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目的:了解皖北某地区小学高年级农村留守和非留守儿童攻击行为与亲子依恋的状况,并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皖北某地区农村小学4~6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情况、攻击行为问卷和亲子依恋问卷。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分析儿童攻击行为与亲子依恋的关系。结果:儿童攻击行为方面,父亲单方打工与父母均打工男童身体攻击行为得分高于非留守男童(P<0.05),父母均打工留守女童身体攻击行为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和父、母单方打工的留守女童(P<0.05);儿童父母依恋方面,各年级比较显示,四年级男童父、母亲近维度得分均高于五、六年级(P<0.01),而四、五年级女童高于六年级(P<0.05);留守儿童攻击行为与父母依恋四维度关系显示:父母依恋得分高的儿童,其攻击行为低(P<0.05~P<0.01)。男童方面,非留守和父亲单方打工儿童攻击行为及其因子影响因素仅为母亲信赖维度,母亲单方打工留守男童的影响因素有父亲信赖和亲近2个维度,父、母均打工男童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父、母亲近2个维度;女童方面,父、母依恋4个维度中影响非留守女童的因素仅有母亲信赖维度,母亲单方打工女童的影响维度为父、母信赖,父亲单方打工的影响维度有父、母信赖与母亲亲近3个维度,父、母均打工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维度有父、母信赖和父、母亲近4个维度。结论:留守因素主要影响女童攻击行为;亲子依恋关系对不同性别、不同留守类型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不同,针对性地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可有效减少儿童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开展关于宁夏农村留守儿童焦虑情绪及相关因素的调查,为今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宁夏某县6所小学和2所初中6~15岁学生共1455名,其中留守儿童643名,非留守儿童812名.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和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焦虑情绪检出率为29.1%,高于非留守儿童的16.7%(字2=31.606, P<0.001).留守儿童中男、女焦虑情绪检出率分别为31.7%、2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735,P=0.098);汉、回焦虑情绪检出率分别为26.2%、4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3.197,P<0.001);学龄期留守儿童焦虑情绪检出率为24.9%,低于少年期留守儿童的32.3%(字2=4.211,P=0.040).留守儿童的焦虑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中,女孩在社交恐惧上得分高于男孩(P<0.05),少年期儿童在焦虑总分、广泛性焦虑及社交恐惧因子得分上均高于学龄期儿童(P<0.05).回族留守儿童在焦虑总分、广泛性焦虑、躯体化/惊恐与学校恐惧上与汉族留守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回族留守儿童更易出现焦虑情绪(OR=2.20).结论:留守儿童焦虑情绪水平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水平在性别,年龄和民族上存在不同因子的差异,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评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其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宁夏某县2所中学12~16岁学生共440人。其中留守儿童205名,非留守儿童235名。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留守儿童一般资料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代监护的留守儿童及一般儿童(即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四种监护类型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四个因子上的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祖辈监护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因子上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代监护留守儿童在"身体症状"因子上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亲监护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因子上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是真实存在的,亲情缺失或替代父母(即监护人)对儿童的心理关怀能否补偿或代替父母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监护人应加强对留守儿童日常行为管理和生活照顾,学会和留守儿童进行互动和有效沟通,扮演好留守儿童父母缺位时的"替补"者角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和支持,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湖南省某贫困县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流行特征并探讨相关原因,以期为贫困县儿童意外伤害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湖南省某贫困县4个村的学龄前儿童共510例,以问卷形式调查意外伤害发生的相关情况。结果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292例,占调查人数的57.25%。留守儿童中,以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为主,其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P<0.05)。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31.51%,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男童意外伤害发生率比女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再发意外伤害率为6.51%,高于非留守儿童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前四位依次为跌伤(40.22%)、锐器伤(20.65%)、咬伤(13.04%)和烧烫伤(11.96%)。留守儿童发生伤害后有82.61%的儿童能够痊愈,9.78%的儿童损伤处影响美观,7.61%的儿童损伤部位感觉不适或肢体活动受限,未发现致残的病例。结论该县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人口多,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其流行特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预防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安徽某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安徽某地区农村儿童的营养状况,探索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为进一步制定、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1 032人进行饮食行为的问卷调查,对儿童的各项饮食行为进行评分.测量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采用2002年儿童青少年身高标准体重筛查标准评定营养状况.结果 调查中、小学生1 032人,其中留守儿童占73.7%.检出营养不良者89人,占8.6%;低体重者522人,占50.6%;超重或肥胖者67人,占6.5%.