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脉搭桥术中麻醉处理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冠心病病人由于心血管功能受损 ,麻醉手术期间的血液动力学常不易维持稳定。为探索冠脉搭桥术中麻醉处理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对一组病人进行了观察研究。资料和方法择期行冠脉搭桥手术病人 2 1例 ,男19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6 3 7± 8 8)岁。其中合并心肌梗塞者 7例 ,室壁瘤 2例 ,高血压病 4例 ,脑梗塞 1例 ,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各 1例。手术类型 :冠脉搭桥 4支 13例、5支 3例、6支 1例 ,搭桥 2支加室壁瘤切除术 2例 ,搭桥 3支加主动脉瓣置换及搭桥 4支加二尖瓣置换各1例。麻醉诱导前局麻下桡动脉穿刺监测动脉压 ,同时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严重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狭窄〉75%)的高危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27例高危冠心病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均提示严重三支血管病变,15例合并左主干病变(狭窄〉75%),均属高危(EuroSeore〉6分),无术中死亡、术后死亡1例,搭桥2~7支、平均(3.2±1.1)支。结论对于冠脉严重三支血管病变高危病例,在预先置入IABP的辅助下可以安全地施行非体外循环下的冠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治疗重症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对收治的75例重症冠心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治疗,NYHA心功能分级1~4级。其中男性48例,女性27例;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70.34±8.22)岁;对手术方法及围术期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文75例患者共计搭桥262支,平均远端吻合口数(2.58±0.66)支/例,其中乳内动脉198支、桡动脉64支。患者平均体外循环辅助时间(55.31±11.28)min,ICU监护时间(46.85±11.55)h,住院时间(13.46±3.57)d。术后并发症为低心排综合症7例,肾衰4例,脑梗塞3例,二次开胸止血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9例,房颤21例。本组7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76±3.24)个月。术后3个月LVEF、LVDD及NYMA心脏功能均较术前得到改善,无患者发生死亡。结论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重症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术中尽量减少体外循环时间、合理的手术设计可以做到完全再血管化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操作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时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1月我们为 72例病人实施了冠状动脉搭桥术 ,其中 17例同时行心脏瓣膜置换或其它心内畸形的矫治 ,术后恢复良好。现将 17例手术体外循环的管理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7例中男 14例 ,女 3例。年龄 46~ 6 3岁 ,平均 5 6岁。体重 6 5~ 81kg ,平均 6 9kg。体表面积 1 6 9~ 2 10m2 。行冠状动脉搭桥合并二尖瓣置换 7例、主动脉瓣置换 5例、双瓣置换 2例、房间隔缺损、Ebstein畸形各 1例。术中搭桥 2~ 5支 /人 ,平均 3 2支 /人。体外循环方法  17例病人均使用Sarns80 0 0型心肺机。人工肺为Jos…  相似文献   

5.
