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剖宫产术后腹内疝并发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98-01-2010-12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证实的剖宫产术后腹内疝并发肠梗阻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18例超声均提示肠梗阻,其中12例提示肠绞窄均得到手术证实,剖宫产术后腹内疝并发肠梗阻超声主要表现为膀胱与子宫之间局限性肠管突入,突入肠管扩张充液;绞窄处肠管变窄,肠内容物通过受阻;不同程度腹腔积液;梗阻部位肠壁水肿增厚,肠管蠕动减弱或消失。结论超声检查是剖宫产术后腹内疝并发肠梗阻的可靠的方法,为临床提供了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腹内疝所致肠梗阻的超声检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价超声检查在诊断腹内疝所致肠梗阻中的价值。方法 23例腹内疝术前全部经B超和X线检查,后经手术证实,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腹内疝所致肠梗阻的声像图表现以局限性或弥漫性肠管扩张,局限性和弥漫性腹腔内积液,梗阻部位肠管壁增厚,肠管返折挤压为特征;②超声诊断腹内疝所致肠梗阻较X线检查敏感和特异(P〈0.01和P〈0.05)。结论 超声检查是诊断腹内疝所致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肠道梗阻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肠道梗阻性病变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肠道梗阻胎儿的产前声像图特征,并与出生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孕19~35周共发现8胎肠道梗阻,7胎为单发部位肠道梗阻,1胎为多发部位梗阻.4胎超声表现为腹部多处肠管增宽(2.1~3.2 cm)伴有蠕动增强,其中3胎经出生后手术证实为空肠梗阻,1胎失访;2胎表现为肠管增宽,蠕动不明显,出生后手术证实均为回肠闭锁,其中1胎伴胎粪性腹膜炎;2胎结肠梗阻,产前超声未发现典型超声表现,其中1胎合并多发畸形,另1胎伴有十二指肠闭锁.出生后,6例预后不良,2例手术成功.结论 产前超声在检测胎儿肠道扩张和梗阻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今后更准确地诊断胆管癌,特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管癌而B超检查误、漏诊18例进行回顾总结,现就其原因分析如下。 18例中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54~82岁,平均66岁。仪器为RT-2600,探头频率3.5MHz。B超检查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外和/或肝内胆管扩张,明确了胆管梗阻部位,均与手术所见符合。术前病因诊断,B超提示胆道结石6例,慢性胆道炎5例,胰头占位3例,肝门处胆管梗阻4例,但经手术、病理证实均为胆管腺癌,其中浸润型胆管癌10例,肿块型8例,合并胰腺导管腺癌1例、肝内多发性转移癌1例、胆道结石6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行消化道碘水造影及全腹部CT平扫,后采用CT薄层数据进行表面容积重建(VR、volume rendering)及曲面重建(CPR、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探讨碘水结合CT对肠梗阻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8例肠梗阻病人行碘水及CT平扫联合检查,对梗阻部位和性质的初步判定.常规行胸腹部联合透视,可见腹部气液平面,初步了解梗阻的性质及患者的情况.后采用100ML76%复方泛影葡铵+50ML温开水,兑呈浓度约50%泛影葡铵溶液,嘱病人口服,做消化道碘水造影,见肠管扩张及气液平面,其后每间隔20分钟观测一次,在发现梗阻部位或发现可疑梗阻部位时,行CT扫描,采用东芝公司生产64排VCT行腹部CT平扫,层厚5.0mm,螺距1.357,准直器宽度64×0.525,嘱患者平静呼吸后屏气,一次完成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水平,后处理呈0.625 mm薄层数据,传送至ADW4.2工作站,在工作站采用VR、CPR方法进行后重建处理.结果:42例诊断明确,6例未能明确诊断.结论:碘水造影时,由于紧密的观测,常常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梗阻,高位梗阻的部位较易确定,而对于低位梗阻部位的确定则需要耐心、细致的寻找和发现,采取多体位、轻度加压等胃肠道检查方法来确定,发现可疑处要多次反复观测,与增强的肠道蠕动及禁挛进行鉴别,为CT后重建提供扫描时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B超对胆总管下段梗阻性疾病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回顾69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胆总管下段梗阻性疾病的B超表现。结果:B超正确诊断56例,其中胆总管结石9例、恶性病变31例、其他良性病变16例。结论:B超对大部分胆总管下段梗阻性疾病的病因可作出正确诊断,诊断率约81.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对胎儿肠管扩张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26例产前B超诊断为胎儿肠管扩张的孕妇进行临床跟踪,分析肠管扩张与胎儿肠道畸形的关系。结果26例孕妇中7例引产后胎儿经过解剖确诊为肠道畸形(26.9%),其中4例合并多发畸形(15.4%);19例分娩,其中13例胎儿出生后经手术证实为肠道畸形(50.0%),另有6例新生儿期无异常(23.1%)。结论肠管扩张与胎儿肠道畸形密切相关。B超检查是诊断胎儿肠管扩张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肠管扩张不能确诊为肠道畸形,非引产指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123例梗阻性黄疸的B超诊断,均经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其中B超判断梗阻部位正确者119例,符合率96.8%,B超对梗阻性黄疸的梗阻部位判断主要依据胆管扩张的节段及梗阻病因的部位综合  相似文献   

9.
