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沈阳市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发生水平及其主要原因,为制订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群体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市2002年10月2005年9月发生的常住和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显著高于常住人口,相对危险性是后者的4.5倍。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种类构成与常住人口不同,其死产明显多于后者。导致流动人口发生死产的因素也与常住人口不同,其孕妇因素比例较高。结论:流动人口孕妇各类妊娠并发症、合并症罹患率和患病程度有可能高于常住人口,加强流动人口孕期保健对降低其围产儿死亡率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中的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收集了1992~1996年驻区各医院产科的本市户口和流动人口中的围产儿死亡情况,着重分析了1996年两组围产儿死亡情况,并对其死亡率、死亡类型、死亡原因、孕期检查情况等因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组差异显著,提示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亡的相对危险性高达5.7倍。因此对流动人口这一重点人群应制定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妥善进行管理,早期干预无生育指标的计划外妊娠,加强孕期保健、孕期宣传教育工作,从而降低这部分围产儿死亡率,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3.
金建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65-4866
目的:探讨无锡市惠山区流动人口中围产儿的死亡水平及其主要原因。方法:对无锡市惠山区2002~2006年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中围产儿死亡有明显差异。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亡的孕期保健覆盖率低。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是畸形、早产、脐带因素、原因不明等。结论:制定并采取相应政策,加强流动人口的孕期保健管理和健康教育,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水平及主要原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4年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评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显著。流动人口中死产与常住人口存在显著差异。流动人口围产儿死因主要是胎儿畸形、胎盘因素、脐带因素、原因不明死胎、窒息。流动人口孕妇孕期保健覆盖率低。结论:制定相应政策,实行相应的干预措施,加强流动人口的孕期保健和健康教育,并制止非法接生,对流动人口进行妥善管理,有利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流动人口中的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目的 :探讨流动人口中围产儿的死亡水平及其主要原因。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方法 ,对 1998~ 2 0 0 2年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中围产儿死亡差异显著 ,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亡的相对危险性高达 8.6倍。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亡的孕期保健覆盖率低。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是死胎原因不明、畸形、胎盘因素、脐带因素、窒息等。结论 :制定并采取相应政策 ,加强流动人口的孕期保健和健康教育 ,并制止非法接生 ,对流动人口进行妥善管理  相似文献   