父母无外出打工组小学生身高处于中上等的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或母亲外出组和父母亲都外出组儿童营养不良、低体重及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父母无外出打工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初中生低体重率高于留守小学生,而超重或肥胖率低于留守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生父亲外出组、母亲外出组及父母亲都外出组的饮食行为评分均高于无外出打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留守儿童所占当地农村儿童的比例甚高,其营养状况不容乐观,饮食行为较差,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方法:将我省自然行政村范围内随机2所小学1~6年级留守儿童作为观察对象,采用6~11岁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少儿心理健康量表(MHS-CA)编制为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共发放600份问卷,对回收有效问卷共558份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问卷中家庭组成填写情况将观察对象分为单亲留守组(n=270)和双亲留守组(n=288),单亲留守组儿童父母仅有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抚养儿童,双亲留守组儿童父母均外出务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儿童;再根据教育方式将观察对象分为学校教育组(n=317)和家庭教育组(n=241),学校教育组儿童仅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组儿童接受学校及家庭教育。根据问卷填写结果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行为习惯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双亲留守组CBCL量表问题行为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亲留守组,CBCL量表社交问题得分及MHS-CA量表分数明显低于单亲留守组(P<0.05);学校教育组儿童CBCL量表问题行为检出率明显高于家庭教育组,CBCL量表社交问题得分及MHS-CA量表分数明显低于家庭教育组(P&...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农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农民的卫生服务状况。方法:2003年4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5个试点县农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利用等进行卫生服务入户调查。结果:调查人口2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均低于全国水平。2周就诊率和全国水平相当,住院率低于全国水平,各年龄组均有差异,0~岁组和60~岁组较高。慢性病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χ2=11.733,P<0.005)。因经济困难未就诊者占未就诊人数的45.26%,未住院者占未住院人数的86.96%。结论:老年人、妇女、儿童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高需求人群,其中老年人和儿童为高利用人群。经济困难是造成卫生服务利用不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农村留守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况和卫生服务进行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39名农村留守老人和139名非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卫生服务进行了研究。结果:在留守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上还需提高,同时对卫生服务了解欠缺并且不会利用卫生服务。结论:社会应该更加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水平以及让农村留守老年人更多、更好的了解和利用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调查,为今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宁夏某县6所小学和2所初中6~15岁学生共1 394名,其中留守儿童622名,非留守儿童772名。采用自编儿童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进行调查,非条件Logistic回归用于行为问题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宁夏农村6~15岁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7.8%,留守儿童PSQ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均P<0.05),回族留守儿童PSQ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汉族留守儿童以及回族非留守儿童(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守女童(OR=2.001)、回族留守儿童(OR=2.945)、住校留守儿童(OR=2.572)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学校在远离县城的农村的留守儿童(OR=0.487)则不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结论:宁夏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情况不乐观。其影响因素复杂,减少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行为情绪状况.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流调用儿童抑郁量表(CES-DC)、Rutter儿童行为量表教师问卷、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对900名7~16岁农村儿童进行调查,对留守组与非留守组儿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留守儿童EPQ的P分、N分[(5.25±2.56)分、(9.48±5.33)分]高于对照组[(4.79±2.16)分、(8.10±4.97)分],差异有显著性( P <0.05,P <0.01);留守组儿童个性偏差检出率为64.4%,高于非留守组的47.6%(χ2=21.25 P <0.01); 抑郁症状检出率40.4%,高于对照组的27.8%,差异有显著性(χ2=13.78,P <0.01).留守儿童CES-DC得分[(18.24±8.65)分] 高于对照组[(15.85±7.45)分],差异有显著性( P <0.01);留守组在躯体外貌、幸福与满足、A行为上得分低于对照组( P <0.05, P <0.01).年龄越大上述现象越明显.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卫生状况差于同龄非留守儿童,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个性缺陷和抑郁症状,及主观幸福感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河北北部偏远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阐明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北部偏远地区留守学生超过在校学生50%的5所中学和2所小学中的2 040名10~16岁中小学生,运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北部偏远农村中小学生留守率为65.69%,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34.50%,非留守学生检出率为14.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中小学生心理症状检出率(38.23%)高于父母单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2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单方打工和父母双方打工是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留守中小学生易发生心理问题,提示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值得社会重视。  相似文献   

12.
