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PF)的超声诊断,加深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认识.方法 对7例临床收治的腹膜后纤维化病例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超声图像均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斑块或肿块及腹膜后脏器的浸润,都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结论 超声可直接显示腹膜后纤维斑块,同时发现累及输尿管及引起的肾盂、输尿管积水,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作为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特发性腹膜纤维化的超声表现。方法 对4例患搏动性肿物的患者行超声检查,将其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均表现为腹主动脉前壁及两侧壁被低回声包绕,2例伴肾盂输尿管积水。2周经病理证实。1例病变部分切除后出院,另外3例经激素治疗后好转。结论 超声可直接显示腹膜后腹主动脉周围的纤维斑块及肾盂输尿管积水的特征表现,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腹膜后纤维化(RPF)是一种十分少见的疾病,其中特发性占2/3。起病隐匿,无典型症状、体征和特异性的实验室及影像学表现,诊断困难。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回顾我院的特发性RPF病例,总结其超声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记录其就诊原因、主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①18例患者,男女比例为2.6∶1,平均年龄47.6岁。经腹腔镜或手术活检病理证实者13例,其余5例为临床诊断。从出现症状到做出诊断平均14.9个月。②均无明确的用药史、感染、手术、外伤及肿瘤的病史。最常见的就诊原因和实验室异常结果分别为:疼痛和血沉加快。③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55.6%的患者发现腹膜后病变,主要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低回声,无血流信号,并伴有肾积水;另有22.2%的患者只有肾积水;少数患者出现血管受压的表现。本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需要与腹主动脉瘤伴发血栓、腹膜后恶性肿瘤或淋巴结转移、多发性大动脉炎鉴别。结论特发性RPF无典型的症状、体征和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的敏感性较低,原因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检查者对这一疾病缺乏认识,从而忽视了腹膜后的检查;二是患者的客观条件,影响了腹膜后病变的显示。  相似文献   

4.
病例男,44岁.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发现右肾萎缩6个月,曾于2006年11月12日入院,诊断为"右肾萎缩、右肾动脉狭窄、左肾结石".经临床治疗后症状好转.于2008年4月出现左侧腰部疼痛不适,呈间断性胀痛,伴肉眼血尿1次,为进一步诊治于2008年6月30日第2次住院.本次入院后对该患者进行查体:血压140/92mmHg,神清语利,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腹部未扪及包块,肠鸣音存在,双肾区对称无异常隆起或凹陷,左肾区叩击痛阳性,双侧输尿管行径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尿素氮7.4mmol/L,尿红细胞2~3个/HP,便潜血(+),余未见明显异常.既往病史:风湿36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腹膜后纤维化与监测疾病转归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学证实的腹膜后纤维化患者12例,分析治疗前后腹部超声表现,特别是腹部大血管、肾、输尿管等周围有无异常回声.结果 12例患者均可测及肾集合系统分离,其中7例在后腹膜大血管、肾及输尿管等周围可见范围不等的低回声或偏低回声团块.3例患者行肿块切除术,7例行输尿管松解术+激素治疗,2例单纯激素治疗,治疗后复查超声显示病灶消失或较治疗前缩小,肾积水减轻,肾功能好转,血肌酐下降.结论 超声有助于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且可监测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6.
超声检查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我院1999年1月至2007年7月间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病例26例,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行超声检查,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超声声像图特征、治疗措施以及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 治疗前61.5%的患者发现有腹膜后病变,声像图表现为腹膜后边界欠清的低回声,多包绕腹主动脉;80.8%的患者合并有肾积水;19.2%的患者仅表现为肾积水.术前超声诊断与手术所见具有很好的吻合性.治疗后复查超声,18例手术患者肾积水完全消失,部分患者应用激素和免疫治疗后可见腹膜后纤维化组织明显缩小.结论 超声检查不仅可作为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有效诊断手段,且有助于确定手术方案及术后随访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腹膜后纤维化患者超声声像图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12年10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确诊的13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1)13例患者中原发性腹膜后纤维化10例,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伴有肿瘤者3例。(2)11例患者腹膜后腹主动脉中下段的前壁及两侧壁可见厚度不一的弥漫性条状低回声包绕,形态不规则,范围不等,1例表现为边界较清晰的低回声团块。10例团块内部回声均匀,2例团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少量细线状纤维分隔样稍高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团块内未见明显的血流信号。其中3例团块同时包绕下腔静脉,3例病变向下延伸至髂血管周围。(3)11例患者(84.6%)伴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10例同时合并输尿管扩张。肾积水合并输尿管扩张者可见低回声病变包绕输尿管。输尿管局限性狭窄2例。结论超声检查可作为腹膜后纤维化首选的有效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71岁.发现脐部偏上一种物6余年.查体:精神良好,双下肢无浮肿,双肾区无叩痛,脐部偏左侧扪及一鹅蛋大小肿物,质韧,轻压痛.超声检查:肾动脉以下至两侧髂总动脉分支下约2.0cm处见均匀低回声区,位于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周围,部分包绕下腔静脉,以腹主动脉左侧及前方尤为明显,最厚处约1.06c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内部丰富血流信号,最高流速72.2cm/s.  相似文献   

9.
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及治疗随访证实的5例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RPF)患者的超声表现。结果RPF的超声表现为腹膜后大血管周围弥漫分布的低-中回声团块,多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超声可直接显示腹膜后纤维斑块,反应大血管、肾和输尿管受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作出该病的相关诊治。  相似文献   

