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前列腺癌的磁共振DWI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的表现及其ADC值的差异,探讨DWI在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7例PCa,38例BPH进行MR扩散加权成像,分析DWI和ADC图表现,测量PCa区域、BPH的中央腺体区增生结节及外周带的ADC值。结果:PCa在DWI图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BPH在DWI和ADC图上外周带信号较均匀,中央腺体信号欠均匀。前列腺癌Ca灶及中央腺体非癌灶区平均ADC值分别为(1.091±0.214)×10-3mm2/s和(1.497±0.318)×10-3mm2/s;前列腺增生外周带及中央腺体区增生结节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839±0.190)×10-3mm2/s和(1.509±0.225)×10-3mm2/s。PCa灶的ADC值明显低于BPH外周带及中央腺体区增生结节(P〈0.05),其间ADC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对PCa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在常规MRI形态学的基础上,结合DWI图上病变的信号特点及ADC值提供的病理变化信息,能提高对PCa的定性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T2wI结合DWI对PSA异常患者前列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疾病患者53例,其中前列腺癌患者13例,前列腺炎患者6例,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34例,行MRI常规平扫及b值1000s/mm^2的DWI扫描检查,经2名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进行双盲阅片,比较T2WI与DWI结合T2wI对前列腺癌、前列腺炎、BPH的定性诊断准确率。结果T。wI对前列腺癌、前列腺炎、BPH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9.2%、33.3%、73.5%,DWI结合T:wI对前列腺癌、前列腺炎、BPH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6%、66.7%%、88.2%。结论对于前列腺PSA异常的患者,b值1000s/mm。的DWI结合TzwI能提高前列腺疾病的定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别应用T2WI、DWI以及综合应用2种成像序列对前列腺移行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6-08-2010-04在本院3.0T磁共振行常规及DWI扫描(b值分别为0 s/mm2和800 s/mm2)的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70例前列腺移行区见到结节样异常信号者被纳入本研究,本组患者后来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分析良恶性结节的MRI表现,比较其ADC值.采用5分制评分,将所得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用SPSS11.5分别做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比较各组方法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病理证实54例患者为前列腺移行区良性结节,16例为移行区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良性和恶性结节的ADC值分别为(1.352±0.088 5)×10-3 mm2/s和(0.931±0.079 5)×10-3 mm2/s,恶性结节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结节(P<0.05).联合DWI和T2WI 2种成像序列鉴别前列腺移行区良恶性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993,95%CI:0.935~0.995),其与单独应用T2WI 的AUC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3,P<0.05),但是与单独应用DWI的AUC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05,P=0.365);T2WI鉴别前列腺移行区良恶性结节的AUC低于DWI的,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29,P=0.103),2种序列结合鉴别前列腺移行区良恶性结节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最高.结论 前列腺移行区恶性结节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结节;联合应用DWI和T2WI鉴别诊断良恶性结节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最高.  相似文献   

4.
MR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DWI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30例前列腺癌(PCa)、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前列腺DWI扫描,分析三者的DWI图、ADC图的信号表现,以及癌灶、增生结节灶、正常前列腺的ADC值,以及前两者病灶ADC值与其周围正常外周带ADC值的相对比值变化规律。所有BPH和PCa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①PCa、BPH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30例)DWI表现:PCa表现为高信号影为主;增生结节呈稍高信号为主,强度低于外周带,并且信号不均匀;健康志愿者外周带呈稍高信号为主,中央带呈等信号为主,外周带信号高于中央带,二者分界清晰;②PCa癌灶平均ADC值(0.878±0.056)×10^-3mm^2/s;BPH增生结节灶平均ADC值(1.379±0.201)×10^-3mm^2/s;健康者前列腺中央带平均ADC值(1.287±0.041)×10^-3mm^2/s;健康者前列腺外周带平均ADC值(1.636±0.064)×10^-3mm^2/s;③PCa癌灶、BPH增生结节灶(各30例)的平均ADC值与其周围正常外周带ADC值的相对比值平均分别为0.54±0.05,0.85±0.06。