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室室壁瘤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表达及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根据左心室造影分为观察组(左室室壁瘤59例)和对照组(无左室室壁瘤61例),分别在入院6 h、12 h、1 d、3 d以及24 w测定患者血浆中BNP水平,并于6个月时再行左心室造影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每一节段室壁运动计分(WMS)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变化,随访观察是否存在不良心脏事件。结果观察组6 h、12 h、1 d、3 d以及24 w血浆中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入院时和6个月时,LVEF、LVEDVI、LVESVI、WMS以及LVEDP均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NP水平与LVESVI、LVEDVI、WMS、LVEDP水平以及不良心脏事件呈正相关(P0.05),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室室壁瘤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心功能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和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7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卡维地洛组40例和比索洛尔组39例,另选20名正常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时的血浆 BNP;心脏超声诊断仪测量同期和6个月时心脏结构和功能。结果:治疗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 BNP 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1个月血浆 BNP 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3个月时下降更加明显(P<0.01)。3个月时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 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及6个月时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两组患者血浆 BNP 水平与同期测定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r=0.51,P<0.01),与 LVEF 呈负相关((r=-0.43,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 BNP 水平的变化早于心脏超声指标的变化;血浆 BNP 水平可以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个可靠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及脑钠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心室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射血分数(EF)〕;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LVEDV、LVESV、LVDD、LVSD、EF、BN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SV、BNP低于对照组,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DV、LVDD、LV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29/40),低于观察组的90.0%(36/40)(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够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左心室功能,降低BNP水平,改善临床预后,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B型脑钠肽(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8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在用药前和用药2周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BNP、hs-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5%,优于对照组的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BNP、hs-CRP、LVEDD、LVESD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BNP、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LVE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力衰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体内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托伐普坦在急性心力衰竭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脑钠肽(BNP)等心衰标记物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急性心衰患者50例,其心功能分级III级或IV级(NYHA分级),检测HsCRP,BNP水平及心脏彩超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2组均予标准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托伐普坦,在接受托伐普坦治疗7天后,2组重新检测HsCRP,BNP和LVEF、LVEDd。结果: 2组心功能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心脏彩超测定LVEDd及LVEF,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HsCRP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BNP均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 托伐普坦治疗终末期心衰疗效肯定,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急性心衰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及BNP水平,改善左室功能,可作为急性心衰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氧化应激及外周血miRNA-21(miR-21)和miRNA-145(miR-145)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脑钠肽(BNP)、氧化应激指标及外周血miR-21和miR-145表达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02%比72.09%,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低于对照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丙二醛(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而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外周血miR-21和miR-145表达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miR-21和miR-145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10个月,观察组再住院率及病死率均较低,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良好,可降低血浆BNP水平,降低氧化应激损伤,及下调外周血miR-21和miR-145表达。  相似文献   

7.
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及心室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再次发生心绞痛后血浆脑钠素水平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50例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介入组25例,应用酶链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时的血浆脑钠素水平,及心脏超声诊断仪测量同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结果①对照组、介入组与正常组相比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在治疗前及6个月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介入组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在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6个月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间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射血分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两组间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射血分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同期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呈正相关(r=0.51,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43,P≤0.01)。结论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再次发生心绞痛后进行介入治疗,可使血浆脑钠素水平下降,并改善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缬沙坦和倍他乐克联用治疗精神压力相关性中青年舒张期高血压并左室肥厚的降压效果和左室肥厚逆转作用。方法对所选120例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精神压力相关性中青年舒张期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3组:缬沙坦组、倍他乐克组、缬沙坦+倍他乐克组,每组40例。治疗6个月后,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血压、心率、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Cornell指数、Sokolow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血压、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Cornell指数、Sokolow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倍他乐克组、缬沙坦+倍他乐克组心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82.5%、95.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倍他乐克组治疗后血压、IVST、LVPWT、LVMI较缬沙坦组、倍他乐克组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倍他乐克组与倍他乐克组的治疗后心率、Cornell指数、Sokolow指数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精神压力相关性中青年舒张期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缬沙坦和倍他乐克均可有效降压,逆转左心室肥厚,而缬沙坦和倍他乐克联用能更好降压并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9.
