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丽燕 《医学文选》2004,23(1):99-100
急诊科是医院急危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任务最繁重的科室。面对急危重症的患者 ,能否及时无误地作出诊断和救护 ,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以后的康复。因此急诊科工作可以说是医院总体工作的缩影 ,直接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作为急诊科护士长  相似文献   

2.
急诊科是医疗机构重要诊疗科室之一,呼吸机是急诊科必备医疗机械之一。医院应据院前急救需要、院内救护需要、ICU病房救护需要,结合科室实际临床工作特点,合理配置,合理使用,以提高抢救效用,进而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士定位抢救对于多发伤患者救护的影响。方法60例急诊多发伤患者分为2组,采用护士定位抢救(干预组)和非定位抢救(对照组)方式进行抢救,观察2组抢救处理情况。结果非定位救护的30例患者,30min内初步处理完毕送入病房或手术室者占50%;护士定位救护的30例患者30min内初步处理完毕送入病房或手术室者占75%。结论护士定位抢救对于急诊科多发伤患者的快速救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门诊是患者首诊的场所,患者多、病种复杂、町预见性差、突发急症的几率高,而且部分医院急诊科与门诊有一定距离,因此,为使门诊急症患者能够及时被发现并得到救治,导诊护士必须具备快速鉴别急症及分诊的能力;熟练掌握紧急心肺复苏术等抢救技能,以及应变能力好各项综合能力,从而使患者得到最及时、最有效、最安令的救护。本文就门诊分诊护士对急症患者救护的体会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2例重症颅脑损伤在急诊科的抢救和护理体会。方法:对6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颅脑损伤62例患者在急救护理过程中做到了抢救及时、处理快速、准确、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率。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科的抢救护理中,护士的工作应有预见性和针对性,抓紧救治的黄金时间,开通绿色通道,确保各个阶段的连续性、整体性是救护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李秋花 《当代医学》2009,15(34):16-17
目的探讨106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科的抢救及护理体会。方法对106例颅脑损伤患者予以病情观察与分析,熟悉治疗原则,并以此为依据,做好抢救及护理。结果通过抢救及护理措施的实施,96例抢救脱险,成功率90.6%;死亡10例,死亡率9.4%。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科的抢救护理中,护士的工作应有预见性和针对性,抓紧救治的"黄金时间",开通绿色通道,确保各个阶段的连续性、整体性是救护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蒋玲  刘洁  滕美艳  唐银发 《华夏医学》2013,26(3):626-628
在公共突发事件中尤其是交通事故伤,短时间内可出现大批量的伤员。由于患者病情涉及多学科、多病种、病情变化快等特点,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在最短的时间作出临床决策对患者进行有效救护[1],成批伤员的现场分类、救治、安全转运已成为衡量抢救成功率的标准之一。笔者将本院急诊科院前急救与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现代创伤中多发伤发生率高[1],其临床特点是应激反应严重、伤情变化快、死亡率高、易漏诊和误诊、伤后并发症和感染发生率高.最初的几分钟决定了早期救治伤员的质量和速度[2],我院急诊科在总结临床救护工作的基础上,规范了多发伤患者救护的组织管理,2004年3月至2005年5月共抢救了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陆小惠 《微创医学》2004,23(5):641-642
创伤失血性休克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抢救时机紧迫短暂,如在急诊中没有得到及时、正确地抢救护理,将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我院急诊科从2001年1月至2003年5月共救护创伤失血性休克186例,现将救护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丽燕 《微创医学》2004,23(1):99-100
急诊科是医院急危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任务最繁重的科室.面对急危重症的患者,能否及时无误地作出诊断和救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以后的康复.因此急诊科工作可以说是医院总体工作的缩影,直接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作为急诊科护士长,对每一项工作的计划和措施制订好了,也不一定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因为目标的实现要依靠全体成员共同参与才能完成.这两年来,我将科室每项管理工作按照职称高低分配到个人进行管理,既减轻了护士长的工作量,也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工作目标而共同努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是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输液是患者疾病治疗和抢救的重要措施之一,门急诊患者的输液是我院急诊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输液患者多,病种多,病情复杂,危急重症病情变化时有发生,特别是有慢性病史的患者。而护士是患者危险病情的发现者,也是在医生到来之前对患者进行救护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2.
重症复合伤是严重多发性损伤,具有伤情复杂、病情变化迅速并伴有休克等特点。如果诊断和抢救稍有延误或不慎,常可危及病人生命。我院急诊科自2000年1月-2001年1月,共抢救重症复合伤186例,现就急诊科救护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急救护理,寻求提高抢救成功的策略,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2008年5月-2010年5月收治,资料完整的54例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急救护理经验分析,总结严重多发伤的救护要点.结果 全组抢救脱险47例.抢救成功率87%.死亡7例,呼吸循环衰竭、院前死亡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 增强急诊科护士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护意识,制定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的紧急救护李开芬孙秀华彭碧光(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637007)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外伤之一,而重型颅脑损伤占有相当比重,急诊科的救护十分重要。我院急诊科自1995年1月~1996年12月,共抢救颅脑损伤病人387例,其中重型颅脑损伤109例...  相似文献   

