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蔡智荣  周珊珊 《山东医药》2009,49(45):53-54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老年人不典型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老年患者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胸腔液体量(TFC)。同时测定其血浆N端脑利钠肽(NT-BNP)浓度。结果以NT-BNP450ng/L为界值分为不典型心衰组和心衰组,两组比较,HR、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CI、SV、SI值心衰组较不典型心衰组均明显降低,TF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无创血流动力监测对评价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患者脑利钠肽浓度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快速检测脑利钠肽(BNP)水平与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及对心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住院有气促和呼吸困难患者117例:(1)心原性呼吸困难组75例,其中行血流动力学检查53例,(2)肺原性呼吸困难组42例。均经干式快速免疫荧光法定量分析检测BNP。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结果53例心衰患者的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mmHg(1mmHg=0·133kPa)]、平均肺动脉压(MPAP,mmHg)、右房压(RAP,mmHg)和血浆BNP(ng/L)水平分别是:Ⅱ级心功能(18例)为16.10±3.50、22.50±4·68、3.11±1·90、271.25±159.29,Ⅲ级心功能(20例)为21.50±4.42、28.60±9.35、8.95±3.86、619.58±237.48,Ⅳ级心功能(15例)为29.28±8.61、36.50±12.32、15.27±4.96、1519.28±618.62(P<0.01~0.05)。血浆BNP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做直线相关回归分析表明,BNP分别与PCWP、MPAP、RAP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9、0.50、0.32,P值分别<0.01、<0.01、<0.05)。LVEDD≥60mm组24例的血浆BNP浓度(918.48±453.25)ng/L,显著高于LVEDD<60mm组29例(298.58±167.51)ng/L(P<0.01),而LVEDD<60mm组BNP水平比左、右室舒张期末内径正常的肺原性呼吸困难组BNP[(35.4±26.4)ng/L]显著增高(P<0.01)。心原性呼吸困难组BNP水平(761.30±480.47)ng/L,明显高于肺原性呼吸困难组(35.4±26.4)ng/L(P<0.01)。结论心衰患者BNP与PCWP、MPAP、RAP显著正相关,BNP的释放直接与心室压力负荷过度和心室容积扩张相关。快速检测BNP浓度对鉴别呼吸困难是心原性或肺原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利钠肽(BNP)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70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清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6例完成6 min步行试验(6MWT)评估运动耐量,分析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BNP水平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心力衰竭患者各NYHA心功能不同分级组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2)BNP值与LVEF呈负相关;(3)BNP值与6MWT结果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BNP测定是辅助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可反映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内皮素-1(ET-1)水平与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4年3月~2005年5月住院慢性HF患者75例,行Swan-Ganz导管检查53例,用干式快速免疫荧光法定量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血浆BNP、ET-1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随着NYHA心功能级别增加,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房压(RAP)和血浆BNP、ET-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血浆BNP、ET-1分别与PCWP、MPAP、RAP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提示ET-1水平为影响血浆BNP浓度的独立因素(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0.28,P<0.01)。LVEDD≥60mm组(31例)血浆BNP和ET-1浓度分别为(968.23±478.63)、(129.45±88.56)ng·L-1,显著高于LVEDD<60mm组(44例)[(286.26±156.89)、(87.45±43.65)ng·L-1],P<0.01。结论:慢性HF患者BNP、ET-1水平与PCWP、MPAP、RAP显著正相关,BNP的释放直接与心室压力负荷过度和心室容积扩张相关,BNP是反映心室受损敏感指标,ET-1可刺激HF心室BNP的分泌。  相似文献   

5.
