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10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随机分2组,37例/组。对照组予以胰岛素持续静滴,实验组予以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比较2组胰岛素用量、餐后血糖达标时间、PH恢复时间、尿胴体转阴时间、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胰岛素用量、餐后血糖达标时间、pH恢复时间、尿胴体转阴时间、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安全有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在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大冶市人民医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60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酮体转阴、血糖达标、p H恢复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胰岛素用量、日均胰岛素用量、每人每天低血糖发生次数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Hb Alc)、阴离子间隙(AG)值低于对照组,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C肽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能缩短血糖达标、尿酮体转阴、p H恢复及住院时间,减少患儿胰岛素用量与低血糖发生次数,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4种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入的16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平均分为4组,分别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治疗: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小剂量胰岛素微量泵持续泵入静脉、胰岛素一次性静脉冲击+小剂量持续静注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分别对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低血糖情况、血糖达标时间、PH值恢复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和胰岛素总用量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结果在四种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式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方法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3.98±1.71)h、PH恢复时间(8.93±2.22)h、尿酮体转阴时间(20.12±4.21)h均最短,且胰岛素总用量(59.34±8.90)U也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方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后低血糖发生率(0例,0%)最低(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方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实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可进行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研究胰岛素泵与小剂量胰岛素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尿酮体阴转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尿酮体阴转时间及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降糖效果更快更好,低血糖发生率低,更为安全,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治疗小儿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9月来该院收治58例小儿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58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9例)治疗护理方案: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输注治疗基础上配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用量、餐后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恢复时间,p H值恢复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比对。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用量、餐后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恢复时间,p H值恢复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有效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血糖,纠正酸中毒后无反复,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对提高治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小剂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40例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主要对象,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小剂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血酮转阴时间、尿酮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更有利于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避免发生低血糖,总体治疗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胰岛素泵治疗儿童I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住院病房收治的62例I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研究组实施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泵入胰岛素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评价治疗前后血糖情况、炎性因子、尿酮体转阴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钾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胰岛素治疗后酸中毒纠正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方式与皮下注射方式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总体疗效接近。相较于皮下注射,胰岛素皮下泵入方式见效更快,低血糖发生率低,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泵治疗重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价值。方法甄选2019年6—12月该院60例重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基础治疗,观察组:予以患者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安全性以及对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日常生活水平方面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二醛指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与总抗氧化能力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pH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疼痛、精力、生理机能、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安全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泵对重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开展治疗可快速稳控血糖,改善酮症酸中毒,还可控制低血糖、感染等不良反应出现,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对小儿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该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儿予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研究组患儿采取胰岛素泵持续性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儿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治疗前后血糖和血脂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G、LDL-C和HDL-C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相比,胰岛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在改善糖尿病患儿血糖水平方面更有优势,其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AK)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实验组)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糖水平,二氧化碳结合力,胰岛素平均用量以及尿酮体转阴时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显著降低,二氧化碳结合力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二氧化碳结合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尿酮转阴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以及平均胰岛素用量均显著短于或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比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疗效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胰岛素泵联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疗效。方法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接受治疗的8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方法密封信封法。83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两个组别。常规组以诺和灵R常规静脉治疗;试验组以胰岛素泵联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治疗。观察指标:1尿酮体转阴时间、纠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需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平均发生次数、住院时间;2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二氧化化碳结合力的差异。结果 1试验组相比于常规组尿酮体转阴时间、纠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需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平均发生次数、住院时间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二氧化化碳结合力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相比于常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二氧化化碳结合力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联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和二氧化化碳结合力,加速尿酮体转阴,减少低血糖的出现和胰岛素剂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胰岛素不同的注射方式对儿童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42例儿童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1例,对照组皮下注射胰岛素,研究组采用胰岛素泵进行皮下注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血糖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且血糖控制良好。71例研究组患儿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餐后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及餐后血糖达标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注射方式治疗儿童糖尿病疗效良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人胰岛素类似物(Insulin Aspart)与人普通胰岛素 (Novolin R)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Insulin Aspart组32例, Novolin R组36例, 对血糖达标、血pH值恢复正常时间、尿酮转阴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目标值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 结果 两组均可使血糖明显下降.两组的血糖达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2 6, P>0.05); Insulin Aspart组尿酮体转阴时间和血pH值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少于Novolin R组(t=19.454 0, P<0.05);Insulin Aspart组胰岛素用量亦少于Novolin R组(t=2.007 0, P<0.05);Insulin Aspart组的血糖水平更平稳, 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Novolin R组(t=12.244 0, P<0.01). 结论 Insulin Aspart持续皮下注射能有效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是更为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胰岛素持续泵入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2年1月—2018年4月将9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静脉注射,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持续泵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血酮转阴时间、尿酮转阴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持续泵入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血糖水平,促使血酮、尿酮及血糖尽早达标,还可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泵入在治疗1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4例1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2例,其中观察组实施胰岛素泵持续泵入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实施胰岛素静脉滴注的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儿的血p H、血糖、尿酮体变化情况及住院时间长短。结果观察组患儿血糖持续下降稳定,未见低血糖现象,对照组出现低血糖现象,且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泵入胰岛素的方式治疗1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安全有效,血糖控制平稳,可明显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成本—效价比。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分别于早、中、晚餐前即刻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1次,起始剂量0.2 IU/(kg/d);对照组应用胰岛素泵持续性皮下门冬胰岛素输注治疗,均治疗2周。治疗前后均行空腹血糖、三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测定,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及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平均住院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相当,但皮下注射胰岛素者住院费用低,具有更好的成本—效价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儿童Ⅰ型糖尿病治疗中不同胰岛素注射方案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80例该院治疗Ⅰ型糖尿病的患儿,根据使用胰岛素注射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的方法,在对照组中使用皮下注射的方法。结果实验组的空腹血糖达标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胰岛素用量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餐后血糖达标时间大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中有72.50%的患者治疗显效,有25.00%的患者治疗有效,有2.50%的患者治疗无效。对照组的有45.00%的患者治疗显效,有32.50%的患者治疗有效,有22.50%的患者治疗无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前,实验组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饭后2 h血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实验组的空腹血糖,饭后2 h血糖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出现低血糖,实验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低血糖(P0.05)。结论在Ⅰ型糖尿病患儿中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的方法对于改善血糖水平的情况高于皮下注射的方法,可以预防出现低血糖,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泵入在治疗1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4例1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2例,其中观察组实施胰岛素泵持续泵入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实施胰岛素静脉滴注的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儿的血p H、血糖、尿酮体变化情况及住院时间长短。结果观察组患儿血糖持续下降稳定,未见低血糖现象,对照组出现低血糖现象,且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泵入胰岛素的方式治疗1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安全有效,血糖控制平稳,可明显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注射方式治疗儿童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160例儿童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60例患儿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80例;对照组患儿行多次皮下注射,研究组患儿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之后,血糖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并且控制良好;研究组患儿空腹血糖水平、餐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餐后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均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注射方式,在治疗儿童糖尿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两种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胰岛素皮下注射法,给予研究组患者胰岛素泵持续治疗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餐后2 h血糖值、空腹血糖和血糖水平达标时间。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表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时,研究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泵续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合并高渗性昏迷症状具有显著效果,在治疗期间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伤害,并且能够缩短血糖恢复时间,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多影响,因此可以推广应用在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