粘连性肠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CT征象及诊断。方法: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结果证实的54例粘连性肠梗阻的CT征象。结果:CT检查发现粘连索条和腹腔束带46例。粘连段肠管改变54例,包括肠管皱缩42例,梗阻部位鸟嘴征15例,肠袢粘连成团5例。移行区炎症4例,恶性肿瘤腹腔转移恶性粘连4例。肠绞窄征象5例。结论:CT能明确诊断粘连性肠梗阻及其原因,并有效提示肠绞窄。  相似文献   

10.
肠梗阻的声像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声像图特征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肠梗阻的患者联合使用腹部常规扫查、高频定点扫查、直肠腔内扫查三种方法进行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或其他影像学(增强CT或MRI)进行分析,研究其声像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结果本组95例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包括粘连性小肠内疝)、肠扭转、肠套叠、肠肿瘤、肠道异物梗阻、局限性肠炎、肠结核等。本组肠梗阻诊断符合率为84.2%(80/95),肠梗阻的病因检出率为:68.4%(65/95)。肠梗阻的超声诊断特征为,梗阻部位近端肠管扩张伴内容物返流,梗阻部位远端肠管空虚。坏死性肠梗阻肠壁,早期明显增厚,晚期变薄,当并发穿孔时穿孔端肠壁变厚。结论超声对肠梗阻诊断符合率及病因检出率较高。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的一种补充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CT在结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均经手术证实)的CT资料,其中11例加做CT增强扫描,分析其图像特点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梗阻部位分别为:盲肠区3例,升结肠1例,横结肠1例,降结肠2例,乙状结肠10例。与手术结果对照,CT对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4%(16/17),定性诊断正确率为70%(12/17)。结论CT可以较清晰地显示梗阻部位,对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定性诊断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82岁.因腹痛、腹胀伴呕吐7 d入院.既往有胆囊结石、胆囊炎病史约4年.B超检查所见:胃腔内见大量液体潴留,左中上腹部及下腹部肠管扩张、积液,下腹偏右肠腔内可见一直径约3.7 cm的强回声团,伴后方声影(图1).胆囊区未见正常胆囊显示,仅见斑片状强回声,后伴多重反射(图2).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胆总管内径1.0 cm,腔内未见异常回声.B超诊断:(1)肠管扩张、积液:肠梗阻;(2)胃潴留;(3)右下腹强回声团:考虑回盲部结石梗阻;(4)胆囊区积气:疑为胆囊-肠道瘘.  相似文献   

13.
