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应、不良反应和效价比。方法选妇科腹腔镜探查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18—5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丙泊酚TCI全凭静脉麻醉组(Ⅰ组)和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两组均以芬太尼3μg/kg,阿曲库铵0.6mg/kg及丙泊酚静脉诱导气管插管,Ⅰ组丙泊酚采用血浆TCI静脉诱导,并维持至术毕,靶浓度为3—4μg/ml;Ⅱ组丙泊酚采用1.5~2mg/kg静脉诱导,维持麻醉采用吸入七氟醚,MAC控制在0.6—0.8,以及丙泊酚4~6mg/(kg·h)持续输注。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插管15min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意识消失及麻醉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用药剂量及费用。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手术、清醒时间及各时段MAP及HR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意识消失时间Ⅰ组)(3.7±2.4)min,长于Ⅱ组(0.6±0.2)min(P〈0.05)。Ⅰ组苏醒期躁动2例、PONV5例,明显低于Ⅱ组7例、13例(P〈0.05)。Ⅰ丙泊酚用量(74.9±24.3)ml明显多于Ⅱ组(30.6±10.5)ml(P〈0.05),两组麻醉用药的价格基本一致。结论丙泊酚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与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相比具有并发症少,无环境污染的优点,且两种麻醉费用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脑瘫下肢矫形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下手控辅助呼吸与静吸复合麻醉下机械通气两种不同方法用于脑瘫下肢矫形术的特点。方法将50例择期接受脑瘫下肢矫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TIA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CIIA组),每组25例。TIA组实施全凭静脉麻醉,手控辅助呼吸;CIIA组采用快速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吸入及静脉药维持麻醉,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及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CIIA组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TIA组(P<0.01),术后躁动的发生率高于TIA组(P<0.05)。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相比,全凭静脉麻醉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拟行择期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Ⅰ组为芬太尼、丙泊酚、安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观察2组患者入室后(T1)、诱导后(T2)、插管后(T3)、充气后30s(T4)、术毕(T5)各时点血压、心率变化及麻醉恢复情况(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结果Ⅱ组患者T2、T3、T4时的MAP均低于Ⅰ组(P均<0.05),Ⅱ组患者T2时的心率低于Ⅰ组(P<0.05),T5时心率高于Ⅰ组(P<0.05),其余各时间点的心率、血压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Ⅱ组患者术后清醒及拔管时间均短于Ⅰ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可抑制插管时的应激反应,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苏醒迅速,且缩短患者手术室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脑瘫下肢矫形术时实施静吸复合全麻或全凭静脉麻醉的麻醉费用。方法分析 49例静吸复合全麻下或全凭静脉麻醉下接受下肢矫形术的脑瘫患儿的相关数据 ,比较两种麻醉方式麻醉费用的差异。结果全凭静脉麻醉不但麻醉费用显著低于静吸复合全麻 (P <0 .0 0 1) ,而且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低。结论全凭静脉麻醉的麻醉费用较低 ,并可进一步降低术后护理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复合喉罩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对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应激和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4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分为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复合喉罩组(Ⅰ组)和芬太尼加异丙酚复合气管内插管组(Ⅱ组).Ⅰ组采用瑞芬太尼剂量依赖控制性降压,Ⅱ组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基础值(T1),插管后即刻(T2),术中控制性降压(T3),拔管前即刻(T4),拔管后即刻(T5)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值.记录两组苏醒期呛咳、躁动情况.结果:Ⅰ组与Ⅱ组比较,血流动力学平稳(P<0.05),苏醒期呛咳、躁动少(P<0.05),达到有效控制性降压的目的.结论:选用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复合喉罩的麻醉方法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可以显著降低麻醉和手术应激,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并能有效地达到控制性降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将160例择期全麻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各8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全麻患者诱导前、切皮时、拔管时及拔管后5min的血压、心率变化及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拔管时及拔管后5min的血压、心率变化静吸复合组大于全凭静脉组(P<0.05),静吸复合组轻、中及重度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全凭静脉麻醉组,无躁动发生率低于静吸复合组(P<0.05)。全凭静脉麻醉术后患者恢复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7.