目的:脑利钠肽(BNP)在诊断心力衰竭时有重要的价值,但BNP与体质指数呈负相关,探讨结合体质指数确定BNP的正常值范围,提高BNP在诊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实际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病例选取2006-2009年在临床怀疑急性心力衰竭的676例老年患者(年龄≥65岁),盲法检测BNP水平,并获取上述患者的体质指数资料,心力衰竭的诊断由两名高年资的心内科医师汇总患者的临床资料独立做出诊断,对二者诊断不符合的患者剔除,临床医师在诊断心力衰竭时对患者的BNP检测结果不知情。结果:其中340例诊断为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患者在消瘦、正常体重、超重、肥胖患者中的BNP平均值分别为2400ng/L、1890ng/L、1720ng/L、1400ng/L,在无心力衰竭者分别为79ng/L、65ng/L、52ng/L、48ng/L。通过研究发现低体重及正常体重患者若以200ng/L为正常值标准,超重患者以150ng/L、肥胖患者以100ng/L时具有最佳诊断价值。结论: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用BNP诊断心力衰竭时应注意结合患者的体质指数,确定不同的正常值范围,使得BNP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价值提高。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在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3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分析血浆NT-proBNP与LVEF及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根据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得的LVEF值分为Ⅰ、Ⅱ、Ⅲ、Ⅳ组,LVEF值分别为:大于45%、35%~45%、25%~35%及小于25%4组,血浆NT-proB-NP中位数分别为375(186~2476)ng/L、476(278~6752)ng/L、896(247~9000)ng/L和3472(1326~9000)ng/L,与Ⅰ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据年龄分为≤50岁、51~60岁、61~70岁及≥71岁4组,各组血浆NT-proBNP中位数分别为:男性295(190~6579)ng/L、502(263~8634)ng/L、11 396(303~8956)ng/L和1785(335~9102)ng/L,女性286(186~6412)ng/L、479(235~8589)ng/L、1361(289~8879)ng/L和1713(314~8956)ng/L,与≤50岁组相比,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性别间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不仅是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诊断标准,而且与心力衰竭严重度及年龄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2013年我院收治的113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对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其中Ⅰ级27例、Ⅱ级35例、Ⅲ级31例、Ⅳ级20例;有合并性疾病81例,无合并性疾病32例。另选取同期我院47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受检者血浆BNP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浆BNP为(682.57±33.46)ng/L,高于对照组的(47.63±8.31)ng/L(P0.01);心功能Ⅰ级患者血浆BNP水平为(79.48±9.55)ng/L,Ⅱ级患者为(201.26±11.48)ng/L,Ⅲ级患者为(718.43±18.69)ng/L,Ⅳ级患者为(894.48±38.15)ng/L,心功能Ⅰ级患者血浆BNP水平心功能Ⅱ级患者心功能Ⅲ级患者心功能Ⅳ级患者(P0.01);有合并性疾病患者血浆BNP水平为(825.93±42.66)ng/L,高于无合并性疾病患者的(447.58±35.83)ng/L(P0.01)。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增高,且心力衰竭程度越重血浆BNP水平越高,因此血浆BNP水平可作为判定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程度的指标,但不能排除合并性疾病的干扰。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分析动脉导管未闭(PDA)早产儿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与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9例PDA早产儿作为研究组(有症状者19例、无症状者70例),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无PDA的89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于出生24h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出生3d与5d时进行血浆BNP检测。对比两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出生3d与5d时的血浆BNP水平,分析血浆BNP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动脉导管直径与左心房/主动脉根部内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生3d与出生5d时的血浆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出生5d时的血浆BNP水平低于3d时的水平(P<0.05),对照组出生3d与出生5d时的血浆BN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中有症状者、无症状者患儿出生3d与5d时的血浆BNP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有症状者在出生3d与5d时的血浆BNP水平均高于无症状者(P<0.05),有症状者与无症状者在5d时的血浆BNP水平低于同组3d时(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研究组血浆BNP水平与动脉导管直径及左心房/主动脉根部内径呈正相关(r=0.725、0.856,P<0.05),与左室收缩末期前后径、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短轴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PDA早产儿血浆BNP水平升高与其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动脉导管直径及左心房/主动脉根部内径密切相关,利于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利钠肽(BNP)浓度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NYHA心功能分级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及超声心功图于入院即刻、治疗2周分别进行BNP水平检测,测定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血浆BNP浓度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542,P<0.05),随心功能好转,BNP下降,BNP与LVEDd呈正相关(r=0.701,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725,P<0.05)。