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0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清除毒肽的效果,以及毒肽能否穿透血脑屏障损害神经系统。初步明确白毒伞中毒患者中毒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和血浆置换的治疗机制。方法收集2007~2012年临床确诊的急性白毒伞中毒病例40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临床病例血浆置换前后血液、尿液、脑脊液以及血浆置换废液中α-鹅膏毒肽、鬼比毒肽的浓度,并同期进行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结果治疗后血液、脑脊液中α-鹅膏毒肽浓度均低于治疗前,且第二疗程低于第一疗程,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肝肾功能以及心肌酶谱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第二疗程低于第一疗程(P<0.05)。结论血浆置换能有效降低急性白毒伞中毒后血液以及脑脊液中毒肽的浓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是治疗中毒性脑病的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自勐 《中外医疗》2013,32(1):68+70-68,70
目的探讨急性白毒伞蕈中毒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该院收治的5例急性白毒伞草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白毒伞蕈中毒后均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明显的胃肠炎症状,进而出现严重并发症。5例患者中.2例入院时深度昏迷,抢救无效死亡,1例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终因肝功能、凝血功能严重损害被迫放弃抢救,于出院后次日死亡,其余2例患者救治成功,痊愈出院。结论应采用血浆置换为主的早期综合治疗法对急性白毒伞蕈中毒致肝损伤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萧燕梅  杨江英  曹伟红 《海南医学》2009,20(10):160-162
目的探讨致命白毒伞毒蕈中毒早期血浆置换救治的临床护理。方法对6例急性致命白毒伞毒蕈中毒致急性中毒性肝损害的患者进行内科综合治疗、血浆置换治疗及积极的临床护理。结果全部6例患者经早期3次全量的血浆置换即可基本清除体内的白毒伞毒素,患者的肝功、心功、肾功逐渐好转恢复。结论血浆置换救治及积极的临床护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密切观察病情及并发症、精心护理及心理护理,可有效清除致命白毒伞毒素,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4例白毒伞毒蕈中毒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4例白毒伞毒蕈中毒行血浆置换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资料,治疗经过,分析死亡原因,并总结相应护理措施.结果:4例患者分别在误食后两例7d,一例6d,一例12d死亡,死亡原因均为血浆置换治疗时间过晚导致的以严重肝损伤为主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白毒伞毒蕈中毒死亡率极高,血浆置换治疗过晚常会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及护理抢救应及时,血浆置换前后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应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对患者病情变化、脏器功能改变、并发症等密切监护,以待提高教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报告4例罕见灰花纹鹅膏菌和裂皮鹅膏菌混合型中毒伴横纹肌溶解患者的临床特点、救治方法与转归,综述中毒机制和 救治方法进展。鹅膏菌中毒潜伏时间约8 h,病情严重程度与误食量有关。病变进展迅速,3~4 d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以肝、肾 和神经系统损害为主,伴有急性胃肠损伤和横纹肌溶解。治疗均给予催吐、洗胃、利尿和导泻,行持续性血液净化和血液灌流序 贯治疗,共5~7 d,血液灌流1~2次/d。2例行血浆置换,1次/d,共2~3次。其他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维生素和葡萄糖溶 液等。结果治愈2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鹅膏菌摄入过量、缺少早期针对性治疗和多器官功能损害较为严重。早期催吐、洗 胃、利尿和导泻清除体内鹅膏毒肽、打断肝肠循环是控制病情发展的关键。血液净化联合血液灌流序贯治疗可有效清除或吸附 鹅膏菌毒肽、防止器官功能进一步衰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浆置换在急性重度野蕈中毒性肝病的治疗时机及疗效。方法急性重度野蕈中毒性肝病患者30例,分成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浆置换(CRRT+PE)组15例及对照组15例。(CRRT+PE)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结果 (CRRT+PE)组较对照组肝功能指标、临床表现均有明显好转,死亡率降低,住院天数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浆置换在急性重度野蕈中毒性肝病中的疗效确切,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7.
