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法模型的术式改进方法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应用改良Harilara氏三袖套法-用袖套法吻合肝上下腔静脉(SVC),肝下下腔静脉(IVC)及门静脉(PV),应用塑料胆汁引汉支架行胆总管(BD)或胆囊胆总管吻合法重建胆道连续性,建立金黄地鼠至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结果:成功施行金黄地鼠至大鼠原位肝移植术21例,其中供肝手术36例,供体手术,血管袖套准备及受体手术时间分别为5  相似文献   

2.
改进的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制作改进的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 在原二袖套法的基础上,于受者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吻合前放出部分高凝血液,而肝上下腔静脉的吻合是在供肝膈肌环与受者肝上下腔静脉血管壁之间进行。结果 改进的二袖套法吻合效果确实可靠,手术成功率达96.7%,动物的1周存活率为90.0%。结论 该模型稳定可靠,可用于大鼠肝移植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大鼠小肠移植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在传统小肠移植模型基础上改进操作方法并试图建立一个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稳定的大鼠小肠移植模型.方法:显微镜下切取供肠的范围包括近端空肠、门静脉及其带肠系膜上动脉的腹主动脉袖.动脉吻合采用供体带肠系膜上动脉的腹主动脉袖与受体的腹主动脉端侧吻合,静脉吻合采用供体的门静脉用袖套法与左肾静脉端端吻合,移植肠两端造瘘.结果:正式实验100次,手术成功率91%.供体手术控制在50 min以内,受体手术控制在80 min以内,手术时间约为150 min.结论:完全在显微镜下建立大鼠小肠移植模型并将手术方法加以改进能在手术视野清晰、术中操作定位准确、局部创伤小的基础上使手术时间缩短,并发症更少,存活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肾联合移植的适应证、手术技术、治疗经验及并发症防治。方法2001年10月至2005年3月进行肝肾联合移植13例。男12例,女1例。年龄41—66岁,平均54岁。原发病:多囊肝、多囊肾并尿毒症3例,酒精性肝硬化合并尿毒症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尿毒症7例,肾移植术后14年丙型肝炎肝硬化导致肝衰竭伴移植肾功能不全尿毒症1例。肝移植采用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式和背驮式肝移植术式,肾移植为常规术式。病肝切除时注意细致分离第三肝门、创面及时止血。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作为免疫诱导,术后服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及激素维持免疫抑制治疗。患者门诊随访,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以及移植物B超等。随访时间12—53个月。结果13例手术均成功。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继发性出血1例,心肌梗死1例(死亡),胸腔积液4例,肺部感染3例(1例死亡)。除死亡病例外,所有并发症经相应治疗后逆转治愈。11例存活者肝肾功能正常,其中存活4年5个月者1例,存活3年以上者2例,2年以上者6例,1年以上者2例。1例49岁患者术后18个月死于心肌梗死,1例52岁患者术后13个月死于肺部巨细胞病毒感染。结论 肝肾联合移植是肝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娴熟的手术技巧和并发症的及时诊治是肝肾联合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大鼠肝、肾联合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建立大鼠肝,肾联合移植模型。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以4℃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经门静脉和腹主动脉对供肝和供肾进行原位灌洗。移植时除肝上下腔静脉缝合外,其余血管重建均采用袖套式吻合,将供肾附带的一侧面腹主动脉修剪成椭圆状,方便操作,并满足对等口径吻合,供肾输尿管拖出种入膀胱。结果 共完成35次大鼠原位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其中后20次手术成功率为90%,最长存活时间超过5个月。结论 该模型可运用于移植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合理掌握适应证,了解其预后,是肝肾联合移植的成功基础;本文就其适应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三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通过120次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对Miata三袖套法进行了改进,现将手术体会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SD封闭群杂交大鼠160只(由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Wistar封闭群杂交大鼠100只(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220一290g,雌雄不限。2。选用内径2.55rum的聚乙烯导管为肝上和肝下下腔静脉套管;内径191rum的聚乙烯管为门静脉套管;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导管制作胆管插管。3.手术方法:()供受体均采用乙醚吸人麻醉,清洁手术,术前12小时禁食。()手术方法:参照M…  相似文献   

8.
用袖套式血管吻合法建立大鼠肝、肠联合移植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肝、肠联合移植手术模型。方法 用Wistar大鼠行同种异体肝、肠联合移植。先行肝移植,再行小肠移植。肝脏为原位移植,供肠异位移植于左肾处(切除左肾)。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采用袖套式吻合法分别与受者的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吻合,回肠末端在左下腹造瘘。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62.5%,动物平均存活时间11.2d。组织学检查发现移植肝和小肠发生排斥反应。结论 用袖套式血管吻合  相似文献   