结论:正常前列腺外周带、BPH、正常前列腺中央带、PCa在DWI图像上信号有较大差别,PCa癌灶信号最高。正常前列腺外周带、BPH、正常前列腺中央带、PCa癌灶的ADC值依次下降。BPH、PCa癌灶ADC值与其周围正常外周带组织ADC值的相对比值有明显差别。ADC值≤0.97×10^-3mm^2/s,特别是同时ADC相对比值≤0.62,是PCa DWI诊断的可靠依据,有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T2加权成像(T2WI)诊断外周带前列腺癌(PCa)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超声引导下前列腺靶点穿刺、临床病理学确诊并于穿刺前后1个月内行前列腺MRI检查的PCa患者41例,年龄49~89岁,中位年龄69岁。所有患者均行3.0T超高b值(分别为2000、3000 s/mm2)的DWI及T2WI脂肪抑制序列MRI成像。以前列腺靶点穿刺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T2WI、DWI(b=2000 s/mm2)、DWI(b=3000 s/mm2)、T2WI+DWI(b=2000 s/mm2)、T2WI+DWI(b=3000 s/mm2)对PCa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计算各方法诊断PCa的曲线下面积。 结果 41例患者中,PCa患者26例(通过临床结合穿刺点位置确诊为外周带PCa),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5例。T2WI、DWI(b=2000 s/mm2)、DWI(b=3000 s/mm2)、T2WI+DWI(b=2000 s/mm2)、T2WI+DWI(b=3000 s/mm2)诊断PCa的灵敏度分别为0.962(25/26)、0.962(25/26)、0.962(25/26)、0.923(24/26)、0.923(24/26),特异度分别为0.400(6/15)、0.667(10/15)、0.876(13/15)、0.800(12/15)、1.000(15/15),准确率分别为0.756(31/41)、0.854(35/41)、0.926(38/41)、0.878(36/41)、0.951(39/4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1、0.814、0.914、0.872、0.972(P=0.056、0.001、<0.001、<0.001、<0.001)。 结论 T2WI+DWI(b=3000 s/mm2)序列图像诊断PCa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有望成为一种可靠的诊断前列腺疾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5名正常自愿者及48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行MRI常规平扫、DWI及DCE-MRI,分析正常前列腺内外带、前列腺增生症(BPH)及前列腺癌(PCa)的DEC-MRI信号变化,时间信号-强度(SI-T)曲线特征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情况。结果DCE-MRI及DWI对良恶性前列腺疾病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达峰时间(Tmax)从高到低依次为正常前列腺外周叶、正常中央叶、BPH及PCa(P=0.000);强化程度(SI%)从高到低为BPH,正常中央叶、PCa及正常外周叶(P=0.000);强化率(R)从高到低为PCa、BPH、正常中央叶及正常外周叶(P=0.000)。ADC值从高到低为正常外周叶、正常中央叶、BPH及PCa(P=0.000)。结论DCE-MRI及DWI可明显提高PCa及BPH的鉴别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动态对比增强扫描(DCE-MRI)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我院前列腺疾病患者80例(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4.0 ng/mL)为研究对象,分别行MRI常规检查及DCE-MRI检查,并行病理穿刺活检,根据病理结果评估DCE-MRI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评价DCE-MRI各定量指标[容量运转参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比(Ve)]的诊断效能及其与病理Gleason分级的相关性。结果:80例中,病理结果为前列腺癌(PCa)29例,前列腺增生(BPH)51例;DCE-MRI结果为PCa 36例,BPH 44例,其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准确率、特异度分别为86.21%(25/29)、81.25%(65/80)、78.43%(40/51);PCa患者Ktrans、Kep及Ve显著高于BPH患者(P<0.05);Ktrans、Kep及Ve与病理Gleason分级无线性相关(r=0.311、0.079、0.159,均P>0.05)。结论:DCE-MRI在前列腺疾病的良恶性评定上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DCE-MRI各定量指标与病理Gleason分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MR扩散、灌注成像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扩散成像(DWI)和灌注成像(PWI)在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前列腺疾病的70例患者,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2例,前列腺癌(PCa)28例分别进行MR弥散成像和灌注成像,测算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s);并对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病变的灌注曲线最大线性斜率(SSmax)、T2*弛豫率(ΔR2*peak)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VEGF、MVD)的各自相关性. 