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孕妇、育龄妇女铁缺乏症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 调查我国孕妇、育龄妇女铁减少 (ID)、缺铁性贫血 (IDA)及铁缺乏症 (ID IDA)患病率。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 ,以全国 15个省 ,2 6个市县为调查点 ,随机抽取 35 91例孕妇、372 1例育龄妇女为调查对象 ,检测末梢血血红蛋白浓度、锌原卟啉、血清铁蛋白等指标。结果 孕妇ID、IDA、铁缺乏症患病率分别为 4 2 .6 %、19.1%、6 1.7% ;育龄妇女ID、IDA、铁缺乏症患病率分别为34.4 %、15 .1%、4 9.5 %。孕妇ID、IDA、铁缺乏症患病率显著高于育龄妇女 (P <0 .0 1)。早孕ID、IDA、铁缺乏症患病率分别为 39.9%、9.6 %、4 9.5 % ;中孕ID、IDA、铁缺乏症患病率分别为 38.8%、19 .8%、5 8.6 % ;晚孕ID、IDA、铁缺乏症患病率分别为 5 1.6 %、33.8%、85 .4 %。不同孕期孕妇IDA、铁缺乏症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晚孕ID患病率显著高于早、中孕 (P <0 .0 1) ,但早、中孕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农村早孕ID、IDA患病率为 36 .1%、12 .2 % ,IDA者Hb 99.3± 8.0 g/L ;城市早孕ID、IDA患病率为 4 1.9%、8.2 % ,IDA者Hb 10 1.7± 6 .7g/L。农村育龄妇女ID、IDA患病率为 32 .4 %、17.4 %、IDA者Hb 10 5 .9± 11.8g/L ;城市育龄妇女ID、IDA患病率为 35 .6 %、13.8%、IDA者Hb 10 9.9± 8.8g/L。城市早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妇微量元素铁缺乏情况,为孕期保健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应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642名孕妇进行血液微量元素铁测定,并对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本组348例微量元素铁缺乏孕妇中有198例(56.9%)贫血,而微量元素铁正常的孕妇294例中有24例(8.2%)贫血,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组微量元素铁缺乏发生率最高,其次是中孕组、早孕组;贫血的发生率也是晚孕组最高,其次是中孕组、早孕组。结论微量元素铁缺乏孕妇常伴有贫血发生。随着孕周的增加,缺铁性贫血孕妇比率升高,孕期及时补充铁剂,降低和减少贫血对母婴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1 094例孕妇全血微量元素缺乏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孕妇不同孕期血液铁、钙、锌、镁、铜5种微量元素的缺乏状况,为孕妇保健提出依据。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液5种微量元素,分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种微量元素测定,铁、钙、锌、镁、铜缺乏分别为42.60%、35.23%、14.26%、1.56%、0.31%。不同孕期5种微量元素缺乏各有特点。结论不同孕期5种微量元素缺乏各有特点。早孕以缺铁为主,中、晚孕期以缺乏铁、钙、锌3种微量元素为主,孕妇应及时补充缺乏的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康孕妇血脂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其合适水平。方法选取健康孕妇2 124名,按孕周分为早孕组(276名)、中孕组(961名)及晚孕组(887名),按年龄不同分为适龄组(1 646名)及超龄组(478名),以健康非孕妇女712名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 A1)和载脂蛋白B(apo B)。采用百分位数法[第2.5百分位数(P2.5)和第97.5百分位数(P97.5)]确定妊娠妇女血脂项目的合适水平。结果除早孕组TG水平外,不同孕期各组TC、HDL-C、LDL-C、apo A1及apo 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孕组及晚孕组各项血脂指标均高于早孕组(P0.05);晚孕组各项血脂指标均高于中孕组(P0.05)。采用百分位数法确定与孕期相关的TC、HDL-C、LDL-C、apo A1及apo B的合适水平,以及与孕周、年龄相关的TG的合适水平。结论确定了郑州地区健康孕妇血脂项目的合适水平,对可为临床监测不同孕期孕妇的血脂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妊娠期糖尿病妇女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脂有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孕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脂参数间是否存在联系及以上物质的浓度是否会因患妊娠期糖尿病而改变 ,选取 36名孕 38~ 4 0周的初产妇分为两组 ,A组包括平均孕周为 38 2周的 2 1名健康孕妇 (孕 2 4~ 2 8周 5 0g糖筛查血糖均在 130mg/dl以下 ) ;B组包括平均孕周为 38 4周的 15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 (孕期首次发现糖耐量异常 ,按Carpenter和Coustan的诊断标准确诊 ) ,该组妇女的治疗均为饮食控制 ,并每周两次检测空腹、三餐前后及睡前血糖。