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认知功能MMSE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122例门诊及住院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全部资料,所有患者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后,按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三组,并行认知功能MMSE评分,研究动脉狭窄程度与认知功能MMSE评分的关系。结果:81例颈内动脉患者中,发生左侧的有38例(31.1%),右侧的有22例(18.0%),双侧的有21例(17.2%);13例颈外动脉患者中,发生左侧的有6例(4.9%),右侧的有3例(2.5%),双侧的有4例(3.3%);28例颈总动脉患者中,发生左侧的有15例(12.3%),右侧的有6例(4.9%),双侧的有7例(5.7%),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的MMSE评分为(28.8±1.5)分,Ⅱ组为(28.2±1.4)分,Ⅲ组为(27.3±1.1)分,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MMSE评分降低,两者呈正相关(r=0.731,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认知功能MMSE评分呈正相关,颈动脉狭窄超过75%的患者应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内支架成形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大鼠模型,并观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方法 选取Wistar大鼠48只,将其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MCI模型组、针刺百会组、针刺非经穴组,每组12只.采用周振华等研制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大鼠模型并加以改进,造模后并采用电针治疗,应用Morris水迷宫观察造模前后及治疗后大鼠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 造模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CI模型组、针刺百会组及针刺非经穴组大鼠其潜伏期明显延长,呈显著性差异(P<0.05),穿越平台的次数减少(P<0.05),提示结扎双侧颈动脉可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造成了影响.结论 结扎双侧颈动脉可导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对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造成了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因疑似脑部缺血性病变或颈动脉病变而行MSCTA检查的患者资料,筛选其中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20例,非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20例,分析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结果:糖尿病组患者40支颈动脉中,轻度狭窄15支(37.5%)、中度狭窄17支(42.5%)、重度狭窄8支(20.0%);非糖尿病组40支颈动脉中,轻度狭窄21支(52.5%)、中度狭窄14支(35.0%)、重度狭窄5支(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20例患者检出斑块49处,其中不稳定斑块28处(57.1%),非糖尿病组共检出斑块42处,其中不稳定斑块17处(40.5%),糖尿病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两组患者斑块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斑块体积均与血管狭窄程度密切相关。结论:MSCTA可有效显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情况,并且与非糖尿病患者对比上述指标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对预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脑部缺血性病变有积极作用,但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2月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或门诊治疗的177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58例,中度狭窄62例,重度狭窄57例,同期选择185例颈动脉未发生狭窄的门诊体检者作为颈动脉无狭窄组。比较各组受试者认知功能评分及完成时间,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中各指标变化和合并症情况。结果中、重度狭窄组MMSE评分[(25.5±1.4)分、(23.8±1.3)分]显著低于轻度狭窄组[(28.7±1.7)分]和颈动脉无狭窄组[(29.2±1.6)分](P<0.05),而中、重度狭窄组完成时间[(8.1±1.1)min、(12.2±1.2)min]明显慢于轻度狭窄组[(5.6±1.3)min]和颈动脉无狭窄组[(4.8±1.5)min](P<0.05),重度狭窄组MMSE评分则明显低于中度狭窄组(P<0.05),而完成时间明显慢于中度狭窄组(P<0.05);颈动脉狭窄组患者MMSE评分中定向力、延迟回忆力、注意计算力、即刻回忆力、语言能力显著低于颈动脉无狭窄组(P<0.05),且随着狭窄程度加重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颈动脉狭窄组患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脑白质病变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颈动脉无狭窄组(P<0.05或P<0.01)。结论认知功能障碍与颈动脉狭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随着狭窄程度的逐渐加深,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也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指导临床早期干预,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0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经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状况,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结果 入组10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43例,MoCA平均得分(15.12±1.05)分;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59例,MoCA平均得分(29.22±0.85)分,发生组MoCA得分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72,P=0.000)。与未发生组相比,发生组年龄较高,颈动脉狭窄程度(完全狭窄/重度狭窄)较高,动脉粥样硬化史、高血压、吸烟史占比均较高(P<0.05),两组性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颈动脉狭窄程度(完全狭窄/重度狭窄)、动脉粥样硬化史、高血压、吸烟史均是导致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OR>1,P<0.05)。结论 年龄、颈动脉狭窄程度、动脉粥样硬化史、高...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9,(4):427-431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相关分子标记物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血管生成素(Ang)与急性脑梗死(CI)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25例(脑梗死组),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有无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分为无狭窄组(61例)和狭窄组(164例),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71例)、中度狭窄组(46例)和重度狭窄组(47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EGF、FGF、PLGF和Ang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血清VEGF、FGF、PLGF和Ang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无狭窄组比较,狭窄组血清VEGF、FGF、PLGF和Ang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中、重度狭窄组血清VEGF、FGF、PLGF和Ang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上述指标要高于中度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VEGF、FGF、PLGF和Ang水平与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3、0.612、0.663、0.578,均P<0.01)。结论:VEGF、FGF、PLGF和Ang增高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及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杨珈玲  杨秀塔 《广西医学》2012,34(9):1189-1190
