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对2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术中暂不切除胆囊,先显露胆总管,切开取石、纤维胆道镜探查、一期缝合,最后切除胆囊。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80~12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量3~20ml,平均10ml。术后住院时间7~9d,平均8d。术后胆漏1例,保守治愈。21例随访1~34个月,平均21个月,无结石复发和胆系症状。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为8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LCBDE的临床资料。结果 82例(96.47%)顺利完成LCBDE,其中T管引流68例,一期缝合14例;手术时间40~90 min,平均50 min;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3例。全组患者住院7~15 d,平均11 d。1例术后T管造影结石残余,术后42 d经T管窦道取尽残石。结论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具有微创、安全的优点,是胆总管结石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保胆取石并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2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并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手术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总结2006年3月至2009年1月我院20例中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同时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经验,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20例,于胆囊切开取石后缝合胆囊;切开胆总管,用胆道镜取净结石后用4-0可吸收线胆总管一期缝合。结果:2例因结石较大且嵌顿于胆总管下端,难以取出,中转开腹。18例手术获成功,均一期缝合,术后发生胆漏2例,引流10~60ml/d,持续1~4d,术后3~7d拔除腹腔引流管。手术时间120~240min,平均(180±31)min。术后住院7~10d,平均(7.0±1.3)d。患者均治愈。随访1~32个月,无结石复发,胆囊收缩功能检测为20%~30%。结论: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同时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针对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中的取石和胆管缝合两大技术难点,总结经验、改进技术。对42例诊断明确或疑有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LCBDE。术中综合应用枪状取石钳、胆道镜、钬激光等碎石、取石。缝合胆总管切口时,通过改变操作孔的位置,使手术医师精确操作、易于缝合。LCBDE成功37例(88.1%),手术时间(170±50)min(120~340 min),术中出血(150±50)mL(100~350 mL),术后住院(14±3)d(10~22)d。术后并发胆汁漏2例(5.4%)、残留胆管结石1例(2.7%)。术中注意操作细节,改进缝合技术后,可使LCBDE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技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至2012年11月为5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LCBDE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顺利完成LCBDE,1例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平均(35±15)ml,手术时间平均(115±26)min;术后住院6~12 d。术后1例发生胆漏,经引流后治愈;术后3例发生残余结石,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或液电碎石取石治愈。术后随访2~46个月,无胆管狭窄、胆管炎、复发及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手术微创,适应证广泛,利于术后残余结石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附523例报道)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1998年9月至2008年12月期间采用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的52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或胆总管扩张(直径≥0.8 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523例患者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其中400例取净结石,87例无结石, 均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手术平均时间90 min,平均出血50 ml,术后第1天患者即可进食,2~3 d下床活动,术后5 d左右治愈出院.术后发生漏胆29例,引流胆汁量平均35 ml/d,持续 1~6 d,均经非手术处理治愈.中转开腹完成取石10例,镜下置T管引流26例.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是安全、有效的手术,该术式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胆总管结石取净和肝外胆总管无狭窄是其应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毕Ⅱ式术后肝内外胆管结石的腹腔镜及胆道镜治疗。方法对78例胃毕Ⅱ式术后的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32例,其中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 胆总管一期缝合12例;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22例;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 左肝外叶切除6例。结果除4例中转开腹外,74例获成功。内镜及腹腔镜术治疗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为90~240(平均135)min,住院天数4~12(平均9.3)d,术中出血50~400(平均95)ml。随访14~22个月,平均19.4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胃毕Ⅱ式术后肝内外胆管结石者施行腹腔镜及胆道镜治疗成功率较高,具有微创、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的可行性与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64例临床资料,其中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5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胆总管结石4例,单纯性胆总管结石6例,合并胰腺炎6例。