6.
2005~2008年上海市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朱丽萍  许厚琴  秦敏  李芬  金辉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44-4846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2005~2008年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了解上海市围产儿死亡及其评审工作的现状,为探索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健全围产儿死亡评审制度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上海市围产儿全部死亡个案及评审资料。结果:①上海市围产儿死亡率5.38‰,其中本市户籍2.95‰,非本市户籍73.00‰。②围产儿死亡中死胎、死产、早期新生儿死亡的构成比分别为61.88%、7.92%和30.20%,死胎构成比保持在61.00%,死胎构成比较稳定,死产构成比从2005年的9.08%下降到2008年的7.06%,早期新生儿死亡构成比从2005年的29.18%上升到2008年的31.90%。除了本市户籍者中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略有上升外,死胎、死产的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③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不明原因、严重畸形、优生引产、胎盘早剥和早产儿。④评审结果:区级评审的围产儿死亡中Ⅰ、Ⅱ类死亡者占16.66%,而早期新生儿死亡中的Ⅰ、Ⅱ类死亡占26.25%。区级评审有争议的典型案例经过市级复评审,结果升级的占50.60%。结论: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需要加强出生缺陷一、二级预防和提高新生儿抢救能力,此外需要规范和提高围产儿死亡评审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社区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原因并探讨其死亡相关因素,以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佛山市禅城区澜石医院68份于2000~2009年期间死亡的围产儿住院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间围产儿死亡68例,均集中于流动人口,死亡率为7.78%。围产儿死因分类中,死胎占61.76%,死产占14.71%,早期新生儿死亡占23.53%,死胎明显高于死产和早期新生儿死亡(χ2=39.3846,P<0.01;χ2=23.3103,P<0.01);死亡原因以先天畸形、脐带因素、母体因素为主要原因;接受产检5次以上的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低于5次以下,有显著性差异(χ2=67.7647,P<0.01)。结论重视社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扩大免费产检、婚检目标人群,增加社区医院先进设备的投入,提高社区医疗单位产科质量,来预防早产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社区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原因并探讨其死亡相关因素,以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佛山市禅城区澜石医院68份于2000~2009年期间死亡的围产儿住院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围产儿死亡68例,均集中于流动人口,死亡率为7.78%。围产儿死因分类中,死胎占61.76%,死产占14.71%,早期新生儿死亡占23.53%,死胎明显高于死产和早期新生儿死亡(X^2=39.3846,P〈0.01;x^2=23.3103,P〈O.01);死亡原因以先天畸形、脐带因素、母体因素为主要原因;接受产检5次以上的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低于5次以下,有显著性差异(x^2=67.7647,P〈0.01)。结论重视社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扩大免费产检、婚检目标人群,增加社区医院先进设备的投入,提高社区医疗单位产科质量,来预防早产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兰芳  李笑春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8):2526-2527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提出其干预措施。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间金华市所属3县(市)63家监测医院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年间共分娩围产儿52 070例,死亡504例,死亡率为9.68‰,其中本地户籍围产儿死亡率为9.04‰,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14.43‰。两组间死亡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流动人口的孕妇受文化程度低、保健意识缺乏、经济状况差、计划外妊娠等因素的影响,整个孕期未进行任何产前检查者占51.72%;早产儿、低体重儿是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围产儿死亡评审结果表明,流动人口中创造条件可以避免的围产儿死亡明显高于本地户籍围产儿死亡。结论:建立和调整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模式,提供母婴健康援助,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流动人口利用保健服务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中的围产儿死亡状况及其主要原因,比较与常住人口中的孕期保健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我区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结果: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死亡原因分类基本相同,但流动人口孕妇孕期保健覆盖率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相应政策,加强流动人口的孕期保健与健康教育,提高保健质量,使缺陷儿早发现早治疗,减少缺陷儿出生。  相似文献   

11.
许厚琴  秦敏  杜莉  于津  金辉  朱丽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6):5150-5152
目的:分析上海市围产儿死亡现状,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改进围产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8年上海市全部围产儿死亡个案及评审资料。结果:①1999~2008年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6.0‰,从1999年的7.3‰下降至2008年的4.8‰。其中本市户籍围产儿死亡率从4.9‰下降到2.8‰,非本市户籍者从14.9‰下降至6.3‰。②围产儿死因前5位依次为原因不明(13.8%)、严重畸形(12.8%)、早产儿(6.7%)、宫内窘迫(6.5%)和脐带缠绕(5.7%)。③非本市户籍围产儿死亡者高危孕妇比例高(49.1%)、高龄产妇多(12.0%)、经产妇多(45.7%)、无产前检查者多(47.6%)。④评审结果显示,可以避免死亡占2.6%、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占16.4%、不可避免死亡占81.0%。结论:上海市围产儿死亡率较低,但仍有下降空间。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减少畸形和早产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顾燕芳  于亮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2):5099-5102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9年无锡市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年间围产儿死亡率为5.83‰,围产儿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围产儿死亡原因前3位分别为畸形(443例,占21.55%)、脐带因素(319例,15.52%)、早产低体重(199例,占9.68%)。结论: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实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干预、加强围产保健管理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虹口区1951~2003年婴儿死亡率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平  姚文  邓华 《上海预防医学》2005,17(7):311-313
[目的]监测上海市虹口区婴儿死亡的变化趋势,观察婴儿死亡率对平均期望寿命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婴儿死亡率。[方法]对虹口区1951~2003年出生的623855名活产婴儿以及同期死亡的16559名婴儿的死亡资料以动态数列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婴儿死亡率从1951~1953年的54.41‰降至2000~2003年的4.82‰,下降速度为91.1%;新生儿死亡率从12.07‰降至2.53‰,下降速度为79.0%,受之影响平均期望寿命逐年上升。婴儿的主要死因已由1951年的传染病与寄生虫病改变为近年的新生儿病及先天畸形。[结论]随着我区医疗事业的发展,婴儿死亡率显著降低。为降低婴儿死亡率,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现阶段应以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和提倡围产期保健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estimate influenza-associated mortality in urban China.

