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1例17岁女性严重囊性肺纤维化患者行右侧单肺移植,术中未用体外循环,供肺采用冷UW液灌注,冷缺血时间280 min。术后18 h停用呼吸机,第4天下地活动。术后免疫抑制剂选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再用“新三联”(FK 506,骁悉,强的松)维持后续治疗。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复查肺功能基本正常,动脉血气分析显示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第1个月未出现严重排异反应,目前存活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围术期的处理及术后生存率。方法:2006年1月20日为1例肺气肿、肺纤维化、肺功能重度减损的患者进行左肺移植。结果:患者术后24h顺利脱机。术后连续5d甲强龙冲击预防急性排斥,术后第9d发生急性排斥反应,随后发生肺感染,低心排,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40d胸部CT示左肺脓胸形成,经保守治疗,肺功能明显改善,术后63d出院。结论:终末期肺纤维化是肺移植最常见的手术适应证,单肺移植术后肺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3例同种异体肺移植术后肺部感染防治的经验和教训。方法2005年6月-2008年10月在非体外循环下右单肺移植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1例(受体1)、单肺移植同期对侧肺减容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1例(受体2)、体外循环下双肺移植术治疗终末期矽肺1例(受体3)。结果3例手术基本顺利,受体1术后第4天出现移植肺感染,第7天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和左侧自体肺感染,术后2年10月伴发左下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存活至今。受体2术后第6天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左侧声带麻痹和声音嘶哑,反复并发严重的移植肺细菌感染、霉菌感染和吻合口狭窄;术后9月因双肺严重感染并移植肺慢性排斥反应而死亡。受体3双肺移植术后未出现排斥反应,但多次伴发肺部感染,出现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存活33天。结论合理强度的免疫抑制治疗和合理的抗生素应用是肺移植术后感染防控和患者长期存活的关键,纤维支气管镜是肺移植术后感染防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肺移植供体冷缺血时间与术后支气管吻合口狭窄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回顾总结肺移植供体冷缺血时间对术后支气管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的影响,改善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至201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2例患者生存期〉1年的肺移植手术供体冷缺血时间和受者术后支气管镜检查报告,根据供肺冷缺血时间所有受者分为冷缺血时间〈6 h 组和〉6 h 组。进一步分析冷缺血时间〉6 h 对术后支气管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的影响。结果22例肺移植患者中,供肺冷缺血时间〉6 h 组支气管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要高于〈6 h 组(P=0.003),2组其他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严格控制供肺冷缺血时间可以有效防止移植术后支气管吻合口狭窄的发生,从而提高肺移植成功率,改善患者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5.
纤维支气管镜在肺移植术后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肺移植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病人术后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4例肺部疾病终末期患者,单侧肺移植围手术期用纤维支气管镜给予观察以及相关处理,1例术后2个月由于患者左主支气管出现狭窄,给予多次球囊扩张后放置镍钛支架。结果 4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肺功能明显得到改善,基本生活自理。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在肺移植患者术后的监测、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冷盐水导管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初步疗效。方法:选择6例阵发性房颤行肺静脉及大静脉电隔离术。常规穿刺成功后做电生理检查同时行房间隔穿刺,用环状电极标测肺静脉的肌袖电位,并确定与心房之间的传导关系。用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肺静脉及腔静脉,并于术后服用胺碘酮或普鲁帕酮,连续服用3个月,临床症状减轻且无房颤发生则可停药。结果:6例房颤患者中共隔离肺加上腔静脉22条,左上肺静脉8条,左下肺静脉6条,右上肺静脉4条,右下肺静脉2条,上腔静脉2条,平均每人3.7条。平均随访8个月。术后3个月1例无任何心律失常,2例有间断发作,2例有房性早搏无房颤发生(Hoher证实),1例术前持续性房颤术后为间歇发作.3个月后偶发。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都明显减轻甚至无症状。1例发生术中心包填塞,无1例行2次手术。结论:阵发性房颤采用冷盐水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肺静脉对绝大多数患者是有效的,对另一少部分可以减少发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肺移植术后重症医学科管理经验。方法四川省人民医院2015年共完成2例肺移植手术,病例1为矽肺患者,病例2为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术前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以ECMO辅助;2例患者均行同种异体原位双肺移植术,术后给予控制肺水、免疫抑制、感染防控、早期康复等治疗。探讨重症医学科对肺移植患者的管理经验。结果病例1恢复良好,术后第3天可随意下床活动,术后21 d顺利出院,至今生活良好。病例2因先后并发支气管吻合口瘘、重症肺炎、肝功能衰竭,给予积极抗感染、保肝降黄、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佳,于术后73 d死亡。结论良好的重症医学科管理是肺移植术后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术前使用大剂量激素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风险更高。ECMO是危重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的有力保障,一旦患者呼吸、循环稳定,宜尽早撤除。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我们于 1985年 1月~ 1998年 6月 ,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处理肺术后危症 19例 ,男 18例 ,女 1例 ,年龄 2 4~ 72岁 ,其中肺 1次术后发生危症 16例 ,肺 2次术后 3例。用于严重呼吸困难 18例 ;大咯血 1例。严重呼吸困难病例中 ,为术侧肺不张 13例 ,高龄患者排痰困难 2例。上述病例严重呼吸困难发生时间均在术后 3~ 5 d,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 ,吸痰后 ,呼吸困难消失 ,病情由危转安。 2例余肺再切除 ,术后第 3d发生严重呼吸困难 ,经 2次以上纤维支气管灌洗吸痰后 ,效果不佳 ,后行气管切开 ,呼吸机辅助呼吸 ,患者获救 ,1例左肺上叶切除…  相似文献   

9.
