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称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本病在临床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急性型,多发病于儿童;慢性型,多见于成年人。临床上以皮肤粘膜的出血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同时伴有缺铁性贫血。一、急性型ITP 急性ITP可发病于各种年龄,但临床上以儿童为多见,特别是2~5岁的儿童,男女发病率相近。约有80%的病例在发病前先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感染史。  相似文献   

2.
黄月琴 《河北医学》2010,16(3):290-292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意义。方法:对ITP组、非ITP组、健康对照组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及ITP治疗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与非ITP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ITP组2(PLT〉10×109/L)MPV、PDW明显增加(P〈0.01),ITP组1(PLT〈10×109/L)MPV、PDW明显减低(P〈0.01),在ITP的治疗过程中,MPV比PLT更早出现明显升高。结论:血小板参数对血小板减少症有鉴别意义,动态观察血小板参数对疗效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4.
采用注射兔抗大鼠血小板血清(APS)方法,建立了大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模型。大鼠腹腔注射1:4稀释的APS(0.7ml/200g体重),连续3d,可使血小板数量显著降低,其降低率为81±9%(n=12),且其骨随巨核细胞增生活跃,但注射APS后对血中红细胞数和白细胞数无明显影响.在注射APS的同时,给予大鼠灌胃强的松(1mg/200g体重),可抑制APS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的下降程度,并促进停止注射APS后血小板数的恢复。以上结果表明,该模型符合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5.
通过近几年有关ITP文献的整理,探讨中西医两法治疗情况,指出中医药防治ITP有较好前景,主要从ITP病因病要治法诸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6.
黄梓伦 《广东医学》2003,24(8):810-812
ITP有两种含义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mmunethrombocytopenicpurpura) ,目前是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 。病因有 :①持续抗原暴露 ;②抗体产生中某些重链基因的选择 ;③自身免疫原因不明 :SLE、伊文综合征 ;④异常抗原表达 :淋巴增生性疾病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⑤持续感染 :HIV、丙型肝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本文就其治疗及进展作一综述。1 抗感染治疗1 1 幽门螺杆菌 ITP发病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3 0例ITP中有 13例 ( 4 3 3 % )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使…  相似文献   

7.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92例初治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因素。结果:男性患儿占大多数为66例(71.7%),婴幼儿为主59例(64.1%),秋冬季易发病为64例(70.5%),发病前有感染病史达65例(70.7%),49例(53.3%)有不同程度贫血,血小板相关病毒阳性40例(43.5%),血小板抗体阳性62例(67.4%)。提示病毒感染和贫血可能是ITP发病的诱因,男性、婴幼儿、秋冬季节易发病。  相似文献   

