相应的DNA序列完全相同,未见突变、缺失等改变,经与GenBank数据库比较,结果完全一致。结论①成功克隆了IGF-ⅡP2,P4启动子;②本组肝癌组织中IGF-ⅡP2,P4启动子序列稳定,未见突变、缺失等改变,可能与IGF-Ⅱ异常表达的转录调控机制无关。  相似文献   

11.
黄卫  杨冬华  汤绍辉 《广东医学》2005,26(6):782-784
目的探讨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启动子P4的甲基化状态与肝细胞癌的关系。方法提取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及相应癌旁肝组织各12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穿刺活检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7例以及三株肝癌细胞系(BEL7402,SMMC7721,HepG2)的基因组DNA,分析肝癌组织IGF-Ⅱ启动子P4序列,检测各组织、细胞的IGF-Ⅱ启动子P4的甲基化状态。结果肝癌组织IGF-Ⅱ启动子P4序列与MEDLINE提供的正常序列(NT-009308)一致;肝癌、癌旁、慢性乙型肝炎以及正常肝组织IGF-Ⅱ基因启动子P4甲基化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26.207,P=0.000)。结论本组原发性肝癌组织IGF-Ⅱ基因启动子P4无序列缺失、突变;IGF-Ⅱ基因胚胎型启动子P4的去甲基化与肝癌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栾秋云  马张妹 《上海医学》1999,22(10):595-597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内缺失突不在慢性乙肝及肝癌患者中存在的状态及意义。方法提取标本DNA作Southern印迹及杂交,或用PCR扩增核心基因,分析片段大小,部分作克隆及测定。结果35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30例核心基因为阳性。30例中3例除有正常大小片段外,还有相对小分子质量片段。15例肝癌患者肝癌组织PCRC基因阳性为9例,(60%),未见小片段。肝癌组织中2份存在CID(2/9,22%),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动态观察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表达及其DNA启动子2(P2)甲基化状态.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雄性SD大鼠诱发肝细胞癌,分别观察肝细胞形态学(HE染色)改变、肝及血IGF-Ⅱ动态变化;应用亚硫酸氢钠修饰基因组DNA,以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扩增分析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结果:肝细胞在诱癌后从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到高分化肝细胞癌形成过程中,肝和血中IGF-Ⅱ表达呈梯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P<001).正常鼠、肝细胞变性鼠、癌前病变鼠和肝细胞癌变鼠肝IGF-Ⅱ基因P2低甲基化率分别为0%、27.8%、88.9%和100%,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肝IGF-Ⅱ基因P2逐步去甲基化,各组间差异有学意义(χ2=28.414,P<0.001),且与肝或外周血IGF-Ⅱ的异常表达呈明显正相关.结论:IGF-Ⅱ基因启动子逐步低甲基化改变与肝细胞的恶性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肝癌组织IGF-Ⅱ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病理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人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以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分析人HCC癌灶、癌旁及正常肝脏组织IGF-Ⅱ基因P3甲基化状态及其病理学特征。结果:人癌灶、癌旁以及正常肝组织P3甲基化率分别为0%、47.5%和100%,各组之间的甲基化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癌旁组织P3甲基化率在低分化组显著低于高中分化组(P=0.000);HBsAg阳性组显著低于HBsAg阴性组(P=0.040),但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AFP之间差异未见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IGF-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降低在HCC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癌及其癌旁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30例肝癌癌灶组及其自身对照的癌周组织中IGF-ⅠR的表达,并分析与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IGF-Ⅱ表达的关系。结果:肝癌IGF-ⅠR均呈较高表达,在肝癌癌灶为80.0%(24/30)及癌周组织表达4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8.53,P<0.01)。肝癌癌灶组中IGF-ⅠR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数目、大小、HBsAg阳性等无明显相关(P>0.05)。中、低分化程度肝癌组织中IGF-ⅠR表达率显著高于高分化组肝癌(P<0.05),且与IGF-Ⅱ表达具有正相关关系。结论:IGF-ⅠR在肝癌中过度表达,且与肝癌的形成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原发型肝癌组织cDNA文库的构建及抗原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人原发型肝癌组织cDNA文库,以SEREX方法从cDNA文库中筛选肝癌抗原基因.方法 采用确诊的原发型肝癌患者新鲜手术切除癌组织构建cDNA文库,测定原始文库滴度,进行蓝白筛选以确定文库的重组率.