9.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不同术式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两种改进后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建立的优缺点.方法对三套袖法的修肝技术及套管制作进行改进,实施大鼠原位肝移植30例,采用改进的缝合法实施大鼠原位肝移植70例.结果三袖套法手术成功率80%,1周存活率8%,缝合法手术成功率90%,1周存活率72%.结论改进后的三袖套法虽然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无肝期,但手术后并发症多,缺乏实际应用价值,改进后的缝合法是建立稳定大鼠肝移植模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1997年11月至1998年7月共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76次,将Kamada及孙君泓二袖套法进行了改进,现将手术体会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SD封闭群大鼠152只(由中山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雄性,体重250~320g。2 用内径1.2mm、外径1.8mm的聚乙烯管作门静脉套管,内径2.0mm、外径3.0mm的聚乙烯管作肝上及肝下下腔静脉套管。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导管作胆总管插管。3 手术方法:按Kamada等[1]及孙君泓等[2]二袖套法略作改进。要点是:大鼠术前不禁食水,乙醚吸入麻醉,清洁手术。术前10分钟肌注阿托品0.05mg。腹正中切口进腹,供体胆总管插管、阴茎…  相似文献   

11.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术式改进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用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改进方法. 方法在Kamada等的袖套法吻合血管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供体改经腹主动脉进行肝脏冷灌注,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胆管端端吻合下进行原位肝移植360例(次). 结果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其供体手术时间(31.2±5.0)分钟,供肝修整时间(12.0±3.0)分钟,受体手术时间(45.0±5.5)分钟,无肝期(20.0±2.5)分钟,手术死亡31例,其中出血12例,肝下下腔静脉血栓8例,肝上下腔静脉回流不畅7例,袖套扭转或脱落4例.术后成活2天以上329例,成活率为91.4%.非干预组(非药物治疗组)1周存活率达86.5%. 结论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高,可作为肝移植实验可靠、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大鼠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模型建立方法改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建立稳定的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模型。方法 对大鼠在左肾周围去血管化后皮下注射四氯化碳,然后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门静脉系血管压力及分布、肝外门静脉系及侧支循环变化。结果 实验性肝硬变在形成过程中历经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及上叶形成过程。实验第5周始,门静脉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第15周时,食管静脉管径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大鼠左肾静脉周围去血管化后皮下注射四氯化碳所诱导的大鼠肝硬变门脉高压症  相似文献   