心脏手术麻醉处理的核心环节是维持循环功能稳定。为了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又可使血液动力学保持稳定 ,临床上常采用多种药物联合诱导的方式。本文观测了咪唑安定 芬太尼 羟丁酸钠联合诱导对心脏手术病人的效果及血液动力学作用。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择期行心脏手术病人 2 2例 ,男 17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61 7岁 ,身高 163cm ,体重 62 9kg。心功能Ⅱ级 9例 ,Ⅲ级 10例 ,Ⅳ级 3例。手术类型 :冠脉搭桥术 14例 ,心脏瓣膜置换 5例 ,冠脉搭桥 +瓣膜置换 2例 ,冠脉搭桥+室壁瘤切除术 1例。麻醉方法 麻醉前用药为吗啡 0 2mg/kg、地西…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冠脉搭桥术的护理体会.方法:我院胸心外科 2009年3月-2010年12月,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冠脉搭桥术15例,术后进ICU监护,经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病人恢复顺利,康复出院.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冠脉搭桥术15例,术后进ICU监护,一例出现心律失常,经及时处理,症状缓解,其佘病人顺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7.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简称不停跳搭桥术(OPCAB),由于损伤小、副作用少、并可避免体外循环对身体各重要脏器带来的危害而逐渐成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一种趋势[1],但有时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室颤。我院2003年10月至2006年5月施行的OPCAB患者216例中有5例术中发生室颤,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53~76岁,平均63岁。术前诊断冠心病,经冠脉造影确诊,冠脉造影均有3支病变,狭窄70%~99%。术前病史:患病2~15年,均有不稳定心绞痛史,3例有陈旧心肌梗塞,1例伴室壁瘤形成,高血压3例,糖尿病1例,心律失常2…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告55例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冠脉搭桥术)。方法 手术在常温全麻下进行,取胸骨正中切口,备体外循环,在心脏不停跳下行冠脉搭桥术。术中使用固定器及冠状动脉塞子,连续缝合搭桥1~4支。结果 本组病例中术后死亡1例,急性心包填塞2例,急性肺水肿3例。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安全性好,减少了体外循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自60年代以来,以运动实验为核心内容的心脏康复程序,逐渐从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扩大到冠状动脉(下称冠脉)搭桥和冠脉成形术。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术后康复教育已成为综合性医学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3]。1998年5月至2000年3月,我科对14例冠脉狭窄行搭桥术的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4例中男13例、女1例,年龄50~67岁。有典型心绞痛病史10例,心肌梗死病史4例;高血压病病史11例,糖尿病病史3例;心功能级10例,级4例;冠脉造影显示左主干狭窄6例,左前降支狭窄3例,左回旋支狭窄2例,对角…  相似文献   

10.
110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CABG)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我们自 1997年 7月至 1998年 7月共为 130余例病人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现将资料完整的 110例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全组病人男 89例 ,女 2 1例 ;年龄 36~ 75岁 ,平均 (5 9 2± 8 1)岁。有心肌梗死史者 70例 (6 3 6 % ) ,合并左心室室壁瘤 2 2例 (2 0 % )、合并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并重度狭窄、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各 1例 ,6 0例高血压 ,5 9例有吸烟史 ,2 3例糖尿病 ,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 1年。单支血管病变 3例 ,2支血管病变 10例 ,3支血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桡动脉在全动脉化冠脉搭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2例患者采用乳内动脉和桡动脉行全动脉化冠脉搭桥手术,“不接触血管技术”游离桡动脉,与冠状动脉对角支、钝缘支、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等单独或序贯吻合,共搭桥31支。术后应用钙通道阻滞剂防止桡动脉痉挛。结果2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痊愈出院,无围术期心肌梗塞,术后心肌缺血改善,无手部缺血并发症。随访2月~3年,无心绞痛复发,手部功能正常。结论桡动脉作为血管桥材料在全动脉化冠脉搭桥术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心脏手术麻醉处理的核心环节是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为了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又可使血液动力学保持稳定,临床上常采用多种药物联合诱导的方式.本文观测了咪唑安定-芬太尼-羟丁酸钠联合诱导对心脏手术病人的效果及血液动力学作用.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择期行心脏手术病人22例,男17例,女5例,平均年龄6 1.7岁,身高1 63cm,体重62.9kg.心功能Ⅱ级9例,Ⅲ级10例,Ⅳ级3例.手术类型:冠脉搭桥术14例,心脏瓣膜置换5例,冠脉搭桥+瓣膜置换2例,冠脉搭桥+室壁瘤切除术1例. 麻醉方法麻醉前用药为吗啡0.2mg/kg、地西泮7.5~10m g及东莨菪碱0. 3mg,于术前1小时肌注.麻醉诱导:面罩吸氧下经中心静脉注入咪唑安定0.1mg/ kg、芬太尼4μg/kg及羟丁酸钠50mg/kg.入睡后注射潘库溴铵0.1mg/ kg.肌松完善后行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作间歇正压通气.以异氟醚吸入及间断静注芬太尼和潘库溴铵维持麻醉.  相似文献   

13.
