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环  罗曙光 《华夏医学》2013,(6):1066-1069
目的:初步研究痉挛性斜颈与DRD5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进而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求其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治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选取25名痉挛性斜颈患者和25名健康对照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RD5基因的ORF上有6个单核苷酸位点的突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个可能为危险因素,4个保护性因素.结论:DRD5基因多态性与痉挛性斜颈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33例 ,采用常规抗心衰综合治疗 ;治疗组 38例 ,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和刺五加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2 .2 % ,对照组 78.7% ,两组有显著差异 (P<0 .0 5 ) 。结论 小剂量多巴胺加刺五加联合使用 ,有控制心衰快 ,疗程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药物对老年扩张型心肌病 (DCM)的短期疗效。方法 :43例老年 DCM患者中 ,对照组 2 0例给予地高辛、利尿剂、ACE抑制剂 ,口服硝酸酯治疗 ;治疗组 2 3例 ,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 1 0 mg、多巴胺 60 mg、多巴酚丁胺 60 mg溶于 5%葡萄糖 50 0 ml中静滴 ,30 ml/h,每日 1次 ,疗程 1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 .0 5) ,治疗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改善较对照组明显 (P<0 .0 5)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收缩压无差异 (P>0 .0 5)。结果 :联用小剂量硝酸甘油、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老年 DCM,短期观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先安注射液(环磷腺苷葡甲胺)和多巴胺注射液对扩张型心肌病(DCM)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住院患者90例,临床心功能分为4级(NYHA),随机分为心先安组50例和多巴胺组40例。心先安组:心先安每次90-120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150-200ml中,静脉滴注1-2h,1次/d,10-14天为一疗程,多巴胺组:多巴胺20mg加入10%葡萄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10-15滴/min,7-10天为一疗程。2组治疗期间原用利尿剂,扩血管药物不变,个别患者同时服用地戈辛,结果:总有效率心先安组为86%,多巴胺组为80%,2组间临床疗效无显著(P>0.05)。结论:心先安与多巴胺疗效相近,不适应多巴胺患者可选择心先安,多巴胺要求控制入量速度,而心先安要求不严,在其层医院用心先安较安全。  相似文献   

6.
多巴胺D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大鼠的品系、性别和年龄相关的体重因素对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表达的影响,用大鼠纹状体和125I-IBZM{(S)-3-碘-2-羟基-6-甲氧基-N-[(1-乙基-2-吡咯烷基)甲基]苯甲酰胺}结合,按照大鼠的品系、性别和年龄相关的体重进行组间配对比较.结果:大鼠的品系和性别对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的125I-IBZM结合无明显影响,但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的125I-IBZM结合却有体重相关性的减少.由此表明,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可能具有年龄依赖性的减少.因此,在临床研究中严格的年龄配对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8.
多巴胺(DA)是中枢神经系统含量最为丰富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诸多证据验明,脊髓多巴胺受体,尤其是DRD2(多巴胺D2受体),在痛觉调制中的重要地位逐渐凸显。本文聚焦脊髓DRD2的结构特点、表达分布、疼痛调制相关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以丰富基于DRD2的疼痛诊治策略和镇痛药物研发靶点的新理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巴胺受体介导的神经及生理活动。方法引进多巴胺D1和D3受体敲除小鼠,繁育出多巴胺D1D3受体双敲除小鼠。选择D1受体敲除、D3受体敲除、D1D3双基因敲除与WT四种基因型雄鼠各7只,对其30d、50d、70d小鼠24h内的进食量、饮水量及体重进行测量,探讨多巴胺D1受体、D3受体敲除小鼠及D1D3受体双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进食、饮水、体重增长的比较。结果多巴胺D1、D3受体基因对小鼠21d和35d的体重增长有一个较为显著的影响,直到90d时,各基因型小鼠体重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巴胺可能通过调节HPA轴的活性,从而调控仔鼠的觅食与饱腹感,最终影响仔鼠初生重及泌乳期体重。同时,多巴胺D1、D3受体基因的敲除可能通过干扰泌乳等母性行为而影响小鼠的体重。研究结果为利用基因敲除小鼠研究多巴胺D1、D3受体的功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乌拉地尔与多巴胺联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随机分组,选择32例DCM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洋地黄、利尿剂及转换酶抑制剂(ACEI)、螺内酯等药物治疗,治疗组37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乌拉地尔及多巴胺联合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第7天相比,其左室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显著提高,心脏舒张指标E峰/A峰比值(E/A)显著升高(P<0.05),心肌耗氧量明显下降.