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GDC栓塞23例患者共动脉瘤25个,其中17个为后交通动脉瘤,4个为前交通动脉瘤,4个为大脑中动脉瘤;Hunt—Hess分级:I级2例,II级17例,III2例,IV级2例。结果25个动脉瘤全部成功栓塞,随访3~30个月无再出血。结论GI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总结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全脑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应用GDC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出血并有效的对症治疗.结果成功栓塞46个动脉瘤,其中44例临床痊愈,2例死亡,死亡率4.3%.术中动脉瘤腔100%闭塞者41例,95%闭塞者3例,90%闭塞者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并发脑血栓1例,并发脑血管痉挛4例;术后无弹簧圈末端逸出,1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GDC栓塞而治愈.术后随访3~50个月均无再出血.结论对前交通动脉瘤采用GDC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疗效可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提高栓塞技术及积极有效的术后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4.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总结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并客观评价其必要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对46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成功栓塞46个动脉瘤,其中100%闭塞42个,95%闭塞3个,90%闭塞1个,全组无死亡。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2例,弹簧圈末端逸出1例,1例复发者经二次填充GDC栓塞而治愈。术后随访12~72个月,临床症状均消失,20例有颅神经压迫症状者18例完全恢复正常,另2例为永久性动眼神经不全麻痹,全组术后均无破裂出血。结论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必要的,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的方法安全实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破裂性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破裂性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与技术要点。方法对32例破裂性大脑中动脉瘤患者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出血。结果32个动脉瘤中27个瘤腔100%闭塞,3个95%闭塞,2个90%闭塞。术后30例临床痊愈,2例死亡,死亡率6.3%。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4例;术后并发脑梗塞1例。1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GDC栓塞治愈。全组出现与栓塞技术相关的并发症4例。术后随访3~72个月均无再出血。结论对破裂性大脑中动脉瘤采用GDC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疗效可靠;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后处理是提高破裂性大脑中动脉瘤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栓塞治疗椎基底动脉瘤(附245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13,他引:11  
目的 本文总结245例椎基底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 本组1986年7月至2002年6月共收治245例椎基底动脉瘤,其中224例进行了血管内栓塞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单侧椎动脉球囊闭塞术(51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术(107例),球囊再塑形技术加弹簧圈栓塞术(34例),支架加弹簧圈术(24例),单纯支架术(4例),可脱性球囊栓塞术(4例),21例中2例因导管不能到位放弃治疗,另外1例血管造影时出现脑梗塞,放弃治疗,其余18例因各种原因未治。结果 本组病例无一例死亡。有1例支架加弹簧圈栓塞术病例术后3小时出现脑干缺血症状经45天药物治疗症状消失,224例病人中有145例进行4个月至8年的复查或随访,宽颈动脉瘤有11例第一次栓塞术后复发,动脉瘤又有增大,其中有1例出现蛛网膜下出血,这11例中有5例又再次弹簧圈栓塞,另外6例因经济困难尚未继续栓塞治疗。结论 由于血管内治疗技术和材料的不断进步,绝大多数椎基底动脉瘤可以得到有效治疗,过去被视为“不治之症”的某些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也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未破裂性颅内动脉瘤(unrupture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s)在治疗上目前仍有不同意见。2000年6月至2005年5月作者对46例UIAs患者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自膨胀颅内支架(Neuroform)联合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宽颈脑动脉瘤的技术要点、并发症及防治经验。方法对2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术中通过Renegade微导管释放Neuroform支架覆盖动脉瘤颈,并将微导管超选支架网孔进入动脉瘤,或预先将另一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通过微导管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结果20例患者支架均准确定位释放,18例动脉瘤腔被100%致密填塞,另2例被95%填塞;术中1例发生支架移位,3例发生脑血管痉挛。临床随访2~12个月,均无再出血及脑梗死等症状发生。8例于术后3~8个月内行DSA检查:6例致密栓塞的动脉瘤均未见显影,2例瘤颈有部分残留者,1例无变化,另1例原有瘤颈残留未再显影。结论对颅内宽颈动脉瘤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管内栓塞的技术要点与疗效。方法对45例小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或Trufill DCS Orbit微型三维填塞型水解铂金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45个动脉瘤中41个瘤腔100%闭塞,3个95%闭塞,1个90%闭塞。术后44例临床痊愈,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29例,Ⅱ级11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1例;全组死亡率2.2%。栓塞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6例。术后随访3-69个月均无再出血及复发。结论对小型颅内动脉瘤采用GDC或Truffill DCS Orbit微型三维填塞型水解铂金弹簧圈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疗效可靠;根据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进行栓塞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罔血管内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用电解町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2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成功栓塞208例220个颅内动脉瘤.