B超诊断非梗阻型输尿管结石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总结我院45例非梗阻型输尿管结石B超检查资料,初步探讨B超“速尿试验”对此型输尿管结石诊断的临床价值,旨在提高B超诊断非梗阻型输尿管结石的水平。本组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15~66岁。患者既往均有肾绞痛、腰胀、血尿及泌尿系感染等症状。常规B超首检无输尿管扩张及肾积水,均符合非梗阻型输尿管结石;其中38例经药物排石,5例经震波碎石,2例手术取石最后证实。45例均为单侧,上、中及广段结石分别为9、3、33例;结石B超测值大小为4min×3mm~11mm×5mm。B超发现伴肾结石3例。使用EUB-26型和ATL-Mark超4型B超仪,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B超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患者进行泌尿系检查;结果 15例患者,B超诊断单纯左侧输尿管结石8例,单纯右侧输尿管结石4例,双侧输尿管结石3例,所有患者均有药物排石证实。结论 B超检查输尿管结石,不仅能确定结石的有无,还能对多部位结石进行诊断。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谌琳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4):3240-3241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0月经我院经手术证实为肠梗阻的219例患者,采用飞利浦IU22超声诊断仪检查肠梗阻的部位及梗阻的性质,并与手术中直观的部位与梗阻的性质进行相符率比较。219例肠梗阻患者B超与手术定位的符合率,小肠高位90%,小肠低位92.63%,结肠93.02%,小肠、结肠94.37%,总符合率93.15%。219例肠梗阻患者B超诊断的病因与手术的符合率,粘连性92.11%,肠扭转89.47%,肠套叠80.00%,肠结石100%,蛔虫性77.78%,弥慢性腹膜炎79.17%,附件肿块87.50%,腹股沟疝90.91%,急性尿潴留100%,肿瘤88.89%,总符合率87.21%。超声对判断肠梗阻的性质与病因具有比较高的准确性,可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张MSCT增强扫描在胆总管壶腹部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低张CT增强扫描的胆总管壶腹部梗阻患者的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经手术或临床治疗得以证实。胆总管轻度扩张17例,其中3例为炎症性狭窄,14例为结石;中度扩张18例,15例为结石,3例为壶腹癌;重度扩张12例,均为壶腹癌。肝内胆管软藤状扩张15例,均为壶腹癌;残根状扩张19例,均为胆总管结石;不典型肝内胆管扩张13例,其中3例为炎症性,10例为结石。壶腹癌中9例可见“双管征”,5例可见“双环征”,3例可见“半月征”,8例可见乳头状软组织结节影。29例结石在梗阻部位可见点状略高密度影。3例炎症性狭窄显示梗阻端胆管逐渐变细。结论低张MSCT增强扫描在胆总管壶腹部梗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B型超声诊断35例胰腺癌的声像图特点。男性28例,女性7例,年龄28~80岁。35例中手术病理证实25例,CT证实10例。按B型诊断结果分析,诊断标准分为3级。Ⅰ级:诊断正确,指B超提示结果与手术,CT一致,共28例占80%。Ⅱ级:基本正确,指B超提示梗阻部位、肿块大小,未提示具体病名,3例占11.4%。Ⅲ级:B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90年至92年3月不完全统计超声诊断肠梗阻25例,均是我院住院病人经手术证实的病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19岁。粘连性肠梗阻11例,占44%,保守治疗好转3例,肠扭转5例,占20%。肠套餐8例,占32%,误诊1例,占4%,诊断符合率96%。体会:B超对肠梗阻的诊断具有肯定性价值。对临床上表现不典型的小肠高位梗阻优于X光。由于扩张的肠管积液较多,肠管形态易于显像,本组一例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口服钆喷酸葡胺稀释液联合容积扫描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技术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经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初步发现尿路扩张或梗阻的患者行口服钆喷酸葡胺稀释液联合容积扫描MRU检查.结果 20例患者经MRU检查均能清晰地显示输尿管梗阻的部位及梗阻以上部位的扩张程度,并且未见胃肠道伪影干扰.其中单侧梗阻18例,双侧梗阻2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2例,输尿管上段梗阻10例,输尿管中下段梗阻7例,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梗阻1例.对梗阻部位及周围结构进行MRI扫描示:单侧输尿管结石11例,双侧输尿管结石2例,MRU表现为梗阻端充盈缺损,结石部位呈低信号;输尿管肿瘤4例,肿瘤以上输尿管呈不同程度扩张,肿瘤软组织影呈不均匀信号;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2例,MRU表现为病变处的输尿管变细,其以上无明显的充盈缺损,肾盂显著扩张呈囊状,肾盂结构消失,输尿管以下未见明显扩张征象;输尿管末端闭锁1例,MRU表现为输尿管迂曲扩张向中线移位呈“S”形改变,其末端相对狭窄呈细线样征,其内末见占位性病变.结论 口服钆喷酸葡胺稀释液联合容积扫描MRU技术是诊断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其无创伤、无辐射,不需要造影剂,能明显及清晰地显示病灶位置及性质,可作为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及检查的首选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临床证实51例肠梗阻患者的CT资料。结果:CT对梗阻病因诊断准确46例(90.2%);对梗阻部位诊断准确49例(96.1%);诊断绞窄性肠梗阻9例(100%)。结论:CT检查可判断肠梗阻,确定肠梗阻的原因、部位以及性质.是肠梗阻检查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