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苏岩  王颖  张雪峰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3):278-282,F0004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在评估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在鉴别肿瘤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及正常脑组织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内蒙古医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2006年3月-2009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42例脑胶质瘤。检查使用的磁共振装置为GE Signa 1.5T MR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采用头颅正交线圈。扫描的平面2-3个,包括轴位、矢状位、冠状位T1WI和(或)T2WI。弥散加权成像采用SE平面回波成像(SE-EPI)序列,在读出、相位编码和层面选择三个方向上施加弥散梯度,取两个b值(b=0 s/mm^2,b=1000 s/mm^2)。轴位扫描,成像时间为40 s。采用随机分析软件包Functool 2进行图像资料分析,其通过b值条件不同的2帧图像点对点的计算得到每一像素的ADC值。结合常规MRI图像,在ADC图上分别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区、正常白质区的ADC值,并计算rADC值。分析肿瘤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区及瘤周T2 WI正常表现白质区的弥散测量值(ADC值和rADC值)与肿瘤分级的关系。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测量区和2组不同病理学级别的肿瘤之间的弥散测量值用多样本比较方差分析方法。低级胶质瘤与高级胶质瘤的弥散测量值间的差异应用两样本比较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42例脑胶质瘤均为手术病理证实,其中低级胶质瘤(Ⅰ-Ⅱ级)17例,间变胶质瘤(Ⅲ级)16例,胶质母细胞瘤(Ⅳ级)9例。DWI对肿瘤的各部分能较好的显示。①低(Ⅰ-Ⅱ)级脑胶质瘤实质部分的ADC值和rADC值明显高于高(Ⅲ-Ⅳ)级的胶质瘤ADC值和rADC值,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Ⅲ-Ⅳ)级胶质瘤周围水肿区的ADC值和rADC值明显低于低(Ⅰ-Ⅱ)级胶质瘤ADC值和rADC值(P〈0.05)。③肿瘤实质部分与瘤周水肿之间的ADC值和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瘤体的ADC值和rADC值均与肿瘤的恶性度存在显著负相关(r=-0.739;r=-0.748,P值均〈0.05)。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值和rADC值结合常规MRI序列的特征,对于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瘤周水肿区的ADC值及rADC值可能为评价胶质瘤的侵袭性及鉴别肿瘤实质部分与瘤周水肿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脑内不同病变周围水肿区性质鉴别的价值。方法对脑转移瘤30例、脑胶质瘤26例(其中病理Ⅲ~Ⅳ级21例)、脑脓肿20例病人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部分同时行增强MRI检查。所有病人脑内病变周围水肿区最大长度≥10mm,按水肿距病变的远近将其平均分成近侧水肿区和远侧水肿区,分别测其ADC值;同时测量对侧对应正常脑白质区ADC值,计算近、远侧水肿区相对ADC(rADC)值。结果脑转移瘤近侧水肿区rADC值明显高于脑胶质瘤、脑脓肿周围近侧水肿区,差异有显著性(F=3.12,P0.05);三者远侧水肿区rADC值差异无显著性(F=1.36,P0.05)。脑转移瘤周围近侧水肿区rADC值明显高于远侧rADC值,差异有显著性(t=2.068,P0.05);脑胶质瘤周围近、远侧水肿区rADC值分别与脑脓肿周围近、远侧水肿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8、1.302,P0.05);脑胶质瘤与脑脓肿周围近、远侧水肿区的rADC值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5、-0.433,P0.05)。结论 rADC值在脑胶质瘤、脑转移瘤及脑脓肿周围水肿区性质判定方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ADC值对颅内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ADC值在颅内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颅内淋巴瘤和16例高级别胶质瘤(WHO胶质瘤分级:Ⅲ-Ⅳ级)行常规平扫、增强扫描和DWI成像,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影像表现。感兴趣区(ROI)置于病灶在增强T1WI上明显强化且在ADC图上呈相对低信号部分,取病灶的最低ADC值,另外对同一病例以相同大小ROI置于对侧正常脑白质区测量三个ADC值,取其平均值。相对ADC值(rADC)取病灶最低ADC值与对侧正常白质区平均ADC值的比值。然后对淋巴瘤组和高级别胶质瘤组病例的ADC值和rADC值分别经行两样本t检验。结果淋巴瘤多发10例,单发5例,DWI图上15例病灶均见高信号,ADC图上均呈低信号,rADC1为100%。高级别胶质瘤单发15例,多发1例,DWI图上11例病灶见高信号,另5例未见明显高信号,ADC图上11例病灶见低信号,另5未见明显低信号,rADC1为69%。结论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ADC值和r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WI结合常规MRI形态学表现有助于颅内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面弥散系数(ADC)值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进行MRI平扫、增强和DWI,分别测昔肿瘤的实质部分、肿瘤坏死囊变区、肿瘤周边区域及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白质的ADC值和相对ADC值.