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内窥镜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神经内窥镜手术的应用。方法 应用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有颅内庄增高症状的蛛网膜囊肿5例,脑积水20例,囊性颅咽管瘤4例,脑穿通畸形1例,脑室内囊肿1例。结果 所有患术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术后影像学检查改善30例,无明显变化1例。31例中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热1例,颅内感染1例,一过性外展神经麻痹1例,癫痫1例。结论 神经内窥镜手术适用于颅内囊性占位病灶及脑积水的治疗,其损伤小,术后康复较快,可缩短住院时间,为神经外科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神经内窥镜的临床应用(48例报告)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目的总结应用神经内窥镜治疗病人的结果.方法对48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手术指征、方法和并发症等.结果本组除一例侧裂蛛网膜囊肿外,治疗均有效.本组无死亡、颅内出血或感染病例.并发症最常见的为术后发热,其次为颅内积气.其中有一例动眼神经一过性麻痹.结论神经内窥镜是一种治疗颅内某些囊性病变和颅内血肿的有效而安全的微侵袭技术,要求适当选择适应证和掌握神经内窥镜手术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神经内窥镜辅助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疾病5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神经内窥镜在临床上治疗相关颅内疾病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应用神经内窥镜微创技术治疗颅内疾病54例,根据不同的病种分别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第三脑室底造瘘术、蛛网膜囊肿造瘘或剥离术、透明隔囊肿双向造瘘术、肿瘤切除术等。结果 16例先天性婴幼儿脑积水患儿术后临床症状缓解,脑积水不同程度减轻。24例蛛网膜囊肿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缓解,囊肿缩小14例,无变化10例。5例透明隔囊肿患者术后囊肿不同程度缩小,3例术后症状消失,2例尚有症状。6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后症状缓解,5例内分泌症状减轻,2例有肿瘤复发趋势。3例脑室内实性肿瘤患者随访6月-1年。1例死亡,1例肿瘤复发,1例无变化。结论 神经内窥镜治疗颅内疾病重在病种选择。以处理脑积水和囊性病变效果最佳,且主要以造瘘术为主。单纯用内窥镜处理脑室内实性肿瘤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后窝蛛网膜囊肿(posterior fossa arachnoid cyst,PFA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颅后窝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资料。术前出现症状30例,无症状6例。单纯神经内镜手术24例,内镜控制下显微镜手术5例,单纯显微手术3例,未手术观察4例。结果30例术前出现症状病人中,术后症状消失13例,明显好转12例,无变化5例。32例病人术后随访3个月-5年。囊肿完全消失2例,不同程度缩小23例,无明显变化7例。结论CT或MR是诊断PFAC的有效方法,CT蛛网膜下腔-脑池造影(CTC)对区别真性囊肿与假性囊肿具有特异性。神经内镜手术是治疗颅后窝囊肿的有效、微创、并发症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室镜下对小儿行颅脑手术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1—2015-06小儿神经外科脑室镜在46例颅内病变(脑积水、蛛网膜囊肿、四叠体池囊肿)手术中的应用配合。结果 46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护理配合成功,无颅内血肿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的内窥镜灭菌技术及高质量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非交通性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与神经内镜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蛛网膜囊肿(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IAC)的影像学分类、手术适应证和神经内镜治疗。方法 对22例IAC病人行CT蛛网膜下腔脑池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cistemography,CTC),选择非交通性蛛网膜囊肿(noncommunicating 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NCIAC)病例,硬质内镜行NCIAC-脑池交通术或脑室广泛造瘘术治疗,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经CTC检查,22例病人中15例确诊为NCIAC病人,有确切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神经内镜手术后NCIAC病例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本组病人无手术死亡,仅1例病人术后3个月并发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治愈。9例NCIAC病人CT随访示囊腔明显缩小,脑组织复位。结论 (1)CTC对IAC病人具有诊断特异性,运用CTC可将IAC病人分为交通性蛛网膜囊肿(communicating 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CIAC)和NCIAC。