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有氧运动对淋巴瘤患者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和焦虑抑郁症状的改善.方法:收集122例淋巴瘤患者,并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中西医联系有氧运动,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采用Piper CRF量表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分别评估两组患者CRF程度、焦虑和抑郁水平.结果:干预组在疲乏总均分、认知情绪维度、感觉维度、认知情绪维度、情感维度、行为严重程度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在焦虑、抑郁评分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联合有氧运动对淋巴瘤患者CRF和焦虑抑郁的改善优于常规护理,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系统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支持组和对照组,支持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社会支持的干预措施,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20天、30天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在干预后20天和30天均降低,而支持组HAMD评分降低更显著,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6.313,8.057,P<0.01)。结论增加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在促进疾病康复的同时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将22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113例,对照组(常规护理)11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心理护理8周,于心理护理干预前、心理护理干预4周和心理护理干预8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于心理护理干预8周结束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在心理护理干预前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两组在第4周和8周HAMD评分均较心理护理干预前降低(P<0.01).研究组在第四周和第八周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心理护理8周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明显缓解脑卒中后抑郁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脑卒中后患者失眠伴焦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之间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名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方式的基础上使用综合干预措施,对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完成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各项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数据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122,3.524,5.374,2.776,3.159,3.345,2.553,3.307,4.254,3.326,4.934,2.901;P0.05),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557,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焦虑与抑郁的水平,提升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老年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干预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抑郁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抑郁评分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71.42%)高于对照组(4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20±5.21)分,优于对照组的(19.43±4.60)分,观察组治疗后抑郁评分为(4.10±1.51)分,优于对照组的(13.43±1.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干预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在患者的康复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老年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康复干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SAS、SDS、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干预组患者SAS(t=-8.735,P0.001)、SDS(t=-8.868,P0.001)、HAMA(t=-7.615,P0.001)、HAMD(t=-4.905,P0.001)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干预组患者康复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9.887,P=0.007)。结论: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实施心理康复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及心理干预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行心理干预,采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化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绪进行比较,分析心理干预的作用。结果:观察组化疗后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t=-17.373,-14.357;P0.05);化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化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62,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辅助音乐治疗对接受无抽搐电休克(MECT)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8例接受MECT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一般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辅助音乐治疗。结果 MECT治疗结束后干预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715和2.971,P均<0.01),两组患者对MECT治疗的依从性亦存在显著性差异(U=3.151,P<0.01)。结论辅助音乐治疗能明显改善接受MECT治疗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同时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强化认知干预对脑卒中伴抑郁和焦虑患者认知功能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某院收治的脑卒中伴抑郁和焦虑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84)和观察组(n = 84),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强化认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量表(SDS)]、神经和运动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Fugl-Meyer评分量表(FMA)]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MSE各维度及评分明显较高(t = 6.268,6.688,3.586,8.750,3.695,11.644;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较低(t = 4.650,4.198;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较低(t = 6.575,PP<0.05),FMA评分明显较高(t = 5.816,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GQOLI-74各维度评分明显较高(t = 3.872,3.683,4.533,4.853;P<0.05).结论:与常规干预相比,强化认知干预可改善脑卒中伴抑郁和焦虑患者的认知功能,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促进神经和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和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NIHSS评分以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包括73例男性和77例女性.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除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外,再分阶段由神经科医师、康复医师和护士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4天和第30天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评分及C反应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康复护理组干预前两者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护理组第14天和第30天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对照组和康复护理组两组第14天和第30天与干预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康复护理组干预前两者C反应蛋白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护理组第14天和第30天C反应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对照组和康复护理组两组第14天和第30天与干预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及C反应蛋白的含量,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精神分裂症伴发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早期康复训练,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分裂症伴发脑卒中偏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2人为康复组,在发病72小时,生命体征平稳以后开始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另48人为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  相似文献   

12.
