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心电图在鉴别房室传导阻滞中功能性与病理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124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2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初步诊断均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观察比较两组不同体位的心电图表现。结果用坐位心电图检测,观察组有29.03%的患者P-R间期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有67.74%的患者P-R间期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恢复患者再采取下蹲运动试验后立即卧位检测心电图,观察组仅3.41%的患者P-R间期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有40.00%的患者P-R间期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通过试验后80.65%的患者P-R间期恢复至正常范围,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多种方式的心电图检测,能早期有效判断房室传导阻滞是否为功能性或病理性,且具备经济实惠、操作简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2例病人,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53岁和28岁。卧位心电图检查发现 P-R 间期分别0.40s 和0.38s,改为立位、运动2min 后及静脉推注2mg 阿托品2~3min 后,其 P-R 间期分别缩短至0.20~0.28s 和0.20s,再改为卧位其 P-R 间期也重新延长。诊断为卧位性房室传导阻滞。对其发生的机理、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17岁.因阵发性憋闷来我院就诊.查体:血压110/70mmHg,心率70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遂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16:30~22:32心率平均70次/min左右,P-R间期延长,最多达385ms.22:33~次日6:30心率平均45次/min左右,PR间期正常、一度及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交替出现.06:31~16:30心率平均80次/min以上,P-R间期正常与延长交替出现,二者出现的机率与P波频率无关.……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16岁,主因发热、心悸3天于1981年6月9日就诊。临床诊断风湿热。附图为就诊当天6pM同步描记的aVR、aVL、aVF及V_1导联心电图,示窦性P波,频率100次/分,P_2~P_5及P_13~P_16分别两组出现P-R间期逐搏延长至P波后R波脱落,房室传导比例4:3。QRS波呈4种形态:①长间歇后(0.144秒)第一个心搏(R_2,R_ν)之P-R间期固定为0.22秒,QRS波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LBBB) 图形;②当R_3~R_4间期缩短为0.78秒时,QRS波呈不完全性LBBB图形(R_4);③而当R_2~R_3间期再  相似文献   

5.
房性早搏后P—R间期逐渐延长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音,男性,12岁,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并心肌炎、脑电图示广泛中度异常(头部各导联出现慢波)。多次描记心电图P-R间期明显延长,有时出现房性早搏。心电图可见:PⅠ直立,Ⅱ与V1的R5与Ⅱ的R12后为一较长的R-R间歇,其后的P-R间期自0.12-0.34S逐渐延长。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0岁,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心电图特点图A系1O月23日描记:P-R间期0.24″,QRS时间O.09″,QRS_(Ⅱ_Ⅲ_avF)分别呈Qr型或QS型,ST_(Ⅱ_Ⅲ_avF)抬高O.1~O.25 mv,T_(Ⅱ_Ⅲ_avF)倒置,提示急性下壁心梗,房室传导延迟。图B为11月8日描记:房室传导延迟消失。图C系11月28日记录:P-R间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永久性心房颤动(AF)合并长RR间期的患者,通过射频消融恢复窦性心律后的心电图变化情况,探讨AF合并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射频消融术前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后观察窦性心律心电图的PR间期,分析术前动态心电图各项参数与术后PR间期的关系。结果424例AF行射频消融的患者中,合并长RR间期者43例,其消融前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80.5±13.1)次/分、最快心率(133.2±27.7)次/分、最慢心率(52.7±9.7)次/分,≥1.5秒的长RR间期的中位数435次/24h。消融术后平均PR间期(0.18±0.04)秒,9例PR间期延长(0.24±0.03)秒,无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合并≥1.5秒的长RR间期是心房颤动患者的常见临床现象,其产生机制主要是房室结的隐匿性传导和生理性干扰,而并非病理性的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35岁,因为疲劳并发突然晕厥收住入院。P88 次·min~(-1),窦性节律,心电图显示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P-R间期延长(为0.46s)和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其家族史中,父亲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姑姑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有房扑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奶奶为心房静止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位家族成员均安置了永久性起搏器,因此该患者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6岁.酒后胸闷、憋气、心前区有压榨感,30min后来院就诊.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P间期0.64s,P-R间期0.28s,心率93次/min,ST-T正常.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Ⅰ°房室传导阻滞.胸痛症状缓解后复查心电图P-R间期缩短为0.16s、P-P间期为0.64s,ST-T仍无变化.  相似文献   

10.
1临床病例男性患者,30岁,因神经衰弱,自感卧位后心悸,胸闷,夜间明显,站立及活动后症状减轻,于2006年3月前来就诊。患者平素健康,无感冒及心脏病史。体检:T37.9℃,R20/min,BP16.0/9.9kPa(120/74mmHg),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70/min,心律齐。各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无殊。心脏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正常。卧位(即刻)心率65/min,律不齐,再转坐位,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1/min,卧位时可见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坐位时房室传导阻滞消失。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体位性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卧位)。2讨论心脏的跳动主要…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26岁,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于我院门诊治疗。给予甲氰咪胍0.2g,每日3次口服,睡前加服0.2g。1周后心电报告I°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延长至0.24秒。停用甲氰咪胍2天后P-R间期恢复正常。4个月后再次服用甲氰咪胍0.2g,6小时后P-R间期延长至0.38秒,18小时后P-R间期延长至0.24秒,36小时后P-R间期恢复正常。此后该患者停用甲氰咪胍,追踪1年无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抗“O”、血沉、谷草转氨酸、乳酸脱氢酸、血脂、肝功,心脏彩超,频谱心电图均正常。讨论该例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消失和甲氰咪胍应用与否有明确关系。口服甲氰…  相似文献   