李杨  佘珊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309-1310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龋在城乡及不同儿童群体的发病情况。方法对遵义市2个区519名36个月~71个月儿童的口腔检查结果及相关登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城区儿童龋病率(49.5%)、dmft(3.7±2.3),均低于乡镇(P<0.05)。乡镇重症龋检出率(40.6%)、重症龋儿童dmft(8.3±3.9),均大于城区(P<0.05)。519例受检儿童中,留守儿童患龋率68.8%,dmft(4.9±2.2),重症龋率42.6%,重症龋dmft(8.7±3.7),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结论遵义地区农村和留守儿童龋病、重症龋均高于城镇和非留守儿童水平,社会和家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和知识需求情况及针对性干预模式。 方法 选取64名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体检的农村留守儿童(甲组)和同期体检的64名非留守儿童(乙组),通过对儿童预防接种卡的查验了解儿童接种率的现状,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和知识需求情况及针对性干预模式。 结果 在128名儿童中,有93名(72.65%)儿童接种完全程基础疫苗,其中留守儿童34名(63.56%),非留守儿童59名(63.44%),乙组儿童乙肝疫苗3次接种率、脊灰疫苗3次接种率、乙脑疫苗、百日破和A群流脑疫苗接种率均高于甲组(P < 0.05~P < 0.01)。所有儿童监护人均对问卷设计的相关预防接种知识具备较好的认识,其中乙组儿童的监护人在“知道出生需要接种哪两种疫苗”“知道预防接种的作用”“知道儿童何时开始要打疫苗”3个条目的正确认识率均高于甲组(P < 0.05);2组儿童监护人对其他7条预防接种知识的正确认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项疫苗接种行为及需求中,甲组儿童监护人“认为接种地点距离太远率”比例高于乙组(P < 0.01),其余4项在2组儿童监护人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如何调动村级预防接种人员的积极性是针对留守儿童预防接种干预的工作重点,建议将同伴教育的宣传方式引进留守儿童家庭进行相应的宣传教育,从而加强对留守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关心与投入。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现况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取安徽省无为县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共882名3~6年级小学生(男472名,女410名),其中留守儿童489人。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调查3~6年级小学留守儿童中存在孤独感有86人,占17.6%,孤独感发生率男、女相同都是17.6%。不同年级、年龄间的孤独感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15)。留守儿童孤独感可能与成绩、学习困难程度、健康状况、父母亲教育方式、父母问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陕北地区农村留守老人的焦虑状况。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分别抽取延安地区和榆林地区共11个县,每个县随机抽取3个乡的60岁以上老年人,共739人,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心理焦虑评估。结果 陕北地区农村留守老人的得分(48.34±11.31)和非留守老人的焦虑得分(48.76±11.42)没有差异(t=-0.404,P﹥0.05),留守老人焦虑阳性检出率为44.69%与非留守老人的检出率46.48%无显著性(χ2=0.213,均为P﹥0.05);延安地区和榆林地区留守老人的得分与检出率均有差异(χ2=15.489,P﹤0.05);女性留守老人焦虑检出率额53.85%,高于男性的37.29%(χ2=8.116,P﹤0.05)。结论 陕北地区农村老人心理焦虑问题比较严重,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某县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现状及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县5所中小学共2 90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形式收集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情况,并利用观察法和访谈法辅助问卷调查,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留守儿童1 630名,意外伤害发生率为555人(34.0%),高于非留守组的354人(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前5位的伤害类型为跌落伤228人(14.0%),烧烫伤91人(5.6%),锐器伤59人(3.6%),咬伤49人(3.0%),砸伤26人(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年龄、学校开展户外活动及交通拥挤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应针对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开展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农村留守和非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个性与自尊的差别,并探讨应对方式、个性与自尊对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少年版、自尊量表以及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湖南省五个县(市)5农村个乡(镇)中学240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初中生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低于非留守初中生[(1.58±0.45)分vs(1.64±0.46)分,P=0.011],消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非留守初中生[(1.14±0.49)分v8(1.09±0.48)分,P=0.022];两者精神质[(4.96±3.26)分vs(4.83±3.23)分,P=0.357]、内外向[(16.39±3.87)分vs(16.61±4.06)分,P=0.592]、掩饰性[(2.77±3.76)分vs(12.84±3.71)分,P=0.447]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情绪稳定性得分[(10.94±4.83)分vs(10.46±5.03)分,P=0.020]差异有显著性;留守初中生自尊得分低于非留守初中生[(26.67±3.55)分vs(27.27±3.56)分,P=00.001];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积极应对(r=-0.044)、消极应对(r=0.383)、精神质(r=0.331)、内外向(r=-0.113)、情绪稳定(r=0.548)、掩饰性(r=-0.292)以及自尊(r=-0.315)显著相关(P<0.05);情绪稳定(β=0.396)、消极应对(β=0.220)、精神质(β=0.118)、自尊(β=-0.146)、积极应对(β=0.074)和掩饰性(β=-0.071)进入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能解释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变异的41.1%(F=150.602,P=0.000).结论 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留守初中生更常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来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个性发展较不健康,自尊得分较低,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湘西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体格发育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湘西土家族、苗族、汉族3~6岁留守儿童体格发育状况,为促进留守儿童生长发育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7-8月对湘西地区土家族、苗族、汉族1 527名3~6岁留守儿童(留守组)及738名非留守儿童(非留守组)的体格发育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比较两组间有无差异.结果 湘西土家族、苗族、汉族3~6岁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年龄别体质量(WAZ)、年龄别身高(HAZ) Z评分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体质量和生长迟缓总患病率:留守组为11.7%,非留守组为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苗族儿童的低体质量、生长迟缓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P<0.01),而土家族儿童与汉族上述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土家族留守儿童的低体质量患病率低于苗族(P<0.05);不同民族儿童血红蛋白水平及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湘西地区留守儿童的总体营养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应引起卫生保健部门高度关注,加强对其体格发育的检测和指导,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救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