Ⅱ型糖尿病所致终末期肾病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艳梅 《解剖科学进展》2005,11(2):141-143,146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DM)患者所致终末期肾病(ESRD)脑卒中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肾内科Ⅱ型DM所致ESRD接受血透患者(Ⅰ组,n=36)进行了分析,对照组为年龄和性别匹配的Ⅱ型DM肾功代偿期尚不需透析患者(Ⅱ组,n=59)和非糖尿病肾病(DN)所致ESRD接受血透患者(Ⅲ组,n=50)。收集以上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透析龄、血糖、血肌酐、脉压差(PP)、脑卒中发生类型、周围血管病变、血清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等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各组相比:Ⅰ组脑卒中总发生率最高,为22.2%,Ⅱ组为10.2%,Ⅲ组仅为4%;I组、Ⅱ组的脑梗塞发生率明显高于Ⅲ组(P<0.05);Ⅰ组脑出血发生率虽显著高于Ⅱ组(P<0.05),但该两组的脑梗塞发生率却相似。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脑梗塞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别为PP、CHOL。结论Ⅱ型DM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几率高于非DM所致ESRD患者,脑卒中发生的最危险因素为PP和CHOL,血液透析可能是导致Ⅱ型DM患者脑卒中几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型护理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作用。方法临床收集14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72例)予以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70例)施以现代新型护理方法,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价以及患者预后等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有40例,发生率为55.56%,研究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有23例,发生率为32.8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护理效果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有效率高达84.29%。结论新型护理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具有显著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新方法,依据中医活血化瘀的原理,采用银杏制剂—金钠多治疗老年人急性脑出血38例,并与同期传统方法治疗的老年人急性脑出血35例对照以比较观察其效果.方法:两组病人轻重、血肿大小,年龄相似(p>0.05),均采用常规治疗,其他对症治疗相同.治疗组则在发病后第3天采用0.85%生理盐水250ml加入金钠多87.5mg静点18天,每日1次.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均用CT头颅扫描以对比血肿吸收情况,并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血肿吸收速度优于对照组(p<0.0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制剂可以明显改善脑出血病灶侧血管痉挛,加速血肿吸收,减轻脑水肿,加快康复,降低致残程度.银杏叶制剂用于老年人中小量急性脑出血较为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观察36例脑出血及38例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50名正常人对照,结果两组患者的10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桂哌齐特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梗死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桂哌齐特联合舒血宁,对照组用葛根素注射液进行临床疗效比较并动态测定血浆CRP、ET和NO浓度。结果桂哌齐特和舒血宁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显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CRP、ET及NO在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14d与对照组比较CRP、ET及NO均明显改变(P<0.01)。结论桂哌齐特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7.
陈笑玲 《医学信息》2018,(23):168-170
观察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以随机平行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实行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抢救成功率、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到心电图(ECG)时间、ECG到激活导管室时间、急诊就诊到球囊扩张时间。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医疗接触-ECG时间、ECG-激活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分别为:(5.11±1.19)min、(22.29±2.62)min、(65.11±9.98)min,高于对照组的(10.37±1.56)min、(46.32±4.84)min、(92.04±5.03)min,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实行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减少首次医疗接触-ECG、ECG-激活导管室、急诊-球囊扩张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可以减少其并发症发生率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83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93例)与研究组(90例),研究组采用综合性的护理管理方法,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堵管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堵管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性的护理方法明显减少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同时也缩短了堵管时间与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康复,是一种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伴颈动脉病变同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将215例初发急性脑梗塞患者根据其空腹同型半胱氨酸 (Hcy) 值分为低同型半胱氨酸组103例及高同型半胱氨酸组112例。主要比较两组脑梗塞患者斑块和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 结果 斑块以及严重的动脉狭窄更容易发生在急性脑梗塞高Hcy组。血浆Hcy的水平与斑块以及软斑的数量具有正相关性(kendall相关系数为0.145,P=0.006<0.05);血浆Hcy的水平与重度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呈正相关(kendall相关系数为0.359,P=0.000<0.05)。 结论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和狭窄发生率呈正相关,提示积极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助于预防颈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60名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干预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五周的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干预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评定被试情绪及医学应对方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抑郁和焦虑水平较同期对照组显著降低。在医学应对方面,干预后,干预组的面对水平较同期对照组显著提升;屈服水平较同期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能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医学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