目的 探讨老年人颅内外血管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3例(病例组),无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66例(对照组),均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颅内外血管狭窄发生率.结果 病例组的颅内外血管狭窄发生率为49.2%(31/63),高于对照组的 31.8%(21/66)(P<0.05).结论 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发生率高,颅内外血管狭窄可能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合并无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MCAS)与轻度认知功能损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连续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行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的住院或门诊高血压病患者210例,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simple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CDR)作为认知功能评价指标。 结果 ①21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28例患者合并MCI,182例患者不合并MCI,合并MCAS患者36例,MCAS患者中有MCI者9例,患病率25.0%;非MCAS患者中MCI者27例,患病率10.9%,2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MCI组患者与非MCI组患者在年龄、收缩压、吸烟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脑中动脉狭窄、收缩压、年龄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收缩压、年龄增长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积极筛查颅内血管狭窄情况,尽早干预,或可延缓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北京版量表作为认知功能的测评工具,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MCI组患者93例(MCI组)和2型糖尿病无MCI患者64例(NC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个人史、家族史,检测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血脂、血压及颈动脉彩超。结果 MCI组患者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程及C肽水平、最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最小颈动脉阻力指数(RI)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高脂血症病史及其病程、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程、性别构成、年龄、BMI、WHR、血压、血糖(FPG、HbA1c)及血脂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C肽水平与MoCA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0.01),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程、最大IMT、最小RI与MoC量表评分呈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C肽水平及最小RI是MoCA量表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2型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C肽、颈动脉IMT及颈动脉RI可能是患者发生MC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370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查,按超声检测结果分狭窄组和非狭窄组,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370例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者124例(33.51%),其中狭窄≥50%者56例(15.14%),7例为颈内动脉闭塞(1.89%);97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28例(28.87%),颅内血管狭窄58例(59.79%)。多因素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与高龄、高脂血症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呈正相关(P<0.05),而与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饮酒无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较低,但有增高的趋势。高龄、高脂血症及纤维蛋白原升高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M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入的98例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颈部血管彩超诊断颈动脉狭窄的58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40例非认知障碍性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两组进行HCY和hs-CRP水平测定。结果 98例MCI患者颈动脉狭窄为59.18%,其中轻度狭窄为16.33%,中度狭窄为19.39%,重度狭窄为23.47%;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中重度狭窄为38.78%;无狭窄为40.82%。对照组40例患者,颈动脉狭窄为12.50%,其中轻度狭窄为10.00%,中度狭窄为2.50%,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为2.50%,各项检出指标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HCY、hs-CRP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水平3组间比较,均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轻度狭窄组与中度狭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与轻、中度狭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HCY水平、高hs-CRP水平以及颈动脉狭窄与MCI密切相关,探究三者的相关性可为未来临床确定新的治疗靶点提供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1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于次日凌晨采血测定血清中的HCY、hs-CRP水平、血脂水平,应用颈部血管彩超将178例患者分成颈动脉狭窄组103例(轻度狭窄33例、中度狭窄36例、重度狭窄34例)和无颈动脉狭窄组75例,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颈动脉狭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体质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斑块检出率(81.46%)、颈动脉狭窄检出率(57.8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伴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与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P<0.05);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重度狭窄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HCY、hs-CRP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HCY、hs-CRP水平在预测伴有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在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及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无糖尿病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颈部动脉检查52例,下肢动脉检查53例;对照组行颈部动脉检查23例,下肢动脉27例。