鹅膏菌是一类可引起急性中毒的蘑菇种属,90%以上野生菌中毒死亡事件均由鹅膏毒肽引发,α-鹅膏毒肽(α-amanitin、α-AMA)是其中毒性最强的成分,肝脏是其毒性靶器官。RNA聚合酶Ⅱ(RNA pol Ⅱ)转录抑制是α-鹅膏毒肽导致肝细胞损伤的公认机制,但其他可能的毒理学机制尚待阐明。主要从α-鹅膏毒肽诱导肝细胞凋亡、自噬、炎症、氧化应激等毒性机制,中毒后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鹅膏毒肽中毒研究以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陈敬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362-363
目的:探讨白毒伞中毒的临床特点、毒理学及治疗体会。方法:对28例急性白毒伞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白毒伞中毒后主要表现为中毒性肝炎型,其临床特点为潜伏期长,先有胃肠炎症状,假愈期实为肝脏损害开始,重症患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恢复期一般在2周~3周后。结论:白毒伞中毒早期容易误诊,要重视假愈期的治疗,因无特效解毒剂,早期综合治疗能减少器官衰竭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分析治疗重度白毒伞中毒病人的临床资料及转归,以探索各种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在尽可能早期洗胃、导泻的基础上,静脉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糖皮质激素、二巯基丙磺酸钠等,并根据血浆蛋白的情况使用新鲜冰冻血浆或人血白蛋白及丙种球蛋白,误服后48小时静脉抽血采集各种指标,并尽可能快的给予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滤过治疗.结果 15名患者经上处理,死亡6人,抢救成功9人.患者的预后与开始血液净化的时间明显相关,12小时内即开始进行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滤过治疗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36小时后才开始的患者.总胆红素≥300μmol/L,或白蛋白≤30g/L的患者,预后不佳,而输入人血白蛋白及丙种球蛋白未能显示有任何疗效.结论 早期开展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白毒伞中毒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白毒伞、鳞柄白毒伞中毒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芳 《安徽医学》2003,24(1):44-45
目的 探讨毒蕈中毒的临床特点、毒理学及治疗体会。方法 对 2 6例急性毒蕈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白毒伞、鳞柄白毒伞中毒后主要表现为中毒性肝炎型 ,其临床特点为潜伏期长 ,先有胃肠炎症状 ,假愈期实为肝脏损害开始 ,重症患者中精神症状与内脏损害并存 ,恢复期一般在 2~ 3周后。重症患者呈烦躁、尖叫、抽搐、去皮质等状态。结论 白毒伞、鳞柄白毒伞中毒病死率高 ,此型中毒因无特效解毒剂 ,及早洗胃彻底清除毒物是救治关键 ,重视假愈期的治疗 ,注意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白毒伞蕈中毒35例患者心电图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为急性白毒伞蕈中毒35例患者病程中不同时期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着病情发展,所有中毒患者均有心电图变化,以窦性心动过速、肢体导联低电压、ST-T改变常见。结论白毒伞蕈中毒患者早期即出现心电图改变,说明毒素对心肌损伤较早,早期综合治疗中,保护心肌细胞治疗也应积极进行。  相似文献   

12.
系列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症中毒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列血液净化(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血浆置换、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症中毒的疗效.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中毒药物/毒物的特征,采用多种血液净化方法相结合的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应用系列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症中毒患者78例,54例患者痊愈或好转出院.未出现血液净化导致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症中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王笑薇 《河北医学》2010,16(2):196-198
目的:通过对我科室参于的急危重症药(毒)物中毒患者救治工作总结,讨论血液净化疗法对于急性药(毒)物中毒的治疗。方法:我们对于内科常规急救处理措施无效或效果欠佳的急性药(毒)物中毒患者,及时予以血液净化疗法治疗急性申毒及继发的脏器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协助清除药(毒)物及其某些有毒代谢废物,对于继发脏器损害,特别是急性肾功能衰竭,适时选择血液透析替代治疗(HD)。结果:在积极内科常规抢救处理同时,严格掌握血液净化治疗指征,有效地提高了重症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成功率,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结论:血液净化疗法可提高急性药(毒)物中毒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α-鹅膏毒肽是存在于鹅膏菌属真菌中的一种毒素,常常引起人和动物的中毒与死亡。长期以来,肝细胞坏死被认为是α-鹅膏毒肽作用的主要机制,但新近的一些研究提示:该毒素尚可能具有引起小鼠肝细胞凋亡的潜在作用。这种作用如果存在,意味着其有可能被用于肝脏肿瘤的治疗。毒素是一种有害物,而药物则是具有应用价值的物质。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任何事物都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利用物质的这种两面性可使有害的毒素为疾病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5.
