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刚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2):64-65
目的:结合临床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术后效果,分析研究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同期手术的治疗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2月~2013年12月采取颅骨缺损修复术同期手术治疗的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患者70例,对其手术后的并发症和临床资料进行术后总结。结果:出现术后并发分流管阻塞4例、皮下积液3例,引发颅内感染2例;意识开始逐渐恢复、神经功能障碍得到改善65例(92.86%);术后4~7个月内实施GCS评分,恢复良好者50例(71.43%);手术死亡者0例。结论: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同期手术术后并发症少,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帮助恢复意识,改善预后康复情况,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并脑积水同期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处理.方法 2006-2009年我们对21例外伤性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进行同期手术治疗,除2例轻度脑积水行单纯颅骨成形术外,余19例并中、重度脑积水患者,在颅骨成形手术的同时行了脑室-腹腔(V-P)分流术.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无死亡,20例切口愈合良好,1例出院时伤口愈合欠佳,出院后切口长期不愈,遂致钛板外露,术后2年来院拆除钛板后伤口愈合,1例术后8个月因V-P分流管梗阻,发生重度脑积水,来院再次进行V-P分流术.结论 外伤性颅骨缺损并脑积水两者同期手术是可行的,有利于脑保护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并脑积水同期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处理.方法 2006-2009年我们对21例外伤性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进行同期手术治疗,除2例轻度脑积水行单纯颅骨成形术外,余19例并中、重度脑积水患者,在颅骨成形手术的同时行了脑室-腹腔(V-P)分流术.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无死亡,20例切口愈合良好,1例出院时伤口愈合欠佳,出院后切口长期不愈,遂致钛板外露,术后2年来院拆除钛板后伤口愈合,1例术后8个月因V-P分流管梗阻,发生重度脑积水,来院再次进行V-P分流术.结论 外伤性颅骨缺损并脑积水两者同期手术是可行的,有利于脑保护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我院27例外伤性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颅骨缺损,在全麻下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再行颅骨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1年,其中15例大小便失禁者11例明显改善;4例有癫痫症状者再次发作;19例智力迟钝者,其反应能力、精神状态均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复查CT见脑室扩张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外伤性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患者采取同期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伴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在B超辅助技术下的操作方法及可行性,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将37例颅骨缺损伴脑积水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患者在B超辅助技术下(A组)进行;未行辅助措施的37例脑积水手术患者为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脑室穿刺次数、穿刺的准确位置情况.结果 A组较传统的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缩短、减少脑室穿刺次数、脑室穿刺位置准确等优点.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借助B超辅助技术具有直观性、实时显示性、引导准确、操作方便、价廉等特点,使手术简便,安全,创伤小,避免了医源性脑损伤,降低该术式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颅骨缺损修补术联合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效果.方法 收集在我院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50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将其分为同期组和分期组,各25例.同期组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联合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分期区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3~6个...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析预见性护理在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87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中大部分患者均存在头痛头晕、易疲劳、易激怒、怕声、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经护理后部分得到改善,其中观察组在头晕头痛、怕声等方面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2/44),对照组为18.7%(8/43),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手术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针对性更高,可有效减少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利于康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同期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0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均在全麻下先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行颅骨修补术。结果:全组无感染病例,颅骨塑型满意,无头皮下积液发生,原有脑室扩大者均有不同程度缩小,临床症状改善。结论: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同期手术,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患者经济负担轻,精神压力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颅骨修补联合同侧脑室分流术治疗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一期行颅骨修补术及脑室分流术治疗,其中颅骨修补联合同侧脑室分流术35例(同侧手术组),对侧术式43例(对侧手术组).结果 同侧手术组在手术切口长度[(28.97±4.55)cm]、手术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9月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需行同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脑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或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的护理程序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手术80例临床经验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手术的适应证、时机、材料选择、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80例外伤性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伤性颅骨缺损分别选用进口钛板46例。自体骨15例,硅橡胶涤纶丝网12例,有机玻璃6例,同种异体骨1例。颅骨修补手术距受伤时间45d-6年。手术方法有覆盖法和镶嵌法。1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术后血肿、积液、感染、癫痢等并发症,发生率22.5%,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对于颅骨缺损直径≥3cm、颅骨缺损时间2—3月为最佳手术时机。目前手术材料选用进口钛板,其手术方法最简单,并发症最少,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脑外伤患者分流术后不同时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收治的86例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概述用于颅骨缺损修补的生物材料应用和研究进展。资料来源:检索PubMed 1990-02/2005-12关于生物材料应用于颅骨缺损的研究的文章。检索词为“biomaterials;repair ofskull defect”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利用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6-12的相关文章,检索词“生物材料;颅骨缺损”,并查阅相关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与颅骨缺损修补相关的材料学研究。②生物材料在颅骨缺损修补临床应用情况。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30篇文章,排除99篇重复性研究,纳入31篇与纳入标准最为贴近的文章。资料综合:传统的非降解生物假体仅可作为颅骨缺损的填充材料。随着医学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各种合成生物材料相继出现,但这些材料移植后无法被机体吸收,存在排异和炎性反应,难与宿主骨整合。目前国内使用的颅骨修补材料有机玻璃、硅橡胶、钛板、钛网及其他有机材料。这些材料分别存在着易老化、易破损、不易塑形或生物相容性差等缺点,其中钛网、钛板由于易导热、导电,造成患者术后在高温环境中有头部灼热感,而且钛网板价格昂贵。对硅橡胶材料来讲,虽然生物相容性较好,却存在强度偏低的问题。理想的骨移植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整合能力、化学性质稳定、术后长期维持其形状、不易滑脱移位、可预知其长期生物学性质、易于塑形、轮廓化方便、价格便宜。结论:虽然有机玻璃、钛板和聚乙烯等仍然是目前临床上大量使用的颅骨修补材料,但由于其存在各自不可避免的缺点,新型的生物材料仍需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一种颅骨缺损帽在颅骨缺损患者头部安全保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选取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颅骨缺损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观察组佩戴作者实用型发明专利"颅骨缺损帽"(专利号:CN 207356179 U),对照组除常规健康教育外不予特殊处理.分别于1... 相似文献
17.