结果:①低级胶质瘤(1~2级)组的肿瘤实质部分的平均ADC值和rADC值均明显高于高级胶质瘤(3~4级)组(P<0.01).②胶质瘤实质部分的ADC值和rADC值均与肿瘤组织的病理分级呈明显负相关(P均<0.01,r=-0.767和-0.792).结论:ADC值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胶质瘤术前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CE-MRI)渗透性参数Ktrans值、ve值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的ADC值对脑胶质瘤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高级别脑胶质瘤(HGG)和12例低级别脑胶质瘤(LGG)患者的磁共振资料,所用序列包括常规平扫、DWI和动态对比增强扫描LAVA序列,分别测量肿瘤感兴趣区域(ROI)DCE-MRI的渗透性参数Ktrans值、ve值和DWI的tADC值、rADC值。t检验比较HGG和LGG两组间参数的统计学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Ktrans值、Ve值、tADC值、rADC值的最佳阈值及其敏感度、特异度和AUC。结果HGGKtrans值、ve值均高于L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HGGtADC值、rADC值均明显低于L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ve值诊断HGG的AUC最大为0.906,取ve值最佳阈值0.142,对诊断HGG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和91.7%。结论DCE-MRI渗透性参数及DWI的ADC值均有助于高级别和低级别脑胶质瘤的分级诊断,但ve值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WI)探讨脑胶质瘤边缘带的ADC值变化特点,评价其对不同级别脑胶质瘤边缘带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切片确诊的脑胶质瘤患者40例,其中高级别(WHOⅢ-Ⅳ级)胶质瘤25例,低级别胶质瘤(WHOⅠ-Ⅱ级)15例,分别进行常规MR平扫、DWI检查及钆对比剂增强扫描。DWI梯度敏感因子b值分别取0 s/mm21、000 s/mm2,测量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区及水肿区周围正常脑白质区的ADC值及对侧相应正常脑白质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级别胶质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及水肿周围正常脑白质区ADC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级别胶质瘤肿瘤实质及水肿区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实质区明显高于瘤周水肿区;高级别胶质瘤水肿周围正常脑白质区的ADC值明显高于对侧相应正常脑白质区,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胶质瘤水肿周围正常脑白质区与对侧相应正常脑白质区的ADC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R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有助于推测胶质瘤肿瘤细胞的浸润范围,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合理制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8例脑内占位病例,20例脑胶质瘤(WHO分级Ⅲ级10例,Ⅳ级1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8例脑转移瘤,所有患者均行MRI常规检查和DWI检查。测量瘤体、瘤旁水肿区及对侧正常区的ADC值,瘤体区的标准化ADC值(rADC-t)=瘤体ADC值/对侧正常区ADC值;瘤旁水肿区的标准化ADC值(rADC-p)=瘤旁水肿区ADC值/对侧正常区ADC值。结果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的液化坏死区DWI上均呈低信号。20例胶质瘤瘤体及瘤旁水肿区的ADC值均高于对侧正常组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8例脑转移瘤瘤体及瘤旁水肿区的ADC值均高于对侧正常组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胶质瘤与脑转移瘤rAD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的rADC-p值明显低于脑转移瘤,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可以用来帮助鉴别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从而为临床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田星宇  赵艳蕊 《北京医学》2021,43(7):696-698,70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在胶质瘤瘤周水肿区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胶质瘤患者54例,其中低级别胶质瘤组23例,高级别胶质瘤组31例.术前均行常规MRI、DWI及PWI检查;将DWI、PWI原始数据经工作站软件获得表观扩散系数(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和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伪彩图,以1 cm为界,将瘤周水肿区分为近瘤区和远瘤区,分别测量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瘤周水肿近瘤区及远瘤区的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值、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值.