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以其创伤小、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低、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被视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金标准.但是术后病人拔除导尿管后有相当数量的病人出现尿失禁情况,尤其合并有逼尿肌不稳定前列腺增生症的病人术后更容易出现尿失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并造成病人心理压力.本研究选择120例合并逼尿肌不稳定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干预,其中特殊护理增加术前术后提肛训练组,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兵  何涌 《华西医学》2009,(9):2285-2287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高龄合并心肺疾患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排尿困难症状均改善,其中1例出现暂时性尿失禁,2月后好转,尿路感染7例,消炎治疗后好转,5例出现肉眼血尿,做对症处理后血尿消失,无输血病例,无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URS)发生。结论:采用TURP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费用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尿动力学检查(UDS)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对47例BPH病人进行了详细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发现29例有明确膀胱出口梗阻(BOO),18例有可疑梗阻;逼尿肌收缩正常或增强45例,乏力2例;逼尿肌不稳定(DI)27例;尿流率(UFR)低平43例,正常4例。手术治疗24例,术后UFR比术前均明显增加。结论 本研究表明UDS能明确BPH有无BOO、逼尿肌收缩功能,对术前合理选择病例和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尿流动力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100例(研究组)和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00例(对照组)的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 2组低顺应性膀胱发生率、不稳定膀胱发生率、逼尿肌功能受损发生率、初始尿意容量(FDV)、最大膀胱容量(MCC)、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at Qmay)、剩余尿量(PVR)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加重了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不同术式术后疗效不良的原因及特点,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应用尿动力学及其他检查手段对84例BPH术后症状改善不良的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组进行检查分析。结果:TURP组术后改善不良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膀胱出口再梗阻(84.9%)、逼尿肌收缩无力(30.4%)和逼尿肌不稳定(DI)(18.2%)。开放组主要原因依次为逼尿肌收缩无力(52.9%)、逼尿肌不稳定(35.2%)和膀胱出口再梗阻(33.3%)。两组数据卡方检验有显著差异性(P=0.000)。结论:不同手术方式,其术后疗效不良原因组成有显著性差异。TURP组再梗阻率远高于开放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目前TURP手术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术前存在逼尿肌收缩无力和DI,是导致术后疗效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行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将178例前列腺电切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按前列腺电切术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心理、行为及院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拔尿管后尿失禁发生率、尿失禁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干预组病人术后出现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病人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住院费用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电切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下降,且尿失禁持续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腹股沟疝的同期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将同期手术的14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腹股沟疝的病人,分为4组,分别进行前列腺的腔内手术或开放手术,同时行腹股沟疝的传统Bassim修补或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结果 4组病人均取得了安全和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尿失禁的影响。方法 1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均行TURP术,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术前、术后及拔除导尿管后均给予运动疗法;对照组50例按常规护理,只在术后拔除导尿管出现尿失禁时给予运动疗法。对比2组患者术后发生尿失禁的概率及尿失禁的持续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为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4%,P<0.05;观察组术后尿失禁的持续时间为(6.1?0.49)天,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3.67?0.56)天,P<0.05。结论 TURP患者术前、术后以及拔除导尿管后均进行运动疗法能预防和降低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缩短尿失禁的持续时间,减少患者身心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补肾祛瘀汤对Ⅲ型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 将90例Ⅲ型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拟行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对照组术后常规预防用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3d起加用补肾祛瘀汤治疗。对比两组术前、术后8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评分、前列腺炎评分表评分、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病情相关指标(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环氧合酶-2)、尿动力学指标(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压)。结果 术后8周观察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前列腺炎评分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压均低于对照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8周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环氧合酶-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补肾祛瘀汤应用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重度膀胱逼尿肌无力(DU)的患者采用一期膀胱造瘘,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剜除术(TUPEP)分期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前列腺增生合并重度DU患者42例,一期均行膀胱造瘘,根据逼尿肌收缩力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恢复组(22例)和未恢复组(20例),恢复组在逼尿肌功能恢复后二期行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手术。