所有试验对象在孕 38周后取静脉血 ,离心得血清后迅速冷冻并保存于 -2 0℃。同型法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青岛市城区中晚孕期妇女缺铁性贫血(IDA)的膳食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20名IDA孕妇为贫血组,120名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应用24h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结果中孕、晚孕妇女贫血组每日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视黄醇的摄入均低于对照组(t=2.5~6.5,P〈0.05),晚孕妇女贫血组铁的平均摄入量低于对照组(t=2.8,P〈0.05);贫血组孕妇蔬菜、水产品的摄入量低于对照组(t=2.8、8.3,P〈0.05),水果类摄入量高于对照组(t=3.5,P〈0.05);贫血组蛋白质供能比低于对照组(t=2.1,P〈0.05)。结论铁摄入不足及蛋白质、维生素C、视黄醇等营养素的缺乏是中晚孕期妇女IDA的膳食因素。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影响铁的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正常孕妇在早、中、晚妊娠期PT、APTT、TT、FIB、OHP、OCP及OFP变化,探讨其对妊娠各期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试验诊断意义。方法检测37例早孕期(孕期〈12周)女性、42例中孕期(孕期13-27周)女性、58例晚孕期(孕期≥28周)女性及50例正常非妊娠女性血浆PT、APTT、TT、FIB、OHP、OCP及OFP,比较不同孕期与正常对照之间各指标的差异及不同孕期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显著缩短,FIB、OHP显著升高,OFP显著降低,中、晚孕组OCP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TT无显著变化(P〉0.05)。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之间比较,PT、APT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组FIB与OHP较早孕组、中孕组显著升高。中、晚孕组OFP显著低于早孕组。OCP随孕期增长而不断升高(P〈0.01)。结论 OHP、OCP及OFP可反映妊娠期机体凝血能力增强及纤溶能力的降低,其敏感性优于PT、APTT、TT、FIB。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CA)125在不同孕期中的变化及与部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孕妇(妊娠组)167例,按孕期分为早孕(8~12周)组(57例)、中孕(15~19周)组(55例)和晚孕(33~36周)组(55例)。以健康非妊娠女性46名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的血清CA125、肌酐(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血糖(Glu)、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CA125与其他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妊娠组血清CA125、ALP、TG和TC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Cr、BUN和Glu水平明显降低(P0.001),血清ALT和AS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组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中孕组和晚孕组(P0.05),且晚孕组明显高于中孕组(P0.05)。晚孕组血清ALP、TG和TC水平明显高于早孕组和中孕组(P0.05),血清ALT及Glu水平均低于早孕组和中孕组(P0.05),而早孕组和中孕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期各组之间血清Cr、BUN和AS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CA125与BUN、Glu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1、0.165,P0.05),与Cr、ALP、ALT、AST、TC和TG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005、-0.059、0.028、0.028、-0.140、-0.071,P0.05)。结论妊娠期尤其是早孕期血清CA125水平明显升高,且与BUN和Glu有关。  相似文献   

9.