(2)症状性NCIAC具有神经外科手术指征。(3)神经内镜下NCIAC-脑池交通术,操作简便,微创,疗效肯定,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大脑半球凸面蛛网膜囊肿的经验并评价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9月至2011年7月行神经内镜囊肿-脑室或囊肿-脑池造瘘治疗的13例大脑半球凸面蛛网膜囊肿(均选择邻近脑室或脑池的大脑半球凸面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影像表现、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手术并发症以及临床、影像随访结果. 结果 13例患者术后囊肿都有不同程度缩小;术前症状消失9例、改善4例,症状消失或改善率100%;术后发生无症状硬脑膜下积液1例. 结论 神经内镜手术损伤小、效果好,可以作为邻近脑室或脑池的大脑半球凸面蛛网膜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继发硬膜下积液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蛛网膜囊肿继发硬膜下积液病例资料。采用神经内镜行囊肿切除与脑池造瘘术。结果随访时间3~48个月,1例硬膜下积液和囊肿有所缩小,6例硬膜下积液减少,囊肿无明显变化。7例病人间断性头痛均消失;2例病人癫疒间发作术后给予抗癫疒间药物治疗,1例术后6 h内发作1次,给予抗癫疒间、镇静治疗好转,48个月内均未见癫疒间发作;1例病人视物模糊,术后视物模糊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手术符合微侵袭理念,术前症状缓解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蛛网膜囊肿,尤其是颅中窝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方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1例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囊肿壁部分切除并脑池开放术26例,其中12例同时行癫痫手术;囊肿一腹腔分流术11例,神经内窥镜下囊肿造瘘术14例。结果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3~6个月复查头颅CT,囊肿消失或明显缩小者41例,无改变10例。随访3个月~8年,症状消失或改善45例,无改变5例,加重1例。12例行致痫灶切除术患者症状控制满意。结论神经内镜囊肿一脑池或脑室造瘘术,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有效方法。对于伴有癫痫的患耆,采取开颅囊肿壁切除并脑池开放同时行致痫灶切除术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内囊性病变的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应用wolf硬质神经内窥镜治疗颅内囊性病变2 7例 ,其中颅咽管瘤 10例 ,透明隔囊肿 4例 ,蛛网膜囊肿 13例。结果 临床症状改善 2 7例 ,影像检查改善 2 4例。术后并发气颅 1例 ,电解质紊乱 2例 ,一侧动眼神经麻痹 1例 ,术后高热 6例 ,均经过治疗缓解。本组病例无死亡。结论 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颅内囊性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神经导航辅助内镜治疗侧脑室蛛网膜囊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运用神经导航辅助内镜技术手术治疗侧脑室蛛网膜囊肿,探讨两者结合应用对开展神经内镜技术治疗脑室深部病变的意义。方法对10例蛛网膜囊肿病人运用神经导航制定手术计划,设计理想的手术切口和入路,实时、动态地监测内镜的操作轨迹。结果本组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内镜下行蛛网膜囊肿开窗术6例;切除术4例,其中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无出血、感染及神经功能缺失等并发症。结论内镜手术治疗侧脑室内蛛网膜囊肿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等优点,结合神经导航技术,可以弥补病理情况下脑室内局部解剖变异影响内镜操作定位困难的缺陷,使脑室内复杂手术的精确性更高、更有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12.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外侧裂蛛网膜囊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外侧裂蛛网膜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外侧裂蛛网膜囊肿的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其中单纯内镜手术3例,神经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9例,内镜控制显微神经外科手术16例,随访6个月-2年。结果囊肿消失7例,明显缩小15例,无变化6例,头痛头晕症状明显好转者21例,视力明显好转3例;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发热6例,头痛呕吐10例,动眼神经不全麻痹1例。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外侧裂蛛网膜囊肿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采用神经内镜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IAC)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两家医院神经外科42例颅内蛛网膜囊肿(IAC)患者。其中未使用神经内镜的单纯显微外科手术(A组)24例,直接或配合使用神经内镜手术(B组)18例。通过临床病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对比是否使用神经内镜(A,B两组间)对患者手术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临床症状的改善、术后随访囊肿复发或变化等方面产生的相关统计学差异。