探讨单侧胸腔镜下行肺减容术(LVRS)治疗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经严格掌控手术适应证,30 例重度大疱型肺气肿的患者被纳入手术,术中应用腔镜用切割缝合器(Endo GIA)切除无功能肺组织,切除部分占肺容积的20%~30%。对比术前、术后3、6 和12 个月的肺功能、血气及6 min步行试验等监测指标。结果30 例患者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肺功能、血气指标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减轻,活动耐力不同程度增加。术后3、6 和12 个月比较第1 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肺活量(FVC)、肺残 气量(R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 个月血氧分压(PO2)、6 min 步行实验(6MWT)与术后12 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下行肺减容术对于大疱型肺气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术后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期手术效果明显,随着时间延长手术效果有减退趋势。  相似文献   

10.
肺切除与胸改术并发肺水肿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爱武 《吉林医学》2005,26(7):729-729
肺水肿是指过量的液体在肺血管外的潴留状态.是肺切除和胸改术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手术麻醉刺激,使肺流量和肺毛细血管压力较术前增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术后容易出现肺水肿,造成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我院医务人员通过对1984年-2003年间施行肺切除和胸改术563例患者术后护理的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并发肺水肿患者得到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可行性,并总结术后处理体会. 方法 以低钾右旋糖酐液为肺保存液,采用顺灌结合逆灌的肺灌注方法,在非体外循环下为1例终末期肺气肿患者进行同种异体右肺移植术,术后采用新三联免疫抑制剂. 结果 术后移植肺再灌注损伤轻,43 h顺利脱离呼吸机;术后第6天发生1次急性排斥反应,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消退;术后移植肺感染轻,但自体左肺反复感染.术后73 d出院,肺功能改善明显,目前生存14个月,生活质量良好. 结论 单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有效手段,术前充分的准备和细心的围术期管理,特别注重单肺移植后自体肺感染的防治,是肺移植能否成功和长期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移植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对1例双侧特发性肺纤维化伴肺大疱、肺功能重度减损的患者进行左肺移植。结果:术后7d顺利脱机拔管,术后15d胸部CT检查显示左肺扩张良好,左肺血液灌注良好,术后肺功能明显改善,围手术期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术后49d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周密的手术方案、术后严密的监测和及时处理是肺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心脏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心脏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的动态变化,了解心脏移植中心肌保护的效果及术后心脏损伤恢复的情况.方法测定5例心脏移植患者术前、手术当日及术后(1~17)天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变化.供心植入前采用St.Thomas液保护,植入中用冷血保护.结果心脏移植患者与供者术前CTn Ⅰ基本在正常范围,手术当日及术后CTn Ⅰ较术前升高,然后逐渐下降,于第12天恢复在正常值范围内.第2例患者停机后对鱼精蛋白过敏又二次转流,术后CTn Ⅰ较其他4例患者峰值高且下降速度慢,于术后第21天死于脏器衰竭,另4例患痊愈出院.结论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心脏移植当日及术后明显高正常值,术后第12天基本正常水平.心肌肌钙蛋白Ⅰ明显升高也表明供心的心肌保护仍存在着缺陷.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冷空气吸入刺激对哮喘豚鼠血浆及肺组织中神经激肽A(NKA)含量及NKA 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的机制.方法用卵蛋白超声雾化法制作豚鼠哮喘模型;哮喘组15例:按哮喘模型制作要求致敏及诱喘,诱喘后24 h取材.冷空气刺激组15例:致敏及诱喘同哮喘组,于诱喘前5 d、诱喘当天及取材当天(诱喘后24 h),每日吸入冷空气20 min;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卵蛋白雾化溶液,方法同上.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浆及肺组织中NKA含量;用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NKA 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哮喘组豚鼠血浆、肺组织中NKA含量及肺组织中NKA mRNA的相对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豚鼠,差异非常显著(均P<0.01);冷空气刺激组哮喘豚鼠,其血浆、肺组织中NKA含量及肺组织中NKA mRNA的相对含量均明高于哮喘组豚鼠,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NKA参与了卵蛋白诱发的豚鼠哮喘发病机制;冷空气吸入刺激能显著增加哮喘豚鼠血浆及肺组织中NKA含量;冷空气吸入刺激具有在转录水平上调NKA mRNA表达的作用,由此导致血浆及肺组织中NKA蛋白含量增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同种异体肺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分析3例同种异体肺移植围术期治疗的经验和教训.