分别对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瘤周水肿近瘤区及远瘤区rADC值、rCBV值进行比较.结果 高级别胶质瘤组瘤周水肿近瘤区的rADC值分别为(1.44±0.21),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的(1.18±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瘤区rADC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组瘤周水肿近瘤区rCBV值(3.42±1.01),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的(1.99±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瘤区rCBV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瘤周水肿近瘤区rADC诊断高级别胶质瘤的最佳诊断阈值为1.36,其敏感度为97.4%,特异度为73.8%,准确率为86.7%;近瘤区rCBV诊断高级别胶质瘤的最佳诊断阈值为2.97,其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77.8%,准确率为85.9%.结论 胶质瘤瘤周水肿近瘤区的rADC值、rCBV值有助于胶质瘤的分级,且诊断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向同性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图(ADC mapping)在不同时期脑梗塞的诊断以及在判断脑梗塞的转归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三向同性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常规MRI平扫对9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检查,其中超急性期30例(起病至检查前时间〈6 h),急性期30例(7~72 h),亚急性期30例(3~10 d),在ADC图上测量梗塞灶ADC平均值,同时测定对侧相应区域ADC值,并由此计算相对ADC值(rADC=病变区ADC/对侧相应区域ADC×100%),分析梗塞不同时期rADC值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果: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塞灶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其ADC值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下降,平均ADC值分别为超急性期:0.342×10^-3mm^2/s,急性期:0.462×10^-3mm^2/s,对侧相应区域ADC值分别为超急性期:0.744×10^-3mm^2/s,急性期:0.817×10^-3mm^2/s。超急性期,急性期病灶rADC值最低,分别为超急性期:45%,急性期:59%,随时间延长rADC由低到高,即rADC值与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梗塞灶ADC值具有特征性演变规律,结合DWI、T2WI,ADC图可以对脑梗塞进行分期诊断,还可以动态观察进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低级别胶质瘤及脑梗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低级别胶质瘤及55例脑梗死患者(均处于急性或亚急性阶段)的DWI表现,并分别测量低级别胶质瘤实性部分、脑梗死病灶中心部分及对侧正常的脑组织的ADC值、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相对指数表观扩散系数(rE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13例DWI表现为稍高信号,7例呈等或稍低信号;52例脑梗死患者DWI序列均呈较均匀高信号,3例信号欠均匀;低级别胶质瘤与脑梗死患者病灶之间平均ADC值、rADC值、EADC值及rE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WI ADC值、rADC值、EADC值及rEA DC值均能较好的鉴别低级别胶质瘤及脑梗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脑梗死扩散加权成像的差异,探讨DWI及表观扩散系数值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测量不同时期梗死病灶ADC值及相对rADC值,比较各期rADC值的差异。结果@DWI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梗死灶显示较常规MRI成像更加准确、清晰。②超急性、急性期rADC最低,分别为(63.13±6.39)%、(67.75±7.90)%,亚急性期时rADC逐渐升高,甚至出现假正常化现象,慢性期时明显高于正常水平,rADC与脑梗死病程具有显著相关(r=0.866,P〈0.001)。结论DWI对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诊断敏感;与ADC值联合应用,有助于及时准确判断脑梗死的分期和病理生理改变,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上表观弥散系数(ADC)分析超急性、急性及亚急性期脑梗死的缺血半暗带范围.[方法]53例脑梗死患者中超急性期者为6例,急性期为18例,亚急性期为29例;给所有患者进行常规MRI,DWI检查,测量病灶平均ADC、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及病灶旁3,5mm区ADC.[结果]53例脑梗死患者病灶平均rADC为55%~75%;超急性及急性期病灶旁3mm处平均rADC为78%~80%,亚急性期为100%;超急性、急性及亚急性期病灶旁5mm的平均rADC为100%~105%.