对比两组检查者血管形态、斑块、颈动脉内膜中膜复合体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指标及血管狭窄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颈部动脉、下肢动脉血管IMT指标高于对照组,且硬化斑块、狭窄检出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动脉硬化性质,观察组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类型为多节段性及弥漫型,血管狭窄、闭塞发生于胫前后动脉与足背动脉,对照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类型则为单发型、局灶型。结论:超声检查可准确检出糖尿病患者颈部及下肢动脉斑块、狭窄、闭塞等情况,并可通过对相关参数的测量可诊断动脉病变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开放情况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这些患者是否有症状分为观察组(无症状,52例)与对照组(有症状,28例),对患者实施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患者侧枝循环开发类型、大脑动脉血流平均速度(MVMCA)等情况,深入分析侧支循环类型与其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颅内侧支循环开放率存在明显差异,且观察组前交通动脉、眼动脉侧支开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变侧MVMCA水平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其侧支开发情况与临床表现存在密切联系,侧支循环开发了因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与脑白质疏松(LA)、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LA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颈动脉狭窄大于70%的住院患者共44例,支架组、对照组各22例。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行头颅MRI检查,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分别行MMSE、WAIS-RC测验,比较2组的基线及随访结果。结果: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后,LA体积仍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r=0.473,P<0.05),MMSE得分仍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r=-0.330,P<0.05)。治疗后,支架组LA体积、MMSE得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CAS后WAIS-RC得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算术、数字广度、数字符号、木块图测验。结论:颈动脉狭窄与LA、认知功能相关,狭窄程度越重,LA体积越大,认知障碍越明显。CAS后LA体积缩小,认知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组,以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组检出颈动脉管腔狭窄>50%和易损斑块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易损斑块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患者(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50%和易损斑块均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病因;血清hs-CRP水平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置入疗法在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治疗的8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临床应用率较高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置入疗法治疗。将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残余狭窄率以及术后复发率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手术总有效率为97.6%,残余狭窄率为32.3%,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为100.0%,残余狭窄率为27.8%,其临床观察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置入疗法治疗颈动脉狭窄较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具有明显的优势,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结构功能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仪检测颈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之间相关关系。方法:87例住院患者,根据冠脉造影(CAG)结果分为冠脉单支病变组(A组)、多支病变组(B组),CAG阴性者作为对照组(C组)。全部病例采用超声心动仪检测双侧颈动脉内径、斑块情况、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颈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与年龄显著相关。冠脉狭窄组的斑块发生率、斑块面积和Cuorse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多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严重程度对冠心病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衡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3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头部CT或头部MRI证实为责任病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按狭窄程度分为三组,A组未见狭窄及轻度狭窄(〈50%),B组中度狭窄(50%-69%),C组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70%),并DSA证实狭窄血管跟责任病灶具有相关性。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进行内科综合治疗,于入院当天及第7、14.,21天给予评分。结果纳入了3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发病率88%。A、B、C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96.O%)显著高于B组(68.8%)(P〈0.01);而B组总有效率(68.8%)与C组(41.6%)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96%)高于C组(41.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之间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有关。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可能影响神经功能评分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预后,狭窄越严重神经功能评分越高,早期顸后越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及广州珠江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伴随颈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抽样92例,按是否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予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药物治疗.参照北美颈动脉外科学会(NASCET)制定的标准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价.同时,行3个月-2年的随访,分别调查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的联合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比率为6.52%,对照组为26.08%(P<0.05);观察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的联合发生率为8.69%,对照组为34.79%(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能有效降低颈动脉狭窄程度,同时降低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的联合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