结论:血浆BNP浓度反映心衰严重程度,可作为判断心功能不全,预测其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心力衰竭和肺源性疾病均可导致呼吸困难。临床上分辨呼吸困难的病因较为困难,特别是老年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与心力衰竭发病率均很高,有些患者常兼有两种疾病,使二者的鉴别更加困难。本研究利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联合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快速检测来鉴别老年呼吸困难的原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0例DM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DM无心脏病史,心电图正常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RDW与BNP的检测。结果观察组RDW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RDW与BNP水平呈相相关(r=0.768,P<0.01)。结论在DM患者中RDW可作为预测心力衰竭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脑钠肽(BNP)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诊断价值和CHF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左心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5例CHF患者(CHF组,心功能Ⅲ~Ⅳ级)及48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浆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并将CHF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与左心室质量指数作相关性分析.结果:CHF组的血浆BNP水平与左心室质量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血浆BNP水平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387,P<0.01),取正常对照组BNP浓度的x 1.96s为正常上限值,BNP诊断CHF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93%.在CHF组,血浆BNP浓度在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对于诊断CHF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与左心室重量指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正>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已成为心力衰竭筛查、诊断、治疗的敏感指标〔1,2〕。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早期测得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指导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方法为肺动脉漂浮导管法(PAC)。PAC技术要求高,并发症多,费用昂贵。胸阻抗无创血流动力学(TEB)具有无创、操作简便、可动态连续监测等优点,目前临床应用较多。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NT-ProBNP水平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ICG)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1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30例老年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进行ICG、超声心动图、血浆B型利钠肽(BNP)检测,选出ICG中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有重要诊断价值的指标,并与其他两种方法进行诊断率的比较.结果 ICG中的参数心肌收缩加速指数(ACI)、心肌收缩速度指数(VI)、胸腔液体量(TFC) 在慢性心力衰竭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5、0.021、0.029),ACI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超声心动图(P=0.011),TFC的诊断准确率低于BNP(P=0.030),ACI、VI与BNP相比无统计学差异,VI、TFC与超声心动图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ICG中的参数ACI、VI、TFC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ACI能提高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王爱红  郭琳琳 《山东医药》2009,49(43):92-93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肾素(PRA)活性与血钠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1例伴低钠血症的心衰患者(观察组)和45例正常血钠的慢性心衰患者(对照组)的血浆BNP、PRA水平,分析血钠与BNP、PRA的相关性。观察两组90d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血浆BNP、PRA水平较对照组相同心功能级别者显著升高;血浆BNP、PRA水平与血钠呈显著负相关(P分别〈0.01、0.05);观察组90d再住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钠血症可加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病情,其机制为激活BNP、PRA等神经内分泌因子。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患者心房纤颤与血浆脑钠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心房纤颤(房颤)与血脑钠肽(BNP)水平的关系。方法 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按是否存在房颤分为:房颤组(n=50)和对照组(n=40),对两组患者的血BNP水平进行测定。结果不同级别心功能合并房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均高于窦性心律组(P0.05)。结论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BNP水平比窦性心律患者高。  相似文献   

17.