人工授精后早孕妇女的心态分析及护理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孕症夫妇接受人工授精的人数有逐年递增的趋势。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人工授精后的早孕妇女与正常妊娠的早孕妇女在心态上有很大的差异,对此类群体进行心态分析研究,掌握其特殊的心理特征,更好地进行护理干预,以保证孕妇身心健康,促进优生优育,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 0 0 1年9月~2 0 0 3年9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人工授精的早孕妇女12 0例为人工授精组,并随机抽取我院妇产科门诊做产前检查的早孕妇女12 0例为正常妊娠组。2组成员在年龄分布上差异无显著性,孕期为4 5d~3个月,均无躯体疾病,无妊娠并发症,且近半年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E)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通过与适龄孕妇对比分析,研究高龄孕妇在早孕、中孕、晚孕期左室心肌应变能力、左室形态及功能的变化特点,试图及早发现高龄孕妇的亚临床心肌损伤,为临床及时干预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于我院产检的高龄(妊娠年龄≥ 35岁)单胎孕妇40例,匹配同期适龄(妊娠年龄25-29 岁)单胎孕妇35例,分别于早孕(妊娠第 12~14 周)、中孕(妊娠第 24~27 周)、晚孕(妊娠第 36~39 周)期采集超声心动图数据,对比两组受试者不同孕期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以及三维应变指标。结果:同组间、不同孕周相比较:适龄组,与早孕、中孕期相比,晚孕期结构、功能指标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与早孕期相比,中孕及晚孕期结构、功能指标LAD、LVEDV、SV、CO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室间隔舒张末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于两组各孕周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孕周比较三维应变参数,高龄组左室整体纵向率(GLS)、左室整体环向应变率(GCS)均低于适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孕妇在妊娠期间,心脏结构、功能变化发生较适龄孕妇早,且可观察到心肌应变指标下降,运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更早发现高龄孕妇的心肌结构、功能障碍,是监测高龄孕妇孕期心功能变化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维吾尔族、汉族孕妇分娩前不同时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差异.方法 维吾尔族孕妇409例、汉族孕妇360例按不同孕期分早孕组各109、89例,中孕组各118、97例,晚孕组各182、174例.检测并比较相同孕期不同民族孕妇凝血指标水平.结果 相同孕期不同民族孕妇比较,PT、APT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TT、FIB、D-D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建立适用于不同民族孕妇的凝血指标参考区间对预测、预防和治疗孕妇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正常孕妇的血浆D-二聚体(D-D)水平,观察其在不同孕期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22名不同孕期妇女及60名正常非孕妇女(正常非孕组)血中D-D质量浓度,并分析结果。结果:早孕组与正常非孕组比较,血浆D-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孕组、晚孕组及产褥期组与正常非孕组比较,血浆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孕组与早孕组、晚孕组与中孕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孕期发展,妊娠妇女血中D-D水平呈上升趋势,检测D-D有助于预测和判断高凝状态和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_(12)检测不同妊娠期孕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期分为早孕组、中孕组和晚孕组,每组40例,选择同期40例非妊娠健康妇女为非孕组。比较各组妇女体内的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分析各组妇女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_(12)缺乏情况。结果早孕组妇女叶酸值与非孕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组妇女血清铁蛋白、维生素B_(12)低于非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孕组和晚孕组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低于非孕组,中孕组和晚孕组的血清铁蛋白、维生素B_(12)缺乏率高于非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组妇女叶酸缺乏高于非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妊娠期孕妇进行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_(12)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分析孕妇贫血原因及状态,有效预防和治疗贫血症状,促进胎儿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孕妇不同孕期下肢大隐静脉影像解剖学特征的变化。方法:选取99名早孕妇女,连续追踪观察其早孕、中孕、晚孕和产后4个时期双下肢大隐静脉的内径、血流速度、自显影现象和静脉瓣反流等变化。