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研究加味益气养阴活血汤联合参地生津胶囊对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血瘀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血瘀型患者86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参地生津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70%(39/43)高于对照组的72.09%(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益气养阴活血汤联合参地生津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血瘀型疗效显著,可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空腹血糖(FPG)、血脂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对61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60例健康老年体检者(对照组)进行HbA1c、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测定,对HbA1c及FPG、血脂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HbA1c,FPG,TC,TG,LDL-C,ApoB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HDL-C和ApoA1明显低于对照组,HbA1c与FPG,TC,TG,LDL-C,ApoB呈正相关,与HDL-C和ApoA1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HbA1c与FPG、血脂均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检测HbA1c,FPG和血脂水平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治疗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随访期间血糖控制、血糖波动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行动态血糖监测的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200例,并进行随访观察,根据是否应用胰岛素治疗分为胰岛素治疗组和非胰岛素治疗组,比较两组长期随访期间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异性的差异。结果:平均随访观察时间12.5年,胰岛素治疗组长期血糖控制达标率低于非胰岛素治疗组(39.1%vs 65.7%,P <0.001),HbA1c均值高于非胰岛素治疗组[(7.28±0.71)%vs(6.85±0.76)%,P <0.001],两组间HbA1c变异系数无明显差异。单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胰岛素治疗与HbA1c均值相关(P <0.001),与HbA1c变异系数无关。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在调整相关混淆因素后,胰岛素治疗是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随访期间Hb A1c均值的独立相关因素(OR=3.23,95%CI:1.33~7.85,P=0.010),与HbA1c变异系数无关。结论:胰岛素治疗与长期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参芦颗粒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参芦颗粒对2型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血糖、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血浆ET、NO水平的影响,并与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参芦颗粒治疗组、硝酸异山梨醇对照组对糖尿病性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64.7%(P〈0.05),参芦颗粒组优于对照组;②治疗组、对照组心电图好转总有效率分别为80.6%、58.8%(P〈0.05),参芦颗粒组优于对照组;③治疗组治疗后血浆ET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参芦颗粒可降低患者血浆ET水平、升高NO水平,有一定保护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并可改善临床症状,对治疗及预防糖尿病性冠心病等血管并发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于雪冰 《北方药学》2011,8(11):99-100
目的:评估糖尿病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影响.方法:将64例经住院治疗血糖控制平稳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系统糖尿病健康教育,1次每月.结果:糖尿病健康教育后在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血糖监测、HbAlc方面比较,明显优于教育前,差异显著(P<0.01).结论:系统的糖尿病健...  相似文献   

7.
姚杰  程娟  陈治东  王海云 《安徽医药》2016,20(3):516-517
目的 通过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了解糖化血红蛋白与老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之间的关系,为延缓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提高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确诊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排除了糖尿病和糖耐量减退的正常老年住院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发现糖尿病组患者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2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的发生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关,维持糖尿病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平稳恒定,及时良好的控制血糖水平,对延缓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一种以持续高血糖为基本生化特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的内分泌系统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重,糖尿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病程的延长,如果没有很好地控制代谢紊乱,可导致心脑血管病、肾病、视网膜病、神经病变、糖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在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从黄石市某街道随机抽取3个社区,选择60岁以上老年人共987例,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分别测定血糖( FBG)、餐后2h血糖(2hPBG)和HbA1c ,并比较HbA1c和OGTT诊断老年糖尿病的最佳临界值。结果987例受检者中,共检测出糖尿病患者300例,占30.4%;HbA1c诊断老年糖尿病的最佳临界值为6.0%,此时曲线下面积( AUC)为83.8%,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72.3%;OGTT诊断老年糖尿病的最佳临界值为10.99mmol/L,此时AUC为97.4%,灵敏度为96.5%,特异度为79.9%。两者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bA1c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更加明确的诊断还应结合传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C肽(C-P)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南昌市第一医院临床检测血糖结果超过临界值最高值的50例疑似糖尿病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50例体检检查结果正常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HbA1c、GSP、C-P水平。