结果 例1术后43 h撤离呼吸机,第4天移植肺细菌感染,第7天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第14天因"右侧凝固性血胸"再次行右胸凝血块清除.例2术后48 h撤离呼吸机,第3天、第5天因左右胸腔先后出现活动性出血而再次剖胸止血,第6天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第14天、第30天移植肺先后细菌、真菌感染.例3双肺移植术后并发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肺移植成功的关键,重点是防治移植肺的早期失功能和围术期感染,同时早期监测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犬热缺血供体同种异体肺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肺功能情况。方法 采用室温下热缺血 3 0min、LPD液灌注后 4℃保存 2 5h时的供肺 ,行右肺同种异体移植手术 7例 ,术前及监测恢复灌注 0 5 ,1,2及 4h的动脉血氧分压 (PaO2 )、肺动态顺应性 (Cdyn)、平均肺动脉压 (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和心输出量的变化 (CO)。结果 所有受体犬在观察期间均存活。恢复灌注 4h内的肺功能各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或者虽然有统计学差异 ,但仍有较好的绝对水平。结论 热缺血 3 0min低温保存 2 5h的供肺可以维持生命 ,恢复灌注后 ,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在灌注后一段时间内 ,供肺功能下降 ,但仍可较好支持生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膜剥脱术对结核性脓胸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89例单纯结核性脓胸进行胸膜剥脱术,在患者术前、术后9个月进行血气分析检测,选取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pH 4项指标进行评价,并测定术前、术后3、6、9个月的肺功能指标,对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及二者比值和最大通气量进行监测,了解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术后9个月动脉血氧分压较术前改善明显(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和pH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3、6、9个月肺功能监测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6个月和9个月各项肺功能指标亦均较术后3个月显著改善(P<0.01),而术后6个月和9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膜剥脱术能够有效改善结核性脓胸的肺功能,6个月后基本恢复到最大限度,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尽早实施胸膜剥脱术,阻止胸廓进一步变形,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介入化疗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4-10~2011-06共58例肺癌患者,先行125I粒子植入术,之后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术前采用特定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模拟布源,计划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粒子的数量.在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瘤体区.术后2,4,6,12个月CT扫描,参照WHO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测量肿瘤组织两个垂直直径之乘积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后2,4,6,12个月随访,有效率分别为62.07%,71.93%,83.64%,78.18%.全组58例中1例4个月因出现全身转移而病死,2例6个月因心包转移医治无效病死,其余55例患者均全部完成治疗;所有患者未出现放射损伤症状,未发现粒子迁移,化疗不良反应轻(部分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呕吐,1例患者脱发).结论 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能有效控制肿瘤治疗"冷点"及针道种植转移;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单肺移植同期对侧肺减容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疗效.方法 对1例46岁终末期肺气肿患者同期行右侧单肺移植和左侧肺减容术.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减容侧肺无明显膨胀,纵隔无移位,移植肺无受压,扩张良好.患者术后无明显排斥反应,术后60 h拔气管插管,108 h脱离呼吸机,7 d下床活动,45 d 出院.术后减容侧出现轻度胸腔漏气,胸腔内注入高渗糖数次后治愈.术后肺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结论 单肺移植同期对侧肺减容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可避免因单肺移植后导致对侧气肿肺过度膨胀,压迫移植侧肺,从而影响移植肺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等问题,提高肺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