结果64例全部获得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全组腹腔镜手术时间50~120 min,平均(68.5±15.6)min,取石时间10~65 min,平均(28.5±10.6)min,术中出血20~120 ml,平均(25.4±16.7)ml,肛门排气恢复时间6~52 h,平均(12.5±9.3)h。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7.8%(5/64):胆漏2例,腹腔引流管引出胆汁量20~80 ml/d,经充分引流后痊愈;切口感染2例,脐部切口疝1例,无腹腔内脏器损伤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6~18 d,平均(7.2±2.1)d。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3±1.9)个月,经B超或MRCP检查均未见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结论只要掌握好适应证,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中的取石和胆管缝合两大技术难点,总结经验、改进技术.对42例诊断明确或疑有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LCBDE.术中综合应用枪状取石钳、胆道镜、钬激光等碎石、取石.缝合胆总管切口时,通过改变操作孔的位置,使手术医师精确操作、易于缝合.LCBDE成功37例(88.1%),手术时间(170±50)min (120~340 min),术中出血(150±50)mL(100~350 mL),术后住院(14±3)d(10~22)d.术后并发胆汁漏2例(5.4%)、残留胆管结石1例(2.7%).术中注意操作细节,改进缝合技术后,可使LCBDE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8月为5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治疗的临床资料。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经胆道镜置入取石网篮取石,术毕一期缝合胆总管。结果:本组腹腔镜胆道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成功率98.1%(52/53),1例中转开腹留置T管。手术时间平均(89.1±46.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5±24.9)ml,术后平均住院(6.7±3.1)d,3例发生胆漏,1例再次手术。术后随访4个月~2年,发生残余胆总管结石1例。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认真术前影像学评价、术中熟练胆道镜操作、精准缝合的前提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10月~2015年7月对2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并取出胆总管较小结石,较大结石行汇入部微切开后取出,再将胆囊管成形缝合夹闭。结果 20例均完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其中4例因胆总管结石较大,行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处微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汇入部。20例胆总管结石全部取净,胆总管结石大小0.2~1.0 cm,其中3例为泥沙样结石。手术时间78~195 min,(96.2±21.8)min;术中出血量25~100 ml,(32.8±10.2)ml;术后住院3~10 d,(3.5±1.5)d。1例发生胆漏,保留腹腔引流10 d后痊愈出院。20例随访6~26个月(中位数11个月),无胆道感染和胆管狭窄发生,无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中长期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2月对89例胆总管结石常规四孔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钬激光碎石联合胆道镜取石,5-0或4-0可吸收带针线8字或连续扣锁缝合胆总管。结果手术时间80~21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量20~220 ml,平均50 ml。术后胆漏6例(60~150 ml/d),经保守治疗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4~8 d,平均5.1 d;余83例均在术后3~4 d拔除腹腔引流管;无大出血及胆管损伤。85例随访1~6年,平均3.2年,其中随访1~3年32例,>3~5年40例,>5年13例:9例有上腹部疼痛史1~2次,未经治疗自行缓解;12例因腹痛就诊1次,其中7例诊断为胆系感染,经抗炎治疗后好转,另外5例术后8~38个月(平均15个月)胆总管结石复发,其中2例胆总管结石<1.0 cm行EST,3例因结石较大或多枚开腹手术治疗,预后均良好;术后肝功能正常76例,轻度肝功能损害7例,重度度肝功能损害2例;超声检查示63例胆总管直径<1.5 cm,22例胆总管直径≥1.5 cm,其中2例胆总管直径≥2.0 cm经手术证实为胆总管多枚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应严格把握适应证,术中取净结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联合)行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I期缝合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3—2018-03间在睢县人民医院接受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I期缝合术的36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6例均顺利将结石取净,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70~210 min,平均113.14 min。术后发生胆漏2例(5.56%),分别经术中放置的引流管通畅引流后第6天和第8天治愈。术后住院时间6~12 d,平均7.42 d,均顺利出院。出院后随访6~12个月,复查超声或MRCP,未发现结石残留、复发及胆管狭窄。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规范手术操作的前提下,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I期缝合术,创伤小、可避免发生与T管有关的并发症,手术时间短和术后恢复快,是安全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一期缝合术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间行LCBDE一期缝合术的45例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病人无中转开腹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中2例分别损伤横结肠、十二指肠球部浆膜。手术时间为76~155 min,平均(108.5±35.4)min;术中出血量为10~115 ml,平均(35.6±10.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4d,平均(1.2±0.5)d;术后住院时间为5~15 d,平均(7.2±3.2)d。