13.
作者采用选择性左肝管穿刺注菌法成功地建立了Wistar大鼠急性部分肝胆管梗阻感染的脓毒症模型,并从胆管系统形态学、累计病死率、血清线粒体谷草转氨酶和鸟氨酸氢甲转移酶活性、多器官大体病理观察以及血液细菌培养几方面对该模型的科学性、重复性进行了评估。认为该模型较全胆道感染肝损害模型更具优越性,并介绍了该模型制作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大鼠改良式原位肝移植手术技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建立稳定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操作技巧. 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00只,体重200~250 g;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230~280 g,供体体重小于受体约30 g.其中SD大鼠为供、受体的同基因肝移植70只(SD-SD组),SD、Wistar分别为供、受体的同种异体肝移植60只(SD.Wistar组).采用改良二袖套法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充分暴露第一肝门,不翻动肝脏先行门静脉灌注;在体一步法离断肝上下腔静脉,不带膈肌环;吻合肝上下腔静脉采用单线连续缝合;双线牵引法安装门静脉袖套.术后充分补液维持大鼠血液动力学稳定. 结果 供体手术时间(38.2 ±2.5)min,受体手术时间(45.6±3.5)min,无肝期(15.1±2.2)min,手术成功率93%,1周存活率92%,与传统二袖套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D组手术成功64只,受体存活时间2~9个月,平均145 d;术后约3 d 肝功能恢复正常,肝组织病理无明显变化.SD-Wistar组手术成功57只,受体存活时间8~20 d,平均10.5 d;大鼠于术后3~5 d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未经处理后均死亡. 结论 改良式肝移植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可为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提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改良套入缝合重建肝动脉血供的大鼠肝移植模型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一个稳定的重建肝动脉血液供应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在经典"袖套"法的基础上,将供鼠腹腔干与受鼠的右肾动脉行"套入"法微血管吻合,重建肝动脉血液供应。结果共行重建肝动脉血液供应的大鼠原位肝移植40例次,成功37例次,手术成功率92.5%(37/40),动脉吻合时间平均为(4土1.5)min,术后受鼠4周存活率87.5%(35/40),肝动脉4周通畅率94.3%(33/35)。结论建立全血供的大鼠肝移植模型,以经典"双袖套"法为基础,用供鼠腹腔干与受鼠右肾动脉行"套入"法微血管吻合是一种稳定、可靠、可重复性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Two models of pancreas transplantation were examined in the rat with a view to choosing one for regular use in functional experiments. A cuff technique applied to the renal vessels of the recipient was used. The histology and endocrine functioning of whole pancreas-duodenal transplant (Tx) plus bladder drainage (drainage model), and the pancreatic duct ligated segmental pancreas Tx (ligated model) were examined. Syngeneic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using either Lewis or Wistar rats. Streptozotocin (STZ) 60 mg/kg intravenously (i.v.) was used to render the recipient rats diabetic. A cuff technique was used with both models to anastomose the grafts to the renal vessels instead of the conventional technique of hand suturing to the abdominal vessels. This allows a shorter warm ischaemia time for the donor pancreas and leaves the systemic circulation intact leading to a high success rate for both techniques. Operation survival rates were 93% (n= 30) and 90% (n= 10) in the ligated and drainage models, respectively. The recip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normoglycaemic for > 100 days.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atrophic exocrine tissue early in the ligated group but only two from the drainage group showed exocrine atrophy at > 100 day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i.v. glucose tolerance tests with both models showing a normal pattern. Thus, endocrine function remained independent of exocrine function. Both models are quick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techniques. The duct ligation model was a simpler transplant to perform, suggesting that this should be the technique of choice in future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7.
胰液空肠引流术式胰肾联合移植(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10例胰液空肠引流(ED)术式胰肾一期联合移植(SPK)的外科技术和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合并尿毒症的效果。方法2000年6月至2003年7月间完成改进的ED术式SPK10例,不做Roux-en-Y吻合。免疫抑制治疗术后早期采用四联诱导治疗(FK506/CsA MMF 皮质激素 ALG或抗CD25单抗),以后改为三联维持。结果1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移植肾功能即刻恢复,除1例移植胰功能延迟恢复外.余9例术后1周内血糖降至正常水平,完全停用外源性胰岛素。1例术后6月带正常移植物功能死于心肌梗塞,4例存活已超过1年;发生急性排斥反应4例次。除1例难治性排斥未能逆转行再次肾移植外.余3例经激素冲击或()KT3治疗均获好转。并发症情况:出现腹腔感染与切口感染各2例,肾周血肿1例,分别经手术探查或引流换药治疗后愈合。结论改进的ED术式胰肾联合移植安全、简单,无严重外科并发症,是值得推广的治疗IDDM合并尿毒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鼠肾移植动脉套叠吻合技术的改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大鼠肾移植动脉吻合技术。方法 Wistar大鼠72只,分别以36只作为供、受体。采用三线(1根导引线和2根固定线)套叠吻合技术,将供体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左肾动脉端端吻合;导引线将受体左肾动脉残端套入供体肠系膜上动脉(2mm),2根固定线呈180。对称缝合;所有缝线均穿过供体血管全层,而受体血管仅达外膜,并在吻合过程中适量缩小肠系膜上动脉腔,使套入后两血管相互紧贴、平伏,避免套入血管壁间渗漏出血。结果 36只大鼠动脉吻合均在6~8min内完成,血流开放后肾脏充盈良好。失败2只,其中吻合口出血1只,血栓形成1只,其余34只术后6~30d病理检查示移植肾动脉通畅,无缺血性损伤。结论 改良的动脉套叠吻合技术简便、易行,易掌握,适合在条件比较简陋的实验室开展。  相似文献   

19.
腹主动脉搭桥、硬膜外导管内撑法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建立简便、成功率高的大鼠肾移植模型。方法 SD大鼠为供受体 ,采用自行设计的供体腹主动脉搭桥、硬膜外导管内撑法重建动脉血供。供体后腔静脉袖套套入受体左肾静脉重建静脉回流。供体膀胱瓣与受体膀胱全层缝合。结果 整个移植过程 160min ,热缺血时间 <5s ,冷缺血时间 <80min ,血管吻合时间 40min。 41例手术中 ,3 5例成功 ,手术成功率 85 .4%。术后淋巴漏 2例 ,尿漏 1例 ,输尿管入膀胱处狭窄 1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1.4%。结论 本模型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对手术器械和术者的手术技能要求低、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是进行肾移植基础研究的良好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适用于研究心脏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同种异体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方法供体为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50~300g;受体为10周龄雄性SD大鼠,体重300~350g;各40只。供心的肺动脉与受体的右侧颈外静脉经套管技术进行连接,供心的无名动脉与受体的右侧颈总动脉行显微端端吻合,受体均予环孢素抗急性排斥反应。结果40只移植心脏均无吻合口漏血或血流受阻,总手术时间为40~50min,其中套管2~3min,显微端端吻合9~12min。所有受体的颈部移植心脏于术后第30天取出检测,其血管病理均符合慢性排斥反应表现。结论改良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是一种简便实用、易于观察取材、适合慢性排斥反应研究且易于复制的器官移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