完全栓塞(>95%)128个,大部分栓塞(80%-95%)80个,部分栓塞(<79%)12个.并发动脉瘤破裂2例.1例痊愈,1例死亡;并发脑梗死5例,局部溶栓后遗留偏瘫和单瘫;3例弹簧圈末端遗留于动脉瘤外的载瘤动脉内.经抗凝治疗未发生并发症.12例复发再次栓塞后治愈. 结论 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已破裂的动脉瘤(aneurysm,AN)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3年12月采用GDC栓塞颅内已破裂的AN36例,前交通AN12个,后交通AN18个,大脑中AN6个,按Hunt-Hess分级:Ⅱ级15例、Ⅲ级18例、Ⅳ级3例,对部分病例辅以篮筐技术、球囊Remodeling技术、支架技术,双微导管技术以及蚕食技术。结果成功栓塞36例颅内动脉瘤,其中完全填塞31例、次全填塞4例、部分填塞1例,随访0.5~7年,除1例术后1周死亡外,其余35例均未再出血。结论根据导管操作熟练程度,医学工程所作设计理念以及术中对可能出现并发症的防范和处理能力分为各种层次,选择适应自己层次的病例,GDC栓塞颅内AN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致死率和致残率高.随着神经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和栓塞材料的不断改进.血管内栓塞治疗特别是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的应用,已成为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首选方法。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GDC血管内栓塞治疗出血急性期颅内动脉瘤3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要点、并发症及疗效的体会。方法:对43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颅内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出血并进行有效的对症治疗。结果:43例患者发现47个动脉瘤,栓塞导致出血的43个。其中38个100%闭塞,4个95%闭塞,1个90%闭塞。术中出血2例,血管痉挛5例,术后血管痉挛3例。术后39例临床痊愈,2例因合并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引流术,2例死亡,随访期间均无再出血。结论:作者体会对颅内动脉瘤可应用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疗效可靠,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后处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支架在颅内宽颈及梭形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 探讨使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将冠脉支架横跨于 6例颅内梭形动脉瘤 2 4例宽颈动脉瘤瘤颈后释放 ,通过支架的网孔在动脉瘤腔填塞GDC。结果  2 6例动脉瘤致密填塞 ,4例大部分填塞 ,载瘤动脉通畅。除 5例发生支架移位 ,2例颈内动脉一过性痉挛外 ,无其他手术并发症 ,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血管内支架作为腔内隔绝物 ,结合GDC是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3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共有37枚动脉瘤,其中28枚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9枚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结果完全栓塞30枚,次完全栓塞6枚,不完全栓塞1枚。2例Hunt—HessV级患者死亡;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术后出现再出血,经治疗后痊愈;余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2年,未发生再出血和动脉瘤复发。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宽颈动脉瘤应用支架辅助技术治疗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讨论以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对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采用水解脱和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71个动脉瘤中完全闭塞52个,闭塞95%以上12个,闭塞90%以上7个,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脑血管痉挛5例,死亡2例。42例随访3~30个月无复发。结论对破裂颅内动脉瘤采用可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疗效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后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总结使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体会,探讨其适应证、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8例颅内宽颈动脉瘤,首先将冠脉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通过支架上的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应用GDC栓塞动脉瘤。结果:15例动脉瘤达到致密堵塞,3例大部堵塞,载瘤动脉通畅。无手术 并发症,患均恢复良好。结论:联合使用支架及微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总结支架结合弹簧圈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梭形等复杂动脉瘤的技术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支架结合可脱弹簧圈治疗41例44个颅内宽颈、梭形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支架结合弹簧圈完成栓塞40个动脉瘤(其中1例采用"Y"型双支架),动脉瘤100%栓塞23个,95%栓塞11个,90%栓塞5个,80%栓塞1个;4个微小动脉瘤单纯植入支架未填塞瘤体。死亡2例,1例死于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脑干出血,1例单纯放置支架术后13d死于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随访3~18个月无再出血及脑梗死,7例失访;24例26个动脉瘤术后3~18个月接受血管造影,与栓塞后即刻血管造影相比,影像学无变化者14个,7个瘤颈残留者已不显影,1个100%栓塞者瘤颈少许显影,1个90%栓塞者瘤颈显影稍有增大;3个单纯放置支架未填塞动脉瘤腔的动脉瘤中2个不显影,1个体积有所缩小。结论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有较好的疗效,但应警惕抗血小板药物所致的风险,特别对于未能有效填塞瘤腔的动脉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收治的4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出血后72h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11例宽颈动脉瘤中,6例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应用球囊瘤颈成形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应用双导管技术栓塞;其余动脉瘤均仅用弹簧圈栓塞。结果本组40例共47个动脉瘤,100%栓塞39个,80%~90%栓塞3个,50%~60%栓塞2个,栓塞失败2个,多发动脉瘤中未作处理1个。术后随访3~6月,脑血管造影复查25例,未见动脉瘤复发,也无再出血病例。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应用血管内栓塞不仅安全高效,而且可以防止再出血及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