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与PHG的关系,探讨PHG发生的机制及其内镜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4月~2005年3月间296例因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96例肝硬化行胃镜检查,共检出PHG176例(60%);其中因PHG出血98例(34%),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161例(55%),溃疡出血37例(13%)。结论 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中,PHG发生率高是肝硬化合并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与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150例因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0例肝硬化出血者行胃镜检查,共检出PHG51例(3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79例(53%),消化性溃疡20例(13%);PHG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呈正相关;PHG与Hp(幽门螺杆菌)感染无关。结论: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中,PHG发生率高是肝硬化合并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黄厚章  谢伟 《中外医疗》2012,31(23):79+81-79,81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特点及胃镜下表现。方法所有患者均行胃镜与超声检查;观察其胃黏膜形态及特点;分析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结果内镜下可见胃黏膜红斑、水肿、糜烂,伴黄白色网状结构,将红色水肿黏膜间隔成蛇皮状或马赛克样;同时伴有胃底静脉曲张与出血程度成正比;结论PHG多见于胃底,胃黏膜马赛克征为本病特征,是PHG诊断主要依据。门静脉脉高压胃黏膜血液循环障碍、黏膜屏障受损、攻击因子HP持续存在、应激因素等是门静脉高压胃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本病出血率高,临床上要重视并预防出血。  相似文献   

4.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是一种内镜下胃粘膜呈特征性马赛克(mosaic)样改变的疾病,与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胃肠道血液丢失有关,超过65%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会发展为PHG,PHG也可发生于无肝硬化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中。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中,PHG的发生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关。但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PHG的诊断依靠内镜和组织学,治疗主要针对降低门静脉压力,应用β-受体阻滞药或分流术。  相似文献   

5.
对62例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患者肝功能改变及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门脉搏高压性胃病(PHG)的病变程度与肝硬化肝功能损害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均呈正相关。随着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的加重,PHG也逐渐加重,并发胃粘膜出血的机会增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与肝功能分级和食道静脉曲张的关系.方法 对175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并对其并发PHG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75例患者中,PHG 81例(46.3%),食管静脉曲张156例(89.1%);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PHG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PHG病变程度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随着肝功能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PHG的严重程度也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00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患者进行常规胃镜检查,回顾性分析其并发PHG情况.结果 400例肝硬化患者中,PHG 156例(39.0%),食管静脉曲张344例(86.O%).肝功能Child-Push分级与PHG病变程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PHG病变程度亦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随着肝功能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增加,肝硬化PHG严重程度及发病率上升.  相似文献   

8.
正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on gastropa-thy,PHG)是指由门脉高压引起的胃黏膜非炎性病变,是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外另一重要出血因素[1]。为了探讨肝硬化PHG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宽度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我们于2008年1~6月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26例肝硬化患者的胃镜及临床资料,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与肝功能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EV)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共138例肝硬化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HG的发生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食管静脉曲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临床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首先应根据胃镜检查对患者进行明确诊断,并参照以上指标,预防PHG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门脉高压65例与门脉高压性胃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肝硬化门脉高压65例患者按胃镜下有无PHG分组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B超及胃镜检查资料。结果:发现两组的肝功能分级、门静脉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年龄、血氨水平及脾静脉内径无相关性(P〉0.05)。结论: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是PHG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许小江 《河北医学》2005,11(5):401-402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术后随访结果,并探讨其病因。结果:注射硬化剂前PHG14例,检出率16.3%。注射硬化剂后PHG发生率84.9%(73/86),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明显增加和加重PHG。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5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粘膜损害患者临床分析表明,肝功能损害与胃粘膜病变有显著相关性,而与胃底食道静脉曲张没有显著相关性。同一组病人中PHG与GEV的发生率虽有差异,但认为这种差异的临床意义不大。结合文献对PHG的发生机理和诊断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裴继华  闫俊  蒋益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4):2264-2266
目的观察瑞巴派特辅助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瑞巴派特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和胃黏膜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胃黏膜改善情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治疗组1例发生上腹部饱胀感。结论常规药物联合瑞巴派特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有较好的疗效,它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杨恩成 《黑龙江医学》2010,34(3):195-196
目的分析洛赛克联合善宁治疗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PHG)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2005-05~2006-05间,我院住院治疗的45例PHG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15例,给予静注洛赛克;第2组15例,给予静注洛赛克同时静脉推注善宁;第3组15例,给予静注善宁。分析比较3组的止血效果和出血复发率。结果采用洛赛克联合善宁组治疗后止血例数明显多于其他两组(P<0.05);出血复发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结论采用洛赛克联合善宁治疗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PHG)出血,结果比单用善宁或洛赛克治疗效果好,并降低了出血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不同药物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药物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疗效。方法60例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按不同药物治疗分为:奥美拉唑组(观察组)30例,雷尼替丁组(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胃粘膜改善、肝功能恢复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6.7%)(P〈0.05);观察组胃粘膜改变总有效率(86.7%)高于对照组(66.7%)(P〈0.05);观察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奥美拉唑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的疗效优于雷尼替丁。  相似文献   

16.
26例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幽门螺杆菌 (heh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门脉高压性胃病 (portalhypertensivegastropathy,PHG)的发病关系。方法 :选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胃窦黏膜 2 6例 ,免疫组化SP法 (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酶法 ,Streplavidin Peroxidase ,SP)抗HP抗体染色 ,并以慢性乙型肝炎并胃炎 1 8例及非肝病性胃病 2 1例胃窦黏膜作对照。结果 :2 6例门脉高压性胃病阳性 1 8例 (69.2 % ) ;1 8例慢乙肝组阳性 1 0例 (55 .5 % ) ;2 1例非肝病组阳性 1 1例 (52 .3% )。门脉高压组HP感染阳性率与慢乙肝组、非肝病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P感染虽不是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原因 ,但在治疗中短期加用杀HP的药物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杨耀鑫  朱家胜 《医学综述》2009,15(1):113-115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是一种内镜下胃黏膜呈特征性马赛克样改变的疾病,其组织学上无明显炎性改变。PHG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超过65%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会发展为PHG。目前PHG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PHG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其诊断主要依靠内镜和组织学,治疗主要针对降低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18.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 Hp)在门脉高压性胃病 ( PHG)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Hp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 ( rapid urease test,RUT)和 Hp- PCR检测法。结果 :肝硬化门脉高压组 Hp阳性率显著低于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 ( P<0 .0 1 ) ;Hp感染和肝功能分级无显著相关性 ;PHG慢性活动性胃炎 Hp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胃炎 ( P<0 .0 1 )。结论 :Hp感染不是PHG的主要致病因素 ,但 Hp感染和 PHG胃粘膜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