以肝癌患者的血清,采用血清学方法筛选所构建的cDNA文库,阳性克隆经PCR检测鉴定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了混合原发型肝癌cDNA文库经测定原始文库滴度为7.42X106pfu/mL,含3.96×106个重组子,重组率为93%,扩增文库滴度为3.92×109pfu/mL,cDNA插入片段大小在0.5~3.0 kb之间.文库经3轮血清学筛选共获得31个阳性克隆,分别代表了24个独立的cDNA插入片段(抗原基因).其中17个与已知基因高度同源,另外7个基因与GenBank中已知基因的部分同源,其中有3个是新基因.利用SMART技术构建了高质量的人原发型肝癌组织cDNA表达文库,有利于以cDNA文库为基础的进一步的实验研究.结论 应用SEREX技术初步筛选原发型肝癌组织cDNA文库,共得到17个原发型肝癌相关抗原基因,其中有3个是新基因,可能为原发型肝癌的免疫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分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m23-H1、PTE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0例肝癌组织中nm23-H1、PTEN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nm23-H1、PTEN蛋白阳性表达为棕黄色,定位于细胞浆。10例正常肝组织和50例癌旁肝组织均可见阳性表达。肝癌组织nm23-H1、PTEN阳性率表达分别为60%(30/50)、54%(27/50),明显低于癌旁肝细胞阳性率表达100%(50/50,P〈0.001,P〈0.001)。nm23-H1和PTEN表达与肝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肝内转移密切相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肝癌癌灶大小、肝包膜有无、甲胎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肝癌组织中nm23-H1、PTEN表达减低与肝癌发生发展有相关性。检测nm23-H1、PTEN两种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能反映肝癌的恶性程度及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人肝癌及癌周肝内C-myc基因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myc基因蛋白在肝癌及癌周肝内的表达与肝癌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在58例肝癌存档石蜡切片上标记和观察C-myc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C-myc基因蛋白在肝癌组织及其癌周肝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8.97%(40/58)及65.52%(38/58),表抗阳性的肝癌及癌周阳性表达分别为70.27%(26/37)、67.57%(25/37),伴有肝硬化的肝癌及癌周肝组织中分别为86.49%(32/37)、81.08%(30/37),伴有肝细胞不典型增生的肝癌及癌周肝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90.91%(20/22)、90.91(20/22,),有包膜的癌内和癌周阳性率分别为60.47%(26/43)、55.81%(24/43),术后复发组的癌内及癌周阳性率分别为79.49%(31/39)、79.49%(31/39)。结论:C-myc基因蛋白表达的增加与HBsAg阳性、肝硬化、肝细胞不典型增生、癌周肝内转移及肿瘤有无包膜密切相关,与肿瘤复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食管鳞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4例食管鳞癌组织,22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54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IGF-Ⅱ蛋白的表达,并分析IGF-Ⅱ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IGF-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19%、63.64%和22.22%,任意2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Ⅱ蛋白的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IGF-Ⅱ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Ezrin和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8年5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98例,采集组织石蜡标本,其中淋巴结转移58例,无淋巴结转移40例。9例肝组织正常样本采自正常肝组织。检测不同分组Ezrin 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无淋巴结转移肝癌组及有淋巴结转移肝癌组中Ez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42.5%和69.0%,有淋巴结转移肝癌组Ezrin的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肝癌组(P?<0.05)。正常对照组、无淋巴结转移肝癌组及有淋巴结转移肝癌组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50.0%和84.5%,有淋巴结转移肝癌组Survivin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无淋巴结转移肝癌组(P?<0.05)。Spearman法相关性分析提示,Ezrin与Survivi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 Ezrin与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高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侵袭性行为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早期原发性肝细胞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