结果:(1)与早孕期相比,中孕和晚孕期的大隐静脉内径随孕周增加而增宽,静脉中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分别达1243.6 ng/mL和2680.8 ng/mL,远高于500 ng/mL的正常值;(2)与早孕期相比,中孕和晚孕期的大隐静脉静脉血流速度明显下降(P0.05)(3)与早孕期相比,中孕和晚孕下肢大隐静脉的自显影现象发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特别是晚孕期大隐静脉自显影现象的发生率都达到了100%。结论:孕妇下肢大隐静脉随着孕周增加内径逐渐增大,血流速度逐渐下降,静脉自显影现象不断增强。孕妇静脉血内D-二聚体浓度随孕期的增加不断升高,下肢大隐静脉自显影现象的发生率和孕妇静脉D-二聚体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常孕妇血清铁、叶酸、维生素B_(12)状况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孕妇孕期血液中铁、叶酸及维生素B12 的变化情况。方法 :将 2 0 8例孕妇按孕周分为孕早、中、晚期及足月妊娠 4组 ,分别测定其血清铁、叶酸及维生素B12 的水平 ,与对照组妇女的血清铁、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自中期妊娠开始 ,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 ,孕妇的血清铁、叶酸及维生素B12 水平明显下降 ,晚期妊娠为最低 ,足月妊娠时其水平略有回升。结论 :妊娠期孕妇体内铁、叶酸及维生素B12 的消耗增加 ,应适当地补充铁、叶酸及维生素B12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抗体阳性对早孕期(T1期,孕10~12周)及中孕期(T2期,孕26~28周)孕妇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TPO抗体阳性的早孕期女性和210例TPO抗体阴性的早孕期女性,比较2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_4)。选择早孕期TPO抗体阳性TSH正常孕妇60例,TPO抗体阴性TSH正常孕妇65例,比较2组孕妇孕中期TSH、FT_4。结果早孕期TPO抗体阳性组与TPO抗体阴性组TS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于早孕期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孕中期TPO抗体阳性组与TPO抗体阴性组TS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TPO抗体阳性是导致孕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重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外关于妊娠对钙代谢的影响尚存争议。本研究对正常妇女、不同孕期妇女用超声测量胫骨超声速率与部分骨代谢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综合探讨妊娠对骨钙代谢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1)正常妊娠组:选择1999年1~5月在解放军第三○一医院及空军总医院产前检查的正常孕妇共130例,分为早孕(T1)、中孕(T2)、晚孕(T3)三组,T1组30例(孕6~12周);T2组40例(孕16~27周);T3组60例(孕28~40周),年龄21~35岁。(2)对照组:选择1999年1~5月在空军总医院婚检妇女30例,无生育及哺乳史,年龄21~32岁。以上各组均无烟酒嗜好…  相似文献   

18.
四腔心加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对胎儿心脏畸形的筛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1 对象 2003-06~2004-06我院行产前超声筛查的中孕期孕妇及高度怀疑胎儿心脏畸形的晚孕期孕妇2648例,年龄18~42岁,孕周19~34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营养课堂干预对流动孕妇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10月西安市2所二级妇幼保健机构孕妇学校流动孕妇129例,年龄(23.50±3.63)岁,孕16~19周;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自孕16周开始每个月1次在孕妇学校上课,课程内容包括孕期保健、孕期营养、分娩方式选择、母乳喂养与过敏预防、新生儿护理等;试验组6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4次营养课堂干预。比较两组流动孕妇干预后1周和1个月饮食行为。结果两组流动孕妇实施营养课程干预后1周,饮食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干预后1个月,两组孕妇饮食行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动孕妇饮食行为不容乐观,孕期营养课堂干预有助于提高流动孕妇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妇女甲状腺功能指标及自身抗体变化特征。方法按不同的孕期,将1 500例孕妇早孕组、中孕组和晚孕组,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并与非妊娠健康女性进行比较。结果妊娠妇女血清FT3、FT4、TSH水平及TPOAb、TGAb阳性率与非妊娠健康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妇女甲状腺疾病总患病率高于非妊娠健康女性(P0.05);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FT3、FT4、TS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3、FT4水平逐渐下降,TSH水平逐渐上升。晚孕组TGAb、TPOAb阳性率低于早孕组和中孕组(P0.05)。结论不同孕期妊娠妇女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自身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应对孕妇定期进行甲状腺相关指标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