<正>冠状动脉搭桥术一般采用体外循环下和非体外循环下两种方式,其麻醉方法截然不同。其中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MI-OPCAB)由于术中不用体外循环,常温下维持病人自主心跳,最大限度进行心肌保护和减少生理干扰,并有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而越来越成为冠脉搭桥的首先选择。随着技术进步将得到发展和普及,我院自1999年来共对100例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现就麻醉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现在已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目前绝大多数搭桥手术在体外循环下完成[1].我院自1999年6月至2006年9月共进行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63例,术后均入ICU监护,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冠脉搭桥术)目前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有效并被广泛接受的方法。但晚期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尤其是合并有糖尿病的病人,病人靶血管条件普遍较差,冠状动脉远端直径明显变细,血管内膜不光滑,流出阻力高,冠脉搭桥术后极易再堵塞并因此造成围术期心肌梗死。以往对于这类病人多采用冠脉搭桥加激光打孔术或单独行激光打孔术,但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肥胖病人冠脉搭桥围术期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肥胖人数也日趋上升。由于肥胖本身常并发循环、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肥胖已被列为麻醉手术的高危因素之一。为此 ,本研究旨在探讨肥胖因素对冠脉搭桥围术期循环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随机选择 85例行 3~ 5支冠脉搭桥手术病人 ,年龄 30~ 84(平均 6 5 5 )岁 ,体重 5 5~ 131(平均 76 9)kg ,体表面积1 41~ 3 36 (平均 1 97)m2 ,ASAⅢ~Ⅳ级。病人按体重指数 [bodymassindex(BMI) =体重 (kg) 身高2 (m2 ) ]分为病理性肥胖组 2 7例 (BMI >35 )和非肥…  相似文献   

17.
非体外循环与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12月至2003年7月,我们对410例冠心病病人施行了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冠脉搭桥,OPCAB),对318例施行传统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CCAB),现对两种术式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 ,是目前冠心病外科治疗的一种新趋势 ,符合降低医疗费用和外科创伤这种“微创伤外科”潮流。我院从 1997年 7月至 2 0 0 0年 1月共施行 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本组 8例病人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5 0~ 72岁 ,体重 5 2~ 74kg。病程 2月~ 6年 ,劳累性心绞痛 4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4例。合并高血压病 4例 ,糖尿病 1例 ,有心梗史 1例 ,心衰 1例。冠状动脉造影 :左前降支单支病变 3例 ,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 3支病变者 5例 ,心功能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微创治疗方法。 方法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8月 ,用Octo pus方法给 2 3位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搭桥数 1根 1例 ,2根 3例 ,3根以 19例。移植部位 :前降支 2 3例 ,对角支 8例 ,回旋 15例 ,右冠 14例 ,后降支 8例。移植血管 :左乳内动脉 2 0根 ,大隐静脉 4 8根。 结果 无手术死亡 ,无中转体外循环 ,术后心绞痛消失 ,MRI提示桥血管通畅。 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 ,包括回旋支和后降支。桥血管通畅率与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相同。并发症少 ,费用低 ,是一种安全、经济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异丙酚-利多卡因复合麻醉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避免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跳 ,使病人围术期生理干扰小 ,手术效果优良 ,术后并发症少 ,恢复快 ,但对临床麻醉提出了挑战。作者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异丙酚 利多卡因复合麻醉 ,围术期生命体征稳定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10例病人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5 0~ 6 1岁 ,体重 5 1~ 79kg。术前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ASA分级Ⅲ~Ⅳ级。术中搭桥 2根血管者5例 ,3根血管者 4例 ,4根血管者 1例。麻醉方法 麻醉前 30分钟肌肉注射哌替啶 1mg/kg、东莨菪碱 0 3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