脑利钠肽对心力衰竭的治疗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症状与组织灌流不足、液体潴留和神经激素反应有关。近年来,采用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治疗急性心功能不全,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对于高危的CHF失代偿期和肾功能异常的患者,BNP能明显减少住院天数、降低死亡倾向和减少肾功能恶化。现就BNP治疗急性心功能不全的机制综述如下。内生型人脑利钠肽(ehBNP)也叫B型利钠肽(B-type NP),是当心室内压力增大和容量超载时由心脏纤维母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并与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做对比分析,初步评价判定心功能分级的可靠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04年4月~2005年9月1日收治于老年心血管病科的冠心病、高血压病、扩张型心肌病等患者共120例,按NYHA分级分为Ⅰ、Ⅱ、Ⅲ、Ⅳ共4组,应用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得到16种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心输出量(CO)、心排血指数(CI)、左室每博作功指数(LVSWI)、左心作功指数(LCWI)4项参数值按NYHA分级Ⅰ~Ⅳ组有逐渐减低趋势(P<0.05);②每博输出量(SV)、每博输出指数(SI)、速率指数(VI)按NYHA分级Ⅰ、Ⅱ组间,Ⅲ、Ⅳ组间无显著差异,但Ⅰ、Ⅱ组与Ⅲ~Ⅳ组间有明显减低趋势(P<0.05);外周阻力(SVR)、外周阻力指数(SVRI)按NYHA分级Ⅰ、Ⅱ组间,Ⅲ、Ⅳ组间无显著差异,但Ⅰ、Ⅱ组与Ⅲ、Ⅳ组间有明显增高趋势(P<0.05);③胸部液体含量(TFC)、收缩时间比率(STR)按NYHA分级Ⅰ、Ⅱ、Ⅲ组间无显著差异,但Ⅳ组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明显增高趋势(P<0.05)。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到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作为评估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分级标准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前瞻性对比静脉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与硝酸甘油(NIT)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AMI-CDF)患者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及安全性。方法连续住院的42例发病在12~24h的前壁AMI-CDF的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滴注rhBNP组(给予冲击量1·5μg/kg弹丸式静脉注射,随后以0·0075μg·kg-1·min-1维持静脉滴注3h,调整剂量0·015~0·030μg·kg-1·min-1维持静脉注射21h,然后停药观察6h)和静脉滴注射NIT组(10~100μg/min静脉注射24h,然后停药观察6h),每组21例。比较两组治疗30h内的有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尿量、相应血清生化指标和治疗1周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rhBNP组和NIT组间及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CVP)和收缩压(SBP)无明显变化。rhBNP组治疗30min后心率较基础值显著下降[(95·3±7·4)比(118·0±8·2)次/min,P<0·05]并维持至停药后6h;NIT组治疗2h后心率才较基础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8±6·8)比(109·2±7·6)次/min,P<0·05],而停药3~6h后心率又基本恢复到治疗前水平。rhBNP组治疗30min后肺小动脉契压(PCWP)较基础值下降48·9%[(13·6±6·4)比(26·9±7·5)mmHg(1mmHg=0·133kPa),P<0·05],治疗1h后心脏指数(CI)较基础值升高27·1%[(2·8±0·4)比(2·2±0·3)L·min-1·m-2,P<0·05];治疗后2h、3h、6h、12h、18h和24h的PCWP、CI仍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并可保持至停药后6h(P均<0·05)。NIT组治疗后2h的PCWP亦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18·1±6·8)比(25·4±7·5)mmHg,P<0·05],但CI在治疗后3h才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停药6h后,以上两参数即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两组比较,rhBNP组治疗后30min至2h的PCWP的降低和CI的增加均较NIT组更为显著(P均<0·05);此后至治疗24h,两组以上参数渐趋一致;停药6h后rhBNP组的PCWP和CI仍显著优于NIT组(P均<0·05)。rhBNP组治疗30h内总尿量较NIT组有增多趋势,且rhBNP组血清钾浓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3·4±0·5)比(4·0±0·4)mmol/L,P<0·05]。本研究未发现与rhBNP相关的症状性低血压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治疗1周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相似。结论对AMI-CDF的患者静脉注射rhBNP较之NIT有着更好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和临床效果,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浆脑钠肽水平的相关性及与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8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非心血管疾病患者30例。两组患者均行血尿酸、血浆脑利钠肽及左室射血分数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尿酸、脑利钠肽与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及血尿酸与脑利钠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尿酸、脑利钠肽明显高于对照组[(486.56±78.4)μg/ml比(320.12±82.24)μg/ml,(984.2±482.6)μg/nd比(26.1±5.2)μg/ml](P〈0.05,P〈0.01),左室射血分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38±3.6)%比(55±4.5)%,P〈0.01)]。血尿酸及脑钠肽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701,P〈0.01;r=-0.695,P〈0.01),尿酸与脑钠肽呈正相关(r=0.807,P〈0.01)。结论高血尿酸是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又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它和血浆脑钠肽一样,可以反映心功能恶化程度。血尿酸及脑钠肽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