结论 乌拉地尔与多巴胺联合治疗DCM心力衰竭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氧化酶在D5受体基因敲除(D5-/-)小鼠血压升高发生机理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第六代D5-/-小鼠和其对照(D5+/+)小鼠,检测其肾脏NADPH氧化酶的活性和表达;利用D5受体基因转染的HEK-293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刺激D5受体,研究D5受体对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的影响.结果 D5-/-小鼠的血压、肾脏NADPH氧化酶的活性和p47^phox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D5+/+小鼠.多巴胺D5受体激动剂Fenoldopam可降低D5转染HEK-293细胞的O2^-和H2O2的产量.结论氧化应激和NADPH氧化酶活性增强参与了D5-/-小鼠血压升高的发生过程,多巴胺D5受体具有抗氧化应激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扩张型心肌病是原发性心肌病中最主要的临床病理类型,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主要表现为心室异常扩大、舒缩功能障碍、射血分数降低、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目前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药物,遗传等因素相关.MicroRNA(miRNA)是新近发现的一类非编码的RNA,长度为20~25个核苷酸,直接与靶向信使RNA(mRNA)结合后可负性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表明miRNA参与各种生理病理状态下相关基因的调节,在机体内作用广泛.现就miRNA在扩张型心肌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硝普钠、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患者给予休息、吸氧、利尿剂、地高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常规处理,存在心律失常,给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治疗,同时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硝普钠10mg+多巴胺40mg+多巴酚丁胺40mg,以10滴/min静脉滴注,3~5d后症状缓解停用硝普钠,继续使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疗程15d。结果:32例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有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硝普钠、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多巴胺D4受体基因和5—HT2C受体基因与海洛因依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外显子Ⅲ VNTR多态性和5-HT2C受体基因cys23/ser23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的关联。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102例海洛因依赖者和64例正常对照者的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外显子Ⅲ VNTR多态性进行检测,同时采用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技术,检测5-HT2C受体基因cys23/ser23多态性分布。结果 海洛因依赖组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外显子Ⅲ VNTR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的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5-HT2C受体基因的ser23等位基因频率仅为0.9%。结论 未发现海洛因依赖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外显子Ⅲ VNTR多态性相关联,在中国汉族人未发现5-HT2C受体基因cys23/ser23多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AR)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表面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DCM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入选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表面CAR表达水平;RT- PCR技术测定柯萨奇B组病毒-核糖核酸(CVB- RNA)表达;ELISA法检测CVB抗体效价。在客观比较病毒检测方法的同时,分析CAR在DCM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FCM在临床病原学检测中的价值。结果(1)经FCM技术检测,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表面CAR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观察组CVB- RNA阳性22例(44.0%),对照组阳性6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VB抗体阳性32例(64.0%),对照组阳性10例(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VB- RNA阳性者中外周血白细胞表面CAR表达水平较阴性者明显升高(P<0.01);22例CVB- RNA阳性者中CVB抗体全部阳性,而28例CVB- RNA阴性患者中CVB抗体阳性者亦有16例。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表面CAR高表达的DCM患者可能存在病毒持续感染;FCM技术检测白细胞表面CAR表达水平可以作为DCM患者病毒感染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湖北地区一个扩张型心肌病家系成员进行致病候选基因筛查,寻求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致病基因,探讨基因型和表型关系.方法 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来自湖北省大冶市,先证者于2017年4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已有家族成员死亡.详细询问先证者及其家属成员病史、家族史,并进行体格检查、血液指标、心脏超声和心电图检查.对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及检查结果分析.与先证者及其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分子诊断中心对先证者候选致病基因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获得可疑突变后,利用Sanger测序验证家系成员是否存在可疑突变.