Methods

Influenza-associated excess mortality for the period 2003–2008 was estimated in three cities in temperate northern China and five cities in the subtropical south of the country. The estimates were derived from models based on negative binomial regressions, vital statistics and the results of weekly influenza virus surveillance.

Findings

Annual influenza-associated excess mortality, for all causes, was 18.0 (range: 10.9–32.7) deaths per 100 000 population in the northern cities and 11.3 (range: 7.3–17.8) deaths per 100 000 in the southern cities. Excess mortality for respiratory and circulatory disease was 12.4 (range: 7.4–22.2) and 8.8 (range: 5.5–13.6) deaths per 100 000 people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cities, respectively. Most (86%) deaths occurred among people aged ≥ 65 years. Influenza-associated excess mortality was higher in B-virus-dominant seasons than in seasons when A(H3N2) or A(H1N1) predominated, and more than half of all influenza-associated mortality was associated with influenza B virus.

Conclusion

Between 2003 and 2008, seasonal influenza, particularly that caused by the influenza B virus, was associated with substantial mortality in three cities in the temperate north of China and five cities in the subtropical south of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男男性接触者人群艾滋病及其相关高危行为流行情况,为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3-2008年西安地区该人群艾滋病监测相关资料。结果2003-2008年MSM人群艾滋病监测中,监测对象以20~30岁年龄组最多,占48.3%~61.3%。58%~89%的监测对象在近6个月内有肛交行为,且肛交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率历年最高仅43.5%;有同性性伴人数平均为2.54~7.70人,近6个月内有女性性伴者占22%~41%。HIV抗体阳性检出率逐年升高,为0.39%~3.25%。结论西安地区MSM人群艾滋病流行加重,同时具有向普通人群扩散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监测上海市卢湾区婴儿死亡的变化趋势,观察婴儿死亡率对平均期望寿命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婴儿死亡率。 【方法】 对卢湾区1961—2008年出生的194 195名活产婴儿以及同期死亡的2 379名婴儿的死亡资料以动态数列的方法分析。 【结果】 婴儿死亡率从1961年的25.20‰下降至2008年的1.64‰,下降速度为93.50%;新生儿死亡率从8.98‰下降至1.64‰,下降速度为81.76%,受之影响卢湾区人均期望寿命也逐年上升。婴儿死亡的前四位主要死因分别为先天异常、肺炎、早产儿和未成熟儿、产伤窒息。 【结论】 随着本区医疗事业的发展,婴儿死亡率显著降低。为降低婴儿死亡率,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现阶段应以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和提倡围生期保健作为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7.
接种率报告是计划免疫的基本工作,是进行监测和评价的基础,也是获得免疫接种率的主要信息渠道,因此,报告的质量直接影响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的控制与管理的决策.为掌握上海市闵行区计划免疫工作的执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以维持高水平的疫苗接种率,现将闵行区2005-2008年卡介苗(BCG)、乙型肝炎疫苗(HBV)、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白破联合疫苗(DPT)、麻疹疫苗(MV)的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与评价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金昌市户口所在地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类型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为今后的预防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2011年出生的15 915例围产儿出生缺陷进行监测(包括死胎、死产和28周前引产的缺陷儿),观察缺陷动态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①2008-2011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9.99‰.前5位常见出生缺陷顺位及构成是总唇裂20.12%,神经管畸形15.09%,多指(趾)畸形14.47%,先天性心脏病和先天性脑积水发生率并列,均为7.55%,外耳畸形5.03%;②出生缺陷与产妇文化程度、年龄、家庭经济收入、居住环境关系密切.结论 应加强婚前检查、加强优生优育科学知识宣传教育、提高育龄妇女文化水平、开展孕前保健、为孕妇创造优良生活环境、提供合理均衡膳食并提高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同时,也应特别关注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治理和改善,重视工业“三”废的无害化处理,改善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从根本上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划2003—2010年相关统计数据构成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变系数回归模型,以最小二乘法(OLS)研究政府卫生支出对围产儿死亡率效果。发现政府卫生支出显著地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而且存在一定的边际递减效应。因此,认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卫生转移支付是缩小区域健康差距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