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小鼠腹水型肝癌高转移克隆16A_3—F_3和低转移克隆A_2—0在体外传代并进行亚克隆,观察其转移能力、核型和细胞电泳率的变化。当每个克隆在培养中生长少于20次传代后进行亚克隆时,则亚克隆群的转移能力、核型和细胞电泳率等变化不大。在培养中连续传45代,则亚克隆之间有明显差别。结果表明,小鼠腹水型肝癌高转移克隆细胞株有效应用时间是在体外传20代以内。因而,可以采用冻存原代细胞以及体内反复筛选和体外亚克隆的方法保持其稳定性。测定转移率是否发生变化的指标,除动物实验外,还可测定细胞电泳率和核型变化,因为对小鼠腹水型肝癌来说,三项指标基本上是呈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3.
4.
5.
[目的 ]探讨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瘤株Hca -F的再克隆技术。 [方法 ]采用有限稀释法对已使用多年的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瘤株Hca -F进行再克隆 ;6 15小鼠皮下接种 ,检测再克隆瘤株淋巴结转移能力。 [结果 ]共分离出 3个不同的瘤株 ,Hca -F - 2 - 2 4c6 ,Hca -F -3-d4 ,Hca -F - 3-a4 ,流式细胞仪检测证明 3株瘤细胞均为单克隆细胞。动物实验证明三株瘤细胞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95 .5 % ,87% ,4 2 .5 %。 [结论 ]有限稀释法操作简单 ,克隆的形成率高 相似文献
6.
高转移人肝癌细胞系转移相关因子的表达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分析新建立的人肝癌转移细胞系(MHCC97)转移相关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探讨其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LCI-D20)的瘤组织,通过体外2获得首株高转移人肝癌细胞系,除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外,还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法)观察转移相关因子在MHCC97细胞及其裸鼠肝内移植瘤和肺转移灶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该细胞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对小鼠腹水型肝癌淋巴道高转移细胞系(Hca-F25/L-16A3)和低转移细胞系(Hca-F25/L-A2)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并应用体视学方法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Hca-F25/L-16A3细胞剖面平均直径、核质比较均Hca-F25/L-A2大。Hca-F25/L-16A3细胞的分裂相、核畸形、核仁边集较多见,胞质中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较丰富,细胞表面微绒毛较多。表明不同转移能力的Hca瘤细胞在形态上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小鼠高、低转移性肝癌细胞系Hca/16A3-F(F)和Hca/A2-P(P)发生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情况,探讨它们与肝癌发生及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3号和16号染色体上15个多态微卫星标记,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SSLP)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对F和P细胞系进行分析。结果:F和P细胞系有信息的微卫星位点其等位基因与C3H相同,且存在多位点MSI。结 相似文献
11.
12.
FL6:一个肝癌内高表达的新基因的cDNA克隆李宝安1万大方2刘彦仿1顾健人2(1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西安7100332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关键词基因肝肿瘤分子克隆中图号Q751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细胞生长和转化的正负调...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56岁,因发现右侧胸壁肿块1月就诊入院。体检见右胸骨旁2~3肋处见一皮下突出约5cm×5cm肿块,质中等,活动度差,无压痛,表面光滑,局部皮肤无红肿。B超检查结果:右胸锁关节下方皮下探及3.1cm×2.8cm类圆形、边界清晰的实质性肿块。胸部X线检查:双肺清晰,胸骨、肋骨无骨质浸润、破坏改变。血清HBsAg(+)。入院后在局麻下行右胸壁肿块切除术。术中发现肿块底部位于右胸锁关节下,呈黑褐色、质较,基底较宽并与胸骨柄相连,胸骨柄及胸骨体均有骨组织呈鱼肉状破坏改变,术中大量出血。肿块无法切除,取部分组织送病检。病理报… 相似文献
14.
15.