微量输液泵控制麻醉在腹腔镜妇科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静脉微量泵麻醉、静吸复合麻醉和单纯静脉麻醉对患者气管插管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拔管条件的影响。方法美国麻醉学会手术前分级标准原则(ASA)Ⅰ~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病人180例,随机分为微量泵麻醉组(Ⅰ组)、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和单纯静脉麻醉组(Ⅲ组),每组60例。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病人拔管后即刻、离开手术间。观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结果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1~5min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Ⅰ组明显小于Ⅱ、Ⅲ组(P〈0.05);术后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Ⅰ组早于Ⅱ、Ⅲ组(P〈0.05),并且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结论微量泵静脉控制麻醉在气管插管和麻醉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条件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547-3548
目的对比分析颅脑损伤手术中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并行急诊手术治疗的94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全凭组49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静吸组45例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并比较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两组在麻醉前和术后24h,全凭组麻醉前和术后24h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凭组切皮时、切硬脑膜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低于静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凭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手术中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较静吸复合麻醉效果显著,可改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术后效果,值得应用于在临床手术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与恒速输注(CSI)两种模式在颅脑外科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择期行颅脑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TCI组与CSI组。TCI组行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TCI全凭静脉麻醉,CSI组行CSI全身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诱导期、插管时、维持期及停药、拔管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时间、麻醉用药量,氧饱和度及脑电图双频谱指数。结果:TCI组在麻醉诱导及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与CSI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TCI组在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在麻醉维持、停药后、清醒时间及拔管期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量方面,TCI组较CSI组明显增多。结论: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TCI与CSI两种模式均能较好满足颅脑外科手术需要,其中TCI组在麻醉诱导及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但麻醉维持过程中用药量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丙泊酚个体化靶向控制输注(TCI)在全身静脉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全凭静脉麻醉患者,随机分为个体化TCI组和常规TCI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药用量、插管和拔管时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个体化TCI组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相对常规TCI组变化较小,麻醉诱导平稳,苏醒快而安静,丙泊酚使用少。结论在全身静脉麻醉中,相比较丙泊酚常规TCI,丙泊酚个体化TCI能够使患者在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苏醒更快,并且使用药物更少,体现了个体化给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赵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570-3571
目的研究将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恶性肿瘤手术,并与芬太尼作比较,旨在探讨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较大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ASAⅡ~Ⅲ级,60例上腹部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年龄65~82岁,随机分为两组,RF组采用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F组采用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观察麻醉时的MAP及HR变化,记录术中降压药和升压药使用情况。结果 RF组诱导、插管期及麻醉中血液动力学较F组平稳,降压药和升压药使用均少于F组。结论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可有效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恶性肿瘤手术。  相似文献   

12.
吸入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比全凭静脉麻醉下置入喉罩进行高频喷射通气与静吸复合麻醉机械通气两种不同方法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特点。方法:60例择期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2组,每组30例,静脉麻醉组采用静脉注射泵作全凭静脉麻醉,保留患者自主呼吸,置入喉罩行高频喷射通气;吸入麻醉组采用快速静脉诱导,气管插管,作机械通气,用异氟醚维持麻醉。观察两组麻醉对循环、呼吸、动脉血气值、苏醒时间的影响及术后恶心、呕吐、躁动、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静脉注射异丙酚后血压心率显著降低(P<0.01),插管后又明显升高,但静脉麻醉组显著低于吸入麻醉组(P<0.05),两组动脉血气值在通气30min后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术后在苏醒室观察2h,哭闹、烦躁、恶心,吸入麻醉组明显多于静脉麻醉组,静脉麻醉组易引起过度镇静,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高频喷射通气与静吸复合全麻机械通气相比效果满意,苏醒同样快,并发症少,但易致过度镇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与临床安全。方法选择小儿腹腔镜手术7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静脉组,n=35)和静脉麻醉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组(静吸组,n=35),观察麻醉过程中关键步骤时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记录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及出手术室的时间,并记录术后麻醉并发症(术后躁动、呕吐、低氧血症等)的发生。结果静脉组患儿在气管插管、切皮、人工气腹及拔除气管导管时HR、MAP变化较静吸组患儿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吸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出手术室的时间较静脉组明显缩短(P<0.05);静吸组术后躁动、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静脉组(P<0.05)。