[结论]脑梗死在超急性期及急性期存在缺血半暗带,其范围为病灶旁3mm区,亚急性期无缺血半暗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析超急性、急性期、亚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半暗带的范围和演变过程。方法测量38例(超急性期10例、急性期16例、亚急性期12例)脑梗死患者梗死灶中央区、边缘区、周围区平均ADC值,计算相对ADC(rADC)值。对不同分期、不同区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急性期、急性期缺血灶平均ADC值(3.83±0.89)×10^-4mm。/s、(4.92±0.18)×10^-4mm^2/s,明显低于对侧正常区域(8.29±0.54)×10^-4mm^2/s、(7.86±0.63)×10^-4mm^2/s(P〈0.05),而亚急性期病灶区与对侧正常区域无明显差异(P〉0.05)。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病变中央区rADC值减低最明显,病变外周区(边缘区和周围区)rADC值下降少于中央区,从梗死中心到周围rADC呈阶梯状升高。结论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缺血灶周边区存在缺血半暗带;DWI结合ADC能快速准确诊断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反映脑组织损伤程度,判断缺血半暗带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研究肿瘤实性区域的组织扩散情况,探讨扩散加权成像在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常规MRI、DWI检查资料,按照2000年WHO脑肿瘤分级标准,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22例,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17例。所有病例均术前行DWI扫描,在工作站构建ADC图,分别测量肿瘤实性区域和相应部位正常参照区域的ADC值,观察高级别胶质瘤组和低级别组肿瘤实性区域ADC值与正常对照的相互关系,并着重观察两组肿瘤各自与正常参照区域的相对(肿瘤/参照)ADC值之间的关系。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之间肿瘤实性区域各项比值的比较均采用两样本£检验。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组肿瘤实性区域ADC值(1.27±0.20)×10^-3 mm^2/s较正常对照区(1.10±0.15)×10^-3mm^2/s稍高,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低级别胶质瘤组肿瘤实性区域ADC值(1.84±0.29)×10^-3 mm^2/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区(1.00±0.08)×10^-3 mm^2/s,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瘤体实性区域rADC值有显著性差异,这提示MRDWI有助于提高胶质瘤术前分级评价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结合动态增强在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乳腺病患者的52处病灶同时行MR扩散加权成像(b值=800mm2/s)和动态增强MRI扫描。分别总结依据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统计学意义。统计综合考虑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以1.228×10-3mm2/s作为界值评价乳腺病变的性质,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80%;以Ⅰ型曲线诊断乳腺良性病变,以Ⅱ、Ⅲ型曲线诊断乳腺癌,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80%。如结合ADC值与时间-强化曲线对病灶良恶性分析,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90%。结论应用DWI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乳腺病变的良恶性进行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患者不同分化程度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ADC值及rADC值的变化及其与宫颈癌细胞增殖活性PCNA、Ki-67的相关性。 方法 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4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磁共振检查并进行扩散加权成像;术中病理均进行PCNA以及Ki-67免疫组化染色。应用方差分析分析不同分化程度宫颈癌患者PCNA以及Ki-67表达情况,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PCNA以及Ki-67、ADC与rADC值的相关性。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低分化组ADC值以及rADC值低于高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8,P<0.05)。低分化组与中分化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分化程度降低,PCNA以及Ki-67表达程度逐渐升高。随着PCNA以及Ki-67表达程度的升高,ADC值与rADC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后发现,ADC值与Ki-67和PCNA表达程度呈负相关(P<0.05)。 结论 宫颈癌DWI成像ADC、rADC值的测量有助于评价并鉴别宫颈癌不同病理级别并有潜力作为评价肿瘤增殖程度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