裸鼠人肝癌原位移植转移模型的生长特性及转移潜能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了研究癌转移的机理和筛选抗转移治疗因子,用原位移植方法建立了裸鼠人肝癌高转移模型LCI-D20。对该模型的体内生长与转移规律、缩主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不同植入环境对转移能力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并检测了其细胞形态学、染色体核型和DNA含理。结果表明:由原位移植方法建立的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能在人体外模拟人肝癌转移的自然过程,是一株可供研究人肝癌转移问题的较为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
肝癌颅骨转移甚为罕见,国内尚未报道,我院自1986年8月到1988年6月收治头皮包块三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肝癌颅骨转移。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例1,男,50岁,因左颞顶部包块3~ 月,疼痛伴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半月于1986年8月19日入院。患者3~ 月出现头部包块,约比拇指头稍大。去某院,以“局部穿刺未见异常”而未予处理。包块逐渐长大伴疼痛。半月前出现右侧肢体乏力,不能独立行走。检查,发育正常,神志清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用Balb/c小鼠、腹水型肝癌(Hca-F_(25))尾静脉接种所产生的肺转移瘤和淋巴结转移瘤分别重复循环筛选10次(即肺瘤结→尾静脉→肺瘤结……;和淋巴结瘤结→尾静脉→淋巴结瘤结……)得到同一肿瘤内具有不同转移倾向的两个瘤细胞亚群P_(10)(肺转移瘤第10代)和L_(10)(淋巴结转移瘤第10代)。随着循环筛选代数增加,肺转移亚群的肺转移率显著升高,淋巴结转移亚群也有相似变化。经尾静脉,腋皮下和脚掌三途径接种,在前两途径接种中,P_(10)的肺转移率均显著高于L_(10);L_(10)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P_(10)。脚掌接种,P_(10)和L_(10)的转移率无显著差别。两亚群的肺转移灶大多形成于小血管或小支气管周围。细胞侵袭性试验表明P_(10)和L_(10)各自对肺和淋巴结粘附,侵袭增强,可很快侵入深部组织生长。本实验结果提示肿瘤转移的器官亲和性不仅与瘤细胞本身生物学性状有关,也与肿瘤移植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8.
我院收治 2例肝癌单纯颅骨转移病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 1,男, 33岁,因头右颞部肿块,逐渐增大 2个月入院,无头痛及恶心、呕吐病史,家族史中其舅患“肝瘤” 10年前死亡。查体,头右颞顶部肿块约 3cm× 4cm大小,基底宽,且固定,无触痛,与表皮无粘连,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头颅片示颅骨肿块区溶骨破坏,范围约 4cm× 5cm大小。 CT示颞顶骨区圆形肿块。 3cm× 4cm大小,脑组织内未发现水肿现象。入院后在局麻下行肿块切除,术中发现肿块与颅骨粘附成团,与硬脑膜无粘连,术后病理报告,肿瘤细胞间有毛细胆管形成。做肝 CT、 B超检查发现,肝右外侧叶有一约 2cm× 3cm大小占位病变,胸片、肺 CT未发现转移病灶,脊柱椎骨 MRI检查未发现转移病灶。甲胎蛋白测定阳性。再次进腹做肝外侧叶不规则切除,术中腹腔内也未发现任何转移淋巴结及病灶,术后病理报告证实为原发性肝癌。 例 2,女, 46岁,左枕顶骨区肿块 1个月,感肿块区局部疼痛。检查左枕顶骨区肿块 2cm× 3cm,固定,无触痛,头颅片示肿块区颅骨呈锯齿缘状圆形缺损, CT和 MRI示肿块 3cm× 3cm大小,浸润颅骨内外,脑内无异常。术前做肺平片、肝 B超未发现异常。住院后在局麻下行肿块切除。术中见肿块浸润颅骨与硬脑膜和头皮轻微粘连。术后病理报告发现瘤体细胞内有胆色素颗粒附着,诊断为转移性腺癌。术后做肝增强 CT扫描,发现肝右后叶有一 1.5cm× 1.5cm大小占位,甲胎蛋白测定阳性,而后转外院做肝癌切除证实为肝细胞癌,回我院复诊再次做头颅及脊椎等 MRI检查,未发现有转移病灶。 2 讨论 原发性肝癌肝外远处转移主要是通过血液和淋巴两种途径,但大多数转移到肺、脑内,骨转移多见于椎骨和髂骨。颅骨转移瘤破骨细胞型来源多见于甲状腺、肺、子宫的癌肿。本 2例原发性肝癌肿块直径小于 5cm的病人出现单纯颅骨转移,实属罕见,值得一提 2例病人的甲胎蛋白测定均阳性。 相似文献
19.
我院收治 2例肝癌单纯颅骨转移病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例 1,男, 33岁,因头右颞部肿块,逐渐增大 2个月入院,无头痛及恶心、呕吐病史,家族史中其舅患“肝瘤” 10年前死亡。查体,头右颞顶部肿块约 3cm× 4cm大小,基底宽,且固定,无触痛,与表皮无粘连,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头颅片示颅骨肿块区溶骨破坏,范围约 4cm× 5cm大小。 CT示颞顶骨区圆形肿块。 3cm× 4cm大小,脑组织内未发现水肿现象。入院后在局麻下行肿块切除,术中发现肿块与颅骨粘附成团,与硬脑膜无粘连,术后病理报告,肿瘤细胞间有毛细胆管形成。做肝 C… 相似文献
20.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高转移细胞克隆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筛选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高转移克隆细胞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裸鼠体内人工肺转移和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筛选克隆细胞,应用细胞计数法,染色体显示法,软琼脂克隆形成法,流式细胞术及裸鼠体内试验法研究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