颅骨缺损修复材料的选择及其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修复颅骨缺损各种生物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寻找合理的颅骨替代物.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1999-01/2009-12有关生物材料应用于颅骨缺损的研究文章,关键词为"组织工程,颅骨缺损,生物材料".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24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传统的非降解生物假体仅可作为颅骨缺损的填充材料.随着医学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各种合成生物材料相继出现.目前国内使用的颅骨修补材料有有机玻璃、硅橡胶、钛网、高分子复合材料等.这些材料分别存在着易老化、易破损、不易塑形或生物相容性差等缺点,其中以钛网、高分子复合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理化特性成为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颅骨缺损修补材料.利用自体细胞和支架完成颅骨缺损的修复是当前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结论:虽然钛网、高分子复合材料是目前临床上大量使用的颅骨修补材料,但由于其存在各自不可避免的缺点,颅骨缺损修复材料仍需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8.
A fast and fully automatic design of 3D printed patient-specific cranial implants is highly desired in cranioplasty - the process to restore a defect on the skull. We formulate skull defect restoration as a 3D volumetric shape completion task, where a partial skull volume is completed automatical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mpleted skull and the partial skull is the restored defect; in other words, the implant that can be used in cranioplasty. To fulfill the task of volumetric shape completion, a fully data-driven approach is proposed. Supervised skull shape learning is performed on a database containing 167 high-resolution healthy skulls. In these skulls, synthetic defects are injected to create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data pairs. We propose a patch-based training scheme tailored for dealing with high-resolution and spatially sparse data, which overcomes the disadvantages of conventional patch-based training methods in high-resolution volumetric shape completion tasks. In particular, the conventional patch-based training is applied to images of high resolution and proves to be effective in tasks such as segmentation. However, we demonstrate the limitations of conventional patch-based training for shape completion tasks, where the overall shape distribution of the target has to be learnt, since it cannot be captured efficiently by a sub-volume cropped from the target. Additionally, the standard dense implementation of a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tends to perform poorly on sparse data, such as the skull, which has a low voxel occupancy rate. Our proposed training scheme encourages a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to learn from the high-resolution and spatially sparse data. In our study, we show that our deep learning models, trained on healthy skulls with synthetic defects, can be transferred directly to craniotomy skulls with real defects of greater irregularity, and the results show promise for clinical use. Project page: https://github.com/Jianningli/MIA. 相似文献
19.
目的: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细节问题如不加以注意,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通过分组对比观察,探讨颅骨缺损修补手术中的组织构建技巧,以期提高此类患者的疗效,改善生活质量。方法:①对象:选择2000-01/2007-01颅盖骨缺损患者86例。②分组: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普通术式修复法组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5~56岁;颞肌组织重建组60例,男51例,女9例;年龄8~69岁。颅盖骨缺损修补手术时间为缺损后1个月~6年。③干预:颞肌组织重建组:将钛网塑型,固定,将颞肌筋膜和肌肉呈扇形贴紧钛网表面,间断缝合颞肌筋膜和肌肉缘于钛网表面;普通术式修复法:采用翻转皮瓣,即颞肌筋膜外的皮瓣,显露出骨缺损区,覆盖钛网,直接把颞部肌肉全部盖在钛网下。④评估:对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咀嚼、疼痛、颞部肌肉萎缩、外观皮肤凹陷进行比较,并观察不良事件及副反应。结果:86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个月~6年。①颞肌组织构建患者术后咀嚼有力、头面部疼痛轻、颞部肌肉萎缩不明显、外观无或较轻皮肤凹陷。普通术式修复的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可能因为局部钛网压迫颞肌层,致咀嚼时疼痛、无力。②普通术式修复法出现钛网松动3例,经局部加压包扎固定1个月后好转;两组2例硬膜外血肿自行吸收;3例术后癫痫,治疗后得到良好控制。结论:颅骨缺损重建术中,组织重建尤为重要,特别要注意重建生理的组织结构。采用间断缝合颞肌筋膜和肌肉缘于钛网外面的方法处理,可防止术后患者咀嚼无力、疼痛和外观变形等并发症,并有利于术后尽快的生理修复,使患者尽早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辅助设计颅骨缺损成型技术在修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引入到颅骨缺损的修复过程中,观察其修复效果。
方法:选择2005-01/2006-12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脑外科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颅骨缺损成型技术修复颅骨缺损患者56例,对治疗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所有病例经过CT扫描收集数据、缺损重建、钛网成型、模拟装配和手术修复等步骤完成修复过程;术后给以止血、抗炎、对症治疗;以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头皮下积血、积液,钛网无松动,外形美观为出院标准,出院随访6~18个月。
结果:56例颅骨缺损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除1例术后并发短时脑脊液切口漏、1例发生硬膜外血肿外,无切口感染和头皮坏死,无颅内出血与术后癫痫,无修补材料外露、塌陷、松动等常见颅骨修补并发症发生;钛网与骨缺损区吻合良好,颅腔塑形满意,效果良好。
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颅骨缺损成型技术简单易行,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