结果 (1)BPH组前列腺中央带增生结节、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783±0.282)×10-3 mm2/ s,(2.025±0.358)×10-3 mm2/ s;PCa组前列腺中央带、外周带癌灶平均ADC值分别为:(1.632±0.082)×10-3 mm2/ s,(0.267±0.07)×10-3 mm2/ s.PCa组外周带癌灶平均ADC值明显低于BPH组增生结节(P<0.05);(2)BPH组增生结节灌注曲线的SSmax及ΔR2*peak分别为:33.5±3.1、1.5±0.1;PCa组癌灶灌注曲线的SSmax及ΔR2*peak分别为:58.4±4.7, 3.14±0.5, 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PH组VEGF阳性、阴性例数分别为9例和33例,MVD平均值为22.76±6.54;PCa组VEGF阳性、阴性例数分别为24例和4例,MVD平均值为71.38±9.17;PCa的VEGF和MVD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PH(P<0.01),PCa、BPH的VEGF表达与MVD表达呈正相关性(P<0.01);灌注成像(PWI)参数SSmax、ΔR2*peak与VEGF、MVD具有相关性(P<0.01). 结论 DWI可对BPH与PCa的ADC值进行定量分析,PWI可反映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血管生成情况,有助于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T2加权像(T2WI)及动态增强(DCE)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00例前列腺疾病中前列腺癌49例和非癌病例51例(包括46例前列腺增生、3例外周带炎症及2例前列腺结核).所有病例在常规MR检查基础上加扫DCE及DWI序列,DWI的b值为800 s/mm2.比较T2WI、DCE、DWI及三者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统计分析前列腺组织与非癌组织的ADC值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在DWI图像上,前列腺癌多呈明显高信号,6例局限于中央带前列腺癌得到正确诊断.前列腺癌组织的平均ADC值为(0.96±0.22)×10-3mm2/s,前列腺增生组织的平均ADC值为(1.56±0.23)×10-3mm2/s,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但ADC值有小部分重叠.T2WI、DCE、DWI及三者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5.7%、87.8%、93.9%、100%.结论 T2WI、DCE及DWI三者联合应用可以弥补各自的缺点,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T2WI低信号的前列腺外周带病变的MR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T2加权相(T2WI)表现为低信号的前列腺外周带病变的诊断研究。方法:对83例前列腺外周带病变,其中前列腺炎症25例、前列腺腺癌45例、前列腺增生10例、纤维化病灶3例,进行T1WI、T2WI、DWI扫描,其中55例进行了增强扫描,分析前列腺外周带病变的信号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同时分析83例患者的PSA值。结果:前列腺外周带炎症T2WI的低信号影大部呈斑片状,无占位效应,增强后时间-信号曲线呈平台型,DWI呈稍高信号,ADC值稍减低,血PSA值处于正常值上限附近;前列腺外周带癌灶T2WI的低信号影以结节状为主,增强后时间-信号曲线呈速升速降型,DWI呈明显高信号影,ADC值明显降低,血PSA值明显增高;前列腺外周带良性前列腺增生T2WI的低信号呈斑片状或结节状,增强后早期无明显强化,后期不均匀强化,DWI呈稍高或高信号,ADC值稍低,介于腺癌与炎症之间,常可见中央带增生表现,血PSA值稍高;前列腺外周带纤维化病灶T2WI的低信号呈斑条状,界清,DWI呈低信号,增强后无强化,血PSA值正常。结论:前列腺外周带的炎症、腺癌、增生、纤维化病灶T2WI均可表现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及DWI检查,ADC值测量,并结合PSA值,有较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及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并对误诊病例进行分析。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术前MR诊断为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患者共58例,术后确诊为癌40例、非癌18例,比较两组间的(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C/C)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中央腺体癌组CC/C值及最小ADC值分别为2.89±1.26、(0.81±0.16)×10-3mm2/s,非癌组CC/C值及最小ADC值分别为1.28±0.59、(1.02±0.18)×10-3mm2/s,中央腺体癌组与非癌组之间的CC/C值及最小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94、-3.862,P值均<0.05)。结论 MRS和DWI对于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常国庆  夏兆云 《武警医学》2018,29(4):358-360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面弥散系数(ADC)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前列腺癌组21例,前列腺炎组1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25例,测量病变区及前列腺增生外周带的ADC值,并在癌与非癌组之间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 前列腺癌组ADC值为(0.74±0.10)×10-3 mm2/s,前列腺炎组为(0.98±0.07)×10-3 mm2/s, BPH组中央带为(1.21±0.09)×10-3 mm2/s,外周带为(1.38±0.14)×10-3 mm2/s,组间ADC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ROC曲线,当ADC值为0.95×10-3 mm2/s时,诊断的敏感性达92.8%,特异性达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95。