脑钠肽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脑钠肽(BNP)浓度变化及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高血压无左室肥厚患者(NLVH组)、28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LVH组)及30名血压正常的健康成人(对照组)血清BNP浓度.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观察BNP水平与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的相关性.结果 LVH组BNP水平明显高于NLVH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LVH组高于对照组(P<0.01).BNP浓度与左室重量指数呈正相关(r=0.67,P<0.01).结论 BNP水平可以反映高血压及左室肥厚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宿迁市泗洪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浆NT-pro BNP水平、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Apo A)、三酰甘油(TG)〕,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DBP、H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DD、LVESD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C、HDL、LDL、Apo A、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LDL、TG水平低于对照组,HDL、Apo 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有氧运动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武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有氧运动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和肽素(Copeptin)、脑钠肽(BNP)水平,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LHFQ)评分及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opeptin、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Copeptin、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HF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LVEDD、LVESD短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有氧运动可有效提高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降低血清Copeptin、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KillipⅡ~Ⅲ级患者直接PCI后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对心肌重构的阻抑作用。方法选择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KillipⅡ~Ⅲ级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rh BNP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对照组应用标准的药物治疗,rh BNP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 BNP(90 s内静脉给予rh BNP负荷剂量1.5μg/kg,此后0.007 5μg·kg-1·min-1静脉泵入72 h。观察rh BNP治疗前、治疗后4 w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严重低血压,心力衰竭、再发心肌缺血和死亡。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2 h分别进行肌酐水平测定,并监测心率,尿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再发心肌缺血发生率,rh BNP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无死亡病例发生,rh BNP组3例,对照组2例发生了严重低血压,但经调整剂量后很快恢复,未造成不良影响,rh BNP组低血压发生率虽高于对照组(7.5%vs 5%)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rhBNP组LVEDD、LVESD、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72 h rh BNP组肌酐水平明显降低,心率显著下降,尿量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KillipⅡ~Ⅲ级患者直接PCI后静脉应用rh BNP对心肌重构有明显阻抑作用,同时改善心、肾功能及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90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每组30例。患者入院后均根据病情给予基础治疗,治疗1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氟伐他汀(40 mg/d)治疗,治疗2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大剂量氟伐他汀(80 mg/d)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1年。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NT-pro BN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治疗1组、治疗2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LVEDD、LVESD、LVFS、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及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LVFS、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LVEDD、LVESD低于治疗1组(P0.05),而治疗1组与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LVFS、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TNF-α水平及血浆NT-pro BNP、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水平及血浆NT-pro BNP、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水平及血浆NT-pro BNP、Hcy水平均低于治疗1组及对照组(P0.05)。3组患者治疗前LDL-C、TC、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及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LDL-C、TC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TC低于治疗1组,ALT、AST高于对照组和治疗1组(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1组患者治疗后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大剂量氟伐他汀(80 mg/d)对患者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浆NT-pro BNP水平及血脂的改善效果优于常规剂量(40 mg/d),但易造成肝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与加倍剂量他汀类药物对高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功能、实验室指标及活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一医院心内四科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高龄(≥75岁)冠心病合并CHF患者共15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在对症干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10 mg/d,观察组给予加倍剂量瑞舒伐他汀20 mg/d口服治疗;根据心衰症状改善情况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6MW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脑钠肽原(NT-pro 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79.12±4.86)岁,男性比例60%,对照组平均年龄(79.40±4.92)岁,男性62.7%。两组患者年龄、男性比、合并基础疾病、NYHA心功能分级及服用药物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6MWT、hs-CRP、NT-pro BNP、Hcy、TNF-α、LVESD、LVEDD及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以观察组治疗后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加倍剂量他汀类药物用于高龄冠心病合并CHF患者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水平,并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糖异常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5例冠心病患者,根据血糖情况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冠心病合并血糖异常患者,对照组为单纯冠心病患者。根据其病史及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分析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与动脉僵硬度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脂指标、FBG(空腹血糖)、Hb Alc(糖化血红蛋白)、LAD(左心房内径)、E(左心室舒张早期流速峰值)、A(左心室舒张晚期流速峰值)、E/A比值、EDT(E峰减速时间)及CAVI(心踝血管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DP(左心室终末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管病变支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糖异常冠心病患者动脉僵硬度较差,左室舒张功能下降,血管病变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在慢性心衰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西省陆川县人民医院在2016年11月—2017年8月收治的76例慢性心衰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8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和实验组(38例,应用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方法)。分析两组慢性心衰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水平、心率水平、BNP(血清B型脑钠肽)水平、hs-CPR(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慢性心衰患者治疗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慢性心衰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改善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慢性心衰患者治疗前心率水平、BNP水平、hs-CP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率水平、BNP水平、hs-CP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F-36评分中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在慢性心衰中的应用效果理想,且能够积极改善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并比较60例心力衰竭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血浆BNP、左室舒张末横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LVED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NP水平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程度的加重而增高,并且BN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687,P<0.001),而与LVEF呈负相关(r=-0.639,P<0.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对心衰患者的诊断、病情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绝经后冠心病妇女血浆雌二醇与左心室重构及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绝经期女性90例,其中冠心病组50例,非冠心病对照组40例,收集年龄、血压、体表面积、体重指数等基本信息,均检测血浆雌二醇、NT-pro BNP水平,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年龄、血压水平、体表面积、体重指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雌二醇显著降低,NT-pro 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显著增加(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冠心病组血浆雌二醇与NT-pro BNP(r=-0.565,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径(r=-0.731,P<0.05)、左心室质量指数(r=-0.768,P<0.05)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绝经后冠心病患者血浆雌二醇水平下降,但NT-pro 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增加;雌二醇水平与NT-pro 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塑、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河南信合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65.9±6.6)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20 mg/次,3/日。两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V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以及HRV时域分析指标:1所有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连续5 min正常RR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3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4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计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LVESDD、LVEDD、LVEF、6MWT)及血清NT-pro 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1),而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的HRV时域分析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均0.01)。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曲美他嗪用于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逆转左心室重塑,降低血清NT-pro BNP水平,提高心率变异性,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重度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度心力衰竭患者218例,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73)、小剂量组(n=72)和大剂量组(n=73)。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呋塞米治疗,小剂量组患者给予小剂量多巴胺(2μg·kg~(-1)·min~(-1))联合呋塞米治疗,大剂量组患者则给予大剂量多巴胺(5μg·kg~(-1)·min~(-1))联合呋塞米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血压、心率、血电解质(血钠、血钾)及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计算体质量下降值、临床治疗有效率、临床治疗显效率并记录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LVEF、心功能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患者LVEF、心功能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体质量下降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钠、血钾及血清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钠、血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有效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患者肾功能恶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和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患者利尿剂抵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重度心力衰竭可减少大剂量多巴胺或仅用呋塞米治疗所致不良反应,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