结果 家系先证者(Ⅲ3)和妹妹(Ⅲ2)携带肌联蛋白(TTN)c.100126A>G(P.Thr33376Ala)错义突变.先证者目前心功能下降并伴有恶性心律失常,而其妹妹无明显临床症状,心脏超声检查无异常.结论 本研究发现湖北地区一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家系存在TTN基因c.100126A>G(p.Thr33376Ala)错义突变,TTN与扩张型心肌病密切相关,是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重要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17.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个体在突然遭遇强烈的精神应激后出现的延迟发生而又较持久的应激障碍.本文就多巴胺D2基因(DRD2),多巴胺D2受体及多巴胺系统与PTSD疾病发生及其相关特性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湖南地区汉族人群多巴胺D4受体(DRD4)基因和5-羟色胺2A(5-HT2A)受体基因与精神分裂症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方法8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单一用氯氮平治疗6—8周,利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氯氮平的疗效,并根据量表的减分率将患者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患者组和对照组DRIM基因48bp可变串联重复(VNTR)多态性及5-HT2A受体基因T102C多态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有效组患者DRIM*3/5基因型(DRIM*3/5)频率(40.3%)明显高于对照组(23.9%)。DRIM*3等位基因携带者中,精神分裂症5-HT2A受体基因的A2等位基因频率(50.0%)显著高于对照组(30.0%);非DRD4*5/5携带者中,精神分裂症5-HT2A受体基因的A2/A2基因型(22.0%)及A2等位基因频率(48.8%)显著高于对照组(5.0%;32.5%)。结论DRD4基因48bpVNTR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某些亚型(对氯氮平有效者)遗传易感性相关。DRD4基因和5-HT2A受体基因可能存在交互作用,DRD4*非5/5基因型及携带DRIM*3等位基因者可能影响5-HT2A受体基因A2等位基因及A2/A2基因型与精神分裂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半边旗5F(PsL5F)对人未分化甲状腺癌FRO细胞的凋亡诱导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用PsL5F处理FRO细胞,MTT法测定其对FRO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Annexin V-FITC/PI标记法与流式细胞术联用检测PsL5F对FRO细胞的凋亡诱导;用CM-H2DCFDA和DiOD6(3)标记在流式细胞仪上分析PsL5F对FRO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分析Bax、Cyto C、凋亡诱导因子(AIF)及截断PARP的水平变化;Caspase-3活性用Caspase-3比色分析试剂盒测定.结果 PsL5F对FRO细胞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且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sL5F可诱导FRO细胞凋亡,表现出在100 mg/L浓度下,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细胞的比例呈时间依赖性逐渐增加;用100 mg/L PsL5F处理FRO细胞,在1 h时细胞内ROS水平即明显升高,ROS抑制剂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可抑制PsL5F诱导的细胞内ROS水平升高和细胞凋亡;100 mg/L PsL5F处理可使FRO细胞MMP逐渐降低,GSH可抑制PsL5F诱导的MMP降低;同时,线粒体膜蛋白组分中Bax和细胞液蛋白组分中Cyto C、AIF逐渐增加;PsL5F处理使FRO细胞Caspase-3活性逐渐升高及其作用底物PARP断裂.结论 PsL5F对人未分化甲状腺癌FRO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进行的.其中,细胞内ROS水平升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第二信使作用,线粒体是其作用的重要靶点.细胞凋亡是通过Bax转位到线粒体膜、引起MMP降低、Cyto C和AIF释放到细胞液、激活Caspases级联反应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对酒精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获得的易化作用及其多巴胺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 (SD)雄性大鼠40只分为PTSD+酒精(PE)组、正常对照+酒精(CE)组、PTSD+生理盐水(PS)组和正常对照+生理盐水(CS)组,每组大鼠进行CPP训练,酒精组给予腹腔注射20%酒精2/kg,生理盐水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PTSD动物模型建立采用单一持续性刺激(SPS)方式,通过僵立反应和高架十字迷宫分别测试SPS24h、7d的恐惧记忆及焦虑行为,在SPS 7 d检测训练后CPP值,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鼠杏仁核区域多巴胺D1受体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仅在SPS 7d时PTSD组大鼠僵立时间显著延长[(89.13±8.60)s,(22.25±5.85)s,q=8.77,P<0.01];以及进入开放臂次数、时间明显降低[(4.25±1.26)次,(14.38±2.18)次,(12.38±3.30)s,(40.38±7.29)s,q分别为4.74和4.08,均P<0.01];CPP测试中PE组训练后CPP值明显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1.81,P<0.01),其余CE、PS及CS组训练前后CPP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分别为1.53,0.01,0.27,P>0.05);PE组训练后的CPP值明显高于CS组、CE组和PS组(q分别为-38.32,-22.21,-33.38,P<0.05).SPS 7d 4组大鼠杏仁核区域多巴胺D1受体阳性细胞数免疫组化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7,P>0.05).结论 PTSD样大鼠易于形成酒精条件性位置偏爱,可能与杏仁核多巴胺D1受体数量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