10.
病例1:患者,男性,45岁。因下腹部阵发性胀痛,便秘与腹泻交替,大便不畅5月而入院。直肠指检发现直肠上段明显狭窄。钡灌肠见直肠上段约5cm长的范围内明显狭窄,直径约1.5cm,狭窄以上肠管明显扩张呈漏斗状。超声检查:腹部肠管扩张,腹腔未见液性暗区。双肾轻度积水,双侧输尿管上段轻度扩张,中下段显示不清(由于超声首诊考虑肠梗阻而未  相似文献   

11.
腹膜后纤维化超声表现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9岁,偶感腰部隐痛半年余,进行性加重1个月;高血压病史30余年,长期不规律服用各种降压药,目前血压110~120 mmHg/80~90mmHg;10年前因胃癌接受胃大部切除术,否认家族疾病史.查体:腹部平坦,腹软无压痛,双肾区轻度叩击痛.实验室检查:尿蛋白(++),血沉50 mm/h,C反应蛋白(-).超声:双肾大小形态正常、结构清晰,右侧肾盂分离18 mm,左侧肾盂分离20 mm,双侧输尿管中上段轻度扩张(内径约9 mm);腹膜后见大片状低回声,厚薄不等(5.0~17.6 mm),形态不规则,包绕腹主动脉全段(图1),管壁可见大量大小不等的硬化斑块,累及肠系膜上动脉、下腔静脉、双侧肾门及输尿管、双侧髂血管;CDFI..低回声病变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被包绕的腹主动脉管腔内血流尚通畅.  相似文献   

12.
CT诊断腹膜后纤维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CT诊断腹膜后纤维化的价值. 方法 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9例腹膜后纤维化的CT表现.9例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 (MPR) 技术行后处理. 结果 所有患者CT平扫表现腹膜后近似于肌肉密度的不规则形软组织病变,包绕腹膜后大血管,6例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增强扫描示8例病变不同程度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 结论 CT能很好显示腹膜后纤维化病变的各种表现,当腹膜后病变包绕腹膜后大血管,合并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水时应考虑到本病.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61岁,因"背部隐痛10余天,体检发现腹部包块"就诊.查体:脐上轻压痛.超声检查:中上腹(位于胰腺上方)可探及约16 cm×10 cm不规则无回声区,边界不清,内可见多条分隔,其右侧占据肝左叶区域,左侧延至左锁骨中线(图1).超声提示:中上腹较大多房囊性占位病灶.CT:肝左叶区域及肝胃间隙、胃脾凹陷、脾肾凹陷及网膜囊隐窝稍低密度影,性质待定,考虑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图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对腹膜后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0例腹膜后淋巴管瘤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超声表现特点,并与CT结果对照。结果腹膜后淋巴管瘤在超声上表现为体积较大的多房性囊性占位,壁薄,囊腔内可见较纤细高回声分隔带,彩色多普勒检查未见彩色血流信号;CT显示境界尚清的囊样低密度影,内可见较薄的索条状分隔,CT值12~15 HU。结论超声检查在腹膜后淋巴管瘤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方祺  徐子强  刘光明  吴建辉  马洪顺 《新医学》2012,43(11):775-778
目的:总结腹膜后纤维化(RPF)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RPF致上尿路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经过及随访结果。结果:RPF患者首发症状为腰、腹痛(66.7%);CT发现腹膜后软组织肿物20例(83.3%),B超发现的为4例(16.7%);18例患者行输尿管松懈并腹膜内迁移术,6例患者行输尿管双J管置入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泼尼松龙治疗,随访4~96个月,2例对侧复发。结论:ESR、CRP对诊断RPF特异度较低,CT发现腹膜后软组织肿物的敏感度高于超声检查,输尿管松懈加大网膜包裹或腹腔内迁移术联合术后激素治疗是治疗RPF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IRF)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IRF的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2例IRF的年龄分别为31岁和69岁,临床均有一侧腰背痛和不适,其中1例伴有恶心和呕吐。CT示腹膜后肿块,包绕周围大血管、神经或输尿管。病理改变主要为纤维组织增生及慢性炎细胞浸润。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排除了其他疾病继发和肿瘤的可能性。结论 IRF是特发性腹膜后纤维组织增生性病变,少见。CT示腹膜后包绕周围大血管和输尿管的肿块,病理改变无特异性,需要组织形态上首先排除其他疾病继发累及和肿瘤。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44岁.结婚10年,G0P0,因腹痛伴畏寒发热1周就诊.患者月经规则,量中等,无痛经史.查体:T36.1℃,下腹部可扪及12cm×10cm包块,形态规则,质中,界清,压痛,宫颈无明显举痛、摇摆痛,附件触诊不满意.实验室检查:尿HCG(-),支原体(+);血常规:白细胞12.87×109/L,中性粒细胞11.6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8%,血红蛋白61g/L;血CA 125:46.55U/m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腹膜后纤维化(RPF)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RPF患者行微创治疗,同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2例行输尿管D-J管置入术,1例治愈,1例好转;3例行肾穿刺造瘘术,2例好转,1例死亡;5例行腹腔镜输尿管粘连松解术,4例治愈,1例好转。术后随访0.5~5.0年,3例肾功能恢复正常,2例肾积水患者积水消失,1例死于尿毒症。结论:对RPF行微创治疗患者加强护理,可确保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