以空腹血糖(FBG)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为金标准,比较HbA1c、GSP、C-P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 病例组HbA1c、GSP水平高于对照组,C-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GSP、C-P单项检测及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检测方法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1c、GSP、C-P联合检测保证了诊疗的准确性,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具有监测与指导意义,为临床诊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 411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A组330例,HbA1c>7%;B组81例,HbA1c≤7%.测定两组空腹血糖、血肌酐和血尿酸水平,分析HbA1c与血清尿酸的相关性.结果 A组中男性血尿酸水平与HbA1c呈负相关(r=-0.25,P<0.05),B组中男性血尿酸水平与HbA1c呈正相关(r=0.38,P<0.05).女性T2DM患者血尿酸水平与HbA1c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男性T2DM患者,HbA1c>7%时,血尿酸水平随HbA1c增加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分为A组(19例)、B组(35例)及C组(46例)。A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7%, B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7%~9%, C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9%。对比三组患者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结果 C组患者空腹血糖(9.95±1.1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0±0.75)mmol/L、甘油三酯(2.89±0.52)mmol/L、总胆固醇(7.75±0.50)mmol/L均高于A组的(8.11±0.95)mmol/L、(2.88±0.57)、(2.44±0.44)、(6.45±0.35)mmol/L和B组的(8.45±1.01)、(2.93±0.68)、(2.63±0.48)、(6.61±0.41)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3±0.11)mmol/L低于A组的(1.37±0.23)mmol/L和B组的(1.12±0.1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相似文献   

14.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于1958年被使用色谱法首次从其他类型的血红蛋白中分离出来,并于1968年被分类为一种糖蛋白。1969年,人们发现HbA1c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数量增加。现在HbA1c监测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病情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不同体重指数初诊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影响因素.方法 将747例初诊77DM患者按体重指数≥25kg/m~2、BMI<25kg/mz分为肥胖组((A组)和非肥胖组((B组),比较两组年龄,HbAlc、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差别;多元线性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对本社区内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实行全面系统的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30例,实行一般护理干预,半年后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干预前后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为(8.5±1.1)%,治疗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为(6.3±0.8)%,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作好社区护理干预,可以减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可以长期很好地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指标早已得到公认,但能否用于筛查和诊断糖尿病仍存在争议。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已正式批准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作为糖尿病的一种诊断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性方法对213例同时检测HbA1c和空腹血糖(FBG)的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诊断糖尿病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之间的关系。方法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了96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设置为糖尿病组,将74名健康的老年者设置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mALB、HDL-C、LDL-C、TG、Ch、GLU进行了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采用的是免疫比浊法;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采用的是免疫比浊分析方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C-C)采用的是直接酶法;胆固醇的检测采用的是胆固醇氧化酶法;空腹血糖(GLU)的检测采用的葡萄糖氧化酶法;三酰甘油(TG)的检测采用的甘油磷酸氧化酶法。结果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mALB、LDL-C、TG、Cho、GLU、HbAlc的浓度,糖尿病组患者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HDL-C的血清浓度糖尿病组患者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当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所增高时,尿微量白蛋白以及空腹时血糖也会随之增高,二者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r=0.648,P<0.01;r=0.483,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尿微量白蛋白的增高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相关,并且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一项灵敏指标。可以通过检测mALB以及HbAlc来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抑郁症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70例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HbAlcI〉7%)76例,对照组(HbAlc〈7%)94例。检测所有患者的HbAlc、空腹血糖、血脂、肌酐、尿酸、尿素氮水平。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饮酒、尿酸、BMI、血脂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抑郁症发病率、尿素氮及肌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lc高的患者抑郁症发病率高,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对于合并抑郁症者,应积极控制抑郁情绪,以改善预后和减少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糖化血清蛋白(GSP)联合检测2型糖尿病(T2DM)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明确诊断T2DM患者(T2DM组)及60例健康者(健康组),进行FBG、Hb A1c和GSP测定,FBG采用氧化酶法、Hb A1c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GSP采用硝基四氮唑蓝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2DM组FBG、Hb A1c、GS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组中仅FBG升高有67例(占33.5%),仅Hb A1c升高有7例(占3.5%),FBG、Hb A1c升高45例(占22.5%),FBG、GSP升高1例(占0.5%),Hb A1c、GSP升高6例(占3.0%),FBG、Hb A1c、GSP升高74例(占37.0%)。结论三项联合检测互为补充,对早期诊断治疗减少T2DM并发症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