结论 磁共振DWI和ADC值可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常规及DWI等序列)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3例血管母细胞瘤共81枚病灶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管母细胞瘤多为单发(67/73),小脑为最常见发病部位(61/81),可分为3型:囊伴结节型53个,实质型22个,单纯囊型6个;DWI序列肿瘤结节及实质型瘤体均呈低信号;19个病灶表现有囊中囊征象。结论: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且与其病理基础密切相关,能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前列腺癌及31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了MR常规扫描、DWI和DCE-MRI扫描,测量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观察病灶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MRI特征,绘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SI-T曲线),SI-T曲线分成3型:Ⅰ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仍持续增高;Ⅱ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平台期;Ⅲ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下降期。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织和病灶间差异。结果经DCE-MRI检查,2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17例病灶区呈Ⅲ型曲线,2例呈Ⅱ型曲线,1例呈Ⅰ型曲线;3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26例呈Ⅰ型曲线,4例呈Ⅱ型曲线,1例呈Ⅲ型曲线。前列腺癌组与BPH组的SI-T曲线类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例前列腺癌病灶于DWI上为高信号,于ADC图上呈明显低信号,ADC值为(1.18±0.08)×10-3 mm2/s,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于DWI、ADC图上均呈等信号,ADC值为(2.67±0.09)×10-3 mm2/s;3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央叶和外围叶于DWI、ADC图上均呈等信号,ADC值分别为(1.87±0.07)×10-3 mm2/s、(2.64±0.11)×10-3mm2/s。除前列腺增生的外围叶与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外围叶和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和DWI联合应用在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达80%以上。结论 DCE-MRI、DWI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2种方法联合应用提高了MRI诊断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期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扩散加权成像在脊髓急性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脊髓急性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急性脊髓外伤18例,在72h内行常规MRI和DWI(Philips1. 5TMR仪),其中2例行单次激发DWI(ssh DWI),16例行多次激发DWI(msh DWI)。结果 2例行ssh DWI者,均显示为脊髓病灶局部明显高信号,但图像质量较差,无法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其余16例均行msh DWI,图像质量明显改善,按照损伤程度和DWI表现不同分为3型: (1)水肿型:本组10例,损伤病灶呈不同程度DWI高信号,损伤部较正常部ADC值有明显减低(t=7. 515,P<0. 01),但本组急性期( 72h)内ADC值在24h内(4例)和25~48h(5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844,P>0. 05); (2)混合型: 4例,病灶混合出血与水肿,DWI呈混杂高信号; (3)出血型: 2例,病灶以出血为主,DWI呈低信号,相应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T1WI低信号。结论 DWI为脊髓外伤的超早期诊断、帮助判断脊髓传导功能的完整性和脊髓压迫损伤的程度,以及是否合并出血等提供了新的客观手段,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使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研究结节性硬化(TS)患者脑灰质和白质内病灶的扩散特点,并观察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变化。方法:对18例临床影像学诊断的TS患儿使用1.5TMR系统行DWI检查,测量大脑皮质和皮质下61个结节的ADC值和对照组15例正常儿童的正常白质的ADC值。结果:TS患儿大脑皮质和白质病灶的ADC值明显高于健康儿童正常脑白质的ADC值,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其中4例TS伴发的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ADC值与正常脑实质的相似,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WI可提供TS患儿脑皮质和白质病灶的病理信息,TS脑白质内结节灶的高ADC值可区别常规MRI检查T1WI和T2WI信号与TS相似的其他疾病结节状病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