将12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分析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及心肌酶指标的变化。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支持时间、昏迷时间、体内乙酰胆碱脂酶(AchE)恢复时间和阿托品用量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均明显降低(P<0.05),尿素氮、血肌酐、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均明显降低(P<0.05)而尿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但两组间的治疗成本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肝肾功能及心肌酶指标的异常有明显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HP)联合血浆置换(PE)对ICU重症患者合并急性肝衰竭治疗前后的疗效。方法:对急性肝衰竭36例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使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治疗,交替进行,血液灌流每次4~6小时,血浆置换每次2 500~3 000ml,血浆灌流与血浆置换均完成为一次治疗。结果:治疗前后肝功5项指标比较:(1)血清总胆红素由308.1±102.3μmol/L下降到160.5±55.9μmol/L(P<0.01);(2)谷丙转氨酶由843±264U/L下降到456±129U/L(P<0.01);(3)谷草转氨酶由725±217U/L下降到390±168U/L(P<0.01);(4)NH3由125.4±9.8μg/dL下降到85.8±12.6μg/dl(P<0.05);(5)凝血酶原时间由38.3±15.2秒下降到23.2±10.6秒(P<0.01)。结论:对危重病合并急性肝衰竭患者作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能有效清除体内代谢毒物,改善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病情,同时可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血浆置换、血液滤过、血液透析等不同血液净化方法联合治疗毒蛇咬伤中毒,探索一种有效的治疗毒蛇咬伤中毒伴多脏器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在内科常规抗蛇毒血清治疗仍出现病情进行性恶化的情况下,应用血液净化疗法: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以4%的白蛋白溶液做置换液,置换量3升,血浆置换后继续转入连续性血液滤过(CRRT),置换量为4L/h,持续CRRT治疗72小时后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临床症状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伴少尿为主,遂转入规律性血液透析,每周三次,直至治愈出院。结果与结论患者经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72小时后生命体征稳定,复查各项化验结果(包括DIC系列)正常,但血肌酐、尿素氮升高,尿量24小时不足100ml,改用血液透析方法治疗,一月后尿量恢复正常,血肌酐、尿素氮化验结果正常。  相似文献   

18.
α-鹅膏毒肽(α-AMA)是含鹅膏毒肽类毒蘑菇最常见的毒素种类,现已成为我国食物中毒最主要致死因素,但α-AMA中毒肝损害的具体机制尚未清楚,且无特异性解毒剂,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α-AMA中毒导致氧化还原平衡失调产生过多活性氧(ROS)是肝损害重要因素之一,ROS作为凋亡上游信号分子激活P53表达,向线粒体内易位促进细胞色素C释放,抑制B细胞淋巴瘤-2(Bcl-2)家族基因和促进Bcl-2相关X蛋白(Bax)基因表达,进而使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级联反应触发线粒体凋亡途径,最终导致肝细胞异常凋亡造成肝脏严重损害。作者就ROS激活P53调控线粒体凋亡途径与α-AMA中毒肝损害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进一步阐述α-AMA中毒肝损害的机制,展望α-AMA中毒肝损害治疗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重度毒鼠强中毒血液净化治疗方式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对重度毒鼠强中毒的治疗价值及净化方式的选择。方法:应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25例重度毒鼠强中毒急者,对治疗前后毒鼠强浓度(TEM)的变化进行临床总结。结果:血液灌流组、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组、血浆置换组治疗后即刻毒鼠强浓度较治疗前下降显著,血液透析组无明显变化;血液净化后与净化前比较,血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亦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及预后明显改善。结论:血液净化治疗救治毒鼠强中毒有显著效果;净化方式首选血液灌流(HPa)或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HPa HD),其次选择血浆置换(PE),单纯血液透析(HD)者疗效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对老年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重度有机磷中毒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都给予常规处理措施,对照组在常规处理的同时采用血液灌流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处理的同时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浆置换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生化指标水平、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生化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P<0.05)。结论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浆置换联合对老年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进行治疗科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生化指标,且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