12.
在第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时,一部分心房激动受阻于房室之间,不能传至心室;但仍有部分心房激动传入心室。根据P-R的变化,可分为3型:第Ⅰ型即P-R递增伴有心窒漏搏者,即P-R间期逐渐延长,R-R间期相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部分指标即PTFV1数值异常,病理性Q波多少,ST段弓背抬高程度,是否有心电图交替现象,是否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现象,借以探讨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取本院内科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分别描记入院时心电图,出院后随访2年的完整资料作为分析对象,观察其在急性心肌梗死1周的PTFV1值,ST段弓背抬高程度,病理性Q波多少,是否有心电图交替现象,是否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情况。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中PTFV1≤-0.03mm.s,ST段弓背异常抬高,病理性Q波出现于多导联,有电交替现象,伴有束支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的近期病死率较高。结论:心肌梗死患者部分心电图指标对其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12岁,脑外伤入院,查体:BP105/75mmHg,心界不大,心率50次/分,律不齐,常规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同步Ⅰ、Ⅱ、Ⅲ导联)示:P-R间期及R-R间期逐搏缩短,而后R-R间期突然延长,发生1次P-QRS-T波群的脱落,有时脱落后,出现一次房室交界性逸搏,心电图诊断:a.窦性心律;b.窦房、房室双重性文氏现象;c.房室交界性逸搏。讨论脑外伤病人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常可发现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并不齐、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心电图改变,但像上述的同时合并窦房、房室双重性文氏现象却不多见。此类心电图异常的脑外伤患者,既往无心脏病史,痊愈后其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探讨妊娠短P-R期可能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9620P2型心电图机,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并测量P-R间期.严格按诊断要求筛选短P-R间期:窦性心律,P-R间期小于或等于0.11s,QRS波群正常,无预激波,不伴继发性ST-T改变,排除房室交界区心律、游走性心律、典型预激综合症、窦性心动过速等一切原因引起的P-R间期缩短病例.结果 2000例孕妇,年龄20-38岁(平均29岁),短P-R间期145例,发生事7.3%.其中早期(孕期8-12周)妊娠718例,有短P-R间期者33例,发生率4.6%;中期(孕期13-27周)妊娠454例,有短P-R间期者34例,发生率7.5%,晚期(孕期28-41周)妊娠828例,有短P-R间期者78例,发生率9.4%.分娩后短P-R间期多自行恢复.结论 孕妇心电图的短P-R间期发生率随妊娠进程有明显增多趋势,考虑与妊娠期间孕妇耗氧量增大,使机体缺氧,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应属于良性电生理改变,无病理意义,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应注意观察病情,必要时可予吸氧治疗.  相似文献   

16.
周民  陆凌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734-2734
单独表现的窦-房或者房-室文氏型传导阻滞较常见。但二者同时出现文氏型阻滞较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电图为V1、V2、V3导联同步记录。窦性P-P间期长短不一。但呈逐搏缩短、突然延长的特征。P-R间期呈逐搏延长至QRS波群脱落,R-R间期“短-长”相间类似“成对”现象,为3∶2文氏型房室阻滞的特征。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度文氏型窦房传导阻滞(4∶3);度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3∶2)。2讨论凡是心脏传导经路均可能发生传导阻滞,其阻滞程度均可分成度、度、度;其中度又可分为型即文氏型和型…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1岁.主因阵发性胸闷数日于2008年7月27日就诊,既往身体健康,近一月内未有上感等感染病史.门诊进行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7次/分,其P-R间期逐个缩短,数次后有一次脱漏.拟诊为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予动态心电图检查:在窦性心律心室率58-91次/分时,其P-R间期相等,正常为0.16秒.在缓慢窦性心律心室率为48次/分时,PR间期逐渐缩短,数次后伴有一次脱漏,与偶测心电图表现一致.此外,有交界性心律与阵发性室上速(153-160次/分),拟诊为慢频率依赖型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室上速、交界性心律.在排除其它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考虑为病毒性心肌炎,给予心肌营养药物如ATP、肌苷、维生素等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钾症患者心电图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高血钾症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结果 正常血钾浓度为3.5-5.5 mmol/L,当血钾浓度>5.5 mmol/L时,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帐篷样高尖T波,QRS波群增宽畸形,不定型心室内传导阻滞,Q-T间期及P-R间期延长,窦性P波消失,R-R间期相对均齐,房室交接区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结论 心电图能迅速作出高血钾症的诊断,对临床及时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动态心电图(DCG)记录到的30例房颤伴>2.0s长R-R间期者进行相关分析,对心室率低于60次/min患者行重复检查动态心电图,统计长R-R间期发生的时间、年龄、阵次、平均心率及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房颤病例中伴长R-R间期发生率高龄患者高于低龄患者。发生频率夜间明显高于白天,心室率越快,长间期越少,心室率越慢,长间期越多。房颤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出现长间期持续时间长,且出现比较频繁。结论:房颤时凡心室率较慢,平均心室率<60次/min,长R-R间期出现次数明显增加并与睡眠不相关,出现室性或交界性逸搏或伴交界性逸搏心律,出现头晕或晕厥病史者,应考虑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男女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为明确诊断重复检查动态心电图对了解房颤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及指导临床用药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第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文氏现象于1899年已有报道。其心电图特点是指在一个心室漏搏后的第一次搏动时,其 P-R 间期比较短,嗣后每一个搏动的P-R 间期都逐渐增长,直至最后 P 波不能传入心室,发生心室漏搏。此后,这种现象又循环地重复出现。所谓文氏现象变异型,P-R 间期的改变和 QRS 波漏搏或传导之间的关系,与上述典型文氏现象差别较大,有时也易与第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第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莫氏Ⅱ型混淆,另外在产生的机制、病因及预后等方面,也有某种程度的不同。因此从心电图上识别这种文氏现象的变异型,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