15.
急诊科除完成一般急诊工作外,还要实施对各种急诊危重病员的抢救,应付各种突发灾害的救护.目前,绝大多数急诊科技术力量、医疗条件和设备均较薄弱,在遇救治伤病员时只能简单处理,不能立刻有效地阻断严重危及伤病员生命支持系统的病理生理过程,而贻误了挽救生命的宝贵时间.因此,作为县级医院进一步完善急诊科的功能,将一些确定性抢救治疗措施从住院部前伸到急诊科和院前急救实施,使急救抢救成功率提高,同时又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中毒患者院前急救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观察组:院前救护处理51釜急性中毒患者,其发病开始到救护时间为7-25min;对照组:由家人直接送入医院急诊科到达医院后才接受救护43例急性中毒患者,其发病到开始救治时间为26-180min.两组在治疗期间进行对病情及预后的评估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昏迷率、反跳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线,经X2检验,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院前急救可提高急性中毒者抢救的成功率,提高了治愈率,有效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急救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临床医疗救护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随着急诊危重病与意外患者的日趋增多,对急诊科护士的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士能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在紧急情况下给病人及时、准确地实施心身整体救治和监护,这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万丽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8):569-570
急诊科是医院救死扶伤的最前沿阵地,也是决定患者生死存亡最关键的地方,接诊与接待的都是紧急危重患者和身心急躁的家属,这对配合医生抢救患者的急诊科护士来说压力是不言而喻的。培养急诊科护士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成功抢救患者的可靠保障。要保证急诊工作的顺利进行,真正做到救死扶伤,医院对急诊科护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临床护士素质的要求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急救护理技术和相关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张梅花  闫海波 《新疆医学》2009,39(11):127-128
急诊科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是接受患者就诊及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急诊科的特点是:急、危、重症患者多,工作节奏快,患者及其家属心情急躁。因此,急诊科护士必须具有应急能力强、抢救技术熟练、处事敏捷、工作效率高、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如果护士在患者就诊、抢救过程中处理不当,  相似文献   

20.
急性中毒常规救治为急诊诊断、抢救检查、专科会诊及治疗。我院自2005年组建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将院前生命支持、急诊科救治检查、EICU监护及加强治疗融为一体,逐步建立了一体化中毒救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5-2008年按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47例急性重度中毒患者,成功救治38例,临床反应时间3min。同期入住各临床专科按传统救治模式救治45例,抢救成功29例,临床反应时间9min。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成功率及临床反应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专科治疗。2救治模式2.1院前院内一体化接到现场呼救到院前医护人员出车限时3min。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对患者进行检查评估,并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胃内容物及分泌物误吸。同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制定现场医疗救护记录单,保证院前、院内急救紧密衔接。2.2抢救治疗一体化急诊科接到救护指令后,根据病情需要立即开放生命救护绿色通道,实施抢救治疗。救治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责:1名护士协助医生管理气道,如气管插管、吸痰、吸氧等;1名护士负责洗胃液准备、留置胃管洗胃;1名护士负责建立静脉通道、采集各种标本和静脉给药;1名护士负责患者的各种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