结论小儿腹腔镜手术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麻醉苏醒快而平稳,术后并发症少。静吸复合麻醉更适于小儿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临床上常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麻醉方法主要是以异丙酚、芬太尼、异氟醚为主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或全凭静脉麻醉。本文主要观察靶控输注单纯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异氟醚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芬及阿曲库胺全凭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及阿曲库胺全凭静脉组(Ⅰ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诱导量分别为1μg/kg和1mg/kg,阿曲库胺为0.5mg/kg。瑞芬太尼以0.2μg/(kg·h)速率输注。麻醉中通过增减瑞芬太尼输注速率调整麻醉深度;丙泊酚按5:4:3方案输注,即5mg/(kg·h)输注10min,4mg/(kg·h)输注20min后,3mg/(kg·h)恒速输注。阿曲库胺以1mg/(kg·h)恒速输注。观察两组气管插管反应、麻醉效果、苏醒质量。结果:血流动力学指标:Ⅰ组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Ⅱ组插管后及术中各观测值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清醒时间Ⅰ组较Ⅱ组显著缩短(P〈0.01),但麻醉诱导期不良反应发生率Ⅰ组较Ⅱ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及阿曲库胺实施全凭静脉麻醉,采用负荷量加两种以上速率输注简便易行,术中情况平稳,管理方便,苏醒迅速,但诱导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和心钠素 (ANP)的影响。方法 :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 2 0例 ,随机分 2组 ,Ⅰ组为静吸组 ;Ⅱ组为静脉组。诱导后Ⅰ组吸入异氟醚 ,Ⅱ组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于麻醉前、诱导后、手术10min、手术 5 0min及术毕采静脉血 ,用放免法测定血浆ET和ANP的含量。结果 :①ET在Ⅰ组手术 10min时下降 ,5 0min及术毕显著下降 (P均 <0 .0 1) ;而Ⅱ组无明显变化。ANP在Ⅰ组手术 5 0min明显下降 (P <0 .0 5 ) ;Ⅱ组术毕却明显升高 (P <0 .0 5 )。②一秒呼出率 (FEV1)在Ⅰ组手术 10min及 5 0min显著增加 (P均 <0 .0 5 ) ,Ⅱ组却无明显变化。结论 :静吸复合麻醉比全凭静脉麻醉可能更适合于气道高反应患者。  相似文献   

17.
安璐 《临床医学》2021,41(7):32-34
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在商丘市中心医院实施麻醉处理的76例老年手术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患者的麻醉方式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8例。A组予以全凭静脉麻醉,B组予以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平均睁眼时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比较术后24 h、术后72 h、术后120 h以及术后1周等时间节点处两组患者苏醒期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睁眼时间呈现明显的缩短趋势(P <0.05);两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 h两组苏醒期谵妄发生率均为47.37%(18/38),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与B组比较,A组术后72 h、术后120 h以及术后11周的苏醒期谵妄发生率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 <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均会导致老年患者术后短期内出现认知功能减退症状,但相比于静吸复合麻醉,全凭静脉麻醉的术后平均睁眼时间显著缩短,苏醒期谵妄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鼻内镜老年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工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30例);Ⅱ组:异氟醚组(30例).于术前1h、术后3、6、24、48 h评价认知功能.结果 Ⅱ组MMSE评分在术后3、6、24 h时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MMSE评分在术后3、6h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术后3、6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麻醉术后各时间点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工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瑞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对患者气管插管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拔管条件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全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R)组和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C)组,每组30例.观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及术后恢复过程的血压、心率.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病人拔管后即刻、离开手术间及术后3和24 h疼痛评分(VRS).观察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结果: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1~5 min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R组明显小于C组(P<0.05);术后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R组早于C组(P<0.05),并且恶心、呕吐发生率低;术后VRS评分R组高于C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气管插管和麻醉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条件优,并发症少,但应注意尽早实施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20.
刘江洪 《临床医学》2010,30(7):93-94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脾切除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静吸复合组(静吸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全静脉组),两组均以咪达唑仑0.1 mg/kg、异丙酚2 mg/kg、芬太尼2μg/kg和维库溴铵0.08~0.12 mg/kg诱导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静吸组用异氟醚吸入,间断辅以芬太尼静脉注射;全静脉组将瑞芬太尼0.2μg/(kg.min)和异丙酚70μg/(kg.min)混合抽入50 ml注射器中,用微量泵持续输注。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前和气腹后10 min,气腹毕和术毕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停止麻醉至拔管时间,拔管时的清醒程度和随访结果。结果两组间的拔管时间、清醒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吸组在气腹后10 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术毕心率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而全静脉组术中无明显变化。全静脉组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静吸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脾切除手术,具有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速、术后恶心呕吐率低、无空气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