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患者,均采用了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依据是否使用神经内镜又可分为2组:未使用神经内镜(A组),直接或配合使用神经内镜(B组)。术后大部分病人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或控制,复查颅脑CT或MRI均显示囊腔较前有所缩小,手术疗效明显。B组术式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囊肿复发率及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方面较A组有明显优势。结论神经内镜技术适应性广,疗效确切,是微创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发展趋势,可以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IAC复发率,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囊性病变的神经内窥镜治疗方法;方法应用神经内窥镜对20例透明隔囊肿行囊肿-侧脑室造瘘;19例蛛网膜囊肿行囊种-脑池、脑室造瘘;4例脑实质内囊肿行囊肿-脑室造瘘;1例第三脑室囊肿行囊肿大部切除.结果44例中41例(93.2%)有效,3例无效.3例术后出现少量硬膜下出血,1例出现单侧暂时性动眼神经麻痹.结论颅内囊性病变是神经内窥镜手术较好的适应证,对于有症状的颅内囊性病变应首选内窥镜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蛛网膜囊肿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07-2015-01收治的蛛网膜囊肿病人1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行蛛网膜囊肿壁切除+脑池造瘘术15例,行囊肿-腹腔分流术4例,手术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术后发热3例,CSF细胞数增高,给予抗生素及腰穿治疗后好转;1例儿童患者术后出现脑膜-肌肉膨出,经腰穿治疗及局部穿刺放液,出院1a后复位;无死亡病例。结论蛛网膜囊肿切除+脑池造瘘及囊肿-腹腔分流术均能取得良好疗效,需根据具体病例选择手术方式;无菌操作、严密缝合硬膜、适当选择抗菌药物、儿童局部骨瓣复位等措施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神经内窥镜治疗颅内囊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颅内囊性病变的神经内窥镜治疗方法。方法:应用神经内窥镜对20例透明隔囊肿行囊肿-侧脑室造瘘,19例蛛网膜囊肿行囊肿-脑池,脑室造瘘,4例脑实质内囊肿行囊肿-脑室造瘘,1例第三脑室囊肿行囊肿大部切除:结果:44例中41例有效,3例无效,3例术后出现少量硬膜下出血,1例出现单侧暂时性动眼神经麻痹,结论:颅内囊性病变是神经内窥镜手术较好的适应证,对于有症状的颅内囊性病变应首选内窥镜治疗。  相似文献   

17.
颅内囊性病变的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颅内囊性病变的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应用wolf硬质神经内窥镜治疗颅内囊性病变12例,其中颅咽管瘤3例,透明隔囊肿2例,蛛网膜囊肿7例。结果:临床症状改善12例(100%),影像检查改善11例(92%)。结论:神经内窥镜手术是治疗颅内囊性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5月手术治疗的3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资料,其中囊肿切除+脑池开放术22例,囊肿-腹腔分流术17例。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开颅术治疗22例中,21例(95.5%)术后囊肿消失或明显缩小,19例(86.4%)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分流术治疗17例中,12例(70.6%)术后囊肿消失或明显缩小,13例(76.5%)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开颅术治疗22中,2例(9%)术后发生并发症。分流术治疗17例中,9例(52.9%)术后出现并发症。结论 对于颅内蛛网膜囊肿,把握好手术适应证,根据囊肿的大小、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无论是囊肿切除+脑池开放术,还是囊肿-腹腔分流术,均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颅内蛛网膜囊肿,其中采用神经内镜下囊肿脑池造瘘和囊壁部分剥除18例,囊肿次全切除3例,囊肿脑室造瘘5例(1例尚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随访3个月-2年。结果 术前有症状的20例患者中,症状消失11例,改善7例,无变化2例,术后不能改善的症状主要是癫痫。有随访影像学复查结果的16例患者中,囊肿消失6例,缩小7例,无变化3例。结论 神经内镜手术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有效和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复发性椎管内蛛网膜囊肿脊髓黏连的体会和方法。方法在脊神经肌电监测下,对4例复发性椎管内蛛网膜囊肿脊髓黏连的病人(2例为再次手术,2例为第3次手术)采用显微手术分块切除囊肿,彻底松解黏连的脊髓和神经根,用人工硬脊膜修补缝合硬脊膜,防止术后再黏连。结果2例神经根型和1例脊髓型病人术后临床症状立即改善,另1例术前二便失禁的脊髓型病人术后无明显改善。随访6~10个月,均无复发。结论手术广泛切除复发性蛛网膜囊肿的囊壁可有效减压;在脊髓肌电神经监测下.彻底松解黏连严重的脊髓和神经根,有利于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采用人工硬脊膜修复缝合硬膜可预防术后再黏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