8.
9.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细胞免疫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关于ITP的发病机制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巨核细胞方面也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利福平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药物所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颇为常见 ,但利福平所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报道不多。现将我院 1998 0 3~2 0 0 1 10收治的 3例总结如下。【例 1】女性 ,34岁。 4年前于我院确诊为肺结核 ,经利福平、雷米封、链霉素治疗 3个月后症状好转停药。 6个月前因咳嗽明显再次用上述药物抗痨治疗 ,服药 3个月后出现牙龈出血及皮肤紫癜 ,即停药 ,经激素治疗后症状消失。 1998 0 3 2 0因牙龈出血及皮肤紫癜入院。入院前 3天有再服用利福平、雷米封、链霉素史。查体 :生命体征稳定 ,神清 ,对答切题。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 ,四肢见散在出血点及瘀斑。全身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用环孢霉素A(CyA)治疗激素或切脾无效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有激素禁忌症的ITP患者的疗效.方法:用CyA治疗11例患者;其中10例为ITP患者,有4例先后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即Evans综合征),1例为干燥综合征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诊为继发ITP.11例患者中8例对激素治疗无反应,2例有激素禁忌证,并都拒绝或不能耐受切脾,1例激素和切脾治疗后仍无效.CyA初始剂量为5 mg/kg/d,然后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使其维持在200 ng~400 ng/ml.治疗期间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和血压.结果:11例患者全部有反应,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3例.副作用有轻度毛发增生及手震颤,无肝肾功能损害和其他副作用.结论:用CyA治疗难治性ITP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安全的补救治疗方法,也可以作为有激素禁忌证和拒绝或不能耐受切脾的ITP患者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2.
Lu H  Wang YR  Ji O  Xu W  Zhang JF  Fan QH  Li JY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7,120(19):1730-1731
Tuberculosis (TB) differs from many other infectious maladies in having particular social and geographic distributions. The disease was under control in developed nations and being brought under control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in China. TB has now been recognized as a public health threat and the incidence of TB is steadily rising. Though a lot of various hematological disorders have been described in TB, like anemia, leukocytosis and, the most frequently cited, pancytopenia,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is extremely rare. When thrombocytopenia occurs in TB, it happens most commonly via non-immune pathways, as typically described in the context of pancytopenia that develops secondary to tuberculous granulomatous infiltration of the bone marrow, but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B and immune thrombocvtonenia is extraordinarilv rare.[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免疫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8例ITP患儿的Th1、Th2、Th17、Treg等指标的变化。结果:ITP患儿的Th1、Th17升高、Th2、Treg下降、Th1/Th2比率异常。结论:Th1、TH2、Th17、Treg异常是儿童ITP发病的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193例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ITP常用治疗方法的效果和疾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1990年~2009年193例住院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193例成人ITP患者中,22.8%的患者发病前有感染病史,79.3%的患者多表现为慢性病程。有出血表现者共167例(86.5%),皮肤淤点、淤斑最多见(77.7%),5例(2.6%)患者发生脑出血死亡。发生出血患者发病时血小板计数较未出血患者更低(P=0.000)。患者中166例(86.0%)使用了糖皮质激素或以糖皮质激素为基础的联合方案,115例(69.3%)出现治疗反应者。发病时血小板低于20×109/L,治疗效果较好(P=0.011);女性患者疗效优于男性(P=0.029);15~40岁较40岁以上患者疗效好(P=0.000);有出血情况者较无出血者疗效好(P=0.004);骨髓巨核细胞数量、抗核抗体(nuclear antibody,ANA)阳性与否和疗效无关。46例(23.8%)患者出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其中12例(6.2%)为转氨酶升高,12例(6.2%)血糖升高,1例(0.52%)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结论成人ITP患者慢性过程多见,糖皮质激素仍然是ITP的首选治疗方法,患者性别、年龄和治疗前血小板数量有助于预测治疗效果。ANA阳性的ITP患者应该长期随访,其有可能转化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成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自身抗原 (GPⅡb/Ⅲa、GPⅠb Ⅸ )的修饰或分解以及激活的T细胞表达CD4 0L为抗体产生的重要步骤 ,除PAIgG之外 ,RP %和TPO测定是ITP有用的辅助诊断指标。血小板 >5 0× 10 9/L、无出血的患者一般无需治疗。治疗上主要采取非特异性免疫抑制或封阻巨噬细胞的Fc受体。抗 D治疗可延缓或免除脾切除术 ,但长期应用耗费可观。对切脾无反应的患者 (血小板 <30× 10 9/L ,有活动性出血 )最常推荐的治疗为IVIg、糖皮质激素、副脾切除和其他适当的药物 (达那唑、硫唑嘌呤、长春新碱类及环磷酰胺等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关系。方法采集154例ITP患儿(ITP组)和5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血清样本,用Real-time PCR检测HCMV DNA,ELISA方法检测HCMV IgM、IgG抗体;其中105例ITP患儿和50例健康对照儿童采集了尿液标本,用Real-time PCR检测HCMV DNA,并比较ITP组HCMV DNA阳性患儿与阴性患儿的血小板数量的差异。结果 ITP患儿血清HCMV DNA、HCMV IgM及IgG抗体和尿HCMV D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儿童,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TP组HCMV DNA阳性患儿的血小板数量(29.72±14.54)×109/L与阴性患儿(41.28±18.35)×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感染HCMV可能是发生ITP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这对指导临床有效治疗及预防ITP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彩丽  张瑞芳 《河南医学研究》2011,20(2):182-183,187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收集98例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儿童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①激素组的有效率为:79.59%(39/49),显效率为67.34%(33/49);丙种球蛋白加泼尼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microRNA-30a(miR-30a)、microRNA-181a(miR-181a)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ITP患者48例作为ITP组,另取同期该院40例化疗后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对照组,体检健康者45例作为健康组。检测3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BMC中miR-30a、miR-181a的表达,分析miR-30a、miR-181a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以及对ITP的诊断价值。结果 ITP组miR-30a、miR-181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P <0.05);ITP组PLT、MPV低于对照组和健康组(P <0.05)。miR-30a与PLT、MPV呈负相关(r =-0.278和-0.247,P <0.05),与出血分级呈正相关(r =0.221,P <0.05);miR-181a与PLT、MPV呈负相关(r =-0.224和-0.301,P <0.05),与出血分级呈正相关(r =0.236,P <0.05)。miR-30a[O^R=1.876(95% CI:1.230,6.336)]和miR-181a[O^R=2.665(95% CI:1.365,8.558)]升高是发生ITP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以miR-30a、miR-181a及其回归系数建立临床模型的多元回归方程Logistic(P)=-4.115+1.305×MPV-1.258×miR-30a-1.664×miR-181a。该临床模型诊断ITP的标准误为0.055,AUC为0.889(95% CI:0.662,0.956),敏感性为75.25%(95% CI:1.123,2.084)、特异性为88.24%(95% CI:1.672,2.583)。结论 miR-30a、miR-181a与ITP发生相关,通过miR-30a、miR-181a建立个体化临床模型可准确判断ITP的发生,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章亚成教授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因病程长(>12个月),易复发,其治疗仍然是西医界之难点.章亚成教授认为CITP的病机主要为"气阴两虚",根据不同年龄段独特的生理特点及临床表现,在益气养阴的治疗大法上,每个年龄段分别突出健脾、柔肝、和血,并以此指导临床用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GC)干预前后小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脾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及其转录基因(GR-mRNA)的变化以及加味小柴胡颗粒的调控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将之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加味小柴胡颗粒组;激素组;加味小柴胡颗粒+激素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造模,于造模后第7天开始分组给药,给药量为30mL/kg,每日给药1次,共14 d.造模21d处死,取脾脏匀浆,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求出脾细胞GR位点数,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脾细胞GR-mRNA表达.结果 小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脾细胞GR及mRNA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加味小柴胡颗粒组脾细胞GR及mRNA上升,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激素组指标下降更为明显,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加味小柴胡颗粒+激素组则上升,与激素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小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存在GR水平低下,并发生在mRNA水平,经激素干预后GR水平下降更显著,而加味小柴胡颗粒具有上调作用,且发生在mRNA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