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5%(3/48),其中胆漏2例,高淀粉酶血症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无再手术病例。43例病人完成术后1年随访,随访率为93.75%,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无胆管狭窄、胆管残留结石或结石复发等并发症。结论选择性LCBDE一期缝合术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短期预后良好。但术者需具备丰富的腹腔镜操作经验,并灵活地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2009年4月~2011年6月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一期缝合36例。采用四孔法,气腹压力12 mm Hg。解剖出十二指肠上段胆总管,锐性切开,长0.8~1.5 cm,上下两端各用4-0薇乔线缝合1针牵引。从剑突下trocar置入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4-0薇乔线间断缝合胆总管前壁。36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3~96 min,(63±22)min。术中出血20~35 ml,(23±6)ml。术后胆漏2例,经腹腔引流8 d后自愈。术后7~10 d(平均7.7 d)出院。32例随访3~26个月,平均16.2月,未见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我们认为腹腔镜胆道一期缝合胆管安全可行,能避免置T管带来的弊端,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遵循术中取净结石及胆总管通畅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中药配合腔镜治疗高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6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与中药治疗高龄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69例高龄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病人,平均年龄72.6岁,平均病程5.8d。先行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通过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气囊扩张(EPBD)或切开(EST)取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胆总管探查术(LCBDE),术中配合胆道镜取石、激光碎石,术后运用中药及针灸。结果:69例ERCP全部成功。9例EPBD后取石成功;60例行EST,成功57例;EST后取石成功50例,失败后行鼻胆管引流(ENBD)4例。经ERCP、EST取石后62例均II期行LC,成功60例,中转剖腹手术2例。EST失败和EST取石失败者7例,II期行LC并LCBDE,均获得成功。术中术后无残余结石及严重并发症。均在术后3~7d出院,随访6~9个月均健康生活。结论:三镜联合手术结合中药治疗高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切实可行,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161例胆管结石。结果 161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3例发生胆漏,保守治疗4~6 d痊愈。术后住院7~12 d,平均9 d。术后6~8周拔除T管,4例胆管残余结石经T管窦道二期胆道镜取石成功。161随访1~17个月,平均6个月,B超或MRCP复查未发现肝外胆管狭窄,无黄疸、结石复发、胰腺炎等。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肝总管汇合部微切开胆总管探查免置T管的可行性及病例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52例拟行胆总管探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了经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下经胆囊管肝总管汇合部微(3~4mm)切开取石、不放置T管引流,一期缝合。结果本组52例患者术中无阴性探查,术中使用胆道镜及胆道造影检查证实结石完全取出,结石取净率为100%,手术时间为90~200min,平均100min。术中胆道造影时间为3~10min,平均6min。胆道镜协助取石时间为5~15min,平均8min。术后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3~5d,平均3.5d。术后腹腔引流液量为20~60mL/d,平均30mL/d。术后无胆汁漏、腹痛、黄疸及切口感染发生。术后住院5~12d,平均6.5d。术后随访时间为3~40个月,平均20个月,无结石再生或胆管狭窄发生。结论若术者腹腔镜、胆道镜技术熟练,手术病例选择适当,术中检查仔细,冲洗干净,经胆囊管肝总管汇合部微切开取石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式及并发症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至2012年1月为17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LCBDE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评估、取石方式、腹腔镜及胆道镜技术对疗效的重要性,总结胆总管末端损伤、结石残留、胆漏等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一期吻合123例,其中3例先行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留置T管55例,其中13例中转开腹取石、补漏。术后发生胆漏5例,引流3~7 d愈合,平均(5.3±1.5)d。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36.0±18.6)个月,无胆漏、胆管狭窄、胰腺炎发生;5例结石复发,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靠;术前正确评估,术中正确取石,避免盲目、暴力操作,术中并发症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手术适应证、缝合方式的选择及术后胆漏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为7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并一期缝合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手术时间70~185 min,平均(93±12.6)min;术中出血量15~45 ml,平均(21±4.5)ml;术后住院3~12 d,平均(5±1.8)d。术后19例发生胆漏,其中18例经禁食、抗感染、腹腔通畅引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1例术后第15天带管出院,第31天拔除引流管。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者具备良好的镜下缝合打结技术,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是安全、可靠的,可有效降低胆漏、胆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