收集并比较治疗前、逼尿肌力恢复后和TUPEP术后12个月患者的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力(Pdetmax)、逼尿肌收缩系数(DECO)、膀胱顺应性(BC)、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RV)等数据,并进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 逼尿肌力恢复后与治疗前的Qmax、Pdetmax、DECO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患者的Qmax、IPSS、排尿期IPSS、储尿期IPSS、RV与逼尿肌力恢复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重度DU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先采用一期膀胱造瘘,待逼尿肌功能恢复后行二期TUPEP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RP)为腔内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一种成熟方法,其并发症主要有尿道损伤、膀胱损伤、出血、前列腺包膜穿孔、电切综合征(TURS)及术后继发性出血、尿失禁、尿路感染、尿道狭窄、膀胱颈缩窄和性功能障碍等。我院自1999年8月开始应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204例,将其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发病率日益增多,尽管各类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药物不断出现,介是最终治疗方法还是手术治疗。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开放性前列腺切除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两种。术后10天内许多患者出现腹部绞痛,原因较多,如能早期诊断及对症处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袁小飞  钟隆柱  赵荣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2):1868-1869
目的:探讨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TVP)中辅以隔离前列腺窝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TVP术,术中辅以隔离前列腺窝技术行手术治疗。结果:本方法手术治疗42例,术后无一例出现大出血,无膀胱出口梗阻和排尿困难,3例出现暂时性尿失禁(7%)。结论:TVP术中辅以隔离前列腺窝技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止血确切,并发症少,易掌握,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14.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方法,但TURP术后患者的尿路梗阻症状虽然已经解除,由于手术创伤及膀胱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拔除导尿管后几乎都出现压力性或急迫性尿失禁,持续时间因人而异。近年来,作者运用中药穴位贴敷预防术后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及缩短尿失禁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HPH)目前主要是开放手术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开放手术适用于前列腺严重增生者,手术病人术后伤口疼痛及膀胱痉挛性收缩痛比较剧烈,一般镇痛药物效果不佳。我院自2002年2月-2005年8月收治的部分前列腺摘除术病人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技术(PCEA),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缩短了病人术手住院天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急诊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2年11月~2005年6月,采用急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医源性前列腺损伤、患者不配合导尿治疗造成前列腺部尿道损伤及膀胱血块填塞29例前列腺增生症病人,Ⅱ度增生14例(其中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Ⅲ度增生15例,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17~35分.结果 29例平均手术时间65 min,术后随访12~29个月,平均20.5个月,排尿情况良好.结论 急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急性膀胱血块填塞和尿道损伤安全有效,缩短病人住院周期,病人易于接受,但应谨慎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泌尿外科收治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腹股沟疝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前列腺电切时间45~110(75.2±5.8)min,切除前列腺组织15~65(36.7±7.8)g。病理报告均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疝手术时间30~65min。患者住院时间8~15(12.1±1.8)d。无手术死亡病例。其中21例TURP手术时间不超过1h。术后留置24F三腔气囊导尿管,生理盐水持续膀胱冲洗3d。手术后5~6d拔除导尿管,恢复自行排尿。术后随访6~12个月,排尿通畅,无尿失禁,疝无复发。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结合起来,同期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腹股沟疝,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尿道周围腺体内间质和(或)上皮成分过度增生所致的良性疾病,是老年男性常见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利用高频率的电流产生热能使腺体组织气化而达到切割目的,是切除增生的前列腺的一种微创手术。由于其术后具有无切口,痛苦小、病程短、愈合快等优点,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TURP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出血、膀胱穿孔、尿外渗、尿道电切综合征、尿失禁、尿道狭窄等。其中术后大出血常可危机生命。现对TURP术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治疗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微创治疗。方法:前列腺增生症202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技术。结果:194例一次治疗成功。治愈率96.03%。术中发生穿孔6例。术后并发出血4例,水中毒2例,膀胱颈狭窄6例,无尿失禁。无一例死亡。结论:经尿道汽化切除前列腺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一种好方法,对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20.
赵红岩 《临床医学》2013,33(7):72-73
目的评价外科手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患者,分别采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及超声吸附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治疗,并对患者术中碎石及电切时间、出血量、术后冲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进行记录,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国际前列腺评分、最大尿流率及剩余尿量。结果 72例患者平均碎石时间(19±7)min,平均电切时间(59±11)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5±25)ml,术后平均冲洗时间(15.7±3.9)h,术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3±1.1)d。且术后患者的QOL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及剩余尿量数值显著优于手术前(P均〈0.05),结论采用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和超声吸附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出血少,并发症少,且疗效肯定,操作简便,值得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