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我们对血液病住院患者血培养阳性的标本进行分析,探讨其细菌感染的菌群分布特点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恶性血液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 ,提高对恶性血液病并发ARDS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9例恶性血液病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恶性血液病并发ARDS而死亡者 12例 ;因感染而诱发ARDS 18例(6 2 .1% ) ;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 3例 ,均死亡。治愈组和死亡组年龄与氧合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对有发生ARDS高危因素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应积极预防 ,早期诊断 ;在纠正低氧血症的同时 ,针对病因治疗 ;对因感染而诱发ARDS的患者 ,早期应经验性使用强效广谱抗生素及重组人粒 单集落刺激因子。年龄较大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并发乳酸性酸中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糖尿病并发乳酸性酸中毒上海铁道大学附属铁路医院上海200072吴增常糖尿病并发乳酸性酸中毒随医学进展而显著减少,一旦发生本症,则病情极为危险。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易发生,常由休克或服用双胍类药物而诱发。本症血乳酸增高,严重酸中毒,一般并无高酮血症,...  相似文献   

4.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病死率较高的血管急危重症之一。肺结核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临床医生误诊或漏诊,导致死亡风险增加。笔者报道2例肺结核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提高对肺结核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识并指导临床进行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5.
社会老龄化加剧,原发性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患病率逐年增加,对于肌少症的机制、危险因素与治疗等均有大量研究。肠道菌群的变化被认为与多数疾病有相关性,目前认为肠道菌群与肌少症的发生与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但国内外相关研究有限,进一步研究肠道菌群对肌少症的影响对改善与治疗肌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于肠-肌轴,从老年人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相关机制等方面对肠道菌群与肌少症的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液病患者并发血栓情况,分析高危因素,为今后临床预防、治疗血栓栓塞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液科住院患者3 486例,记录其中发生血栓的患者情况,并加以统计。结果:总体血栓发生率为1.49%,恶性血液病发生率2.07%,占全部血栓的86.54%;非恶性血液病发生率0.53%,占全部血栓的13.4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龄、深静脉置管、输血、糖皮质激素、化疗、血小板计数减少为血栓栓塞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并发血栓栓塞的风险明显高于非恶性血液病,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计数减少血栓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7.
分娩或终止妊娠有其自然失血过程,但若对患有血液病(尤其是出血性疾病)的孕妇处理不当,将肇致严重后果。因此,做好这类患者妊娠的处理,对优生学和计划生育均有重要意义。一、贫血与妊娠贫血是娠妊最常见的并发症。轻度贫血对妊娠影响不大,但重度贫血(Hb<6克%)易早产或死胎,新生儿死亡率高;孕妇易发生心肌损害、贫  相似文献   

8.
日本近20年常用合成类固醇治疗再障。合成类固醇治疗再障和其它血液病有效,但肝毒性是一个重要问题。1965年有学者首次报道 Fanconi 贫血患者治疗后发生肝肿瘤。1980年后相继有报告 Fanconi 贫血、再障、夜间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性机能减退症等治疗后诱发肝肿瘤。本文报道2例再障长期服用合成类固醇治疗后发生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9.
名词注释     
亦称菌群交替症。在长期应用抗菌素过程中,寄殖菌群因敏感菌群受抑制而发生变化,由于机体抵抗力减低,未受抑制的细菌乘机繁殖,外来细菌也可乘虚侵入,这样发生的感染称为二重感染。  相似文献   

10.
血液病患者的易感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生多次或多部位感染是血液病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因此,了解血液病患者的易感因素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是血液科医护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发生肛周炎症,由于机体抵抗力的降低,极易并发全身感染,且局部疼痛,非常痛苦.1998年3月~2001年5月,我们对28例血液病化疗后发生肛周炎的患者采用胰岛素、庆大霉素、利多卡因联合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恶性血液病患者因接受大剂量化疗,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强效抗生素,造成中性粒细胞严重减少,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极易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抗真菌治疗疗程长,而多数并发真菌感染者的基础疾病重,对药物耐受性差,老年患者更为突出。我院采用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并发IFI患者41例,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打鼾患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风险增加,可能与睡眠暂停有关[1,2].研究认为,鼾症患者易并发缺血性脑卒中[3],鼾症是脑梗死的可能原因之一,鼾症特别是有呼吸暂停的鼾症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性大于无鼾症者[4].但近来研究发现,单纯打鼾也是一种病理现象[5].本文拟探讨鼾症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抗菌素问世以来,在发挥其有益于人类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副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如耐药菌株的出现、过敏反应的发生以及菌群失调和菌交替症的形成,对于前二者现已有较多的临床研究资料,但对菌交替症即目前尚未引起广泛重视,为此特将济南市传染病医院自1962年12月至1964年5月间所遇到的27例共发生31次菌交替症病例拣出,着重于菌交替症的起因菌种、出现时间、临床类型以及与应用抗菌素的关系等加以分析,并对如何观察、预防及治疗菌交替症等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15.
乌头碱中毒致反复室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乌或川乌可用于治疗关节痛等症,但若服用过量或误服易发生中毒反应,我科曾抢救乌头碱重度中毒患者1例,患者反复发生室颤,经除颤和呼吸机辅助呼吸后抢救成功,现将其急救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外科手术是某些血液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其中尤以脾切除最为普遍。但血液病患者通常因血细胞减低和各种凝血因子缺乏,故手术有一定的困难和危险。  相似文献   

17.
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7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易感因素、临床特点、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恶性血液病合并IFI患者的易感因素、临床特点,比较伊曲康唑与两性霉素B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76例恶性血液病合并IFI患者应用广谱抗生素者68例(89.5%),化疗2个疗程以上者64例(84.2%),中性粒细胞缺乏者43例(56.6%),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34例(44.7%),中心或外周静脉置管者27例(35.5%)。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IFI的总有效率为60.5%和61.5%(P=0.929);两组间不良反应对比只在低钾血症方面有差异(14.0%比42.4%,P=0.005)。结论 化疗、应用广谱抗生素、中性粒细胞缺乏等是恶性血液病合并IFI的易感因素。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IFI疗效与两性霉素B相当,但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病情较为复杂,COPD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难度~([1-2])。且随着病程的延长与抗菌药物的应用逐渐广泛,易导致细菌变异以及耐药性的增加~([3])。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方式治疗COPD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采用克拉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COPD并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血液科收治的临床资料齐全的362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疾病种类、年龄、性别、院内感染发生率、易感因素、主要感染部位、常见致病菌等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分析其院内感染的特点。结果 362例患者中急性白血病76例,慢性白血病2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32例,淋巴瘤30例,多发性骨髓瘤23例,缺铁性贫血81例,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症9例,白细胞减少症2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5例,溶血性贫血10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3例,血友病6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男192例,女170例。其中院内感染发生67例(18.5%),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系统,其次是血流、皮肤黏膜。感染病原菌主要为G-杆菌,其次是G+球菌。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生跟疾病种类、骨髓增生情况、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ANC)、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恶性血液病化疗缓解情况、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抗生素使用情况、发病年龄、住院时间及既往慢性疾病史有关。结论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抗生素的选择、G-CSF的使用、加强输血、输血小板及肠道营养支持治疗对其感染防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肌肉减少症是肝硬化营养不良的重要表现形式,已成为肝硬化患者不可忽视的并发症,与患者的生活质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密切相关,且对肝移植预后有重要影响,因此,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对改善肝硬化患者预后极为重要。但目前国内外对于肌肉减少症的诊断标准还未达成共识。近年来随着对肌肉分子调控机制、肌肉生长相关激素、高氨血症介导的信号通路及肠道菌群作用的深入研究,肌肉减少症发生机制被逐渐认识。适当的营养干预、合理运动、降氨治疗、补充激素、分子靶向治疗等可能改善肝硬化患者肌肉质量,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综述了近年来肝硬化肌肉减少症的相关研究,对其流行病学特点、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